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过程,促进有效课堂的“生成”
作者:杨红梅
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2010年第03期
课堂,永远是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案执行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发生”的过程。从形式来看,它既有预设内容的落实,又有新的资源的生成。为了促进有效教学的“生成”,教师除了课前精心预设之外,还应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关注教学过程,善于捕捉动态信息,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生成。
一、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可见,学生的学习起点已经不是从零开始了,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为基础,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要弄清楚学生已经明白的是什么?不明白的是什么? 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7+6”时,我没有直接教学生,而是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有的是根据数数的方法数到的,有的是通过摆学具的方法,有的是根据前面“6加几”的方法……这些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差异。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关注到这些差异,引导学生不断丰富自己已有的经验,同时又体验到参与新知识学习的快乐。
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化
《标准》指出:“允许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提倡个性化学习,支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吸纳他人的经验。
例如,教学退位减法“33-8”时的计算时,不同的学生呈现的计算思维方式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所体现的不同算法各有各的特色。
有的同学是这样计算的:先算10-8=2,再算23+2=25;有的是这样算的:先算13-8=5,再算20+5=25;还有的是这样算的:33-3=30,30-5=25.
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理解掌握算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使学生再一次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当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某些错误或繁琐的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法,但这不能说它毫无价值,因为,它毕竟是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有了反思、比较、判断的材料,拥有了经验教训。只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学生会经过比较,最终选择最合适的算法。
三、关注学生的自由选择
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进行多样化的优化呢?《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出现多种算法后,教师应关注每一种算法,允许学生自我选择,并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比较、讨论,要让学生在实践、交流和比较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有些(或某种)算法好,愿意并主动应用这种方法。从而让多种算法在交流中发生碰撞,在碰撞中呈现联系,在联系中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实现优化。 如在教学简便运算“25×16”时,学生得出了以下简便算
法:25×4×4,25×2×8,25×8×2,25×2×2×4,5×16×5,(5×4)×(5×4)。当我把这些算式一一列出时,我不失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的是哪种,为什么?顿时,教室里一下子热闹开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有的说:我觉得25×4×4最简便,因为,25×4=100很好记,不容易出错。 有的说:我认为25×2×8和25×8×2一样的嘛。
也有人说:不一样,两种算法,还是25×2×8简单,因为25×2一看就知道是50,50×8得400 ……
不同的学生,对算法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同的,然而,学生通过对各种算法进行的交流、讨论和比较时,其间经历了一种再认识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再认识,愿意接受他人的方法,并主动运用最优化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会选择、吸取和扬弃,这对学生的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
四、关注学生的“错误”生成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联系得以巩固的,必须经历一个自我否定、自我纠错的过程。“动态发生”的课堂不能只能静止的正确结论呈现给学生,而要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暂时错误也是推进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我们的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错误”,使它为有效生成服务。
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时,碰到一道拓展题: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变成两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在巡视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不少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先算长方形的周长为(10+5)×2=30厘米,所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30÷2=15厘米。不难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了两个正方形,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就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于是,教师再黑板上画上图,然后问学生,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如果仅仅是把长方形的周长除以2,那么得到的是什么?学生仔细看图,发现,得到的知识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正方形的周长还有一条边呢。教师适时引导,其实,要想求出正方形的周长,要先求出它的边长就可以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暴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时刻关注学生,适时地引导学生探索、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经历再认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获得主动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