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25分)
1. (1分) (2016七上·延安期中)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云南省的是( )
A . 半坡人 B . 北京人 C . 元谋人 D . 河姆渡人
2. (1分) (2016七上·龙华期中) 如图是胡明同学做的复习卡片,在其“”处应填写的标题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河姆渡人 D . 半坡人
第 1 页 共 14 页
3. (1分) 201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B . 挖掘水井,制造船只 C . 发明弓箭懂得炼铜 D . 教民开垦,种植五谷
4. (1分) (2018七上·长春期中) 老师让欣欣做组长。她却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 )的再现啊!
A . 推恩令 B . 王位世袭 C . 禅让制 D . 大一统
5. (1分) 君主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6. (1分) (2017七上·成都期中) 在管仲的辅佐下,谁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 A . 晋文公
第 2 页 共 14 页
B . 秦穆公 C . 楚庄王 D . 齐桓公
7. (1分) (2019·烟台) 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u),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A . 治理黄河 B . 修筑都江堰 C . 奖励耕战 D . 发明水排
8. (1分) (2016七上·长泰期中)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下列的(A .
B .
C .
第 3 页 共 14 页
)D .
9. (1分) 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影响最深远的思想派别是( ) A . 儒家学派 B . 道家学派 C . 墨家学派 D . 法家学派
10. (1分) (2017·衡阳) 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 )
A . 甲骨文 B . 小篆 C . 帛书 D . 金文
11. (1分) (2016七上·宜兴期中)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秦朝的统治( )
A . 赋税沉重 B . 徭役繁重 C . 兵役繁重 D . 法律严苛
12. (1分) (2019七上·邵阳期中) 汉初的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第 4 页 共 14 页
A . 发展经济 B . 奖励生产 C . 巩固统治 D . 与民生息
13. (1分) (2019九下·泉州模拟)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社会政治大转型”是指( )
A . 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 . 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C . 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 .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14. (1分) (2018九上·深圳月考) 张骞开通西域之后,这条贯穿中西贸易的交通线路打通了。在张骞时代,这条贸易通道上转运的物品包括( )
①丝绸 ②蔡侯纸 ③罗盘针 ④印刷品 A . ①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②③④
15. (1分) (2016七上·滕州期末) 东汉初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这种景象史称(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武帝一统 D . 高祖之治
第 5 页 共 14 页
16. (1分) (2019七上·龙湖期末) 与秦末农民起义相比,黄巾起义表现出的最主要不同特征是( ) A . 提出了口号 B . 创立了宗教组织 C . 反对暴政 D . 推翻了封建统治
17. (1分) (2019七上·庆阳期末)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 )
A . 西周 B . 秦朝 C . 西汉 D . 东汉
18. (1分) 《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主要因为它( ) A . 是一部内容丰富的通史著作 B . 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现象 C . 歌颂了农民领袖的斗争精神 D . 开创了编写历史著作的新体例
19. (1分) (2016七上·萍乡期末)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与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
A . 合肥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夷陵之战
20. (1分) (2019·市南区模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
第 6 页 共 14 页
开发。发生在如图中①②所示朝代中的事件有( )
①赤壁之战②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③八王之乱④淝水之战 A . ①②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②③④
21. (1分)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历史上某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时,运用了以下的形势示意图,这次战争是( )
A . 淝水之战 B . 长平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牧野之战
22. (1分) (2019·深圳模拟)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人口增多水稻产量较低 B .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第 7 页 共 14 页
C .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D . 面食、粟米的营养价值更高
23. (1分) (2019七上·昭通期末) 东汉末年,有一位医者专研医学,收集民间药方,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了一本医学著作,后人尊称他为“医圣”。请问这位医者及其著作是( )
A . 扁鹊《伤寒杂病论》 B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 . 孙思邈《千金方》 D . 李时珍《本草纲目》
24. (1分) (2018九下·福州模拟) 下图是有关北魏时期的图片,它们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 . 国家统一 B . 经济发展 C . 民族交融 D . 中外交往
25. (1分) 我国石窟艺术的发展与( ) A . 绘画艺术有关 B . 书法艺术的发展有关 C . 佛教的传播有关 D . 北方的少数民族南移有关
二、 判断题 (共10题;共10分)
第 8 页 共 14 页
)26. (1分) (2016七上·苏州期中) 苏州的“苏”字古代写作“蘇”,表明这里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了早在七千年前这里就大量种植水稻。( )
27. (1分) (2018七上·北京月考) 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 28. (1分) (2017七上·崇仁月考)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嘉陵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9. (1分) (2019·东昌府模拟) 下列表格是比较周朝与秦朝的相关制度的示意图,其中各项比较内容均是正确的。
项目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对地方的统治方法 周朝 王、天子 周天子总览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推行分封制 秦朝 皇帝、天子 至高无上,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推行郡县制 30. (1分) (2018七上·九江期中) 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秦朝的偷盗很猖獗。
31. (1分) (2019七上·来安期末) 黄巾起义冲击了豪强地主庄园,缓解了地主兼并的趋势,推翻了腐朽的东汉朝廷。
32. (1分) (2019七上·来安期末) 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氐、羌等,合称“五胡”。
33. (1分) (2019七上·来安期末)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局面,南方社会取得暂时安定。
34. (1分) (2019七上·双城期末) 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35. (1分) (2019七上·来安期末)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东晋人顾恺之。
三、 综合题 (共3题;共13分)
36. (3分) (2018七上·新平月考)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1) “魏主”是谁?发生于何时?
第 9 页 共 14 页
(2) 魏主的这个诏令改革还有哪些方面? (3) 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37. (5分) (2019九下·泉港月考) 读下表与地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问题。
(1) 如上表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指出这一制度的开创实践者。 (2) 依据上表和地图分别写出所在朝代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 (3) 简要概述两个朝代的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8. (5分) (2019七上·西安期中)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邮票,大舞台) 材料一
(看新闻,学历史)
材料二 奠定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法家、道家等传统思想……诸子百家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形成的……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争鸣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而决定学派命运的是看这些学派是否符合天下大势的走向。
第 10 页 共 14 页
(1) 《杏坛讲学》表现了孔子教育上的成就,请举出一例。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请写出一点。
(2) 《道德与伦理价值——道》是为纪念老子而发行的邮票。请你为邮票配上正确的文字注释。
(3) “这样一个大背景”指什么?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百家争鸣有何影响?
(4) 当时的“天下大势”是什么?这一时期,还涌现出其他重要学派,在众多学派中,哪家学派的主张符合这一大势?
第 11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25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第 12 页 共 14 页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二、 判断题 (共10题;共10分)26-1、
27-1、
28-1、
29-1、
30-1、
31-1、
32-1、
33-1、
第 13 页 共 14 页
34-1、
35-1、
三、 综合题 (共3题;共13分)
36-1、
36-2、
36-3、
37-1、
37-2、
37-3、38-1
、
38-2、38-3
、
38-4、
第 14 页 共 1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