平车及卷扬机121平车导梁盖梁立面图 1平车四排每排12片贝雷盖梁四排每排7片贝雷平面图 架桥机材料:横桥方向长36m,顺桥方向长20m;平车:横桥方向2台,顺桥方向4台 ,每台1.5t;卷扬机:共两台 每台1t;手拉葫芦:拉力能达5t;贝雷片:横桥和顺桥方向各有两组,每组有四排,每片贝雷长3m,高1.5m ,重0.25t 横桥方向共有96片,每组48片则有0.27t4812.96t;顺桥方向共有56片,每组28片则有0.27t287.56t。
7.1 计算架桥机所受的弯矩:
A:根据已知,横桥方向所受的荷载分成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包括:考虑异形梁板最大重量48.3t和平车及卷扬机的重量为21.5t21t5t,则作用在一组贝雷架上面的最大集中力为P=
48.3t5t26.65t。 20.27t49.8KN/t3.53KN/m,钢轨
3m均布荷载包括:贝雷架产生的均布荷载为q'=钢垫产生的均布荷载为q\"3t9.8KN/t,再考0.41KN/m(钢轨两组有36m×2=72m长)
36m2虑到贝雷架上面其它力的影响再加上0.5KN/m的均布荷载,先计算横向贝雷架受到的最大弯矩值,如下图所示;
图1-1图1-2
1)当P作用在1点上时,把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分成两部分再叠加,由图1-1和图1-2可得:
集中荷载产生的弯矩MA26.65t9.8KN/t5.5m1436.44KN.m 均布荷载产生的弯矩:MA\"'12qx 2则由qq'q\"0.5KN/m3.53KN/m0.41KN/m0.5KN/m4.44KN/m,x=5.5m,MA\"14.44KN/M(5.5m)267.16KN.m 2'\"叠加可得MAMAMA1436.44KN.m67.16KN.m1503.6KN.m,根据B点的弯矩平衡条件可得RA,RB:(假设平车和顺桥方向贝雷架没有连接成一个整体)
P(5.5m25m)RA250,其中P=26.65t,则RARARBP 可得RB5.86t。
30.5m26.65t32.15t,又有25m由此计算可知,支座B处贝雷会翘起来,故采取的措施是用5t手拉葫芦把顺桥方向的平车和贝雷架以及盖梁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则需验算手拉葫芦是否符合要求,现验算如下,顺桥方向贝雷由前面可知自重为7t,则作用在一个支座上有7t÷2=3.5t,平车重1.5t则手拉葫芦受的力为:-5.86t+1.5t+3.5t=0.86t<5t, 满足要求。
同理根据弯矩图可得MC'5.86t9.8KN/t12.5m717.85KN.m。
MC\"qlx2a2ax(1)(1) xll4.44KN/m25m(5.5m12.5m)5.5m25.5m18m(1)(1) 218m25m25m=999KN.m×0.28=279.72KN.m。
则Mc717.85KN.m279.72KN.m438.13KN.m。 2)当P在中点时由图2-1和2-2:
图 2-1图 2-2
可得RARB26.65t/213.33t。
MC13.33KN.m12.25m9.8KN/t1600.27KN.m。
'MC\"qlx2a2ax(1)(1) xll4.44KN./m25m(5.5m12.5m)5.5m25.5m18m(1)(1) 218m25m25m=999KN.m×0.28=279.72KN.m。
则MC'MC\"1600.27KN.m279.72KN.m1879.99KN.m。
由计算可知,当P作用在中点2时产生的弯矩最大Mmax=1879.99KN.m(四排单层),故双排单层弯矩MMmax1879.99KN.m940KN.mM容1576.4KN.m。 22M1576.4KN.m因此安全系数容1.68。
M940KN.mB:对顺桥方向贝雷进行分析,吊装梁板受力点距盖梁中心有a=80cm,同横桥方向贝雷
分两种情况考虑,对于横桥贝雷与顺桥贝雷不同的是集中力,其中均布荷载是一样的,当起吊到1点时,此时作用在A、B支座上的集中力P为前面支座上的力32.51t再加上上排贝雷作用在上面的6t力,则为38.51t。同理由图3-1和图3-2:
图3-1图3-2
可得对弯矩进行计算,ME'Pa38.51t9.8KN/t0.8m301.92KN.m。
211ME\"ql'4.44KN.m(20m)2222KN.m。
88则MEME'ME\"301.92KN.m222KN.m523.92KN.m。
当起吊到中点2时,此时作用在支座A、B上的集中力有横桥方向的平车及卷扬机5t,
贝雷有两组共24t,顺桥方向有平车41.5t6t,以及异形板的最大重量48.3t则分配到四个支座上的力为P=
48.3t24t5t6t20.83t。
4CD中点弯矩ME为:ME'Pa20.83t9.8KN/t0.8m163.31KN.m。
211ME\"ql'4.44KN.m(20m)2222KN.m。
88则MEME'ME\"163.31KN.m222KN.m385.31KN.m。
由计算可知当作用在1点时,顺桥方向贝雷所受弯矩最大Mmax523.92KN.m(四排单层),故双排单层弯矩MMmax523.92KN.m261.96KN.mM容1576.4KN.m。 22M1576.4KN.m因此安全系数容6.02。
M261.96KN.m7.2 计算架桥机所受的剪力:
C:同上先计算横桥方向所受的剪力,根据B点的弯矩平衡条件可得RA32.15t
RB5.86t作用在上面的集中力P=26.65t,均布荷载为4.44KN/m 则同理可将剪力分成两
个部分再叠加,当作用在1点上时剪力图如图图J1-1和图J1-2,
图图
集中力产生的:
V'AV126.65t9.8KN/t261.17KN。 VAVB5.86t9.8KN/t57.43KN。
均布荷载产生的剪力VA4.44KN/m5.5m24.42KN。
'VA4.44KN/m36m24.42KN55.5KN。
2则由J图-1可得Vmax261.17KN55.5KN316.67KN。 当集中力作用在2点上时见剪力图图J2-1和图J2-2:
图图
支座上产生的力RARB13.325t。
VA13.325t9.8KN/t130.59KN。 VB13.325t9.8KN/t130.59KN。
均布荷载产生的剪力同上VA4.44KN/m5.5m24.42KN
'VA4.44KN/m36m24.42KN55.5KN
2则由图J2-1和图J2-2可得Vmax55.5KN130.59KN186.09KN
由计算可知,当P作用在点1时产生的剪力最大Vmax=316.67KN(四排单层),故双排单层剪力VVmax316.67KN158.34KNV容490.5KN。 22V490.5KN因此安全系数容3.1。
V158.34KND:计算顺桥方向产生的剪力,当集中力作用在1点时见图J3-1和图J3-2:
图图
此时支座RARB32.51t1.5t34.01t(32.51t为上面集中力产生的荷载,1.5t为一个平车的重量)则由J图-3可得V34.01t9.8KN/t333.30KN。
均布荷载产生的剪力同上VA4.44KN/m5.5m24.42KN。
'VA4.44KN/m36m24.42KN55.5KN 。
2由图可得Vmax333.30KN55.5KN388.8KN(四排单层),故双排单层剪力
VVmax388.8KN194.4KNV容490.5KN。 22V490.5KN因此安全系数容2.52。
V194.4KN
附:30/80型架桥机工作参数资料
1、 30/80型架桥机的工作方式及工作状态参数
1. 1 桥机的工作方式简介
架桥机由主梁及主梁行走和换向机构、移梁架及行走机构,卷扬机及行走机构三大部分组成。使用时主梁安装在桥墩帽梁和桥面上,由电动机驱动在临时铺设的钢轨上作纵向或横向移动。移梁架由电机驱动在主梁上面的钢轨上作纵向移动,卷扬机由电机驱动在移梁架上的钢轨上作横向移动,由大功率电机驱动卷扬机提升桥梁。架桥机在桥墩上运行,属高空,重载作业,作业区域属风力较强的沿海地区。本架桥机能够满足长30米,宽2米,高2米,重80吨的桥梁吊装要求和起重机械所必须具备的通用的各项要求。
附架桥机工作状态平面图和立面图。 1.2 30/80架桥机工作状态参数
30/80架桥机的工作状态参数见表1 表1。架桥机工作状态参数一览表 序号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长 总高 最大宽度 总重 最大起重量 提升速度 整机行走速度 移梁架行走速度 卷扬机行走速度 可移梁最大尺寸 参数 63 5.6 4.2 66.5 80 0.0055 0.075 0.11 0.11 32*2.5*2.5 单位 米 米 米 吨 吨 M/s M/s M/s M/s m 备具 不包括整机行走钢轨 2、 整机的结构及力学参数 2.1 主梁的结构及力学参数
2.1.1 主梁截面图
2.1.2主梁用主要材料参数见表1 2.1.2截面形心的位置h=8cm 2.1.4截面形心的惯性距 Jx=1.72 ×106cm4 (未计钢轨) Jx=1.72 ×106cm4
2.1.5梁自重(包括上面钢轨) q=3.5Kg/cm 2.1.6抗弯截面模数 Wx1=1.6×104cm3 Wx2=1.87×104cm3
1800680 Wy=3057cm3 图一 主桁架横截面 表2.主梁用主要受力材料参数表
序号 1 2 3 4 弦杆L180×110×10 上弦L180×100×10 斜杆 [14b 竖杆□,100×1750×10 28.373 28.373 21.31 10 956.25 956.25 609.4 833.33 278.11 278.11 61.1 0.8333 22.273 22.273 16.73 7.8 5.8 5.8 5.35 5 材料规格 A(cm2) Jx(cm4) Jy(cm4) Wt(Kg/m) Z(cm) 2.1.7主桁架的加工和连接方法(主桁架也称主梁)
主桁架由型材焊接成横截面如图1的梯形桁架结构。 焊接方法:人工电弧焊;
焊条:J42;焊缝形式:主要是 ;焊缝高度:6~8mm 。 主桁架每段长9m,每条主梁(共2条)由7段连接而成。
在每段主梁的两端上下弦杆上焊接4块法兰,然后段与段之间用螺栓连接 (详细见3.4连接及焊接部分的较核)。
主梁的材质:A3
许用应力[Õ]=1600Kg/cm2
弹性模量E=2×10 Kg/cm
62
主梁的上表面安装供移动梁架纵向行走的50#钢轨,钢轨用
专用夹板,螺栓固定在主梁上。 2.2 移动架的结构和加工方法 2.2.1移动架的截面如图2所示 2.2.2移动架用主要材料见表2
表2 序号 1 2 3 弦杆L100×10 19.261 179.51 斜杆L75×8 材料规格 A(cm2) Jx(cm4) Jy(cm4) Wt(Kg/m) Z(cm) 横杆L100×10 2.2.3截面形心位置在矩形中心
2.2.4截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Jx=4×105cm4 2.2.5架子重
q=200Kg/m(包括钢轨) Wt=1480Kg(每片重) 2.2.6抗弯截面模数 Wx=5333cm3 Wx=1727cm3
2.2.7移梁架的加工方法
移梁架总共4段,每段7.4m。 加工方法、材质,与主桁架相同。
每段架上部装钢轨,每两片架平行安装在底盘上,底盘下
部装车轮,组成一副渡梁架,共2副。
2.3卷扬机的结构
卷扬机由电机、减速器、刹车装置、卷筒底盘、滑车组、
钢丝绳、行走机构组成。
2.4渡梁机的运行程序(见表3) 表3.架桥机工作顺序表
序号 状态 执行机构 大车 移梁架(后) 位置 走向 移梁架(前) 位置 走向 卷扬机(后) 位置 走向 升降 卷扬机(前) 位置 走向 升降 位置 走向 辅助 1 2 3 4 5 梁 从第一跨两端吊起 大 车行到边梁处 中线 Δ 固梁 后+1 Δ Δ → → Δ Δ ← ← Δ → 中—1 Δ 中—1 Δ 中+16 → 右—1 → 右—1 Δ 右—1 Δ 右—1 ← 中 中 中 中 边 边 中 Δ Δ Δ Δ ↙ Δ ↘ Δ Δ Δ ↑ 中 中 中 中 边 边 中 Δ Δ Δ Δ ↙ Δ ↘ Δ Δ Δ ↑ 边梁 ↙ 固大车 后+1 松架 Δ Δ Δ Δ ↓ Δ Δ Δ Δ ↓ 前 移梁架到达前跨中点 边梁 Δ 两移梁架到第二跨两端 边梁 Δ 卷 扬机行至边梁处 卷 扬机将梁放下 边梁 Δ 边梁 Δ 中-13 中+1 中+1 中+1 后+1 松车 6 空 车复位 7 重 复1-6的动作 8 两 移梁架向后行 9 大 车前行一跨 中线 ↘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后-6 后-6 后+1 后-4 后-4 ← Δ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线 Δ 中线 → 10两 移梁架回到1的位置 中线 Δ 11重 复1-10的动作 中—1 → 备注 →桥面中轴线 ↙后中前指主梁的后腿中腿前腿,中---移梁的中间位置 “-”向后,Δ表示不垂直于桥面中“+”向前,动,数字单位是米 ↘ 轴线横走刹车
2.5荷载的核定、分配与组合
2.5.1金属结构和支撑零件的计算荷载 A.自重:渡梁机各部件
自重见表4。
表4.架桥机各部件自重
部件 主 梁 主桁架 底盘 支腿 行走机构 小计 移 梁 架 小桁架 底盘 行走机构 小计 单重 单位 数量 总重(kg) 代号 备注 350 800 900 300 Kg/m 件 条 套 126 3 4 10 22050 2400 3600 3000 9m/段,包括钢轨 6主,6从,1箱,1电 31050 1480 60 280 条 件 套 4 4 8 5920 240 2240 G1 电缆,开关200kg 7.4m/条,包括钢轨 4主、12从、8箱、4机 8400 1200 400 200 台 件 套 2 2 4 2400 800 800 G2 计算时计G2=9600kg 卷 扬 机 卷扬机 底盘 行走机构 小计 4主、4从、8箱、2机 4000 43450 G3 G0 总 计
自重冲击系数:有轨运行,V=0.077<1m/s 取KII=1 KI=(1+1)/2=1 B起升荷载
a. II类载荷中的起升载荷 Qq=Q+G。
Q=6.24×104kg G。=600kg(钢丝绳+动滑轮) Qq=6.24×104+600=6.3104kg
b. 计算起升荷载需要考虑起升动力系数时,取
1II1.00 II1.15 I2C. 风荷载Ff a.
风荷载沿水平方向按下式计算:
Ff=c.kh.q.a kgf
b. 风载体型系数 c=1.35 高度修正系数 Kh=1.0 标准风压(沿海地区)
qt=15kg/m2 qII=25kg/m2 迎风面积 A=63×2-4×2=118 m2 结构充满系数 0.4
面积折减系数 f0.67 (b. 风力
FFI=1.35×1.0×15×118(0.4+0.4×0.67) =1596.19kg FFII=3427kg
3.主梁受力校核
3.1 重载时主梁的受力分析与计算
架桥机为三支点连续梁,载重时属超静定系统。架桥机是在移动荷载下工作,在任意情况下其内力及挠度必须满足要求。因
b4) h此,必须求出每一截面内力的最大值(最大正值和最大负值),绘出内力包络图及挠度图。
3.1.1 前移梁架达到前一跨中点时,受力如图3: p1 p2 q=3.5kg/cm R0 R1 R2 1700 30000 16000 7800 23300 31200 700 图3. 纵向移梁时主梁受力图(单位:mm) 其中:p1=p2=1/4(G2+G3+Gq)=1.91×104kg(一片主梁) 考虑某些不可预见因素,取p1=p2=2×104kg 3.1.2 当架设边梁时,受力如图4
p1 p2 q=3.5kg/cm R0 R1 R2 31800 30000
1200
7800 23300 31200 700 图3. 纵向移梁时主梁受力图(单位:mm)
3.2.1杆的强度
3.2.1.1上弦杆的强度(未计钢轨的作用)
A. 最大折合拉应力(图6中的0—1杆) σmax=+857 ㎏/㎝2 (见表8—28号) B. 平均拉应力(图6中0—1杆)
σ拉=78×103/102.5=761㎏/㎝2(见表9-注①)
C. 最大压应力(图8中9—10杆) σmax=-1409 ㎏/㎝2 (见P10) D. 平均压应力(图8中9—10杆)
σ=-98.10×103/102.5=-957㎏/㎝2(见表9-注①)
3.2.1.2下弦杆的强度
A. 最大拉应力(图8中的8’—9’,9’—10杆) σmax=1226 ㎏/㎝2 (见P10) C.
平均拉应力(图8中的8’—9’,9’—10杆)
σ拉=98.10×103/87.14=1126㎏/㎝2(见表11) D.
最大折合压应力(图6中的B—1’杆)
σmax=-971 ㎏/㎝2 (见表8—30号) E.
平均压应力(图6中的B—1’杆)
σ=-68.89×103/87.14=-791㎏/㎝2(见表9)
3.2.1.3斜杆的强度
A. 最大拉应力(图7中的1—1’杆)
σmax=28.40×103/(2×19.20)=740 ㎏/㎝2 (见表10) B. 大压应力(图7中的B—1’杆)
σmax=-49.33×103/(2×19.26)=-1281 ㎏/㎝2 (见P10)
3.2.2刚度
3.2.2.1主桁架的刚度
A. 主桁架在图8状态下的挠度 f
中
=PL3/48EJ+5ql4/384EJ
=(2.0×104/48+5×3.5×3200/384)×32003/(2×106×1.72×106)=5.4cm B. 主桁架在图7态下的挠度 f=5.4
中
=PL3/48EJ+5ql4/384EJ-Ml2/6EJ×1/2×[2-3×1/2+(1/2)2] -
1.56×107×32002×0.375/(6×2.0×106×1.72×106)=5.4
-
2.9=2.5cm
C. 许用挠度[f]=L/700=4.6cm
渡梁机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图7状态下使用,所以其刚度是安全的。
3.2.2.2斜杆受压时的稳定性 A. 临界荷载 Po=η×EJ/l2 η=9.87 E=2.0×106㎏/㎝
2
J=74.35㎝
4
l=220㎝
Po=30324㎏,实际荷载P=49.33×103/2=24665㎏ B.n=Po/P=30324/24665=1.23
考虑稳定裕度较小,故斜杆中部加上支撑则η=39.48,n=4×1.23=4.92.,所以斜杆受压时是稳定的。 3.3连接及焊接部位的强度较核
3.3.1斜杆与弦杆的焊接强度对一根斜杆而言, A.
焊缝长度(2折1) l>=45㎝ B.
焊缝高度 h>=6㎜ C.
最大拉力(图7中1—1’杆) P=28.40×103/2=1.42×104㎏
D. σ=0.707×1.42×104/(0.6×45)=372㎏/㎝2 3.3.2下弦杆与法兰的焊接 A. 焊缝长度(2折1)
l>=160㎝
B.焊缝高度
h>=8㎜
C.最大拉力(图8中的8’—9’,9’—10’杆)
P=9.81×104㎏
D.σ=0.707×9.81×104/(0.8×160)=542㎏/㎝3.3.3上弦杆与弦杆的焊接 A. 焊缝长度(2折1)
l>=90㎝ B. 焊缝高度 h>=8㎜
2
C. 最大拉力 P=7.8×104㎏ D. 拉应力
σ=0.707×7.8×104/(0.8×90)=766㎏/㎝2 E. 最大剪应力(图3,支座1的左边,见表8) τ=0.707P/Ch=0.707×21200/[(90+160)×0.8]=75㎏/㎝2 F.
折合应力
σ=76676637575=769㎏/㎝2 3.3.4段与段之间的连接
主桁架段与段之间均用螺栓连接,上弦11支,下弦18,M30×3.5普通螺栓,螺栓布置图10、图11所示。 3.3.4.1上弦螺栓的平均拉应力(图6.0—1杆)
σ=7.8×104/(17×Л/4×2.62)=7.8×/(17×5.31)=864㎏/
㎝2
τ=2.12×/[(17+18)×5.31]=114㎏/㎝2 σ合=
8648643114114=886㎏/㎝2
3.3.4.2下弦螺栓的平均拉应力(图8中的8’—9’,9’—10’杆) σ=98.1×103/(18×5.31)=1026㎏/㎝2
(此处τ=0)
4. 移梁架的受力较核 4.1 受力分析 4.1.1 荷载分析
A. 自重q=2.0kg/cm
B. p=(1.15×63000-4000)÷4
=19200kg
C. 弯矩Mmax=178×2.0×5602+9600×210 =2.1×106kg.cm
D. 应力 max2.1105333393kg/cm
D. 支座反力 RA= RB=10160kg(支点两边自重忽略)
624.1.2 杆件内力计算 P/2 P/2=9600kg P0 P0 P0 P0 =280kg 0 1 2 3 4 5
A 1 ’ 2 ‘ 3 ’ B ‘
1400
4×1400=5600 RA=10160kg RA=10160kg 图13 移梁架的内力分析 经过计算,移梁架的各杆件内力列于表12。 类别 上 弦 杆 下 弦 杆 斜 杆 移梁架各杆件的内力
F(t) 杆号 0-1,4-5, 1-2,3-4 2-3 A-1’,3’-B 1’-2’,2’-3’ 1-A,4-B 1-1’,4-3’ 2-1’,3-3’ 2-2’,3-2’ 4.1.3 斜杆与弦杆的焊接强度
A. 焊缝长度(对一根斜杆)
L>23cm,(2折1) B. 焊缝高度
h>6mm C. 最大应力
P=10900kg D. 应力
δ=
0, -9.35 -13.96 -1.74 -13.96 -11.21 +10.9 -10.9 0 A(cm2) 2×19.26=35.52 38.52 38.52 38.52 2×11.5=23 23 23 23 Δ(kg/ cm2) 0 -243 -353 +123 +363 -487 +474 -474 0 0.70710900558kg/cm2
0.6235.整机的稳定性
5.1 架设边梁时的稳定性
5.1.1 架设边梁时整机受力如图16所示 A、 其中 G1=56.4t G2=9.6t
G3= 4t FfII=3.4t(风载) Qq=63t Fg=
GiVi (惯性力)
gtqz取tqz=2Vi 则 Fg=
Gi1=0.05 Gi=0.05(63+4)=3.35t g2 RA=10160kg RA=10160kg B. 对B铰取矩:
RA×5+ FfII×2.7+ Fg×6.78+
Gi×0.3 2Gi=G2×2.5+×5.3+ (F3+ Gq) ×0.25
2RA=(9.6*2.5+28.2*5.3+67*0.25-3.4*2.7-3.35*6.78-28.2*0.3)/5=29.97t=30t
M190.214.7,所以,整机是稳定的。 或者40.353M
C. 对D铰取矩:
M+=3.35*2.93=9.82t.m
M-=9.6*2.8+(63+4)*0.55=63.73t.m
M63.736.5,所以,移梁架也是稳定的。 或者9.82M5.2空载前进一跨时的稳定性 25
G21 G22 C G3 A 10 B O f 2 3 1 10 20 16 G’ ` 10 30 32 图17 架桥机空载前进时(单位:米) 5.2.1 架桥机空车前进时,两副移梁架移到后悬臂部位: GZ1= GZ2=6.8t (移梁架及卷扬机重)
G1= 2×40×0.35=28t (后40米桁架自重) G’1= 2×32×0.35=22.4t (前32米桁架自重)
G3=3t (车轮卸下,仅计前腿重) 对1点取矩
M1= 28×20+6.8×31+6.8×33=995.2t·m M2= 22.4×16+3×32=454.4t·m M1 /M2 =2.19
所以,架桥机空车前进是不会倾翻的。 5.2.2 悬臂强度,刚度校核
M24.54410721215kg/cmA、 C= 4W1.07102由于振动,应力还会大于1215kg,同时对焊缝螺栓都不利,因加钢丝绳予以保护。
ql4Pl33.53200150032003()18cmB、 挠度f=-(8EI3EI 8321061.72106C、 如果按图虚线f-c为支架,AC,CB为钢丝绳,使悬臂的挠度为0,则
RBY =18×3EI/L3
=18×3×2×106×1.72×106/25003=11.889t=12t(对一片桁架) 这样对I-c支架压力太大。可以使桁架产生一定的挠度,比如: f=-9cm,则RBY =6t
RBc = FAc =6×25/10=15t
FIC=-2×6=-24t(支架IC的总压力)
架桥机安全施工注意事项
1) 轨道基础应坚固稳定可靠; 2) 轨道要平顺,转角坡度应平滑;
3) 架桥机的连结螺栓应强度满足要求,无刻迹伤痕;
4) 架桥机的卷扬机及走行轮在施工前应试运行,保证工作正常; 5) 电线,电缆应连接及绝缘良好;
6) 前后支腿连结应稳固可靠,地基基础应坚实无沉降或失稳现象; 7) 在纵横移及起吊范围内不准站人;
8) 前后天车起吊梁(板)及架设时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突然起吊或刹
车;
9) 施工前,支座垫石及十字分划线应经检验无误; 10) 11)
全场施工应服从统一指挥,起落走停服从指挥 施工注意安全,由安全员专人负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