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做一个生态瓶.

来源:好走旅游网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设计

王玉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池塘里的生物环境资料,认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设计制作生态瓶的方案。空气、养分)

能力目标: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目标:(1)能互相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制作生态瓶,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2)培养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设计制作生态瓶的方案以及根据方案来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难点

理解以及这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做生态瓶需要的材料:大油瓶或者大可乐瓶(洗净)、金鱼若干条、水草若干、藻类、淤泥、螺蛳、蜗牛或其他适合在生态瓶里生活的生物;生态池塘的挂图或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0分钟

1.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来看一段有关水族馆的图片或池塘的挂图 2.思考下列问题:

①在这个池塘里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呢?(预设生成:鱼、水草、浮游生物、微生物,水、石头、泥。

②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预设生成:如水为鱼提供生活的场所,石头为鱼提供躲藏的地方等。)

③这些植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生成:水、阳光、 养份从哪儿来的呢?从动物的排泄物中来的。

④这些水草对动物生存有哪些帮助呢?(水草为鱼提供足够的氧气,提供隐蔽的场所,为鱼的提供食物。) 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玩耍休息的场所,动物为植物提供了二氧化碳、肥料等。而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依赖关系。这就是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 请学生举例,还有什么也能算是生态系统? 打开书本,将生态系统的概念划出来,并认真读一读。 二、探究交流,设计方案 15分钟 我们今天就来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 生态瓶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先来设计一个生态瓶制作方案。 1.你认为做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非生物条件、生物种类和数量等、制作的步骤 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⑹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小组讨论设计建生态瓶的方案。(先用铅笔填) 我们的生态瓶 准备用什么来做生态瓶 生物(数量、大小) 非生物(数量) 安排好放入次序 3.汇报方案。 设计方案 方案设计得差不多了,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请大家对他们组设计的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学生汇报方案,进行倾听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和小结。 三、根据方案,制作生态瓶 5分钟

同学们经过交流以后,肯定对自己的方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先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改进。(一分钟)

现在我们可以动手制作生态瓶了。

学生根据小组的设计方案,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合作做一个生态瓶。 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比,总结表扬 10分钟

现在生态瓶已经完成了,哪一组愿意让同学们欣赏和评价一下呢? 先请同学介绍一下,你的生态瓶里面生物的设计意图介绍一下。 同学们认为他们小组这样安排合理吗?适合这些生物生长吗?还需要哪些改进吗?

1.学生展示小组制作的生态瓶。 2.对自己小组做的生态瓶进行评价

3.老师及时表扬设计意图合理、有创意,合作完成较好的小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五、家庭作业

看谁的生态瓶能够维护的最好

《做一个生态瓶》说课稿

王玉亮

一、说教材

《做一个生态瓶》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6课,它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并以做生态瓶为例子,让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知道思维活动在前,实践活动在后,用思维的成果指导实践活动。 本课教材内容分三部份:(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态环境。让学生知道自然环境下的池塘是什么样的,存在那些生物和非生物。(二)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让学生考虑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准备怎样的非生物环境条件。(三)做一个生态瓶。按照设计好了的生态瓶建造方案运用准备好的材料,做一个生态瓶。

二、说目标及准备

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的归宿。根据新课标精神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 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并制作一个生态瓶。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已经剪制好的大饮料瓶

(2)教师准备:池塘生态系统的视屏资料、制作生态瓶所需的各种材料、课件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接触了解了常见的植物、常见的动物、常见的其他生物、生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 的基本需求的一些生物基本的但比较零散的知识;也经历体验过观察探究植物、动物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本单元前5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也听说过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系统等比较复杂的生物学名词。一部分学生甚至还能对上述名词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们在设计生态瓶制造方案时,学生是能够考虑到一些动植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应该说大部分学生对于观察花草和小动物还是有较浓厚的兴趣的。制作、并长期不断地观察生态瓶里的动物和植物,对于大部分学生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意图:理解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建立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型,为小组的方案设计和制作提供必要知识准备、情感激发。 1、观看有关池塘的视频,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螺丝、鱼、蝌蚪水草、芦苇、浮萍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3、说说除了池塘还有哪些可以看成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二、设计生态瓶: 意图:对池塘生态系统知识以及前期学习的知识的综合运用,直接为下一环节的制作提供依据。在讨论“为生物的生活考虑哪些问题”这一环节时,突破难点“在设计方案时考虑,尽量让动植物活在自然环境中一样,主要是指动植物的数量比例。”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表,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5、选择几个组的设计表进行说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说自己这组的设计思路,在由别的小组进行点评。

6、根据点评对本组的设计表进行修改。 三、制作生态瓶:

意图:进一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检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为课后的自己制作积累经验,为后续观察活动提供真实的资料。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种水生植物再倒水(把根部压在沙石中)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沉淀会儿,放入动物

(把装动物的杯子放入瓶中,使里外的温差不大时再到入动物) (4)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领取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 (1)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方便管理? (2)如果放在教室里,双休日怎么办?

(3)组内每个同学都是观察者,记录由每个观察者单独完成。

(4)要求每天至少观察两次。 四、延伸观察: 意图:对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观察记录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保证观察的时空条件。

1、猜猜看,十天后生态瓶会怎样? 2、(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 六、板书设计: 做一个生态瓶

生物:动物:螺丝、鱼、蝌蚪??

相互依存 植物:水草、芦苇、浮萍?? 相互作用 非生物:水、石头、沙子、土壤、阳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