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根据国内有关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融资的理论,就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理论进行了综述: (1)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相对于单个游离企业,在融资方面有哪些优势;(2)具有融资优势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为何仍存在融资难问题;(3)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如何发挥这一优势推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认为目前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融资优势分析与融资对策的选择上,今后研究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构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体系上,尤其是要加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和组织方式的实证研究。
[关键字] 中小企业 集群 融资 评述
目前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分析与融资渠道的选择上。但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加之集群内的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矛头又纷纷转向了从产业集群角度探索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即中小企业集群融资[1]。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是指以中小企业集群形成的“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整体力量作为担保或抵押来向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筹措或运作资金的行为过程。它是利用集体合成的力量,以一个“区域品牌”的形式,
作为整体利益代表者与贷款者进行讨价还价,建立交易契约关系,而不是群内各个企业借助“区域品牌”的优势,以单个利益代表者“单打独斗式”地向贷款者融资。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优势
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优势的理论研究主要是从与单个游离企业相对比的角度去探讨间接融资的效应。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与单个游离的中小企业相比主要在信誉重要性、信用依存度、失信成本等方面具有关键的优势,这些优势降低金融机构向集群内企业贷款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和单个游离中小企业融资的对比情况,如表1[2] 所示。
表1: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和单个游离中小企业融资对比 除上述分析产业集群便于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外,不少研究还从便于直接融资角度去分析融资优势效应。谢启标[3]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民间融资的发展, 如赊销、同业拆借、民间钱庄,从而有利于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产业集群还有助于中小企业获得政府的金融支持,等等。 2.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问题分析
对具有集群融资优势的中小企业为什么仍然存在融资困难,即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学者也做来了些许研究。归结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点。
2.1中小企业集群的自我筹资能力较弱,融资优势尚未 目前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协作不够密切,协作大都停留在货物或原材料赊销或赊购上,单个企业的独立意识过强,较多地重视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本企业的发展壮大[4]。这种企业间的松散关系致使企业间大规模有意识的发展集群融资的合作文化氛围相对缺乏,互助担保也只是几家企业的简单合作,担保数额极其有限,尚不能形成规模。 2.2集群内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
由于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金融机构风险自我约束较差,金融监管手段受技术水平制约等实际情况,为了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政府金融监管政策比较严格,对于民营中小银行的设立有诸多的准入政策限制,发展极其缓慢。另一面对民营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有着严格的限制。例如民营金融机构主要只能从事传统的存贷款业务, 部分也有结算功能和开展银行卡业务, 但结算渠道不畅。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信用偏好,即愿意在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结算,也使金融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出现错位,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民间金融本是中小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尤其在创业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方面的原因,使这一最原始的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集群区域无法发挥作用,充裕的民间资本也得不到充分利用。
2.3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
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用担保体系覆盖范围太小,目前主要是省级或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县及县以下的小企业被排除在外。第二,贷款担保机构的资金规模及业务量有限。当前贷款担保机构的可运用资金规模不大,累计担保责任仅为可运用担保资金总额的2.5倍左右, 在保责任余额为可运用资金总额的1.3倍左右, 没有起到应有的放大作用(一般为10倍)[5]。 3.推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策略
关于推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健全金融体制;另一方面是集群融资模式。 3.1金融体制上
在健全金融体制上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健全和完善集群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健全和完善集群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可以有效降低银行的信息成本,为强化企业诚实守信提供外在硬约束。健全和完善的集群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内容包含:完善的信用等级评估体系,权威的、专门的资信评估机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库,中小企业集群征信系统,健全信用监督体系,信用投资风险基金和担保基金等。二是加快设立中小企业集群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政府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具体实际情况,在中小企业集群区域内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基金资金可源于地方财政资金,也可源于出售国有中小企业的收入,甚至还可源于从集群内
所有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提取一定比例。这些基金均由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基金管理公司掌握,通过基金直接投资支持一部分有前途的中小企业发展。 3.2集群融资模式上
集群融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团体贷款模式。团体贷款是指银行对由一组借款人通过内部选择而组成的一个团体进行贷款,同时要求每一个借款人对团体内的其他成员贷款的归还负连带责任,只有整个团体的债务都得到偿还,团体成员才能继续获得追加贷款。这种融资模式风险不必由银行来承担,可以有效降低银行贷款的坏账率,从而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二是互助担保融资模式。互助担保融资模式是指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联合担保向金融机构融资的模式。联合担保可以大大减少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改变金融机构信贷的约束条件,有助于扩大金融机构对集群内企业的信贷规模。[6]三是区域性银行模式。区域性银行不求规模的庞大和结构的复杂,只根植于当地,目标和定位即为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7]。这些银行可以是政府出资设立,也可以是民营银行。区域性中心银行可以发挥地域优势,将更了解产业集群的经营运作状况、管理水平和集群发展前景,而且可以借助群内企业间的业务联系、竞争与合作对手的情况,对整个集群的发展方向更加准确地进行判断,帮助群内企业制定中长期投资以及发
展战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稳定的金融支持[8]。 4 结论
综上,目前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更多的是放在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上,且侧重于从与单个游离的中小企业相对比的角度去看这一问题。而对于具有融资优势的中小企业集群为什么仍然存在融资困难、中小企业集群如何帮助群内企业缓解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融资模式和组织方式以及融资模式的实际应用情况如何、集群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如何解决融资难题等问题上,还存在着研究的不足。因此,本文认为相关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还需要得到更深入和更快的发展,今后研究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构建适合实际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上,尤其是要放在如何能在现有的条件下,找到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运作模式的实证研究上。 参考文献:
[1] 高连和.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创新、融资边界与竞争优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第3期
[2] 胡明超.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融资实证分析―――以沭阳县木材加工业为例[J].金融纵横,2006年第39 期 [3] 谢启标.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3
[4] 谢启标.集群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与完善对策
[J].东南学术,2008年第3期
[5] 古赞歌、卜庆军.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6/22
[6] 蒋志芬.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与融资模式―――以江苏省为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年9月
[7] 王晓燕.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分析[J].会计之友,2010 年第5 期下
[8] 郑秀杰, 徐莉芹. 产业集群环境中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年第5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