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某住宅小区栋承插盘扣架专项施工方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金谷豪庭住宅小区1#~4#栋

承插轮扣式模板支撑施工方案

编制: 审批:

施工单位: 湖南螺丝建筑有限公司

2015年 9 月 10 日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 4 二、工程概况 ..........................................................................

4

2.1 、工程概况 ..................................................................... 4 2.2 、施工平面布置 ................................................................. 5 2.3 、技术保证条件 ................................................................. 5

2.4 、施工要求 .....................................................................

5

三、施工部署及施工准备................................................................

5 3.1 模板安装工序流程 ............................................................... 5

3.2 劳动力组织 . .................................................................... 6 3.3 机械设备 . ...................................................................... 6 3.4 材料准备 . ...................................................................... 6

3.5 模板安装支设的规定 .............................................................

8

四、模板体系设计 ......................................................................

9 4.1 设计参数 . ...................................................................... 9

4.2 模板体系设计 ..................................................................

9 五、施工工艺和要求 ...................................................................

10 5.1 构配件的选材 ................................................................. 10

5.2 模板支设的构造要求 ............................................................ 11

5.3 模板拆除 . ..................................................................... 14 六、模板质量标准 .....................................................................

14 6.1 保证项目 . ..................................................................... 14 6.2 基本项目 . ..................................................................... 14

6.3 允许偏差项目 . ................................................................. 15

6.4 模板施工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

15

1、柱位移,截面尺寸不准,混凝土保护层过大,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偏差大.......... 2、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梁侧面鼓出,梁上口尺寸加大,板中部下挠,产生蜂窝麻面,梁 底部有锯木灰 .................................................................

15

3、板接缝处出现高低差及漏浆.................................................. 15 4、梁侧板或板模夹在砼内......................................................

15

5、楼梯踏步高度、宽度不均匀,中间外凸 ........................................ 15

6、爆模或外凸 ................................................................ 15

7、垂直度偏差大 ..............................................................

16

七、成品保护 .........................................................................

16

八、模板施工安全要求 .................................................................

16

8.1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

16

15

8.2 、施工安全措施 ...................................................................................................................17

8.3 、施工人员要求 ...................................................................................................................18

九、模板设计计算 ........................................................................................................................... 18

9.1 、轮扣式钢管楼面模板支撑计算书 ............................................................................................. 18

1. 计算参数 .................................................................................................................... 18

2. 楼板底模验算 ............................................................................................................... 18

3. 支撑强度验算 ............................................................................................................... 22

4. 支撑支承面验算 ............................................................................................................. 23

5. 计算结果 .................................................................................................................... 23

9.2 、轮扣式梁模板支撑计算书 ..................................................................................................... 24

1.计算参数 .................................................................................................................... 24

2.梁底模验算 ..................................................................................................................25

3. 支撑强度验算 ............................................................................................................... 28

4. 支撑支承面验算 ............................................................................................................. 29

5. 侧模板验算 ..................................................................................................................30

6. 对拉螺栓计算 ............................................................................................................... 31

7. 侧肋强度验算 .............................................................................................................. 31

8. 梁侧檩梁验算 ............................................................................................................... 32

9. 计算结果 .................................................................................................................... 33

十、模板工程应急措施、救援预案 ......................................................................................................... 35

10.1 、模板工程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 35

10.2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 35

10.3 、应急准备及措施 ............................................................................................................... 36

10.4 、模板工程的预防监控措施 .................................................................................................... 36

10.5 、应急响应预案 ................................................................................................................. 36

轮扣式钢管梁、板模板支撑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施工图纸及图纸答疑、施工组织设计等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3.《木结构设计规程》 ( GB50005-2003);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04-2015);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 GB50300-2015); 6.《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第四版缩印本)

7.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26-2008) ; 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 JGJ59—2011); 9、《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 10、《金谷豪庭住宅小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13、《建筑工程施工手册》

14、《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50326-2001

1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15 16、《直缝电焊钢管》 (GB/T13793) 17、《碳素结构钢》 (GB/T700)

18、《钢管脚手架扣件》 (GB15831) 19、《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T228) 2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21、《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

22、《建筑施工承插式扣件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 JGJ231-2010

23、有关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管理文件

二、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周边环境

2

金谷豪庭住宅小区 1#~4# 栋 东邻长沙市新芙蓉南路 1#栋: 13478.17 3#栋: 12699.13 天然基础 二级 14~16

工程地点

长沙县暮云镇西湖村

2# 栋: 14273.23 4# 栋: 12556.58

1#栋: 47.25

建筑高度( m)

2# 栋46.75

建筑面积( m)

3#栋: 45.90 框剪 6度(第一组)

1

4# 栋: 45.90

基础形式 抗震等级

主体结构 抗震设防烈度 地下层数

地上层数

标准层层高( m)

2.85 其它主要层高( m) 4.5~5.6

各责任主体名称

建设单位 湖南小宇房地产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长沙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 湖南螺丝建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湖南华兴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张建成 总监理工程师 高 岩 技术负责人

李文虎

专业监理工程师

周兴武

2.2 、施工平面布置

由模板制作场按墙柱、梁板的规格定型制作,用塔吊运输到各施工点进行拼装。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2.3 、技术保证条件

2.3.1 项目部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熟悉图纸、规范。 2.3.2 先做好模板的定位基准工作。

2.3.3 逐项清点检查施工所需模板及配件的规格、数量。

2.3.4 采取预装模板施工时,预组装工作应在组装平台或经平整处理的地面上进行。 2.3.5 经检查合格的模板,按照安装程序进行堆放或装车运输。

2.3.6 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并且做出样板,经监理、有关人员认可后,再大面

积展开。

2.3.7 支承支柱应支承在混凝土面层上,并准备好支柱座垫木。

2.3.8 竖向模板安装的底面应平整坚实,并采取可靠的定位措施,按施工设计要求预

埋支承锚固件。

2.3.9 模板应涂刷脱模剂。

2.4 、施工要求

1、由项目经理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负责召集各有关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统筹部

署和实施本工程施工的各项具体工作。

2、进场前,由项目经理部组织对参与施工的技术、管理人员、班组长进行质量、安

全、技术交底。明确各人的分工负责和岗位责任,落实责任到人。

3、脚手架搭设人员应有劳动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应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的熟练工人。

三、施工部署及施工准备

3.1 模板安装工序流程

梁板模施工工艺:弹线→内架搭设→安装梁底模(梁底模留清扫孔)→安装梁侧模→

安装板底龙骨→铺底板模堵缝、 清理→绑梁钢筋→绑板底筋→绑扎板面筋、 预埋件、插筋、封边模→自检、互检合格后验收,办交接手续,移交砼工种。

3.2 劳动力组织

本工程的施工进度较紧,质量要求高,因此要求劳务队组织技术熟练、水平较高的木工班组进场施工,高峰期共计组织木工 80 人进行施工。

3.3 机械设备

表 1:

设备名称 圆盘锯 手电刨 手电锯 电钻

单位 台 台 台 台

数量

8 4 12 15

型 号 备注 2.2KW 1.5KW 1.25KW 1.25KW

φ300 牧林 333 牧林 458 牧林 3120

3.4 材料准备

3.4.1 承插轮扣式支撑架

承插轮扣式支撑架是新型的一种便捷式支撑脚手架,它有点类似碗扣架又优于碗扣架,其主要特点是:

1、具有可靠的双向自锁能力; 2、无任何活动零件;

3、运输、储存、搭设、拆除方便快捷;

4、受力性能合理; 5、可以自由调节; 6、产品标准化包装;

7、组装合理,它的安全性、稳定性好于碗扣式、优于门式脚手架;

8、实践中表明,作为梁跨度在 15m以内,净空层高度在 12m一下的单跨、多跨连续梁、框

架结构房屋模板支撑体系,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好于碗扣式脚手架,优于门式脚手架。

缺点:

1 、轮扣式脚手架搭设不宜在基层不硬实,地面不平整和不进行混凝土硬化的地面上;

2、不宜直接在土质差的软土层、地面易塌陷的地基上搭设;

3、只能作为落地式脚手架使用,不能作为悬挑脚手架使用。

3.4.2 轮扣式脚手架的施工要点及技术参数

施工要点

1、前期应做好支撑体系的专项施工方案设计, 并由总包单位放线定位, 使支撑体系横

平竖直,以保证后期剪刀撑和整体连杆的设置,确保其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性。

2、轮扣式脚手架安装基础必须要夯实平整并采取混凝土硬化措施。 3、轮扣式脚手架宜使用同一标高的梁板底板的标高范围,

对于高度和跨度较大的单一

构件支承架使用时对横杆进行拉力和立杆轴向压力(临界力)的验算,确保架体的稳定性

和安全性。

4、架体搭设完成后要加设足够的剪刀撑,在顶托与架体横杆

300-500mm之间的距离要

增设足够的水平拉杆,使其整体稳定性得到可靠的保证;

5、轮扣式脚手架附图片。

轮扣式脚手架技术参数

承插轮扣式支撑架严格按照 GB 24911- 2010 标准执行

一、规格、型号 名称 立杆 立杆 立杆 立杆 立杆

型号 LG2.4 米 LG2.1 米 LG1.8 米 LG1.5 米 LG1.2 米

A(MM) 4800 4200 3600 3000 2400

理论重量 28.04 24.42 21.34 17.82 14.82

材质、壁厚

立杆 立杆 立杆 横杆 横杆 横杆 横杆 横杆

LG0.9 米 LG0.6 米 LG0.3 米 LG1.5 米 LG1.2 米 LG0.9 米 LG0.6 米 LG0.3 米

1800 1200 600 3000 2400 1800 1200 600

11.2 8.12 4.06 12.56 10.24 7.82 5.64 3.34

材质为 Q235壁

厚为 3.0MM

3.4.3 设计荷载

分别为: 40、30、 25KN。 2、横杆设计荷载:

1、支撑立杆设计荷载: 当横杆竖向步距分别为 600、1200、1800 ㎜时,框架立杆荷载(Pmax)

HG-90 Pmax =6.77KN Qmax=14.80KN HG-120 Pmax=5.08KN Qmax=11.11KN HG-180 Pmax=3.39KN Qmax=7.40KN

在悬臂集中荷载作用下,横杆接头的抗弯能力为

2KN.M。

3、支座设计荷载:可调底座 Pmax=60KN,可调顶托 Pmax=60KN,可调早拆 Pmax= 60KN。

3.4.4 主要周转材料数量

表 2:

材料名称

18mm木胶合板

木枋 (60 ×80mm、80× 80mm)

扣件

φ48×3.5 钢管

顶托

单位

2

数量

m m 套 吨 套

3500 12000 55000

240

1000

3.4.5 、主要周转材料型号规格 模板: 18mm厚的木胶合板模板; 木枋: 60×80、80× 80 的木枋;

脱模剂: YJA-Ⅱ脱模剂;

φ48× 3.5 钢管;

辅材: 2cm宽粘带纸、海绵条、吸尘器、铁钉、铁线、刷子、小铁铲、撬棍等;

3.5 模板安装支设的规定

3.5.1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现浇混凝土

的重量、侧压力和施工荷载。

3.5.2 要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3.5.3 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和安装,符合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的

施工要求。

3.5.4 模板的拼缝应严密,不得漏浆。

四、模板体系设计

4.1 设计参数

1)楼板板厚有 100mm、120mm、2500mm。

2)梁尺寸:一般为 200~ 400×500~1100,最大为 400× 1500。

4.2 模板体系设计

根据设计图纸中各参数,模板安装体系进行如下设计

五、施工工艺和要求

5.1 构配件的选材

1、钢管

脚手架的钢管必须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 (GB/T13793) 及《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的规定,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 (GB/T700) 中 Q235-A 级钢的规定。

钢管采用 φ48 壁厚 3.5mm规格钢管。外径允许偏差± 0.5mm,壁厚允许偏差± 0.36mm,两端面斜切允许偏差 1.7mm,外表面锈蚀深度不大于 0.5mm。

钢管上严禁打孔。钢管必须挺直,端部不得翘曲,立杆弯曲不得大于

12mm,水平杆弯

曲不得大于 20mm。

2、扣件

扣件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 (GB15831)的规定,采用机械性能不低于 KT33-8 的可锻铸铁制造,铸铁不得有裂纹、气孔,不宜有疏松、砂眼或其他影

响使用性能的铸造缺陷。

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扣件活动部位应

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不小于 1mm,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 5mm。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 65N·m时,不得

发生破坏。

3、脚手板

脚手板采用木脚手板,脚手板上严禁堆载,角部不得翘曲,板面挠曲不得大于 12mm。4、模板及背枋

梁板底模及侧模采用 18 厚木胶合板,背枋材料采用 80×80mm木方。

5、构配件的验收

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b、应有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 GB/T228)的有关规定,质量应符合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 (GB/T700)中 Q235-A 的规定。

c、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

的划道。

d、钢管外径、壁厚、等的允许偏差为 -0.05mm,端面允许偏差为 1.70mm。e、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 f 、钢管上严禁有打孔。 旧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表面锈蚀深度应小于 0.50mm,检查时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

b、钢管的弯曲变形在每 1.5m 长度不得大于 5mm。c、严禁使用打孔的钢管。 扣件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当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应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 (GB-15831)的对定抽样检测。

b、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必须更换。c、新旧扣件应进行防锈处理。

5.2 模板支设的构造要求

1、模板支架应根据施工方案计算得出的立杆排架尺寸选用定长的水平杆,并根据支

撑高度组合套插的立杆段、可调托座和可调托底座。

2、当搭设高度不超过 8m的满堂模板支架时,步距不宜超过 1.5m,支架架体四周外立

面向内的第一跨每层均应设置竖向斜杆,架体整体底层以及顶层均应设置竖向斜杆,并应

在架体内部区域每隔 5 跨由底至顶纵、横向均设置竖向斜杆或采用扣件钢管搭设的剪刀撑。当满堂模板支架的架体高度不超过 4 个步距时,可不设置顶层水平斜杆;当架体高度

超过 4 个步距时,应设置顶层水平斜杆或扣件钢管水平剪刀撑。

3、当模板支架搭设成无侧向拉结的独立塔状支架时,架体每个侧面每步距均应设竖

向斜杆。当有防扭转要求时,在顶层及每隔 3~ 4 个步距应增设水平层斜杆或钢管水平剪

刀撑。

4、模板支架宜与周围已建的结构进行可靠连接。

5.3 模板拆除

1、模板拆除均要以同条件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报告为依据,填写拆模申请单,由

监理签字后方可生效执行。

2、拆模时间规定:

侧模拆除时,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楞角不因拆除模板受损坏,方可拆除。板及梁底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下表规定。

各部位构件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 m)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

≤2

>2,≤ 8

>8 ≤8

50 75

100 75

>8

悬臂构件

≤2 >2

100 75

100

3、模板拆除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先拆纵墙模板后拆横墙模板,先拆外墙模板,再拆内墙模板。

拆顶板模板时从房间一端开始,防止坠落人或物造成安全事故。顶板模板拆除时注意保护顶板模板,不能硬撬模板接缝处,以防损坏模板。拆除的模板、龙骨及架料要码放整齐,并注意不要集中堆放。拆掉的钉子要回收利用,在作业面清理干净,以防扎脚伤人。

4、拆除 4m高度以上梁、柱、墙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设防护栏杆。拆

除时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松动、撬落或拉到。

5、拆除平台、楼板的底模时,应设临时支撑,防止大片模板坠落。拆立柱时,操作

人员应站在待拆范围以外安全地区拉拆,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6、严禁站在悬臂结构上面敲拆底模。严禁在同一垂直平面上操作。

7、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

运。

8、严格控制模板及支架拆除的顺序。

六、模板质量标准

6.1 保证项目

模板支撑体系、杉木枋在使用前应认真挑选防止锈蚀或有节疤,即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结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的正确。

6.2 基本项目

模板接缝要严密,并用胶带贴缝,不得漏浆, (柱模)拼装过刨,模板与砼接触面清

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便于模板的拆除,严禁脱模剂污染钢筋。

6.3 允许偏差项目

模板安装和预埋件、预留洞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 (mm)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8 2 3

轴线位移

5 -5 ~+5 -5 ~+5

5

表面平整度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预留、预埋件中心线位移

预留洞截面尺寸

标高 截面尺寸

每层垂直度

0~+10

6.4 模板施工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柱位移,截面尺寸不准,混凝土保护层过大,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偏差大防止方法:支模前按墨线校正钢筋位置,钉好压脚板;

柱箍形式、规格、间距要根据柱截面大小及高度进行确定;梁柱接头模板要按大样图进行安装而且连接要牢固。

2、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梁侧面鼓出,梁上口尺寸加大,板中部下挠,产生蜂窝

麻面,梁底部有锯木灰

防止办法:大于等于 600mm梁高的侧板,宜加穿对拉螺栓。模板支顶的尺寸和间距的

排列,要确保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刚度,模板支顶的底部应在坚实地面上或加垫块,梁板跨度大于 4m者,按设计要求起拱,梁底留清灰孔或用吸尘器。

3、板接缝处出现高低差及漏浆

防止办法:模板应过刨清缝,杉木枋在使用前过刨,过刨后高度统一为 70mm;同一板跨内必须使用同一材质的模板,厚度均匀;尽量消除标高引测误差,同时在同一板跨内先

定出板边两侧高度,中间部位拉线即可;板缝大于

2mm时先用模板条堵塞,再贴 30mm宽

粘胶带。

4、梁侧板或板模夹在砼内

防止办法:模板压向必须正确,即板底模压往梁(柱)侧模上口;正确按照施工工艺流程操作:即安装梁柱模→梁侧模从梁柱处向中间安装→板模从梁边向中间安装。

5、楼梯踏步高度、宽度不均匀,中间外凸

防止办法:选用熟练的木工技工操作, 人员相对固定; 正确确定楼梯踏步的起止位置,

并在侧面画等分线;踏步侧板采用厚模板,每跑宽度超过

6、爆模或外凸

1.0m 时中间钉反扶梯基。

原因分析:

1) 螺杆(柱抱箍)间距过大;

2)螺杆使用时间长,滑丝或螺杆与螺帽套接不吻合;

3)砼未分层浇筑及分层振捣或振捣顶部砼时,任振捣棒沉入底部振捣。 防治措施:

1)螺杆(或柱抱箍)间距严格按模板方案执行;

2)螺杆加工先做样品,检查与螺帽套丝是否吻合,否则对加工螺杆的钢筋退货重新

选购直至符合要求;螺杆每次使用前应清洗丝口,保证丝口清晰,下部 2m 范围内增加保险螺帽,增大抗滑力

3)柱子、核心筒墙体砼水平分层振捣,每次浇筑高度 50cm左右,第二层浇筑时,振捣棒插入下层 5cm深即可。

7、垂直度偏差大

原因分析:

1)钢筋偏位未处理直接封模; 2)安装完毕后未检查验收;

3)四周未搭设斜撑,浇筑砼时向一侧倾斜;

4)输送泵输送砼时水平推力将墙体加固体系破坏。 防治措施:

1)柱(墙)边线测放完毕后,应先检查钢筋是否偏位,否则纠正后再焊接及绑扎钢

筋,绑完后,吊线检查其垂直度,若存在倾斜、扭转情况采用 10#钢丝对称拉住校正;2)

加强工序交接:木工接收时钢筋、木工专业工长应办理工序交接手续;砼工接收

模板时,砼专业工长也应检查模板,办理交接手续;

3)模板安装完毕后,先由班组进行自检,垂直度在

5mm内可要求作业队质检员校对

检查,无误后提请项目部质检员抽查,合格后方可在砼浇筑令上签字;

4)柱模、墙模每侧要求不少于两道斜撑,间距

2m内(墙体)与水平夹角控制在 60°

左右。

七、成品保护

1)、模板存放场地(清理、维护)要平整,模板平放时要有木枋垫架,立放时要搭设分类模板架,模板触地处要垫木枋,搬运柱模(模板)要轻起轻放,不得碰撞,防止模板变形。

2)、模板拆除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砼表面和楞角。

3)、拆下的模板,如发现模板不平或面层损坏变形应及时维护或更换。

4)、每次拆下的模板立即组织人员清理干净,并均匀涂上脱模剂,以免随用随刷时污

染钢筋。

5)、模板在安装过程中禁止打落钢筋上的砼垫块及移动钢筋。

八、模板施工安全要求

8.1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1、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一切工作由项目经理部负责主持和召集。

2、由项目经理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负责召集各有关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统筹部

署和实施本工程施工的各项具体工作。

3、进场前,由项目经理部组织对参与施工的技术、管理人员、班组长进行质量、安

全、技术交底。明确各人的分工负责和岗位责任,落实责任到人。

4、由项目经理部根据劳动力需求计划集结劳动力,并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及安全教

育。

5、项目经理部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张建成

技术负责人:李文虎

专业工长:赵建平

质量检查员:曾瑜

测量员:马浩源

施工员:卢红军

安全主任:粟志刚

我司将在该工程上推行“项目法”施工管理模式,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实行灵

活科学、高效有序的管理, 并严格按照合同、 有关文件要求对施工各程序及要素进行控制,

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项目领导层由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施工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工程实行计划、组织、协调、监督、决策。为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由质量安全负责人(安全主任)作为本工程的安全负责人。

项目管理层由有关专业部门责任人组成,对工程的劳动力、机械设备、技术、材料、资金等生产要素进行全面、全过程的管理。

项目作业层由具有一定操作技术和操作经验的工人组成,配备成建制等级的施工队伍。以经济承包方式明确目标、责任和义务,并以激励机制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8.2 、施工安全措施

1) 、木枋、模板进场后应有防雨措施或入库或加盖编织布,避免受潮变形,影响安装 质量。

2) 、模板支撑架与外架应分离,楼层外脚手架应高出作业层。

3) 、卸料平台作成整体移动式平台,由专人拆除和安装,不能图方便擅自搭设。 4) 、立杆、木方、穿墙螺杆、柱箍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梁板模架应加防滑扣件。 5) 、模板上堆放钢筋,砼必须分散堆放,不得集中堆放。 6) 、模板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7) 、层与层之间的支模立杆基本上要上下对齐。 8) 、作业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 9)、拆下的模板木枋及时将铁钉拔出,以防扎脚。

10)、吊装模板时应使模板稳定后,操作人员方可协助就位,禁止在摆动中硬拉硬扯。 11)、严禁木工顺手拆除或搬运搭设外架的专用钢管、扣件。

12)、模板拆除时应画出警界线,并派专人指挥操作,闲杂人等不得入警界线。

8.3 、施工人员要求

1)脚手架搭设人员应有劳动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应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的熟练工人。

2)架子工在作业时严禁喝酒或带病作业。

3)架子工在上架时必须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等。

九、模板设计计算

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 GB50010-20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承插式扣件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 JGJ231-2010 等规范编制。

9.1 、轮扣式钢管楼面模板支撑计算书

1. 计算参数

结构板厚 250mm,层高 4800mm,结构表面考虑隐蔽; 模板材料为:夹板底模厚度 18mm;

2

2

2 2

板材弹性模量 E=6000N/mm,枋材弹性模量 E=9000N/mm, 抗弯强度 f m=13.00N/mm, 顺纹抗剪

强度 f v=1.40N/mm ;支撑采用 Φ48×3. 5mm盘扣式钢管:横向间距 1200mm,纵向间距 900mm, 支撑立杆的步距 h=1.50m;钢管直径 48mm,壁厚 3.5mm,截面积 4.50cm2, 回转半径 i=15.90mm;

2 2

钢材弹性模量

2

E=206000N/mm, 抗剪强度

f v=120.00N/mm , Q345 钢材抗弯强度

f=300.00N/mm。

2. 楼板底模验算 ( 1)底模及支架荷载计算 荷载类型 ①底模自重 ②砼自重 ③钢筋荷载

标准值 单位 0.30 kN/m 24.00 kN/m 1.10 kN/m

2 3 3

计算宽度 (m) × 1.0

板厚 (m) 25 × 1.2 =

系数 设计值

× 1.2 = 0.36 kN/m

7.2 kN/m

33 kN/m

25 × 1.2 = 0. q

× 1.0 × 0. × 1.0 × 0.

④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

1.00 kN/m 2×1.0 × 1.4 = 1.40 kN/m

1

底模和支架承载力计算组合①+②+③+④ = 7.18 kN/m

)

底模和龙骨挠度验算计算组合

( ①+②+③

q 2

= 5.78 kN/m

( 2)楼板底模板验算

第一层龙骨 ( 次楞 ) 间距 L=450mm,计算跨数 5 跨。底模厚度 18mm,板模宽度 =1000mm

2

2

3

3

3

4

W=bh/6= 1000×18 /6=54000mm,I=bh /12= 1000×18 /12=486000mm 1)内力及挠度计算 a. ①+②+③+④荷载

支座弯矩系数 KM=-0.107,M 1=KMq1L2

=- 0.107 ×7.18 ×4502

=-155573N.

mm 剪力系数 KV=0.606,V 1=KVq1L=0.606×7.18 ×450=1958N

b. ①+②+③荷载

支座弯矩系数 KM=-0.107,M 2=KMq2L2 =- 0.107 × 7.2 ×4502

=-156006N.

mm

跨中弯矩系数 K =0.077,M =K q L =0.077 ×7.2 ×450 =112266N mm

2

2 .

M剪力系数 K =0.606,V =K q L=0.606

3M 2

× 7.2 ×450=1963.44N

V

2

V 2

度 系 数 K

υ

=0.644, υ

2

=K

q, 2 L4/(100EI)= 0.644 ×(7.2 /1.2) ×4504/(1 00×6000×486000)=0. 61mm

c. 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按 1.00kN(按作用在边跨跨中计算) 计算荷载 P=1.4 ×1.00=1.40 kN , 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

跨中弯矩系数 K.

M=0.200,M 4=KM×PL=0.200 ×1.40 ×1000×450=126000N mm 支座弯矩系数 K.

M=-0.100,M 5=KM× PL=-0.100 ×1.40 ×1000×450=-63000N

mm 剪力系数 KV=0.600,V 3=KVP=0.600 ×1.40=0.84kN 挠度系数 Kυ =1.456,

υ 3=Kυ P, L3/(100EI)= 1.456 ×(1.40/1.4) ×1000×4503/(100 ×6000×486000)=0.46mm 2)抗弯强度验算

M1=-155573N. mm,M2+M5=-188238N. mm,M3+ M4=216125N. mm 比较 M1、M2+ M5、M3+M4,取其绝对值大的作为抗弯强度验算的弯矩

υ

M =216125N·mm=0.22kN·m

max

max

2 2

σ =M

/W=216125/54000=4.00N/mm

2

楼板底模抗弯强度 σ=4.00N/mm< f m=13.00N/mm, 满足要求。 3)抗剪强度验算

V1=1958N,V2 + V3=1576+840=2416N

比较 V1、V2+ V3 ,取其绝对值大的作为抗剪强度验算的剪力 Vmax=2416N=2.42kN

τ =3V / (2bh) =3×2416/(2 ×1000×18)=0.20 N/mm

2

2

max

2

楼板底模抗剪强度 τ=0.20N/mm< f v =1.40N/mm, 满足要求。 4) 挠度验算

υ max=0.44+0.46=0.90mm [ υ]=450/250=1.80mm

楼板底模挠度 υmax=0.89mm<[ υ]=1.80mm,满足要求。 计算简图及内力图如下图

(3) 第一层龙骨 ( 次楞 ) 验算

钢管横向间距 1200mm,第一层龙骨 ( 次楞 ) 间距 450mm,计算跨数 2 跨第一层龙骨 ( 次楞 ) 采用木枋 b=60mm,h=80mm

2

2

3

3

3

4

W=bh/6= 60×80 /6=64000mm,I=bh /12= 60×80 /12=2560000mm。 1) 抗弯强度验算

q=q1×第一层龙骨 ( 次楞 ) 间距 / 计算宽度 =7.18 ×450/1000=3.23 kN/m

弯矩系数 KM=-0.125,M max=KMqL2=- 0.125 ×3.23 ×12002 =- 581400N·mm=-0.58kN·m

2

2

σ =M

max

/W =581400/64000=9.08N/mm

2

第一层龙骨 ( 次楞 ) 抗弯强度 σ =9.08N/mm<f m=13.00N/mm, 满足要求。

2) 抗剪强度验算

剪力系数 KV=0.625,V max=KVqL=0.625 ×3.23 ×1200=2423N=2.42kN

τ =3V

max

/(2bh) =3×2423/(2 ×60×80)=0.76 N/mm

2

2

2

第一层龙骨 ( 次楞 ) 抗剪强度 τ =0.76N/mm<f v=1.40N/mm, 满足要求。 3) 挠度验算

挠度系数 Kυ =0.521,q ’ =q2 ×第一层龙骨 ( 次楞 ) 间距 / 计算宽度 =5.78/1.2 ×450/1000=2.17kN/m=2.17 N/mm

4 υ =K ’ 4

q L /(100EI)=

0.521 ×2.17 ×1200 /(100

maxυ

×9000×2560000)=1.02 mm

[ υ]=1200/250=4.80mm

第一层龙骨 ( 次楞 ) 挠度 υmax=1.02mm<[ υ ]=4.80mm,满足要求。 计算简图及内力图如下图

(4) 第二层龙骨 ( 主楞 ) 验算

2

3

钢管纵向间距 900mm,计算跨数 2 跨。第二层龙骨 ( 主楞 ) 采用单枋 b=60mm,h=80mm W=1×60×80 /6=64000mm, I= 1×60×80 /12=2560000mm

3

4

1) 抗弯承载力验算

弯矩系数 KM=-0.188,P= 1.250 ×3.23 ×1200=4845N=4.85kN Mmax=KMPL=-0.188 ×4845×900=- 819774N·mm=-0.82kN·m

2

σ =Mmax/W=819774/64000=12.81N/mm

第二层龙骨 ( 主楞 ) 抗弯强度 σ =12.81N/mm< f =13.00N/mm, 满足要求。 2) 抗剪强度验算

2 m 2

剪力系数 KV=0.688,V max=KVP=0.688 ×4.85 ×1000=3337N=3.34kN

τ =3V

max

/(2bh)= 3×3337/(1 ×2×60×80)=1.04 N/mm

2

2

2

第二层龙骨 ( 主楞 ) 抗剪强度 τ =1.04N/mm<f v=1.40N/mm, 满足要求。 3) 挠度验算

挠度系数 Kυ =0.911,P , =1.250 ×2.17 ×1200=3255N=3.26kN

3 υ =K , 3 ×9000×1×2560000)=0.94 mm

P L /(100EI)=

0.911 ×3255×900 /(100

maxυ

[ υ]=900/250=3.60mm

第二层龙骨 ( 主楞 ) 挠度 υmax=0.94mm<[ υ ]=3.60mm,满足要求。 计算简图及内力图如下图

3. 支撑强度验算 (1) 荷载计算

传至每根立柱的最大支座力的系数 2.376 每根钢管承载 NQK1=2.376×4.85 ×1000=11524N

每根钢管承载活荷载( 1.0kN/m2) :NQK2=1.20 ×0.90 ×1×1000=1080N 每根钢管承载荷载 NQK =NQK1+NQK2=11524+1080=12604N

钢管重量 0.0479kN/m, 立杆重量 =4.82 ×0.0479 ×1000=231N 水平拉杆 4 层, 拉杆重量 =4×(1.20+0.90) × 0.05 ×1000=420N 支撑重量 NGK=立杆重量+水平拉杆重量 =231+420=651N

钢管轴向力 N=1.2NGK+NQK =1.2 ×651+12604=13385N

(2) 钢管立杆长细比验算

LO=ηh=1.2 ×1.50=1.80m ,L O=h' +2ka=1.00+ 2 ×0.7 ×0.20=1.28m LO=1.80m,钢管的 i=15.90mm,λ =LO/i=1800.00/15.90=113.21 盘扣式钢管杆件长细比 113.2 <150.0, 满足要求。

(3) 钢管立杆稳定性验算 =0.386,P=N/(

A)=13385/(0.386 × 450.00)=77.06N/mm

2

2

2

盘扣式钢管立杆稳定性 77.06N/mm<300.00N/mm, 满足要求。

4. 支撑支承面验算

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立杆设配套底座

200×100mm,支承面为混凝土楼板 (按 C30考虑), 楼板

厚 =180mm,上部荷载 F=13385/1000=13.39kN ( 1)支承面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β S=2.00,f t =1.43N/mm,h O=180-20=160mm,η=0.4 +1.2/ βS=1.00 σ pc,m=0N/mm,Um=2×(200+160)+2 ×(100+160)=1240mm,β h=1.00 (0.7 βh f t +

0.25 σpc,m) ηUmhO=[(0.7 ×1×1.43+0.25 ×0) ×1.00 ×1240×160]/1000=198.60kN 受冲切承载力 198.60kN>F=13.39kN, 满足要求。

(2) 支承面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Ab=(0.20+2 ×0.10) ×(0.10 ×3)=0.12m 2,A l =0.20 ×0.10=0.02m2

0.5

2

2

2

β l =(Ab/A l ) =2.45,f cc =0.85 ×14300=12155kN/m, ω=0.75 ωβl f ccAl =0.75 ×2×12155×0.02=364.65kN 支承面局部受压承载力 364.65kN>F=13.39kN, 满足要求。

5. 计算结果

底模楼模板 18mm,第一层龙骨 ( 次楞 ) 采用单枋 b=60mm,h=80mm,间距 450mm;第二层龙

骨 ( 主楞 ) 采用单枋 b=60mm,h=80mm;钢管横向间距 1200mm,钢管纵向间距 900mm。

立杆顶层步距 1.00m, 立杆中间层最大步距 1.50m, 支架架体四周外立面向内的第一跨

每层均应设置竖向斜杆,架体整体底层以及顶层均应设置竖向斜杆。并应在架体内部区域每隔 5 跨由底至顶纵、横向均设置竖向斜杆或采用扣件钢管搭设的剪刀撑。可不设置顶层

水平斜杆。模板支架可调底座调节丝杆外露长度不应大于

300mm,作为扫地杆的最底层水

平杆离地高度不应大于 550mm。底层的水平杆步距可按标准步距设置, 且应设置竖向斜杆。

9.2 、轮扣式梁模板支撑计算书

1.计算参数

结构楼板厚 250mm,梁宽 b=400mm,梁高 h=1500mm,层高 4800mm,结构表面考虑隐蔽;模板材料为夹板 , 底模厚度 18mm,侧模厚度 18mm;梁边立杆至板立杆距离 0.60m;板弹性模

E=6000N/mm, 木材 弹 性模量

2

2

E=9000N/mm,抗弯强 度 f =13.00N/mm,抗剪强 度

2 m 2

f v=1.40N/mm; 采用三根盘扣式钢管支撑 , 横向间距 600mm,纵向间距 600mm,支架立杆的步 距 h=1.50m,支架可调托座支撑点至顶层水平杆中心线的距离 a=0.20m;钢管直径 48mm,壁 厚 3.5mm,截面积 4.24cm2,回转半径 i=15.90mm;立杆钢管重量 0.0326kN/m。钢材弹性模

2

2

2

量 E=206000N/mm,抗剪强度 f v=120.00N/mm,Q345 钢材抗弯强度 f=300.00N/mm 。

2.梁底模验算

( 1)梁底模及支架荷载计算 荷载类型 ②砼自重 ③钢筋荷载

标准值 单位

kN/m kN/m kN/m

2 3 3 2

梁宽 (m)

×(0.40 + 2.64 ) × 0.40 × 0.40 × 0.40

× 1.50 × 1.50

×

梁高 (m) 系数 设计值

①底侧模自重 0.3

1.5

×1.2 = 1.09 kN/m × 1.2 = 17.28 kN/m × 1.2 = 1.08 kN/m 1.4 = 1.12 kN/m q

1 2

24.0 kN/m

④振捣砼荷载 2.0

梁底模和支架承载力计算组合①+②+③+④ ( 2)底模板验算

2

2

3

= 20.57 kN/m = 16.21 kN/m

梁底模和龙骨挠度验算计算组合 ( ①+②+③ )/1.2 q

第一层龙骨 ( 次楞 ) 间距 L=300mm,计算跨数 5 跨;底模厚度 h=18mm,板模宽度 b=400mm。

3 3

4

W=bh/6=400×18 /6=21600mm,I=bh /12=400 ×18 /12=194400mm。 1)抗弯强度验算

2

弯矩系数 KM=-0.105,M max=KMq1L2=- 0.105 ×20.57 ×3002=- 194387N·mm σ =Mmax/W=194387/21600=9.00N/mm

2

梁底模抗弯强度 σ =9.00N/mm<f =13.00N/mm,

2

满足要求。

m

2)抗剪强度验算

剪力系数 KV=0.606,V max=KVq1L=0.606×20.57 ×300=3740N

τ =3Vmax/(2bh)=3 ×3740/(2 ×400×18)=0.78N/mm2

2

2

梁底模抗剪强度 τ =0.78N/mm<f v=1.40N/mm,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挠度系数 Kυ =0.644,q 2 =16.21kN/m;

υ max=Kυq2L4/(100EI)=0.644 ×16.21 ×3004 /(100 ×6000×194400)=0.73mm

[ υ]=L/250=300/250=1.20mm

梁底模挠度 υmax=0.73mm<[ υ]=1.20mm,满足要求。

( 3)第一层龙骨 ( 次楞 ) 验算

立杆横向间距 L2=600mm,梁宽度 b=400mm;第一层龙骨 ( 次楞 ) 采用木枋 b=60mm,h=80mm。

2

2

3

3

3

4

W=bh/6=60 ×80 /6=64000mm; I=bh /12=60×80 /12=2560000mm; a. 梁传荷载计算

q=q1×第一层龙骨 ( 次楞 ) 间距 / 梁宽

=20.57×300/400=15.43kN/m b.板传荷载计算 P 板重量 =1.2 ×( 板厚度× 25+模板重 ) +1.4 ×活载

2

板传递到第一层龙骨 ( 次楞 ) 的荷载 P=(300+ 200)/1000 ×300/1000 ×9.26=1.39kN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0.36kN,N2=8.23kN,N3=0.36kN

M =0.37kNmax ·m, Vmaxmax

=4.11kN

,F=8.23kN,

υ

=0.15mm

1)抗弯强度验算

max =M/W=0.37×106/64000=5.78N/mm2

σ

2

2

第一层龙骨 ( 次楞 ) 抗弯强度 σ =5.78N/mm<f m=13.00N/mm, 满足要求。 2)抗剪强度验算

τ =3Vmax/(2bh)=3 ×4.11 ×1000/(2 ×60×80)=1.29N/mm2

2

2

第一层龙骨 ( 次楞 ) 抗剪强度 τ =1.29N/mm<f v=1.40N/mm,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υ max=0.15

[ υ]=L/250=600/250=2.40mm

第一层龙骨 ( 次楞 ) 挠度 υmax=0.15mm<[ υ ]=2.40mm,满足要求。 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如下图:

( 4)第二层龙骨 ( 主楞 ) 验算

钢管横向间距 L=600mm,计算跨数 3 跨;第二层龙骨 ( 主楞 ) 采用单枋 b=80mm,2

3

3

4

W=1×80×80 /6=85333mm,I=1 ×80×80 /12=3413333mm ; 1)抗弯强度验算

弯矩系数 KM=0.175,F=8230N=8.23kN

Mmax=KmPL=0.175×8.23 ×1000×600=864150N·mm=0.86kN·m

2

σ =Mmax/W=864150/85333=10.13N/mm

h=80mm

第二层龙骨 ( 主楞 ) 抗弯强度 σ =10.13N/mm< f =13.00N/mm, 满足要求。 2)抗剪强度验算 剪力系数 KV=0.650,V max=KVP=0.650×8.23=5.35kN

2

max/(2bh)=3 ×5.35 ×1000 /(2 ×80×80)=1.25N/mm

τ =3V

2

2 m

2

2

第二层龙骨 ( 主楞 ) 抗剪强度 τ =1.25N/mm<f v=1.40N/mm, 满足要求。 3)挠度强度验算 挠度系数 Kυ =1.146,F=8

3 υ = K

PL/(100EI)=1.146 ×8.23 ×1000×600 /(100

3

×9000×3413333)=0.66mm

maxυ

[ υ]=L/250=600/250=2.40mm

第二层龙骨 ( 主楞 ) 挠度 υmax=0.66mm<[ υ ]=2.40mm,满足要求。 计算简图及内力图如下图:

3. 支撑强度验算 (1) 荷载计算

传至每根钢管立柱最大支座力的系数为 2.156 每根钢管承载 NQK1=2.156×8230=17744N

每根钢管承载活荷载 (1.0kN/m 2):N QK2=1.4 ×0.60 ×0.60 ×1000=504N 每根钢管承载荷载 NQK =NQK1+ NQK2=17744+504=18248N

钢管重量 0.0326kN/m, 立杆重量 =0.0 326×3.5 ×1000=114N 水平拉杆 3 层, 拉杆重量 =3×1.20 ×47.90=172N

支架重量 NGk=立杆重量 +水平拉杆重量 =114+172=286N 钢管轴向力 N=1.2NGK+NQK=1.2 ×286+18248=18591N

(2) 钢管立杆长细比验算

LO1=ηh=1.2 ×1.50=1.80m,L O2=h'+2ka=1.00+ 2 ×0.7 ×0.20=1.28m LO=LO1=1.80m=1800mm,i=15.90mm,λ=LO/i=1800/15.90=113.21 钢管立杆长细比 113.21 <150, 满足要求。

(3) 不组合风荷载时,钢管立杆稳定性验算 =0.386,P=N/(

A)=18591/(0.386 ×424.00)=113.59N/mm2

2

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113.59N/mm< 300.00N/mm, 满足要求。 (4) 组合风荷载时,立杆稳定性计算 ①立杆弯矩

基本风压 0.7kN/m2,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 1.56, 风荷载体型系数 1.040 ;风荷载标准值:

Wk= =0.7 ×1.56 ×1.040 ×0. 7×0. 7=1.351kN/m2 ;

M =0.85

=0.85 ×1.4 ×W×l×h/10=0.85

w

×1.4 ×M

wk

2

ka

×1.4 ×1.351 ×0.6 ×1.50 2 /10=0.217kN

·m;

②立杆稳定性验算

钢管轴向力 Nw=18.59kN σ=Nw/( φA)+Mw/W

3

6

2

2 2

=18.59×10 /(0.386 ×424)+0.217 ×10 /5080=161.92N/mm;

组合风荷载时,立杆稳定性为 161.92N/mm< f=205.00N/mm, 满足要求。

4. 支撑支承面验算

钢管立杆设配套底座 200×100mm,支承面为(按 C30考虑)混凝土楼板 , 楼板厚 =120mm,上

部荷载为: F=18.59kN=18591N ( 1)支承面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β S=2.00,f t =1.43N/mm,h O=120-15=105mm,η=0.4 +1.2/ βS=1.00 σ pc,m=0N/mm,Um=2×(200+105)+2 ×(100+105)=1020mm,βh=1.00 (0.7 βh f t +

0.25 σpc,m) ηUmhO=[(0.7 ×1×1.43+0.25 ×0) ×1.00 ×1020×105]/1000=107.21kN

2

2

钢管支承面受冲切承载力 107.21kN>18.59kN, 满足要求。

(2) 支承面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A =(0.20+2

b

×0.10) ×(0.10 ×3)=0.12m

0.5

2

,A

l

=0.20 ×0.10=0.02m

2

2

β l =(Ab/A l ) =2.45,f cc =0.85 ×14300=12155kN/m, ω=0.75 ωβl f ccAl =0.75 ×2×12155×0.02=364.65kN

支承面局部受压承载力 F=364.65kN>18.59kN, 满足要求。

5. 侧模板验算 ( 1)荷载计算 1)新浇砼的侧压力

F1=0.22 γ×200/(T+15) β1β 2V1/2

=0.22 ×24.00 ×4.44 ×1.20 ×1.15 ×2.00 0.5 =45.75kN/m2

=( γ=24.0 β1=1.20 β2 =1.15 V=2.0 T=30.0 ℃)

F2=γH=24×梁高 =24×1.50=36.00kN/m 2

F1、F2 两者取小值 F=36.00kN/m2,有效压头高度 =F/ γ =1.50

2) 荷载计算 荷载类型

①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 F ②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 Q2K

标准值 36.00 4.00

单位 kN/m2 kN/m2

分项系数 γG=1.2 γQ=1.4

设计值 43.20 5.60 48.80 36.00

单位

2 2 2

kN/m kN/m kN/m kN/m

梁侧模和侧肋强度荷载组合① +② 梁底模和侧肋挠度验算计算荷载① /1.2 ( 2)侧模板强度验算

2

取竖肋间距 L=350mm,计算跨数 5 跨, 木模板厚度 h=18mm;

W=bh/6=1320×18 /6=71280mm,I=bh /12=1320×18 /12=641520mm。 1)抗弯强度验算

弯矩系数 KM=- 0.105,q=48.80 ×(1500 -180)/1000=64.42kN/m=64.42N/mm Mmax=KMqL2=- 0.105 ×64.42 ×3502=- 828602N·mm=-0.83kN·m

2 2 3 3 3 4

σ =M

max

/W=828602/71280=11.62N/mm

2

2

2

侧模抗弯强度 σ=11.62N/mm< f m=13.00N/mm, 满足要求。 2)抗剪强度验算

抗剪系数 K =0.606,V =K qL=0.606×64.42 ×350/1000=13.66kN

V

maxV

τ =3Vmax/(2bh)=3 ×13.66 ×1000/(2 ×18×1320)=0.86N/mm2

2

2

侧模抗剪强度 τ=0.86N/mm<f v=1.40N/mm,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挠度系数 Kυ =0.644,q'=36.00 × (1500-180)/1000=47.52kN/m=47.52N/mm

υ max=KυqL4/100EI=0.644 ×47.52 ×3504/(100 ×6000×641520)=1.19mm

[ υ]=L/250=350/250=1.40mm

侧模挠度 υ max=1.19mm< [ υ ]=1.40mm,满足要求。 计算简图及内力图如下图:

6. 对拉螺栓计算

F s=0.95 ×(γGF+γQQ2k ) =0.95 ×48.80=46.36kN/m 2; 设 3 排对拉螺 栓,螺栓 横向间距 a=700mm=0.70m

b=(1500-180)/4=330mm=0.33m,N=abFs=0.70 ×0.33 ×46.36=10.71kN ;对拉螺栓 φ 12, 容许

拉力 [Nt b ]=12.90kN

对拉螺栓受力 10.71kN<容许拉力 12.90kN, 满足要求。

7. 侧肋强度验算

计算跨度 330mm,跨数 4 跨, 木枋尺寸 b=60mm, h=80mm;

2

2

3

3

3

4

W=bh/6=60 ×80 /6=64000mm,I=bh /12=60×80 /12=2560000mm 。 1)抗弯强度验算

弯矩系数 KM=0.107,q=48.80 ×350/1000=17.08N/mm;

Mmax=KMqL2=0.107×17.08 ×3302=199021N·mm=0.20kN·m

2

2

σ =M

max

/W=199021/64000=3.11N/mm

2

侧肋抗弯强度 σ=3.11N/mm<f m=13.00N/mm, 满足要求。 2)抗剪强度验算

剪力系数 KV=0.607,V max=KVqL =0.607 ×17.08 ×330/1000=3.42kN τ =3Vmax/(2bh)=3 ×3.42 ×1000/(2 ×60×80)=1.07N/mm2

2

2

侧肋抗剪强度 τ=1.07N/mm<f v=1.40N/mm,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挠度系数 Kυ =0.632,q'=36.00 × 350/1000=12.60N/mm;

υ max=KυqL4/100EI=0.632 ×12.60 ×3304/(100 ×9000× 2560000)=0.04mm

[ υ]=L/250=330/250=1.32mm

侧肋挠度 υ max=0.04mm< [ υ ]=1.32mm,满足要求。

计算简图及内力图如下图:

8. 梁侧檩梁验算

3

4

对拉螺杆横向间距 700mm,侧肋间距 350mm,计算跨数 5 跨 , 梁侧檩梁采用 Φ 48×3. 5 双钢

管, W=4490mm, I=107800mm,A=424mm; 1)抗弯强度验算

弯矩系数 KM=0.171,P=1.14qL=1.14 ×17.08 ×0.33=6.44kN Mmax=KmPL=0.171×6.44 ×0.70 ×106=770868N·mm=0.77kN·m

2

σ =Mmax/W=770868/(2×4490)=85.84N/mm2

2

2

檩梁抗弯强度 σ=85.84N/mm< f m=205.00N/mm, 满足要求。 2)抗剪强度验算

剪力系数 KV=0.658,V max=KVP=0.658×6.44=4.24kN τ =3Vmax/(2bh)=3 ×4239/(2 ×2×424)=7.50N/mm2

2

2

檩梁抗剪强度 τ=7.50N/mm<f v=120.00N/mm,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挠度系数 Kυ =1.097,P , =1.14qL=1.14 ×12.60 ×0.33=4.75kN;

υ max=KυP, L3/(100EI)=1.097 ×4753×7003/(100 ×206000×215600)=0.40mm

[ υ]=L/250=700/250=2.80mm

檩梁挠度 υ max=0.40mm< [ υ ]=2.80mm,满足要求。

9. 计算结果 底模、侧模厚度

18mm;第一层龙骨 ( 次楞 )60 ×80mm 木枋 @300mm,第二层龙骨( 主

楞)80 ×80mm单木枋 @600mm;轮扣式 B-LG Φ 48×3. 5 钢管支撑纵向间距 600mm,钢管横向间距 600mm,竖肋 60×80mm木枋 @350mm,对拉螺栓 3 排 , φ 12@700mm,采用 Φ 48×3. 5 双钢管作为横檩,用蝴蝶扣与对拉螺栓联结。

立杆顶层步距 1.00m, 立杆中间层最大步距 1.50m, 支架架体四周外立面向内的第一跨每层均应设置竖向斜杆,架体整体底层以及顶层均应设置竖向斜杆。并应在架体内部区域每隔

5 跨由底至顶纵、横向均设置竖向斜杆或采用扣件钢管搭设的剪刀撑。可不设置顶层

水平斜杆。模板支架可调底座调节丝杆外露长度不应大于 300mm,作为扫地杆的最底层水平杆离地高度不应大于 550mm。底层的水平杆步距可按标准步距设置, 且应设置竖向斜杆。

十、模板工程应急措施、救援预案

为了确保模板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有效控制安全事故,避免发生事故后造成更大的损失,是编制模板工程应急预案的目的。

项目部在模板施工前,应成立模板工程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黄敬雄担任,办公地点设在项目部,领导小组下设 5 个救援专业组,即:应急救援组、后勤保障组、治安保卫组、技术分析组和善后处理组。

10.1 、模板工程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1)本工程应急救援小组组成情况及主要应急机构联络电话

组 长:

张建成

副组长: 李文虎

组员:卢红军、粟志刚、粟治国

(2)本工程应急救援小组分工情况

应急救援组:张建成

后勤保障组:王旭勇

治安保卫组:曾瑜

善后处理组: 李文虎

技术分析组:卢红军、粟志刚、粟治国

10.2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0.2.1 、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10.2.1.1 、负责本项目“预案”的制定、修订和演练; 10.2.1.2 、组建义务应急救援队,并组织实施救援行动;

10.2.1.3 、检查督促做好模板工程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种准备工作; 10.2.1.4 、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

10.2.1.5 、向公司分管领导、相关部门通报事故情况,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事

故调查,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公司相关部门人员负责向新闻媒体、有关上级

单位通报事故情况。

10.2.1.6 、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10.2.2 、救援专业组分工

10.2.2.1 组长、副组长:组织编制施工项目应急救援预案;监督、指导施工项目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指挥应急救援小组对突发事件作出正确反应,实施有效的救援行动,并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10.2.2.2 应急救援组:负责查明危险源,提出应急和补救措施;负责指挥义务应急

救援队进行应急抢险工作。

10.2.2.3 后勤保障组:担负应急车辆、资金的调配以及抢险人员和伤员的生活必需

品和救援、器材、物资的供应任务。

10.2.2.4 治安保卫组:担负保护事故现场,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人员疏散。

10.2.2.5 技术分析组:负责收集有关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工程日志和班

前安全讲话等相关资料。对有关设备、设施、器具、起因物(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物

体)、致害物(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伤害的物质、物体) 、痕迹、现场遗留物等进行技术分析、检测和试验,提报事故报告。

10.2.2.6 善后处理组:负责伤亡人员家属接待和协助善后处理各项事宜。

10.3 、应急准备及措施

10.3.1 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必须熟悉并认真执行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入

施工现场,应接受安全技术交底。

10.3.2 施工前应对上岗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使上岗员工熟知该分项分部工程的应急

预案,并组织演练,验证应急准备工作和预案实施效果,提高实战中自防自救能力。

10.4 、模板工程的预防监控措施

10.4.1 模板吊环

模板吊环是受力构件,补偿刚度、保证强度是确保安全的必要条件。对组拼式模板采

用组装式吊环,以对称骑缝和平面外补偿刚度; 对转体式模板的吊环以保证足够焊接长度、

双面满焊、焊缝饱满为安全原则。模板吊环保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吊环的位置、数量、安装方法和焊接、包括钢装式吊环的连接螺栓型号及双螺母紧固,均应满足设计要求。施

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吊环,若发现螺母松动获吊环碰撞而损坏时应立即紧固或更换。

10.4.2 模板斜制成的地脚螺栓和模板堆放要牢固稳定。

10.4.2.1 有斜支撑的模板应该面对面堆放, 自稳角为 75 度— 80 度;无斜支撑的模板

应在现场搭设脚手架,只要模板不再梁上,就应该直接支撑在架子内,不得靠在其他模板或构件上,以免脚下滑移倾倒。

10.4.2.2 拆除后的大模板,不得堆放在施工面上。

10.4.2.3 模板拆装区周围应设置栏杆,并挂有明显警示标志牌,禁止非作业人员入

内。

10.4.2.4 模板在使用过程中斜支撑的地脚螺栓最容易受损伤,因而在设计时增加双面护板,延长焊缝;使用时尽量避免着地时冲击地脚螺栓。

10.5 、应急响应预案

10.5.1 事故发生后,如有人员受伤,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拨打

120 救护车到事故

现场救护人员。

10.5.2 同时,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向作业队负责人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

事态扩大,减少事故损失。

a)向内部报警,简述:出事地点、时间、情况、报警人姓名。

b)向外部报警,详细准确报告:出事地点、时间、单位、电话、事态状况及报告人

姓名、单位、地址、电话。

10.5.3 作业队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事故的地段设栏防护,严禁

闲杂人员出入,保护现场,同时向架子队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

10.5.4 架子队接到报警后,及时启动应急措施,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立即到现场,并

按各自的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10.5.5 如事故等级构成大事故或有人员死亡,架子队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通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和公司总经理。公司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达到现场后,按各自的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10.5.6 紧急事故处理结束后,事故发生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应在

24 小时内写出《事故

调查报告》上报公司安全质量部,并妥善处理后事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