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 望月怀人、思乡。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崔国辅《古意》:“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 (2)菊 象征着隐逸的风度、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元稹《菊花》:“不是花中更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宋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陆游《晚菊》:“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
• (3)梅 凌霜傲雪,品格高洁。何逊《咏早梅》:“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宋陆游《落梅》:“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元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明于谦《和梅花百咏》之一:“玉为肌骨雪为神,近看茏葱远更真。”
• (4)莲 “莲”与“怜”同音,故常以“莲”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州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出污泥而不染,更是超凡脱俗的象征。唐陆龟蒙《白莲》:“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 (5)兰 高洁的情操,隐士的象征。唐张九龄《悲秋兰》:“遇赏宁为佩,为生莫碍门。”宋杨万里《兰花》:“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方岳《咏兰》:“几人曾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
• (6)松 傲霜斗雪,坚贞不屈。三国魏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李白《赠书待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 (7)梧桐 凄凉悲伤。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宋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 (8)杜鹃 凄凉、哀伤的象征,也以此表达幽深的乡思。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迢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宋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王令《送春》:“子规半夜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 (9)鹧鸪 象征着旅途的艰险和离愁别绪。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10)寒蝉 悲凉的象征,既引发思乡之情,又触动离愁别绪。唐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唐李商隐《蝉》:“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11)鸿雁 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唐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欧阳修《戏答元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另外,鸿雁传书也是一个特定的意象,唐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 (12)柳 送别,思念,惜别怀人。唐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
觅封侯。”宋徐俯《卜算子》:“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宋周邦彦《月下笛》:“阑干四绕,听折柳徘徊,数声终拍。”也可象征着时世兴衰。唐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另外,柳絮的飘浮不定,也常作愁绪的象征。宋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13)燕 在古诗词中意象非常丰富
• (1)表现春光之美,叹惜春之情。唐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冥冥花正开,颺颺燕新乳。”元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乌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
• (2)爱情的象征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隋薛道衡《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宋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
• (3)表现世道沧桑,抒发昔盛今衰、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唐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宋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宋文天样《金陵驿》:“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 (4)以燕传书,相诉离情。唐郭绍兰《寄夫》:“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元张可久[塞鸿秋]春情:“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 (5)寄托着飘泊流浪、羁旅情愁。宋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宋周邦彦《满庭芳》:“年年如新燕,飘流翰海,来寄修椽。”
• (14)孤灯 羁旅凄凉,思乡怀人。唐马戴《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唐杜牧《旅宿》:“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唐韦庄《章台夜思》:“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 (15)船 往往是漂泊的代名词。唐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宋苏轼《临江仙》:“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闻风静榖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也表现为无拘无束,自由旷达。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16)夕阳 苍茫,衰暮,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悲叹。唐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寺即陈将吴明彻战场》:“夕阳依旧垒,寒磐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宋柳永《玉瑚蝶》:“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元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7)猿 孤寂、愁苦的象征。唐王昌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唐韩愈《湘中酬张十一功曹》:“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韩愈此为反话正说,更有韵味。唐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 (18)阑 或是阑(栏)干。这一意象在宋词中很多,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它往往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而且指向相对稳定明显。宋欧阳修《临江仙》:“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宋柳永《八声甘州》:“争知我,倚阑干处,正凭凝愁。”宋晏几道《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宋秦观《满庭芳》:“凭阑久,疏烟
淡日,寂寞下芜城。”宋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宋周邦彦《蝶恋花》:“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宋辛弃疾《摸鱼儿》:“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宋潘牥《南乡子》:“生怕倚栏干。阁下溪声阁外山。唯有旧时山共水,依然。”
• 还有一些物类也是具有相对明确的意象,比如:
• 禾黍 黍离之悲,象征着国家的今衰昔盛。
• 竹 气节,不屈的品格。
• 沙鸥 飘零伤感。
• 西风 落寞愁怅,游于思归。
• 霜 恶劣的社会环境,人生的坎坷。
• 露 人生苦短,生命易逝。
• 云 游子飘泊。
• 玉 高洁脱俗。
• 珍珠 美丽无瑕。
• 梅子 以其成熟比喻少女怀春。
• 鸳鸯 恩爱夫妻。
• 丁香 愁思或爱恋。
• 红豆 相思。
• 红叶 传情之物。
• 孤雁 思亲,思乡,孤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