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说课稿 复习课难上这是大家的共识,难就难在教师如何把旧知重新整合,并上出新的内容、新思想,让学生既巩固了旧知,又解决了新的问题,下面就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这节
课的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开课时,利用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模具,让学生看看它们各是什么立体图形,在说出他们各自的特征。再通过课件动态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需复习的4种立体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展现由“面”到“体” 的过程,三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知道展开图的形状和表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为后面的表面积的复
习
作
好
铺
垫
。
二、 注重自主整理提高建构能力 这节课的主要复习目的是熟练掌握几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这些计算方法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所以在复习时,注重自主整理让学生自己整理学过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在小组交流中得以调整。这样,还给学生一个自主整理
的空间,让学生亲自去理一理知识,获得整理建构的能力。 但在复习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这一环节,我做了不同的处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从图形的“面”的特征直接说明计算理由,所以我就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进行说理证明,而体积公式的推导用语言叙述比较抽象,就利用多媒体图形、图像、动画等处理,不仅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而且有了较强的感官刺激的作用,
使学生印象深刻。 三、设计多样练习 一堂复习课必须精心设计练习题,尽量避免机械重复,以消除学生的厌烦心里。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题,可以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牢固。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而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因此,复习课练
习的设计必须联系实际,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这一块上我首先设计了长方体:制制一个长方体,长8dm,宽5dm,高6dm.
(1)、做成框架需用多长铁条?(2)、再接着做成鱼缸,需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3)、
2鱼水情深啊!将水装入此鱼缸的3,需多少升水?
都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得很紧密的,把学到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在解答方法上既有求底面积的,表面积的,还有体积的,把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课还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节课我就设计了一根圆柱形木料,如果沿着水平方向或沿着上下底面直径将它竖着剖成相同的两半,让学生会分析的同时还要进行比较,沿着水平方向切开同学们都好理解,可沿着底面直径剖开,对于一般水平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对于优生也是一个提高四
、
改
变
机
械
练
习
、
提
高
应
用
能
。
力
最后的综合应用中我设计了有三盒长8cm、宽5cm、高2cm的磁带,想包装在一起,你有几种包装方法? 最省纸的包装方法需用多少纸?
改变了机械练习、提高了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只会纯粹的代公式练习,将习题套入一般模式,那么学生的素质不会提高多少只有经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一次次的重新创造,学生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所以在设计实践应用这块,重点不放在利用公式大量计算,而是放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启迪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有利于改变学生的练习兴趣,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将得到提高,同时,也将有助于理解“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纯粹的代数计算。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由感而发,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使知识与能力结构更
趋合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