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
ccounting
浅谈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 文 / 韩敏
摘要: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其生产经营活动最大的特点是资产价值量大,风险管控工作复杂,我国电力企业虽然处于相对垄断的优势地位,但对于国有电力企业而言,满足政府的考核指标仍然是企业高管关注的重大问题,加之垄断行业同样面临财务风险,因此,合理管控财务风险成为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以财务风险管理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对于我国电力行业进一步优化经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试图对对如何优化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
一、引言
更是使得电力企业的财务活动变得复与一般的处于市场竞争程度比较杂,潜在的财务风险点增多。而合理防充分的行业中的企业不同,我国的电范和控制财务风险需要较高水平的财务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不够充分,管理实务作为保障。比如,财务管理中其生产经营活动除了具有市场化导向核算的准确性、财务管理中对投资项目的特征之外,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分析的适当性等方面都有助于合理防范政府的意志和要求,这是由于我国社和控制财务风险,从另一个角度看,如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以及电力行业果电力企业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可接受对于维持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作容忍度较低,则会有利于推动电力企业用决定的。这使得我国绝大部分的电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力企业长期以来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垄(二)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断优势,加之政府对电力行业的“预与财务管理制度一样,企业的内部算软约束”倾向,使得我国电力企业控制制度的着眼点同样在于管控风险,普遍存在投资效率低、经营活动僵化、只不过相比于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风险管控机制不严密等问题,这些问制度更加倾向于顶层设计。长期以来,题会最终会反映在财务活动中,表现由于内在的行业垄断优势,我国的电力为财务风险,并且随着我国对电力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对薄弱,这也是业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近财务风险频发的原因。随着电力企业管年来推行的国企分类管理改革,使得理层对财务风险防范与管控的重视程度电力行业原有的经营局面发生了变化,提高,必然会推动电力企业的包含内部加之“竞价上网”制度的实施,更是审计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也就使得电力企业原有的潜在财务风险被是说,电力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放大,财务风险甚至已经成为制约电制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内部控制制力企业投资和融资活动的障碍,因此,度的完善。
如何合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成为(三)有利于控制经营风险
电力企业管理层普遍关注的问题。笔与财务风险不同,企业的经营风险者将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更具有普遍性,并且往往与财务风险相可操作意义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伴生,甚至有的研究将财务风险纳入到措施,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所在。
广义的经营风险框架。但为了突出重二、合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重点,本文将二者作为两种风险形式进行要性
探讨。如果财务风险不能得到合理防范既然财务风险已经成为影响电力企与控制,其结果表现为对企业现金流量业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生产经营持续的制约,进一步发展,将最终使企业陷性的重要障碍,那么电力企业管理层首入财务困境,财务风险最终转化为经营先要充分认识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风险,因此,财务风险实质上在很多情意义所在,只有意识到位,才能积极采况下,是企业经营风险的导火索,正因取行动,合理管控财务风险。
为如此,合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对(一)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财务管于降低经营风险,维持企业生产经营活理水平
动的持续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其他商业性质较强的行业不同,三、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就生产经营活动而言,电力企业普遍具种类
有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且资产价值量前文主要阐述了财务风险的防范相对较高,特别是“厂网分开”之后,
与控制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的重要作用。
基于此,本部分将进一步围绕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这一主题,进一步深入分析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种类,只有明确了财务风险的种类,才能帮助电力企业管理层和财务部门在识别财务风险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并为进一步制定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提供条件。对于我国电力企业而言,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投资风险
所谓投资风险,财务理论将其解释为因为企业进行非效率投资而产生的投资损失所导致的风险。企业非效率投资主要包括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但鉴于我国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大,电力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更多地表现为投资过度。投资过度具体表现为电力企业为了扩大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承担了超过本企业财务支持能力的项目,或者同时承接不同的项目,给电力企业的财务造成了很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有效提高资金周转率,同时保证项目质量的话,很容易使的电力企业的财务状况承担过大压力,从而引发投资风险。(二)融资风险
所谓融资风险,也别成为筹资风险,财务理论将其解释为企业因难以承担举债引发的对现金流约束的风险。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企业的融资风险主要是由于过度举债导致的一种财务风险。从实质上讲,电力企业面临的融资风险是由上述阐述的投资风险导致的。具体而言,由于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的过度扩张使得企业内部现金流难以满足投资需要,虽然基于财务基础的适度举债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但过度举债很容易给企业现金流造成压力,特别是利用短期债务投资于长期性投资项目的情况下,债务结构的失衡最终很容易引发电力企业的财务困境,激发潜在的财务风险。
115
财富生活>>Wealth Life
(三)固定资产风险
固定资产无论是价值量还是规模等方面都在电力企业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电力企业很多情况下的财务风险事实上都是由固定资产风险引发的。同时,固定资产也很容易出现管理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因为固定资产的折旧、维护、运行、税务筹划等方面都十分复杂,如果电力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严格,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与岗位要求不匹配,则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很容易出现疏漏,由于固定资产巨大的价值量,很小的疏漏可能引发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固定资产风险是财务风险的重要诱因。
四、强化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措施
通过上述对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类型的归纳与论述,使我们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的着力点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在这样一个认识的基础上,笔者将进一步深入分析强化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措施,基于这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电力企业可以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一)完善投资项目分析制度
在市场竞争日益充分的情况下,识别有价值的投资项目变得越发困难,特别是对我国电力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市场化机制不断引入电力企业内部的情况下,完善对投资项目的分析是合理防范与控制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针对此,电力企业内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第一,完善投资决策制度。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我国的电力企业普遍采用了直线制组织结构,决策高度集权,这种决策模式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挑战,因此,电力企业管理层要主动求变,适度放权,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投资决策;第二,优化投资分析方法。投资分析有多种方法,现金流折现法在理论上最完备,电力企业可以改变原有的投资回收期法等静态方法,改为动态方法。(二)优化资本结构
融资对应着资本结构的形成,鉴于融资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电力企业应当不断调整资本结构,尽量是资本成本保持在低水平。具体而言,第一,要优化期限结构,避免短期负债承担长期投资项目的状况出现,债务的期限要与投资项目的期限匹配;第二,优化融资来源,不同的融资来源对应着不同的融资风险,电力企业要合理搭配内源融资、债务融资的比例关系,如果是上市的电力企业,还应考虑权益融资。
(三)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完善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核算要求,对折旧等长期摊销的项目核算要准确;第二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并由专人负责调整,避免固定资产流失;第三要完善固定资产维护制度,建立固定资产使用标准,避免固定资产过度磨损。
参考文献:
[1]王君玲.浅析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消费导刊,2015(12):112-112.
[2]许力.浅谈供电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154-155.
[3]王艺凝,刘睿.浅谈供电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控制[J].智富时代, 2015(11):44.
[4]王菁,马向欣,孙蓉剑.浅谈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与化解措施[J].环球市场,2017(23):53.
[5]潘丹丹.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J]. 财会学习, 2018(18):53-54.
作者简介:
韩敏,东丰源远航煤业有限公司。
•上接第114页
办地和“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加强与东盟物流界的互动,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信息服务枢纽,推进物流园区建设、金融、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促进物流产业的集聚发展,扩大物流市场需求。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各条通路汇集在广西,对广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加快北部湾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符合现实需要的深水泊位与航道,完善现代港口信息化功能,重点建设智慧码头,提升北部湾港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中的地位,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二是加强多式联运建设,合理布局联运通道和网络。在完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建设的基础上,构建海陆空立体多式联运物流平台。如利用北部湾港区的海铁公集疏运优势,加快对外合作步伐,发展港口海铁公联运;对接中欧班列,有效整合中国-东盟货源,加快南宁、钦州等枢纽节点建设,提供公铁联运一体化116
运输物流服务,提高物流服务与通关效率,降低国际海铁联运、国际铁路联运及综合物流成本,从而提升海陆新通道物流服务水平。
(三)整合物流资源,优化企业营运环境
面对分散的物流资源,广西亟须搭建一个完善的跨区域、开放共享物流资源要素整合的智慧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物流资源要素进行高效配置与整合,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加强与东盟国家合作,提高中国—东盟的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智慧化水平,开启“智慧物流”时代。一是以“行·好运网”为基础,推动广西各类信息平台资源整合,升级打造“互联网+高效物流”,为广西物流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一个重要平台;二是与东盟各国开展全方位合作,整合中国与东盟区域间的物流资源,推进中国——东盟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实现区域内各国物流数据共享,降低国际物流成本;三是培育和壮大一批龙头骨干物流企业,打造品牌化、国际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的大
型物流企业集团,从而引领广西物流企业的发展,加快国际物流、保税物流、智慧物流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贻泽, 董文锋, 魏恒. 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J]. 广西经济, 2018(5):5-6.
[2] 傅远佳. 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研究[J]. 区域经济评论, 2019(4).
[3] 许安群. 携手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J]. 当代广西, 370(10):61.
[4] 王景敏.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J]. 对外经贸实务, 364(05):85-87.
[5] 赵光辉, 朱谷生, 王厅.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现状评价[J]. 物流技术, 2019(7):5-13.
作者简介:
陈林玉(1990.6-),女,广西梧州人,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北海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物流;
喻澜迪(1983.11-),女,广西北海人,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北海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物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