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与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
兴趣。
2、掌握制备过程中的称量、水浴加热控温、蒸发、浓缩、结晶、干燥、
倾析、常压、减压过滤等系列化学基本操作。 3、加深对铁(III)和铁(II)化合物性质的了解; 4、掌握定量分析等基本操作。 二、 实验原理
(1)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
首先由硫酸亚铁铵与草酸反应制备草酸亚铁:
(NH4)2Fe(SO4)2 + 2H2O+H2C2O4 = FeC2O4·2H2O↓+(NH4)2SO4+ H2SO4
然后在过量草酸根存在下,用过氧化氢氧化草酸亚铁即可得到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同时有氢氧化铁生成:
6FeC2O4·2H2O+3H2O2+6K2C2O4 = 4K3[Fe(C2O4)3]+ 2Fe(OH)3↓+12H2O,
加入适量草酸可使Fe(OH)3转化为三草酸合铁(Ⅲ)酸钾配合物:
2Fe(OH)3+3H2C2O4+3K2C2O4 = 2K3[Fe(C2O4)3]+ 6H2O
(2)三草酸合铁酸钾的测定
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在酸性介质中滴定测得草酸根的含量。Fe3+ 含量可先用过量锌粉将其还原为Fe2+ ,然后再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而测得,其反应式为?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5Fe2++MnO4-+8H+=5Fe3++Mn2++4H2O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托盘天平、恒温水浴、酸式滴定管、分析天平、常用玻璃仪器、滤
纸、电炉
试剂:硫酸亚铁铵晶体、3mol/LH2SO4溶液、饱和H2C2O4溶液、饱和K2C2O4
溶液、6%H2O2溶液、1mol/L硫酸溶液、去离子水、KMnO4溶液、草酸钠、锌粉
四、实验步骤
1.草酸亚铁的制备
称取5g 硫酸亚铁铵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15mL蒸馏水,2-4滴3mol/LH2SO4 ,加热溶解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25mL饱和H2C2O4溶液,加热至沸,静置,弃上清液,用水洗涤沉淀三次
现象:加热溶解后,溶液呈淡绿色;加入饱和H2C2O4溶液后,溶液变浑浊,静置,有黄色沉淀生成
2.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
往草酸亚铁沉淀中加入15mL饱和K2C2O4溶液,水浴加热至40℃,恒温搅拌下逐滴滴加10mL 6% H2O2溶液,溶液变成深棕色,继续在水浴下一次性加入5mL饱和H2C2O4溶液后,逐滴加入饱和H2C2O4溶液至溶液变成亮绿色,将溶液浓缩至15mL后,冷却析出晶体
现象:逐滴加入H2O2溶液后,溶液呈深棕色浑浊液;逐滴加入饱和H2C2O4
溶液后,溶液渐渐变草绿色后变成亮绿色;冷却浓缩后,析出晶体为翠绿色晶体
3.标定KMnO4溶液
准确称取3份草酸钠(0.13-0.26g)加10mL水溶解,加30mL 3mol/LH2SO4
溶液,加热至75-85℃,立即用待标定KMnO4溶液滴定 4.草酸根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3份0.22-0.27g的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30mL去离子水和10mL3mol/LH2SO4 ,加热至80℃,趁热滴定至浅粉红色,30s内不褪色,计算草酸根的含量,滴定完的试液保留待用 5.铁含量的测定
在测定草酸根后的试液中加入锌粉,加热反应5分钟,补加5mL 3mol/LH2SO4,加热至80℃,用KMnO4溶液滴定至浅粉红色,30s内不褪色,计算Fe3+的含量
五、数据处理与结果讨论
1.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产率计算:
原料: (NH4)2Fe(SO4)2 5g 产品: K3[Fe(C2O4)3] 理论产量 7.69g 实际产量:5.8288g
产率 η= 5.8288g/7.69g = 0.732 = 73.2% 2. KMnO4溶液浓度
编号 m草酸钠 (g) V高锰酸钾 (ml) C高锰酸钾 C平均 (mol/L) (mol/L) 1 2 3 0.1626 19.38 0.2594 30.85 0.1772 21.10 0.02505 0.02510 0.02507 0.02507 经三次连续滴定,得出KMnO4溶液浓度为 0.02507 mol/L 3. 草酸根含量的测定
编号 1 2 3 m产品 (g) V高锰酸钾 (ml) n草酸根 (mol) n平均 (mol) 0.2415 0.2307 0.2328 23.19 0.001454 22.12 0.001386 0.001413 22.32 0.001399 经三次连续滴定,算出产品中草酸根的质量含量为
η1 = 0.001454*88/0.2415 = 0.5296 η2 = 0.001386*88/0.2307 = 0.5289 η3 = 0.001399*88/ 0.2328 =0.5288 η平均 = (η1+η2+η3)/3 = 0.5291
所以产品中草酸根的质量含量为52.91% 4. 铁含量的测定
编号 1 2 3 m产品 (g) V高锰酸钾 (ml) n铁(Ⅲ) (mol) n平均 (mol) 0.2415 0.2307 0.2328 3.62 0.0004538 3.43 0.0004300 0.0004400 3.48 0.0004362 经三次连续滴定,算出产品中Fe3+的质量含量分别为
η1 = 0.0004538*56/0.2415 = 0.1052 η2 = 0.0004262*56/0.2307 =
0.1044
η3 = 0.0004362*56/0.2328 = 0.1049 η平均 = (η1+η2+η3)/3 = 0.1048
所以产品中铁的质量含量为10.48% 结果讨论:
1.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产量为5.8288g 产率为73.2%
分析:产率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1)加入H2O2的速度太快,使得Fe2+未被完全氧化 2) 在实验过程中,有小部分溶液洒出烧杯,造成结果偏低
2.在纯净的三草酸合铁(Ⅲ)酸钾中
草酸根的质量含量为 88*3/437=0.6041=60.41% 铁的质量含量为56/437=0.1281=12.81%
通过连续滴定,本次实验产品中,草酸根含量为 52.91%<60.41%
铁的含量为 10.48% < 12.81%
分析:草酸根及铁含量均小于理论值,说明产品中含有结晶水或其它少量杂质
3. 根据滴定结果,产品中 n草酸根/n铁 = 0.001413 / 0.0004400 = 3.21 相对误差 = (3.21–3 )/3 = 0.07 = 7 %
分析:理论上草酸根与铁的物质的量比应为3:1 ,但产品中,草酸根含量
高于铁,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1)在滴定时,读数引起的误差 2)加入锌粉将Fe3+还原为 Fe2+时,三价铁离子未被全部还原,所以滴定结果三价铁离子含量偏低
六、注意事项 FeC2O4·2H2O的制备
(1)为了防止Fe(II)水解和氧化,硫酸亚铁铵溶解时应加少量的H2SO4,防止Fe(II)的水解和氧化。
(2)通过实验发现不能采用酒精灯或电炉来加热,原因是FeC2O4·2H2O晶体易爆沸,不易控制火候,宜采用沸水浴加热比较安全且效果较佳。 FeC2O4·2H2O的氧化
(1)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和减少溶液的总体积可使用6%的H2O2,比3%的H2O2的效果更好,而且H2O2一定要新鲜配制。在不断搅拌下慢慢滴加H2O2且需
保持恒温40℃,温度太低Fe(II)氧化速度太慢,温度太高易导致H2O2分解而影响Fe(II)氧化结果。
(2)煮沸除去过量的H2O2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使生成的Fe(OH)3沉淀颗粒变大,不利于配位反应的进行。 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
(1)配位过程中,H2C2O4应逐滴加入,应控制在pH 3~3.5,pH过低,会发生副反应:2Fe(OH)3+Fe2(C2O4)3+H2C2O4+2H2O=4FeC2O4·2H2O↓+2CO2↑,使产物带有黄色的粉末,而且若H2C2O4过量太多容易形成H2C2O4晶体析出,使产物的带有白色的粉末;pH过高,Fe(OH)3溶解不充分。
(2)配位后应得到澄清的翠绿色三草酸合铁酸钾溶液,若溶液颜色为暗绿色则配体C2O42-不足,可适当补加饱和K2C2O4;如果澄清的翠绿色三草酸合铁酸钾溶液体积超过20mL不利于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结晶,宜用酒精灯小火加热浓缩,若用电炉加热蒸发容易出现红棕色浑浊现象,可能是如下反应:
2Fe(OH)3+3H2C2O4+3K2C2O4→2K3[Fe(C2O4)3]·3H2O发生了逆反应。 三草酸合铁酸钾的测定
(1)高锰酸钾滴定Fe2+或C2O42-时,滴定速度不能太快,否则部分高锰酸钾会转变成二氧化锰沉淀。
(2)温度不能高于85℃,否则草酸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