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名称 执行部门 一、目的 为了加强直接人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工时定额管理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二、直接人工成本的定义 直接人工成本,指能归属于成本对象(已完工的或在制造中的)并且能通过经济、简便的方法追溯到成本对象的全部制造人工的补偿,主要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工会经费等。 三、制定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制定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时,首先要区分各种直接作业的种类,然后再确定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工时定额和和单位工时的工资(标准工资率),然后相乘就可得到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工时定额标准工资率。 1.工时定额,即直接人工的“用量”标准,又称为人工工时标准,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包括产品加工时间、必要的间歇时间和不可避免废品的工时。 工时定额一般按产品的生产工序,以时间、动作研究为基础计算确定,并按产品汇总。工时定额主要由生产技术部门和劳动工资部门主持制定。 2.标准工资率,即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指每小时支付的工资额。本公司主要采用月工资制和周工资制两种制度,则可按照标准工资和用工总量,计算出标准工资率。 四、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执行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执行就是根据该标准,从人员数量、产品工时消耗和工资水平三个方面控制人工成本的支出,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 1.人员数量的控制措施:正确制定和执行编制定员。 2.产品工时消耗的控制措施:采取技术组织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工时消耗。 3.工资水平的控制措施:严格执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工资、劳保福利费用的规定,认真控制本公司职工工资水平,正确地计算职工工资,合理地控制加班加点津贴的发放。 上述三项措施相辅相成,其实施效果相互影响。 五、检查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执行情况 对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执行情况的检查,也即检查直接人工费用是否仍存在改善的空间,具体检查内容如下表所示。 直接人工费用检查表 检查人员: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检查项目 生产计划检查要点 对经营方针是否彻底了解 是否拟定月生产目标 选项 备检查项目 成本意识检查要点 是否严格检查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的情况 选项 备 直接人工成本控制方案 编 号 监督部门 考证部门 受控状态 是 否 注 是 否 注 与管理 省人化的预测和计划,有否确实拟订 有否拟订将无效时间降至最少的工程计划 每天的作业计划是否明确 用ABC法进行人工成本管理 是否设定标准时间 作业工程是否很适当 是否作好工厂配置,将人工搬运减至最少 是否进行节省人力的机械化与自动化 是否提高活性指数,藉以将装卸货搬运的时间减至最小 是否以工作的过滤器来排定重要性的顺位 是否按照动作经济的原则设定作业区域 和 态度 提高生产力的成果是否告诉全体人员 各单位的负责人选用是否合适 教育和能力开发 是否进行能力开发训练 是否经常做技术开发 有关动作经济,有无对从业人员做充分的教育 有没有人做了寄生虫式作业,或是浮报式作业 作业人员对于技能测试等,有无自我启发 与同业其他公司比较,薪资水平是否偏高 工资是否与工作相适合 是否有能力差、意愿低 工资薪酬 的员工在贪图高薪 是否存在工人因为工资低而失去干劲的情况 从业人员是否充分了解 改善 是否做动作分析,从而确定标准作业 是否用其他器具等方法将单手作业改成双手作业 是否尽量采用钻具 工具的配置是否适当 是否用心找出不必要的工程 是否利用作业抽样来调查实际作业率 是否好好利用时间和空间 是否有改善作业的提案制度 成本意识和 你是否重视计数值 你是否重视少数精锐主机 是否比较外包和内制的成本 自己的日薪、时薪 对于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设置了奖惩制度 有无降低成本的负责人 人工成本制度执行情况 是否设有成本降低目标 工人的安排是否符合“适才适用”的原则 职务分配是否做得合理 分业的做法有没有过分 劳力的用法有无错误 组织管理质量检查是否有制度化 对于生产结果,班组长 态度 是否用心去发觉多余的能力 是否对从业人员做过工作意识的调查 六、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分析 情况 是否有正确的把握 是否成为士气高昂、精神状态良好的团队 通过核算直接人工成本总额与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差额,分析差异的程度和性质,找出差异的原因和责任,据此提出改进措施以消除差异,考核各车间人工成本指标执行的情况。 实际达成的直接人工成本与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形成工资成本差异。与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构成相似,工资成本差异也由“量差”和“价差”两部分构成。 1.工资成本的“量差”措由于实际使用的工时脱离标准而形成的差异,称“工资效率差异”。其计算公式为:工资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2.工资成本的“价差”指由于实际小时工资率脱离标准成本而形成的差异,称“工资率差异”。其计算公式为: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七、降低直接人工成本的管理措施 1.经过系统性分析,从产品设计阶段直至生产作业过程,每一环节都应考虑降低直接人工成本的可能性和办法,具体指引如下表所示。 降低直接人工成本各环节指引 着眼点 1.在设计阶段达成加工方法的标准化与通用化 管理办法 (1)尽量设计标准化与通用化的产品 (2)价值工程(VE)管理 (1)生产设计 (2)设定目标基准﹑作业标准等 (1)生产计划与产品组合计划 (2)拟订生产日程或预计进度 (3)分批数量的计算与负荷的调整 工业工程(IE)管理 (1)作业改善 5.透过作业方法与厂房布置等作业改善来减少工时与生产停滞状态 (2)程序改进 (3)运搬管理 (4)尽量实现机械化 6.防止出现作业等待与操作停止等情况 7.通过产量的提高、不良品的减少来减低单位成本 8.通过提升员工的工作意愿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提高员工的正确操作率来降低成本 设备管理(预防维护) (1)加强质量检查与控制 (2)实验计划法 (1)教育训练 (2)适性配置(适才适岗) 2.在生产计划阶段,谋求加工方法的不断改善 3.在生产计划阶段,研究如何缩短生产所需要的时间与每一生产过程的期间 4.通过作业分配及作业过程的控制来提高作业效率 2.科学、合理地开展生产作业分配,力求使操作人员没有空闲时间,将工人的全部优势发挥出来。 3.购进机械设备,提高车间机械化作业程度,以降低直接人工成本。需要注意的是,机械设备虽可节省大量的人工费用,但因设备投资所增加的折旧费、占用资金的成本以及大量生产引起的价格下降等因素,所以在引进机械设备时,需要做投资分析,衡量设备的投资效率。 4.建立机器预防保养制度,不断推进技术改造,提高现有设备的工艺状态。 编制日期 修改标记 审核日期 修改处数 批准日期 修改日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