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肿瘤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肿瘤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周爱勤 孔培培 汪丹丹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科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肿瘤科成功穿刺的65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并参考相关资料,总结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方法。结果:65例PICC穿刺的肿瘤患者出现静脉炎5例(7.7%),出血2例(3.1%),感染2例(3.1%),血栓3例(4.6%),堵塞3例(4.6%),导管破裂3例(4.6%),导管脱出2例(3.1%)。结论:加强PICC导管的维护,是延长导管寿命的关键所在,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PICC; 肿瘤; 并发症; 观察与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3.035

肿瘤科患者大多需要长期化疗和静脉高营养,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为患者化疗和营养治疗建立了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化疗计划和足够营养液的输入,避免反复穿刺血管造成血管的损伤以及高渗液和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及组织坏死等[1]。同时,PICC也降低了肿瘤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PICC操作简便,将导管从肘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降低了颈部、胸部穿刺置管的严重并发症(血胸、气胸),但它也会引起其他多种并发症。针对笔者所在科成功穿刺的65例PICC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及护理,总结分析,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肿瘤科成功穿刺的65例PICC置管患者,1次穿刺成功60例,2次穿刺成功5例。其中男47例,女18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8岁。肺癌15例,胃癌14例,结直肠癌9例,卵巢癌6例,鼻咽癌5例,胰腺癌3例,绒癌5例,淋巴瘤3例,骨癌3例,膀胱癌2例。

1.2 材料与方法 采用美国巴德末端开放式导管和巴德三向瓣膜式导管两种。导管插入长度42~54 cm。统计笔者所在科PICC置管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百分比。跟踪动态观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并总结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结果

65例患者PICC穿刺全部成功,其中60例患者1次穿刺成功,5例患者经2次穿刺后成功。穿刺患者出现静脉炎5例(7.7%),出血2例(3.1%),感染2例(3.1%),血栓3例(4.6%),堵塞3例(4.6%),导管破裂3例(4.6%),导管脱出2例(3.1%)。 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3.1 静脉炎 多由导管、药物在血管内造成异物刺激,损伤血管内膜所致。它的发生与导管材料、导管尺寸、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患者血管状况及机体免疫状况有关,另外,静脉输入药物的pH值过高或过低、液体渗透压过高、细菌感染、血栓等均能引起静脉炎[2]。临床表现为置管血管的红、肿、疼痛或有脓性分泌物。穿刺前对血管的正确评估,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轻柔的操作都有助于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置管后及时观察上臂围的变化,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早发现静脉炎早期症状。近年发现肘上进针可有效避免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发生静脉炎后,可采用硫酸镁局部热敷、外用喜疗妥、康惠尔水胶体敷料等方法,但需与静脉血栓相鉴别。

3.2 出血 穿刺前了解患者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了解其凝血功能。血小板

3.3 感染 主要是穿刺时操作者无菌技术不严格,或者置管后穿刺处周围皮肤消毒护理不严格所致。穿刺后24 h应更换敷贴,以后每周更换1~2次。如敷贴潮湿、污染、松动或局部出血,要及时更换。导管口细菌培养及更换肝素帽1次/周,还应观察局部情况,如有无红、肿、痛现象或渗液流出[4]。如穿刺针眼处有红、肿或者疼痛,可局部应用碘伏棉片,加强换药,注意观察。若出现全身感染症状,立即通知医生,考虑拔管。拔管后,使用无菌剪刀截取导管首、中、尾端分别做细菌培养,并抽取外周静脉血和中心静脉血同时做血培养。再给予相应抗生素。

3.4 静脉血栓形成 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应嘱患者适当活动穿刺肢体,进行握拳松拳动作,以加强肌肉舒缩,减少血栓发生。同时为防止血液凝集,常规使用50~100 U/ml的肝素液10 ml脉冲式正压封管,在输液间歇期每3~4 d封管1次。如患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需行血管彩超进一步检查,如确诊为静脉血栓,请相关科室会诊,拔出导管,进行溶栓治疗。 3.5 导管堵塞 为保持PICC导管通畅,输液过程中,应先输乳剂、刺激性较大的液体,后输非乳剂、刺激性较小的液体;输注乳剂、血液制剂后,应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且不可应用重力冲管来代替;当患者变动体位、大便、恶心、呕吐时应随时观察,调整滴速,以防导管内凝血。如果发现管内凝血,滴速减慢,应用稀释肝素盐水冲管无效时,可用5000 U/ml尿激酶2~3 ml缓慢注入导管内,然后将导管关闭,使血栓尽量浸泡在尿激酶中,20~30 min后再行抽吸。如此反复进行,导管通畅后再用10 ml稀释肝素盐水封管。严禁暴力挤压,以免血栓进入循环系统导致栓塞。治疗间歇期,应每周封管2次,防止导管堵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6 导管破裂 正确的维护是预防的关键。选择不小于10 ml注射器进行冲管与封管;体外导管妥善固定,防止患者活动时导管反复打折;导管连接正压接头,导管上不得使用夹子;做好健康教育,避免增强CT检查时用高压注射器经导管注入药物。本组患者有3例出院后在当地进行维护,返院后发现导管破裂,无菌操作下修剪导管,更换连接器后正常使用。 3.7 导管脱出 由于固定不妥,肢体活动过度和外力的牵拉所致。换敷贴时应顺着导管的方向由下往上揭,以免导管脱出。重点应妥善固定导管,留在体外的导管应以S型或弧型固定,置管时做好记录,更换敷料时注意观察导管的刻度[5]。此外,加强防止导管脱出注意事项的宣教。

PICC为长期化疗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可靠的输液通道,减轻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降低了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节约了治疗费用。同时PICC操作简单,置管成功率高,此技术值得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广泛开展。但同时要做好PICC导管的维护,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认真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让肿瘤患者真正从PICC导管中体会到实惠。 参考文献

[1] 杨敏.17例PICC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0,23(6):1060-1062. [2] 徐晓琴,徐晓娣.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5):56-57. [3] 朱寒贫,孙雪琴,陈红,等.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4):34-35.

[4] 陈慧香.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57-58.

[5] 丁小萍,夏彩莲,李江梅,等.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病化疗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15-416.

(收稿日期:2012-02-27) (本文编辑:李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