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某省高速公路建设方案建议书(新)

来源:好走旅游网


某高速公路项目建议书

一、 建设背景和编制依据

1.1 建设背景

某省位于祖国西南腹地,与川、渝、湘、桂、滇五省区市毗邻,是西南地区通往珠江三角洲、环北部湾经济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交通枢纽。该省的矿产、生物、水能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煤、磷、重晶石、铝土等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列,资源优势明显。长期以来,受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制约,该省的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欠发达、欠开发仍是当前最突出的省情。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从全国发展大局出发做出“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非常关注该省发展,要求该省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2008年5月,吴邦国委员长在该省调研时指出:“该省要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该省交通状况得到彻底改善”。去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参加该省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改善该省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看来首先还是路和水,这是制约该省发展的两大瓶颈”。

在党和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和支持下,某省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某省提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总体构想,力争用十五年的时间实现全省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某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2008年某省政府报告》提出了要实行“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形成以高速、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骨架,

1

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明确提出“使所有县市都有高速公路连接”的战略构想。

2009年初,某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某省高速公路网规划》“678”网(某省骨架公路网规划修编),规划总规模约6851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2332公里,地方高速公路4519公里。分别占总规模的34%和66%。截至2008年年底,该省已建成高速公路924公里,是为数不多的高速公路里程未超过1000公里的省之一,建设任务十分艰巨。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了“扩内需、保增长的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某省也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某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并实行多业主制度,使修建高速公路由一股力量变成多种力量,各地(州、市)建设热情空前高涨。全省现已有15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进入了前期工作,为今明两年多条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毕节地区位于某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接合部的中心,拥有丰富的矿产、生物、水能和旅游资源,其中煤炭可开采储量257亿吨,居该省全省之首,占该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的48%以上;铁矿探明储量2.27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51.7%。1988年,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由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全国唯一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某省毕节地区。经过20年来的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毕节试验区的丰硕成果正日益显现,当初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退耕还林还草“系”、坡地种牧草和绿肥“铺毯子”、山下建农田“收谷子”,发展多种经营“抓票子”的“五子登科”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六盘水市位于该省西部,地处川、滇、黔、桂四省结合部,是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六盘水市资源丰富,煤、铁、锰、锌等

2

矿产资源达30余种,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844亿吨,探明储量180亿吨,保有储量168.2亿吨。市辖四个县、特区、区均为国家重点产煤县,因而具有“江南煤都”之称;又因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被誉为“中国凉都”。六盘水市是国家确定的“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是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圈二区一带”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 “毕(节)水(城)兴(义)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昭通市素有资源“金三角”之美誉。已知矿产资源33种,探明储量22种。煤硫储量居云南省首位,为我国南方最大褐煤田;硫铁矿为全国五大矿区之一;有色金属为云南三大基地之一。水能资源富甲云南,金沙江下游溪洛渡、白鹤滩、向家坝三座巨型水电站总装机3300万千瓦。生物资源种类繁多,苹果、天麻、杜仲、魔芋等特色产品驰名省内外,是全国山嵛菜、马铃薯、白魔芋种植最适宜生长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中国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全国品质最优的野生天麻核心区域。而镇雄县、威信县位于昭通市西部,紧靠某省赫章县,是昭通市的资源富集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昭通市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全市上下正在全力推进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在2020年把昭通建成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农特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毕节地区有国家高速公路厦蓉线、杭瑞线纵、横交叉通过,但由于建设时序靠后,全区目前尚无高速公路建成运营。2009年初,《某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获省政府批准,根据规划,毕节地区的所有县均有“国高”或“省高”通过。其中毕节市、威宁、黔西、织金、纳雍还可形成高速公路的“十”字交叉。2009年,毕节地区抢抓机遇,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进程,目前,已促成“省高”毕节至威宁、黔西至织金两项目开工,2010年,厦蓉国高毕节至生机段、织金至纳雍段、

3

清镇至织金段和杭瑞国高的遵义至毕节段、毕节至都格段也已开工。同时,省高黔西至大方、六盘水至威宁、织金至普定(安顺市境)等项目已陆续进入前期工作,到2015年前后,全区将提前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通车里程可达600公里以上,真正实现交通引领经济,促进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旅游的良性循环。

六盘水市有国家高速公路沪昆线、杭瑞线纵、横交叉通过,市内已经建成通车的有国高沪昆高速盘县境段,长67.2公里。根据修编的《某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六盘水市所有县均有国高和省高通过,其中钟山区、盘县还可以形成高速公路的“十”字交叉。经过多方努力促进高速公路建设进程,目前,已经促成“省高”大山至六枝、水城至盘县两项目开工建设,“国高”杭瑞线的毕节至都格段也已开工,六盘水至威宁、盘县至兴义、六盘水环线等项目已陆续进入前期工作。到2020年,全市将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通车里程可达357公里,将使“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一圈二区一带”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 “毕(节)水(城)兴(义)经济带”通过交通纽带连接成一个整体,真正实现区域经济的大循环发展。

拟建中的赫章至六盘水高速公路是对“国高”、“省高”覆盖空白区域的加密,是某省规划高速公路网的补充。项目起点通过赫章县城环城公路接 《某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二横”中的毕节至威宁段高速公路(实施施工阶段),项目终点是规划的“七纵”和“六盘水环线” 的节点。其建设不仅对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旅游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促进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4

拟建项目

1. 3 编制依据

(1)赫章县人民政府关于本项目前期工作的委托书;

(2)某省交通厅组织编制的《某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某省骨架公路网修编);

(3)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相应的各种规范、规程、定额等;

(4) 交通部颁发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1988.8);

(5)交通部1996.12编制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讨论稿)。

(6)某省人民政府78号令《某省征占用林地补偿费用管理办法》、某省国土资源厅《某省征地——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成果资料汇编(草案)》和有关资料。

二、项目影响区域概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项目影响区概况

5

1.1地理位置

毕节地区位于某省西北部,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东经103°36′~106°43′,北纬26°21′~27°45′之间,赤水河以南,鸭池河以西,三岔河之北,牛栏江之东,扼川、滇、黔三省要塞,古有“于滇为咽喉,于蜀为门户”和“川滇通衢”之称。北接四川省泸州市,东靠遵义市、安顺市,南连六盘水市,西邻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赫章县处于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渡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东邻毕节市、纳雍县,西连威宁县,南接水城县,北界云南省镇雄县与彝良县。

六盘水市位于某省西部,处于云贵高原一、二级台地斜坡上,北纬25°19′44″~26°55′33″、东经104°18′20″~105°42′50″之间,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处川、滇、黔、桂四省结合部。钟山区是某省第三大城市六盘水市的中心城区,也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和金融中心,处于滇黔两省结合部;水城县隶属于六盘水市,位于某省西部边缘,东邻六枝特区和纳雍县,西接威宁县和云南省宣威市,南抵盘县和普安县,北与赫章县毗邻。

1.2区域特点

毕节地区是典型的岩溶山区,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点为赫章县与六盘水市交界的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被称为“该省屋脊”;最低海拔457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高原山地占全区总面积的93.3%。毕节地区大部分地方属于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01.8~1780.2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0.5~15.0℃ 之间,一月平均气温在4.3~17℃之间,

6

七月平均气温在17.6~24.9℃之间;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变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无霜期 205~297天。毕节地区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毕节地区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六盘水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岩溶地貌类型齐全,发育典型。山峦众多,延绵起伏;沟壑纵横,深谷险峻。整体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最高点为乌蒙山脉的韭菜坪,海拔在2900.6米,人称“该省屋脊”;最低点在六枝特区毛口乡北盘江河谷,海拔586米,境内平均海拔在1400~1900米之间。海拔1400米以上的山峰共1020座。六盘水处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局部气候差异明显,受低纬度高海拔的影响,整体气温变化幅度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均气温在13~14℃之间,1月均温在3~6.3℃,7月均温在19.8~22℃之间而被誉为“中国凉都”。

1.3历史沿革

毕节地区: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进入毕节地区,在区内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领导创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前夕为某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毕节、大定、黔西、金沙、织金、纳雍、水城、威宁、赫章9县。解放初期,成立某省人民政府毕节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民国末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属各县。1955年威宁改置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958年大定县更名为大方县,1970年水城县划归六盘水地区,毕节专区改为毕节地区。今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1市7县1区250个乡(镇、办事处)。

7

六盘水市:1949年12月,今六盘水市所辖区域全部解放,20世纪60年代中期,三线建设时期,某省设立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人民委员会,接受煤炭部和某省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从某省和云南划出部分地区归属新成立的三个矿区,原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分别属安顺、兴义、毕节地区管辖。1970年12月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为地区一级政权机关,撤销西南煤炭建设指挥部,原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分别与郎岱(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合并为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行使县一级职权,归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78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六盘水地区改设为六盘水市(省辖市),下辖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1987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水城特区,以原水城特区的水城、大河、汪家寨、大湾、老鹰山、观音山6个镇和城关、教场、麒麟、德坞、凤凰、白腻、月照、煤厂、以德、艺奇、纳福、三合、二塘13个乡为钟山区的行政区划;其余98个乡为水城县的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地钟山区。1999年2月28日,盘县特区更名为盘县。至此,六盘水市辖一特区、两县、一区,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

赫章县:赫章县自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战国时为夜郎辖地,秦置汉阳县,政区沿革几经变更,到1941年设置赫章县,隶属毕节专区,今属毕节地区管辖。

水城县:解放初期,水城县隶属毕节地区。1965年,县境内另设水城矿区,1966年划大河、汪家寨等十公社置水城特区,属西南煤炭建设指挥部,与县并存。1970年,水城矿区与水城县合并为水城特区,隶六盘水地区;1978年,隶属六盘水市,为三特区之一,1987年复置水城县并延续至今。

8

钟山区:解放后,钟山区先后属于水城矿区,水城特区管辖。1987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水城特区,以原水城特区的水城、大河、汪家寨、大湾、老鹰山、观音山6个镇和城关、教场、麒麟、德坞、凤凰、白腻、月照、煤厂、以德、艺奇、纳福、三合、二塘13个乡为钟山区的行政区划,为县级行政区划。

1.4项目影响区域及划分

根据本项目的路线走向、区域的路网构成形态、某省及毕节地区与六盘水市的产业布局发展规划,本项目影响区域可划分为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直接影响区域为:赫章县南部部分区域及钟山区、水城县北部部分区域;间接影响区域为:毕节地区西部区域及云南省昭通市东部部分区域,六盘水市东部及北部区域。项目影响区域划分见图2-1。

图2-1 项目影响区划图

2、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

9

毕节地区:毕节地区现辖国土总面积26853平方公里,占某省总面积的15.25%,共辖1市7县1区250个乡(镇、办事处)。2008年,年末常住人口为739.56万人。

毕节地区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季风气候较为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雨量较为充沛,立体气候特色突出,是一个资源富集的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

1)水能资源

毕节地区界于长江水系的支流赤水河和乌江上游河段之间,均呈源头溪流,水位落差大,水能资源较丰富。河川径流总量在130亿立方米左右,水能资源理论储量222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160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70.1%,目前火电和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660万千瓦。

2)生物资源

全区有野生植物近2000种。其中刺梨、猕猴桃、香菇分布较广,药用植物有天麻、杜仲、党参、黄莲等;稀有珍贵树种有樟、楠、铁杉、乌木等;经济林主要有漆、烤烟、核桃等。珍稀野生动物有黑颈鹤、白鹳等。全地区有7个县市属于全国生漆基地县,5个县市属于全国烤烟基地县,2个县属于全国核桃基地县。

3)矿产资源

全区现已发现的矿产有煤、铁、磷、硫、铅锌等40余种。其中煤炭可开采储量257亿吨,居该省全省之首,占该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的48%以上;铁矿探明储量2.27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51.7%;铅锌矿查明中型矿床3个、小型矿床13个;硫铁矿有大型矿床4个、中型矿床1个。目前已开发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硫等20多种。

10

4)旅游资源

全区属于岩溶地貌区,天然景观奇特而优美,其中“织金洞”被誉为“天下奇观”,既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又是从事岩溶研究的理想场所;黔西与大方交界处的“百里杜鹃”、大方与纳雍交界处的“六冲河(九洞天)”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威宁草海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家鸟类保护区。毕节地区还有多处人文景观,毕节大屯的土司庄园、大方奢香墓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黔西观音洞遗址、赫章可乐古墓、金沙敖家坟石刻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盘水市:六盘水现辖钟山区、六枝特区、水城县、盘县,共一区二县一特区,所辖国土总面积9926平方公里,占某省国土总面积的5.63%。2008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7‰,死亡率为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年末常住总人口(常住一年及以上)306.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3万人。

六盘水地处滇黔川桂四省结合部,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

1)植物资源

境内地理环境复杂,植被种类多样,展布错杂,地理区域分异明显。天然植被有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及灌草丛、沼泽与水生五类植被;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东部植被为湿润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植被为具有热带成分的河谷季雨林;西部植被为中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植被在水平分布上表现出南北过渡和东西过渡的特征。由于境内海拔差异大,植被垂直分布特征也很明显。境内原生植被破坏严重,现存植被多为次生植被。森林50.86万亩,灌林面积61.45万亩,森林覆盖7.55%。

11

2)动物资源

区内野生动物:鱼类有35个品种,分属4目8科。其中本地鱼21个品种,分属4目7科;省外和国外引进品种14个,分属3科。两栖类动物共18种,分属有尾和无尾2目7科。其中大鲵(娃娃鱼)属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该省疣螈、蓝尾蝾螈为稀有品种。爬行类动物分属龟鳖目、蜥蜴目、蛇目,有8科33种。野生鸟类品种繁多,数量不明,常见50余种,分属13目21科。稀有珍禽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鹳、白冠长尾雉;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锦鸡;三级保护动物鸢、苍鹰、鹊鹞等。哺乳类野生动物有52种,分属8目23科。其中珍稀种类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野生华南虎现已绝迹)、黑叶猴、金钱豹(市内近年未发现)、云豹、斑羚、苏门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穿山甲、林麝;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西南黑熊、大灵猫、小灵猫、豹猫。

3)水资源

境内水资源主要源于天然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转化频繁。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化学类型简单,以低矿化度重碳酸盐类淡水为主,除局部轻度污染外,大部分地区水质良好,适合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过境客水主要为北盘江及三岔河干流客水。北盘江多年平均入境径流总量23.5亿立方米,三岔河多年平均入境径流总量13亿立力米,总量36.5亿立方米。由于河流切割深,农田灌溉难于利用。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6.64万千瓦,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7.65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70.53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60%。

4)矿产资源

六盘水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有煤、铁、铅、锌、铜、锑、镍、铀、钻、银、钻、硫铁矿、硅砂、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萤

12

石、方解石、冰洲石、重晶石、海泡石(又称石棉)、锗、镉、镓、铟、铱、镧、砷、水晶、油页石、石膏、水泥配料黏土等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煤、铁、铅、锌、铀、镍、银、锗、镉、镓、铟、硫铁矿、石灰石、白云石、萤石、石膏等,其中以煤、铁、铅、锌储量为多。煤储量居全省前列。六盘水煤田可靠储量844亿吨(2000米以内),探明储量180亿吨(普、详、精查),垂深 1000米以内可靠储量413亿吨,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市境因此素有“西南煤海”、“江南煤都”之誉。

5)旅游资源

六盘水山奇水秀,气候宜人,容民族风情和喀斯特地貌风光为一体的旅游别具一格。喀斯特自然风貌、古文化遗址、30多个民族灿烂的民俗民风和民间文化,犹如颗颗明珠镶嵌在这块乌蒙大地。在六盘水市中心区,有“地海浮山”之誉的麒麟洞公园;在六枝牂牁江风景名胜区,有夜郎古国遗风、亚洲仅有的生态民俗长角苗博物馆,有北盘江峡谷奇山异景;竹海风景名胜区,有记载人类起源、进化和环境演变的全国重点文大洞旧石器遗址,有以半部藏经闻名的丹霞山,有徐霞客游记记载的岩溶幽景,有提供古植物演化过程的妥乐千株古银杏、县大洞旧石器文化遗址、高原草场、、老厂万亩竹海;水城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天生桥,红军第二第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以及南开苗族跳花节、玉舍和普古彝族火把节、坝湾布依族“郎节山”等。加之优越的地理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条件,为展现六盘水丰富的旅游资源提供了天时、地利。

六盘水主要旅游景点有:玉舍国家森林公园、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韭菜坪景区、盘县大洞、长角苗风情、北盘江峡谷、采花洞相亲、护国寺、阿勒河景区、龙凤地宫、盘县古银杏风景名胜区、水城

13

天生桥、折溪傩戏、江南八小佛教名山——丹霞山、牂牁江景区、高原草场、滴水滩瀑布、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等。

图2-2 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分布图

随着株六铁路复线、水柏铁路、内昆铁路、六盘水南编组站的建成,加上滇黔铁路、内昆铁路,六盘水将处于华南、西南铁路大通道交汇点,形成北上四川入江,南下广西入海,东出湖南到华东,西进云南进入东南亚的铁路大“十”字,六盘水将成为西南地区又一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不仅彻底改变西南路网结构,增加路网的灵活性,增加内陆省份与沿海港口城市的联系,而且对保证铁路四通八达,安全营运,促进相关地区的物资交流、繁荣市场及发展区域经济都有着重要作用。六盘水市是国家确定的“攀西——六盘水地区资源综合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国土资源重点开发的地区,又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南、贵、昆经济带中的重要结点城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2.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1.1 毕节地区

毕节地区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0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第一产业增加

14

值为106.06亿元,比上年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67.22亿元,比上年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三次产业比重由1990年的55∶22∶23变为2008年的26∶42∶3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3.16亿元,增长3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64亿元,增长26.32%。毕节地区主要年份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和增长情况见表2-1。 2008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62.89亿元,增长9.8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106.29亿元,增长9.8%。粮食总产量262.62万吨,比上年增长7.57%;肉类总产量28.41万吨,比上年增长8.68%;水产品产量5294吨,比上年增长4.9 %;烤烟10.56万吨,比上年增长15.36%;油料8.47万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毕节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发展过程见表1、图2-3和图2-4。 4504003503002502001502000100500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10000500040003000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元)70006000 图2-3 毕节地区GDP和人均GDP发展过程

15 表1 毕节地区历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人口 (万人) 604.1 612.9 619.4 627.5 634.9 642.4 649.7 657.9 662.6 671.9 690.6 698.5 705.9 712.2 718.8 725.1 730.5 731.3 739.6 生产总值 (亿元) 26.85 31.58 35.54 47.33 56.20 68.91 92.05 98.99 111.35 120.50 120.90 127.20 138.70 157.60 196.03 231.02 264.68 335.45 402.98 第一产业 (亿元) 14.77 17.71 17.93 25.61 29.52 36.14 47.68 47.48 51.74 53.6 53.6 54.2 55.3 56.0 68.12 74.31 72.99 101.06 106.06 增长率

1990-1995 1995-2000 2000-2005 2005-2008 1.24% 1.46% 0.98% 0.66% 9.07% 11.09% 12.47% 13.19% 7.19% 6.29% 4.88% 8.62% 15.60% 15.78% 19.60% 13.64% 6.32% 14.81% 15.28% 16.99% 7.66% 9.46% 11.23% 12.36% 第二产业 (亿元) 5.80 6.78 8.57 11.71 15.20 19.44 28.60 33.25 38.56 41.2 36.9 36.4 44.5 52.3 69.79 86.66 108.17 129.56 167.22 第三产业 (亿元) 6.27 7.09 9.04 10.01 11.48 13.33 15.77 18.26 21.06 25.7 30.4 36.6 38.9 49.3 58.11 70.06 83.53 104.83 129.70 人均生产总值 (元) 453 525 585 774 911 1105 1463 1514 1668 1794 1769 1831 2004 2223 2711 3200 3711 4580 5761 注: 1.资料来源于《该省六十年》、《该省统计年鉴》

2.经济指标采用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人口为年末常驻人口。

16

第一产业100%第二产业第三产业80%60%40%20%0%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图2-4 毕节地区各产业发展过程

2.1.2六盘水市 六盘水市作为该省西部重要的城市、全国重点工业城市之一、全国确定的“攀西—六盘水综合资源开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实力雄厚。2008年,全市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4.27亿元,人均GDP为12944元,居某省第二位,仅次于贵阳市,也是某省3个上万元人均GDP的第二位。 改革开放以来,六盘水市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008年,全市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4.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三次产业实现全面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3.71亿元,比上年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人均生产总值为12944元,比上年增长14.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7.22%、58.47%和34.31%调整为6.17%、63.05%和30.78%,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12944元。2008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61.41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9.71

17

亿元,比上年增长37.5%;一般预算支出63.11亿元,比上年增长47.1%。2008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7‰, 死亡率为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年末常住总人口(常住一年及以上)306.22万人。六盘水市经济主要指标发展过程见表2、图 2-5、图 2-6。

表2 六盘水市历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年份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人口 (万人) 247.82 265.60 269.24 266.26 270.50 274.00 287.83 291.11 294.46 297.50 300.71 302.70 304.52 306.09 306.22 国内生产 总值(亿元) 17.60 50.16 56.77 63.38 68.85 74.84 87.61 97.97 111.27 128.70 165.30 207.93 253.51 300.55 384.27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亿元) (亿元) (亿元) 5.48 6.74 5.38 8.80 27.15 14.21 10.77 29.69 16.31 11.26 33.48 18.66 12.27 36.03 20.55 63.39 11.26 33.48 13.27 43.19 31.14 13.46 48.25 36.26 14.15 56.41 40.70 15.02 67.30 46.38 16.89 91.30 57.11 18.71 117.11 72.10 19.70 149.16 84.65 21.70 175.73 103.11 23.71 242.3 118.26 增长率

1990-1995 1.40% 10.36% 2.82% 13.07% 12.11% 1995-2000 1.62% 9.49% 4.45% 12.12% 8.01% 2000-2005 1.01% 14.18% 5.05% 16.08% 14.74% 2005-2008 0.39% 16.29% 6.40% 19.01% 13.77% 注: 1.资料来源于《该省六十年》、《该省统计年鉴》 2.经济指标采用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人口为年末常驻人口。

450400350300250200150100500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0010000800060004000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元)人均生产总值 (元) 729 1942 2113 2309 2548 2735 2832 3108 3800 4348 5526 6892 8053 9844 12944 8.56% 8.21% 12.58% 15.66% 1400012000图2-5 六盘水市GDP和人均GDP发展过程

18

100%90%80%70%60%50%40%30%20%10%0%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图2-6 六盘水市各产业发展过程

在城市建设方面,六盘水市是某省第三大城市(贵阳是某省第一大城市,第二大城市则是遵义),到2010年,六盘水的市中心城区建成面积为68平方公里(仅次于贵阳市),市中心城市人口为50万(次于贵阳及遵义),市中心区由黄土坡片区、钟山开发区、凤凰新区、德坞新区、双水新区、水钢片区、荷城片区7个片区组成。 2.2项目直接影响区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本项目的路线走向所确定的直接影响区为:赫章县、水城县、钟山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及“西部大开发”十多年来的发展,各地区的社会经济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大的改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部大开发下一个十年的继续推进,将促进项目沿线区域经济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水平。项目直接影响区内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和增长情况见表3~5,及图2-7~12。

19

表3 赫章县历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人口 (万人) 52.80 53.59 54.36 55.11 55.76 54.79 55.48 56.20 56.83 57.54 59.96 62.20 62.92 63.90 64.80 66.16 67.54 68.62 70.55 生产总值 (亿元) 2.13 2.44 2.90 4.01 5.14 5.60 7.16 7.77 8.39 9.14 9.29 9.37 9.92 10.73 13.80 15.96 19.16 22.05 25.55 第一产业 (亿元) 0.99 1.33 1.40 2.19 2.66 2.94 3.43 3.72 3.76 4.14 4.41 4.68 4.70 4.62 5.56 6.54 7.33 8.37 10.80 增长率

1990-1995 1995-2000 2000-2005 2005-2008 0.74% 1.82% 1.99% 2.16% 14.71% 9.70% 8.97% 12.06% 11.85% 6.02% 5.26% 9.44% 23.55% 11.04% 10.58% 3.28% 7.53% 13.85% 14.35% 16.67% 21.19% 4.34% 9.63% 9.78% 第二产业 (亿元) 0.59 0.60 0.76 0.98 1.56 1.66 2.59 2.71 3.06 3.42 3.00 2.43 2.60 3.05 4.03 4.27 5.89 5.79 5.41 第三产业 (亿元) 0.55 0.51 0.74 0.84 0.91 1.00 1.15 1.34 1.58 1.58 1.88 2.27 2.62 3.07 4.21 5.15 5.94 7.89 9.34 人均生产总值 (元) 412 463 545 748 948 1022 1291 1342 1419 1535 1412 1485 1555 1667 1979 2433 2897 3312 4089 注: 1.资料来源于《该省六十年》、《该省统计年鉴》

2.经济指标采用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人口为年末常驻人口。

20

30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元)254500400035002030002500152000101500100055000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0图2-7 赫章县GDP和人均GDP发展过程 第一产业100%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80%60%40%20%0%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图2-8 赫章县各产业发展过程

21 表4 水城县历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人口 (万人) 62.82 63.28 63.63 64.01 64.53 65.30 66.13 66.84 67.73 68.59 72.05 72.87 73.91 74.85 75.85 76.36 72.34 72.49 73.09 生产总值 (亿元) 2.14 2.16 2.46 2.69 3.96 4.63 6.22 6.94 7.56 8.27 10.02 11.30 12.88 17.18 22.61 27.32 32.98 38.22 45.71 第一产业 (亿元) 1.52 1.41 1.51 1.53 2.18 2.69 3.45 3.48 3.52 3.81 4.13 4.25 4.25 4.34 4.83 5.40 5.85 6.35 6.80 增长率

1990-1995 1995-2000 2000-2005 2005-2008 0.78% 1.99% 1.17% -1.45% 10.02% 14.78% 18.37% 13.62% 2.12% 9.12% 3.29% 5.76% 26.02% 21.67% 28.94% 16.27% 17.54% 17.49% 21.02% 13.74% 8.49% 13.20% 17.08% 15.36% 第二产业 (亿元) 0.25 0.31 0.41 0.47 0.86 0.90 1.56 1.98 2.33 2.49 3.72 4.08 4.81 7.97 11.25 13.89 17.92 20.60 26.14 第三产业 (亿元) 0.37 0.45 0.54 0.69 0.92 1.04 1.20 1.49 1.71 1.98 2.18 2.97 3.82 4.87 6.53 8.04 9.21 11.27 12.77 人均生产总值 (元) 341 341 387 415 602 688 908 960 1006 1206 1391 1560 1755 2310 3001 3590 4574 4963 6282 注: 1.资料来源于《该省六十年》、《该省统计年鉴》

2.经济指标采用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人口为年末常驻人口。

22

50454035302520151050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元)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图2-9 水城县GDP和人均GDP发展过程 第一产业100%90%80%70%60%50%40%30%20%10%0%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图2-10 水城县各产业发展过程

23 表5 钟山区历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人口 (万人) 32.72 33.58 34.53 35.40 36.56 37.53 38.07 39.27 39.84 40.86 41.33 41.80 42.24 42.70 43.24 43.48 43.75 49.22 49.93 生产总值 (亿元) 8.36 9.21 9.93 10.44 16.39 17.51 18.96 24.50 26.78 28.45 31.73 36.11 40.20 48.00 63.51 78.13 95.07 112.95 143.55 第一产业 (亿元) 0.48 0.39 0.41 0.54 0.69 0.74 0.79 0.86 0.93 0.95 0.99 1.03 1.10 1.17 1.35 1.50 1.72 1.92 2.02 增长率

1990-1995 1995-2000 2000-2005 2005-2008 2.78% 1.95% 1.02% 4.72% 7.13% 10.45% 15.26% 16.83% 1.54% 6.08% 6.57% 5.93% 7.94% 8.49% 15.59% 18.22% 6.40% 13.91% 15.40% 15.41% 4.83% 7.54% 14.02% 16.13% 第二产业 (亿元) 4.97 5.47 5.71 5.95 10.22 10.40 10.93 13.97 14.95 15.26 16.87 18.99 20.93 25.55 36.51 44.00 54.80 64.03 86.98 第三产业 (亿元) 2.91 3.35 3.80 3.95 5.48 6.37 7.24 9.67 10.91 12.24 13.87 16.10 18.17 21.28 25.65 32.63 38.55 47.01 54.55 人均生产总值 (元) 2613 2810 2962 3048 4659 4843 5038 6522 6770 7050 7722 8687 9567 11302 14780 18019 21798 25686 28956 注: 1.资料来源于《该省六十年》、《该省统计年鉴》

2.经济指标采用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人口为年末常驻人口。

24

160140120100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元)3500030000250002000080150006040200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1000050000图2-11 钟山区GDP和人均GDP发展过程 第一产业100%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80%60%40%20%0%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图2-12 钟山区各产业发展过程

2. 3 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分析 项目影响范围内各地区社会经济指标发展横向对比如表6及图2-13所示: 25

表6 地区生产总值发展速度横向对比表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地区生产总值发展速度 六盘水市 8.90% 6.30% 7.20% 13.40% 17.30% 8.00% 8.60% 11.50% 8.40% 9.40% 9.60% 9.90% 12.00% 13.70% 17.90% 17.60% 18.00% 16.00% 14.90% 毕节地区 1.30% 17.40% 3.20% 11.80% 6.60% 6.90% 16.50% 13.30% 9.30% 7.90% 8.70% 10.00% 9.30% 10.50% 16.20% 16.60% 14.40% 14.00% 11.20% 钟山区 10.00% 10.40% 6.10% 3.00% 9.80% 6.50% 4.50% 11.40% 10.40% 14.70% 11.50% 11.90% 13.90% 15.10% 17.90% 17.60% 18.20% 16.20% 16.10% 水城县 7.30% 6.80% 7.80% 4.90% 24.40% 7.30% 26.30% 10.70% 8.90% 13.40% 15.40% 12.10% 13.80% 17.90% 32.60% 16.50% 17.90% 13.00% 10.10% 赫章县 -12.80% 13.80% 14.30% 13.70% 17.10% 14.70% 14.40% 10.40% 8.00% 5.90% 10.00% 7.00% 6.40% 6.20% 11.50% 14.00% 14.00% 11.50% 10.71% 注:数据来源于《该省六十年》。

35%30%25%20%15%10%5%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六盘水水城县毕节地区赫章县钟山区图2-13 地区生产总值发展速度横向对比图

从表6和图12可以看出,六盘水市、水城县、钟山区位于交通枢

26

纽上,经济发展起步早,工农业基础雄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而毕节地区、赫章县地理位置较偏远,受交通运输运力有限的控制,工农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经济基础底子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三、区域内现有公路运输现状

赫章县、水城县、钟山区位于某省西北部边陲,现有区域运输线路

主要由省道S212承担,省道S212该省境起于赫章县北面的煤炭包,呈南北向纵贯赫章县、钟山区、盘县,止于兴义。与本项目相关路段为赫章至钟山区段,长102公里,三、四级公路,沥青路面,路基宽7.5米,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4处,最大纵坡8%/5处,现日均交通量已达到3000辆/日(自然数)。县道大捞地至汪家寨公路长65.1公里,四级公路,沥青路面,路基宽6.5米,平曲线最小半径15米/6处,最大纵坡10%/3处,日均交通量达1000辆/日(自然数)。区域内煤矿、铁矿、铅锌矿资源储量丰富,现在处于小规模零星开采,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整合,采用高新技术大规模开采利用,将带来大量的运输需求,使现有运输能力有限的省道S212和县道大捞地至汪家寨公路无力承担超负荷的运输要求,急需修建更高等级的公路分担区域内交通运输量,才能更好的促进项目沿线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项目沿线产业布局

项目所经区域包括赫章县的白果镇、兴发乡、珠市乡、雉街乡,水城县的木果乡,钟山区的汪家寨镇、大河镇。

赫章县全县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30亿吨以上,其中优质无烟煤8.24亿吨,已精查探明储量8.44亿吨,铁矿远景储量4.05亿吨 ,已探明储量2.46亿吨,其中富矿9250万吨,铅锌矿已探明的金属储量90.8万吨,并伴生有很多贵重金属和元素,现已形成一定的开发能力。

27

围绕矿产资源开采利用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位于本项目影响区域的重大项目有赫章天成矿业硫化锌浮选(日处理矿石150吨)、赫章湘贵锌业次氧化锌粉生产(7000吨次氧化锌粉/年)、半金属化球团矿生产项目(120万吨/年)、赫章县鑫冶铁业有限公司炼铁项目、赫章县华能集团风电场(25万千瓦/年)、赫章县太阳能发电项目(1×46MW/年)、赫章县工业园区(珠市乡、雉街乡)、赫章县香港嘉兴10万吨电解锌项目、赫章县菜园子铁矿开采项目(200万吨/年)和赫章县年产100万吨生铁铸造件加工转产技术改造项目等。

水城县煤炭已探明总储量69亿吨,可开采量49亿吨,煤种齐全矿已探明工业含量1648万吨,铅锌矿储量55.99万吨,位于本项目沿线木果乡新民村境内神仙坡煤矿设计能力45万吨/年。水城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六盘水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发挥水城县区位、交通、资源和大企业相对集中的优势,吸纳周边地区可利用资源,拟定区域经济发展布局。首先以能源资源开发为重点,构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区域经济集中区。北部区域经济集中区主要以保华、木果为中心,依托神仙坡、土地垭向斜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和三岔河流域的水能资源条件,结合赫章、纳雍的矿产资源条件,重点开发煤-电-化和高载能为主导的产业。中部经济集中区主要以滥坝、董地为中心,依托比德、小河向斜的煤炭资源和三岔河、通仲河的水能资源,结合六枝、纳雍的煤电化产业及煤炭资源和这个区域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以煤-电-铝、煤-焦-气和轻工业为重点的重化工和轻工业区域经济。南部区域经济集中区主要以玉舍、发耳为中心,依托格目底向斜、杨梅树向斜和盘县松河等区域的煤炭资源及北盘江的水能资源,重点发展以煤-电-化、煤气化、煤液化和高载能为主的区域经济。同时沿三岔

28

河流域及全县南部、北部片区产业带,重点发展商品牛、羊、猪养殖,商品脱毒马铃薯、中药材、烤烟、大蒜、芸豆等种植。

钟山区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储量6亿吨,野马寨采石分公司玄武岩储量235.8万立方米,大河镇膨润土矿储量40.42万吨,项目所经区域有煤矿14对。年生产能力159万吨,8个年产60万吨的洗煤厂,野马寨电厂装机容量3×20KVA,1个

砖厂、6个砂石厂,拟建项目有新型建筑材料厂,年深加工超细矿渣微

粉、超细粉煤灰80万吨,2011年开工建设。德马燃气被六盘水市市政府将该公司做为市第二民用气源点,现技改为120万吨/年焦化、

10万吨/年焦油加工,3个年设计能力3000万块砖厂。另外合理发展菜

29

篮子工程,有优质瘦肉型肉猪生产基地2个(年产肉猪65000头),优质肉禽与禽蛋重点项目及生产基地61个,肉鸡年出栏83.5万羽,蛋禽产量150吨,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25050亩。

五、研究过程

2010年11月初,根据赫章县人民政府关于本项目前期工作的委托,该省通远公路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称我公司)开展了赫章至六盘水高速公路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程。

我公司结合《某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路网布局,充分研究赫章至六盘水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并在1/5万地形图上拟出各种可能的路线走廊及方案。

2010年11月15日~20日,我公司赴工地进行了实地踏勘,核实路线方案及沿线重点工程的建设条件。同时与沿线的各级政府领导及公路建设涉及的发改、交通、建设、国土、水利、旅游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座谈,向沿线各级政府介绍了本项目的建设背景及初拟的各种工程方案的概况。了解沿线的社会经济现状、产业布局及发展构想,听取了沿线相关各职能部门对本项目建设方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地方相关领导一起共同对地方关心的互通、线位等进行了实地踏勘。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和业主意见,结合补充收集到的大量沿线矿产分布、城镇规划、景区景点等资料对路线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和补充。经初步整理后,就本项目的走廊、路线方案、互通设置、重点桥隧工程、与相关规划的关系等情况于11月30日向我公司的技术管理部门—公司总工办作了汇报,并在总工办的指导下对方案进一步的进行了优化。

至2010年12月上旬,初步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然后向地方政府汇报,并征求意见。结合地方政府意见,我公司对路线及互通方

30

案进行了调整, 经反复优化论证,报告提出推荐方案为全新建方案,路线长69.78公里高速公路。

六、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减少交通事故、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对某省高速公路网进行加密,构建黔西北综合运输体系的需要

目前,连接赫章与六盘水的公路有S212省道,长约102公里,近年来经路面硬化和镶边工程后,路基宽基本能达到6.5~7.5米的标准,但路线平纵指标仍然较低,属三、四级公路标准,坡陡弯急,加上沿线城镇发展,居民建房依路而建,公路街道化十分严重。近年来,随着交通量增长,交通事故频发,交通堵塞逐年呈小幅上升趋势,省道S212已不能适应交通量急剧增长的需要。

另外,在终点距本项目12km的月照拟建的六盘水支线机场,同时延伸连接贵昆铁路、株六复线、毕节—六盘水—兴义、织金—水城—攀枝花城际铁路水城编组站。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把区域内的铁路、民航整合、串连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运输优势,共同构建黔西北的综合运输体系。

拟建的赫章至六盘水高速公路是《某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二横”、“七纵”和“六盘水环线”之间的连接线,是对我省高速公路网的加密和补充,增大辐射范围。项目起点接赫章县环城公路,经环城公路连接在建的“省高”毕节至威宁段。项目终点同时是规划的“六盘水环线”与“七纵”( 威宁-板坝)公路的结点,最终形成完整的公路网,所以本项目的建设是补充和完善某省高速公路网的需要,是国家高速公路在某省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是完善某省路网布局的需要,也是改善

31

运输环境,构建黔西北综合运输体系的需要。

2、是对某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省高”的补充

从项目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分析,东西向的有“省高”毕威线、“国高”杭瑞线纳雍至都格段,南北向的有“国高”杭瑞线毕节至纳雍段,“省高”六盘水至威宁段,上述四段公路在毕节地区西部、六盘水市北部成方格网状连接,而方格网内近2375平方公里处于高速辐射空白区域,本项目远期将从起点以北赫章延伸至云南镇雄县,形成某省西北部的又一出口大通道,从而构成《某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省高补充路段。且该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29.14亿吨,铁矿2.46万吨,铅锌矿90.8万吨。因此,拟建赫章至六盘水高速公路则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3、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项目所在的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位于某省西北部,地处长江、珠江上游,该省高原屋脊,素有川滇黔锁匙之称。区域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尤以矿产和水能资源富集,生物资源多样,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著称。

项目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矿资源,是该省低硫优质无烟煤的重要产区。赫章县全县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30亿吨以上,其中优质无烟煤8.24亿吨,现已精查探明储量8.44亿吨;铁矿远景储量

4.05亿吨,已探明储量2.46亿吨,其中富矿9250万吨;铅锌矿已探明

32

的金属储量90.8万吨,并伴生有很多贵重金属和元素,现已形成一定的开发能力。水城县以能源、生物、旅游“三大资源”为主,优势矿产资源有煤、铁、铅、锌,

煤炭已探明总储量69亿吨,可开采量49亿吨,煤种齐全,硫铁矿已探明工业含量1648万吨,铅锌矿储量55.99万吨;生物资源丰富,农特产品以“类多、质优、稀有”而闻名遐迩,烤烟优质多产,反季节无公害蔬菜、芸豆、大豆、辣椒是当地大宗农特产品,旅游资源有“中国凉都”之称,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等。另外,项目区还广泛分布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砂石、硫铁矿、重晶石、高岭土、冰州石等矿产资源。钟山区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储量6亿吨,野马寨采石分公司玄武岩储量235.8万立方米,大河镇膨润土矿储量40.42万吨,开采加工条件好,加上原有的工业基础,适宜按照“产业链继续延伸”和“产业板块拓展”的工业发展方向巩固和升级传统资源开发型工业,大力发展和引进矿产品的接续性加工及副产品回收加工利用类资源型精深加工工业。

项目直接影响区域内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赫章县华能集团风电场是某省拉开风电建设序幕的标志性工程,装机容量25万千瓦/年。赫章县太阳能发电项目(1×46MW/年)也是某省的首例,拉开了某省发展清洁能源的序幕。

本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推动赫章、水城、钟山三县区矿产资源

33

开发,将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赫章、水城、钟山三县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

4、是加快扶贫开发,加快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根据《某省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08~2020)》,2008到2020年,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通过做强“五大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城镇经济、旅游经济、劳务经济。实现“五个转变”:从资源大区向经济强区转变;从石漠化严重地区向生态环境优美地区转变;从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本强区转变;从欠开放地区向全方位开放地区转变;从平安毕节向和谐毕节转变。达到“五个目标”:科学发展的试验田;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中国西部最具特色的旅游胜地和精品生态旅游区;川滇黔三省交汇处的区域性经济中心。

在毕节地区发展规划布局下,赫章县围绕发展“特色农业、煤炭产业、铁(铅)锌产业、城镇建设、旅游文化”五大经济建设目标,努力实现“八大”突破,扎实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强县升位、跨越发展”。

近年来,赫章县依托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以煤、电、化一体的支柱产业和以卷烟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县工业增加值4.93亿元,占GDP的16.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1.69亿元,工业化进入起步阶段,这就迫切需要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以此带动沿线资源的高效开发,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毕节地区赫章县也是我省的老、少、边、穷地区。在这片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革命老区,由于区内河谷深切、耕地破碎、植被稀少,

34

人口压力极大,人民生活贫困,经济发展程度较低。1988年,在时任某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的深入探索和大力倡导下,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20年来,赫章县生产总值从2.135亿元增加到29.5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1元增加到2810元;生态建设与人口控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底子薄,欠帐多,赫章县的扶贫开发任重而道远。

本项目的建设,将拉近沿线区域与项目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进一步促进扶贫开发和招商引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并能极大的促进地区、民族之间的交融,加快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条件。

5、是加快“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建设,转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需要

“攀西— 六盘水” 资源开发区是国家规划的西部重点开发区之一。众所周知,川南、“攀西~六盘水” 地区具有丰富的硫、磷、煤、铁、稀土、建材等矿物资源。钒钛铁矿闻名于世,川南磷矿保有储量达数十亿吨,内昆线内安段吸引区域煤炭总储量达数十亿吨,六盘水更是以“江南煤都”著称,稀土储量列全国前茅,该区域不少矿物资源均在全国处于重要地位。这些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除已饱和的成昆、贵昆铁路和现有公路外,内昆、隆黄铁路和内昆、隆纳高速公路将承担主要的运输任务。据有关资料粗略匡算,四路贯通后,通过六盘水的年货运量将是现在的2~4倍,客运量也将大幅度增加,这将给六盘水这个枢纽增加巨大的压力。从现在起。如何加速六盘水的周边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内矿产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已成为“攀西— 六盘水” 资源开发区中重要节点六盘水枢纽辐射区域经济协作发展的关键。

35

本项目的建设,将加大六盘水枢纽的辐射范围,带动项目沿线及周边地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转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进一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以融入全国小康建设经济发展大环境中。

6、是促进该省西北部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旅游业是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某省旅游总收入达653.13亿元,较上年增长27.5%。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19.59%,相当于第三产业生产值的47.44%。旅游业作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龙头作用已初步显现。根据某省“十一五”规划目标,某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和重点带动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红色、民族和休闲旅游,把某省建设成为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某省有“公园省”的美誉,项目所在的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迷人。赫章县、水城县、钟山区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例如韭菜坪石林风景名胜区、大韭菜坪韭菜花海、夜郎赫章国家森林公园、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等。近两年,赫章县、水城县、钟山区旅游业增势强劲,旅游总收入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韭菜坪石林风景区和韭菜花海距离本项目雉街互通仅9公里,随着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带动韭菜坪

36

的旅游发展,因此为进一步带动本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本项目在雉街设韭菜坪连接线出口,为下一步韭菜坪修建联络线连接本高速公路,将高速公路与风景区紧密地连接为一体。

本项目的建设,将把沿线的旅游资源快捷串连起来,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该省西北部的旅游资源,集约开发旅游产品。因此,项目的建设也是促进该省西

北部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七、交通量分析及预测

根据赫章县交通运输局提供交通统计资料,与本项目相关的省道S212日交通量达到3000辆/日(自然数),县道大捞地至汪家寨公路达到1000辆/日(自然数),结合项目所经区域产业布局发展规划,项目所经区域矿产资源储量丰富,锌矿的开采及加工16.2万吨/年,铁矿开采及加工420万吨/年,煤炭开采159万吨/年,洗选煤480万吨/年,炼焦煤(油)130万吨/年,同时布局赫章工业园区(5平方公里),配置相应的农牧业生产基地,打造赫章县韭菜坪风景名胜区,发展壮大第三产业。

从区域规划高速公路网布局分析,本项目位于两条东西向和两条南北向高速公路形成的方格网中间,呈南北向布置,是对区域高速公路

37

网加密和补充,扩大高速公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辐射范围,将吸引四川省南部宜宾地区、云南省昭通市东北部市县至六盘水的车流量,同时分担“国高”杭瑞高速毕节至六盘水段和“省高”速威宁至六盘水段部分交通流量。

综述以上分析,充分分析项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产业链的发展态势,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对交通运输需求,区域内路网建设情况,推算出本项目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将达到25675辆/日(小客车)。

八、 建设标准 1 、项目的功能定位

项目是《某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省高”的补充路段,是对我省高速公路主骨架的加密,纵贯在资源丰富的黔西北。本项目连接赫章县城环城公路,通过赫章县城环线公路衔接“省高”毕节至威宁段,未来还将向北延伸进云南镇雄县,形成该省西北部一条重要省际快捷通道。项目终点与“省高”威宁—板坝和六盘水环线节点衔接,同时与“国高”杭瑞线构成纵横交错的骨架运输网络,是国家高速公路在某省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对加快该省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扶贫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从功能定位上,应采用高速公路标准。

2、建设标准的初步拟定

根据项目的功能定位和预测的交通量,按照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质条件,区域路网的组成,以及项目衔接的威六高速公路的技术标准等情况。本项目推荐采用的建设标准为:V=80km/h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另外,从节省投资、节约占地的角度,路基宽度采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允许的最小值,即21.50米。

38

3、技术指标

3.1 路线

设计速度v=80km/h。

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400m,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为2500m。

最大纵坡不超过5%,坡长不超过700m。最短坡长为200m。 3.2 路基、路面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路基宽为21.5米,其中:整体式路基时,路基宽21.50m。其中,行车道2-2×3.75m,中间带宽2.0m,硬路肩宽1.50m,土路肩宽0.75m;分离式路基时,路基宽11.25m。其中,行车道2×3.75m,右侧硬路肩宽1.50m,左侧硬路肩0.75m,土路肩均为0.75m。

全线不设爬坡车道,结合地形设置应急停车带。 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3.3 桥梁、涵洞 设计荷载为公路- I级。

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为1/300,其余桥梁、涵洞及一般构造物均为1/100。

桥梁结构形式,结合工程造价和建设工期要求,均采用工艺成熟的一般桥型,主要有连续刚构、T形梁、空心板桥等。

连续刚构,最大跨径一般不超过240m,墩高一般不超过150m。 T 形梁桥,最大跨径为50m,墩高一般不超过70m。 涵洞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4 隧道

39

平面线形,考虑到保证停车视距的要求,平曲线半径一般不小于700m。

隧道纵坡,特长、长隧道纵坡≤2%,中、短隧道≤4%。

隧道一般按上、下行分离设计。部份中、短隧道受地形限制或受桥梁影响,按连拱隧道控制。

九、建设条件

1、沿线自然条件 1.1 地理位置

项目地处某省赫章县、水城县和钟山区。起于赫章县城西南面的白果树,与赫章县城环线公路相接,终点为钟山区羊场坡,与规划中的六盘水环线公路相接。 1.2 地形地貌

项目区域位于云贵高原乌蒙山脉北段,地势西高东低。属浅、中切中山侵蚀、溶蚀、剥蚀地貌类型。

沿线典型地貌

40

沿线石灰岩和粉砂岩

1.3 地层岩性

项目区域主要出露地层,有古生界的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的三迭系、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就项目走廊带内地层从新到老简述如下:

第四系(Q):褐色、褐黄色粘土、亚粘土,砂砾。主要分布于山间坝子及河流谷地。

侏罗系(J):上统沙溪庙组(J2s)砂岩、粉砂岩;下沙溪庙组(J2x)灰色砂岩、粘土岩、粉砂岩、页岩。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石英砂岩、粉砂质粘土岩,泥灰岩。

三迭系(T):上统须家河组(T3xj)上部黄灰、灰绿色石英长石砂岩夹黄绿、黑色炭质页岩,粉砂岩及煤线;下部黑灰色炭质泥岩、页岩、灰白色石英砂岩;主要分布于盘雄、木果、汪家寨、乌沙寨一带。中统关岭组(T2g)上部灰、浅灰色白云灰岩夹泥灰岩,局部夹白云岩,下部为灰绿、紫色页岩夹砂岩;主要分布于砂锅寨、独山、大杆垭口、雉街等地。下统永宁镇组(T1yn)上部为灰色薄层灰岩夹泥灰岩,白云岩夹硅质页岩,中部灰黄、紫褐色页岩夹灰岩,下部为灰、浅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夹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及页岩;主要分布于梨营、雉街、珠市一带。下统飞仙关组(T1f)为灰绿、紫色砂页岩夹泥灰岩。主要分布于发嘎、箐口、雉街一带。

41

二迭系(P):上统长兴组(P2c)褐黄色、灰绿色泥岩、页岩、砂岩;龙潭组(P2l)褐黄、灰绿、灰褐色泥岩、页岩、砂质页岩,夹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煤层;主要分布于砂锅寨、独山、大杆垭口、雉街、野马川、毛栗、妈姑一带。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为暗绿、暗灰、灰黑色斑状玄武岩、拉斑玄武岩;主要分布于赫章、红专、哑巴山、三道水、妈姑一带。下统茅口组(P1m)浅灰、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石灰岩;下统栖霞组(P1q)灰、深灰色中厚层石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分布于箐口、盘雄、木果、汪家寨、乌沙寨等地。

石炭系(C):下统大塘组(C1d)上部浅灰色灰岩夹白云岩,下部为砂页岩夹煤;摆佐组(C1b)上部浅灰、灰白色厚层灰岩,夹少量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下部为深灰、灰白色白云岩,夹少量浅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灰绿色页岩;中上统黄龙群组(C2hn)浅灰色灰岩夹白云岩;马平群(C3mp)浅灰、灰白色厚层灰岩,夹少量灰紫、灰绿色灰岩、泥灰岩、页岩、砂岩;主要分布于砂锅寨、独山、大杆垭口、雉街等地。 1.4 地质构造

项目区域处于川滇南北构造带之东,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之北。构造形迹主要为北西向、东西向、北东向构造体系。 1.4.1北西向构造体系

1)、褶皱

(1)天桥~罗坝营背斜:位于水塘西南6公里的天桥、锅圈岩一带,总体轴向北西310°,轴长约12公里,核部为主要为石炭系大塘组、摆佐组地层,两翼为石炭系黄龙群、马平群地层。两翼倾角20°~25°,为圆滑状背斜。

42

(2)阿维寨向斜:位于妈姑老厂、阿维寨一带,轴向北西305°,轴长约4公里,核部为二迭系峨嵋山玄武岩组地层,两翼岩层倾角为10°~20°,为圆滑状向斜。

(3)妈姑~簸箕沟向斜:位于妈姑、德么梁子、箐口、簸箕沟一带,总体轴向305°,在妈姑转向成340°,轴长13公里,核部为二迭系地层,两翼倾角为10°~20°,在妈姑附近受东向构造影响略有转向。为圆滑状向斜。

2)、断层

(1)野马川断层:该断层位于乌木铺、野马川、毛栗、威奢一线,长度约26公里,总体走向295°,断面倾向南西,倾角50°。断层两盘为二迭系地层。断距150~200米。在威奢附近有两个以上断层组成北西向断裂带,为压扭性断层。

(2) 垭都断层:该断层位于营盘、水塘、哑巴山、花场坝、垭都一线,长度约53公里,总体走向310°,断面倾向南西,倾角60°~70°,北西端倾向北东,倾角68°。断层两盘为二迭系地层。挤压强烈,破碎带宽5~10米。北东翼呈扭性,北西翼具仰冲性质,为压性断层。 1.4.2东西向构造体系 1)、褶皱

(1)罗州~赫章背斜:位于罗州、毛寨、赫章茶园一线,轴向85°,长度约33公里,核部由二迭系地层组成,北翼岩层倾角45°~55°,南翼岩层倾角25°~35°,为斜歪向斜。

(4)龙洞山向斜:位于白果、龙洞山、青山梁子一线,轴向近东西,东段转成280°,长度约25公里,核部由二迭系地层组成,北翼岩层倾角20°~50°,南翼岩层倾角35°~40°,为斜歪向斜。 2)、断层

43

(1)独山断层:位于田坝、独山、佳娃一线。轴向80°,长度约25.5公里,倾角70°~85°,断距400米。核部由二迭系地层组成,断距200~300米。断层两盘为二迭系主要为二迭系地层。为压性断层。 1.4.3北东向(华夏式)构造体系 1)、褶皱

(1)露朗背斜:位于露朗、娇顶山、南箐、草堤一线,轴向近北东,轴长约42公里,核部为寒武系地层,翼部为石炭系、侏罗系地层,两翼对称,岩层倾角30°~65°,为“S”型向斜。

(2)云盘山向斜:位于响水西南,核部为由三迭系中统(T2g)地层组成,翼部为三迭系下统地层组成,倾角10~30°,轴向45°,长度大于12公里。

(3)梨树坪背斜:位于梨树坪附近,主要由三迭系下统地层组成,核部倾角10°左右,两翼倾角20~30°左右,轴向50°,长度12公里。 (4)草提背斜:位于毕节向斜南段南东侧,核部为二迭系地层,翼部为三迭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永宁镇组(T1yn)地层,两翼倾角30~60°左右,轴向30~50°,长度约15公里。

(5)碗场背斜:位于碗场、拱拢坪、撒拉溪以北一线,轴向55°,东段转成70°,长度约20公里,核部由二迭系地层组成,两翼岩层倾角5°~8°,轴部岩层多水平,为平缓背斜。

(6) 花红树向斜:位于花红树、蒿枝冲、郑家坡一线,轴向50°,长度约25公里,,长度约5公里,核部由二迭系地层组成,两翼岩层倾角40°~50°,南翼岩层倾角35°~40°,为尖棱状向斜。

2)、断层

44

(1)猫猫厂断层:位于猫猫厂、花红树、耗子洞一线。走向45°,长度约12公里,断面倾向南东,倾角50°,断距500米。断层两盘为石炭系、二迭系地层,断层挤压现象明显,为压性断层。

(2)二铺断层:位于威宁王城坡、么站、四堡、关塘一线。走向45°,长度约23.5公里,断面倾向南东,倾角35°,断距600米。断层两盘为石炭系、二迭系下统地层,断层破碎带宽3~5米,为压性断层。 1.5 水文地质特征

沿线河流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野马川河、雉街河、大河等。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其补给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貌等因素的影响。由于该区域碳酸盐岩分布较广,地下水多以管道状不均匀分布,主要富集于较开阔的向斜、背斜地段。地下水补给排泄区以六冲河、七星河为主的地表水系,是区域内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基准面。测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其次为基岩裂隙水,局部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

碳酸盐岩岩溶水:主要分布于独山、犀牛塘、梨营、盘雄、松林坡、汪家寨等地,含水岩组有二迭系下统茅口组中厚层至块状石灰岩;下统栖霞组中厚层石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三迭系中统关岭组灰岩夹泥灰岩、白云岩;下统永宁镇组薄层灰岩夹泥灰岩,白云岩夹硅质页岩;石炭系下统大塘组灰岩夹白云岩,下部为砂页岩夹煤;摆佐组厚层灰岩,夹少量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中上统黄龙群组灰岩夹白云岩;马平群厚层灰岩。由于碳酸盐类与地下水长期作用,岩溶强烈发育。岩溶水根据岩性及所处构造部位的不同,而具不同的赋存特征,地下水具管流型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在向斜轴部,应力集中,易产生层面裂隙,地下水由两翼向核部汇流或顺走向运动,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往往沿轴线或顺走向成串珠状分布;在向斜核部构成汇流型水文地

45

质特征。背斜轴部张性裂隙发育,沿背斜轴部发育岩溶洼地、漏斗、岩溶干谷。在背斜核部构成散流型水文地质特征。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赫章、水塘堡、妈姑等地,含水岩组有二迭系上统长兴组泥岩、页岩、砂岩;龙潭组泥岩、页岩、砂质页岩,夹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煤层;峨嵋山玄武岩组斑状玄武岩、拉斑玄武岩;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上部黄灰、灰绿色石英长石砂岩夹黄绿、黑色炭质页岩,粉砂岩及煤线;下部黑灰色炭质泥岩、页岩、灰白色石英砂岩;下统飞仙关组砂页岩夹泥灰岩;侏罗系上统沙溪庙组砂岩、粉砂岩;下沙溪庙组灰色砂岩、粘土岩、粉砂岩、页岩;中下统自流井组石英砂岩、粉砂质粘土岩,泥灰岩。岩石裂隙较发育,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主要受地形、地貌的控制,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通过地表风化渗透,沿岩层面间裂隙或构造裂隙补给,向地势较低的部位汇流,以泉的形式排泄。

松散堆积层孔隙水:零星出露于河谷阶地、岩溶洼地及坡麓。由于岩土松散,干缩后较硬,易产生龟裂,水饱和或过饱和后松软膨胀,呈塑流、液化状态。此类工程地质岩组承载力较低,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项目区域属侵蚀、溶蚀、剥蚀地貌类型,地下水动态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地下水天然露头的水化学类型简单。水质类型多为HCO3——Ca型水及HCO3——Ca·Mg型,含煤地层有少量及HCO3·SO4——Ca·Mg型水。总硬度多为0.98-25.10德度,矿化度0.09-0.56克/升,PH值5.5-8.25,为弱酸至弱碱性水。为当地村民饮用和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 1.6 气象

46

赫章县境,属暖温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3.3℃,极端最高37.1℃,极端最低-10.1℃。降水量在793.1~984.5mm之间,年均降水851.6mm,年平均日照时数1380.7小时,年无霜期平均247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9%。历年最大风速28.0m/s,平均风速2.1m/s,年无霜期平均207天。灾害气候主要为干旱、倒春寒、冰雹、凝冻等。

水城县境属长江流域三岔河水系和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海拔635~2861米最,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635米,属温凉湿润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1100~1300毫米。是避暑、旅游胜地。

钟山区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每年在3月16日前入春,11月5日结束,春秋相连,没有天气气候学中的“夏天”。年平均气温在13~15°C之间,气温最高的7月份,月均气温19.8°C,气温最低的元月份,月均气温3.1°C,无霜期230~300天。年平均总积温在4410°C~4806°C之间,≥10°C积温在3000~4500°C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200~1500毫米,常年风向以东南向西北为主,平均风速在2~2.5%之间。年日照时数1200~1600小时,日照百分率28~36%。被国内气象学家称之为“凉都”,是低纬度地区罕见的避暑胜地。 1.7 地震

根据国家地震局1999年发布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区内地震动反应频谱特征周期:赫章以北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小于0.05g,相似地震烈度为Ⅵ度;赫章至威宁为0.4~0.4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05~0.1g,相似地震烈度大于Ⅵ度,该段结构物需考虑作适当的地震设防。

2、沿线筑路材料

47

沿线石料丰富,岩性以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岩石强度较高。路面用沥青混凝土骨料可采用六盘水市钟山区汪家寨或六枝特区新窑乡的玄武岩,路面基层材料以碎石为主。

沿线混凝土骨料和路面基层材料以碎石为主。

天然山砂,可采用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风化砂,但大部分仍以机轧砂为主。

沿线第四系坡积粘土广泛分布,工程用粘土不缺,且运距较近。 沿线地表迳流、地下水较丰富。测区地表及地下水多为弱酸至弱碱性水,均可用于道路工程。

外购材料可自赫章、六盘水采购。

依托省道212,县道X013等,是本项目施工人员进出场和材料运输的主要通道。个别路段通过较偏僻荒凉的山区。利用县、乡道,以及修建一定的施工便道,即可满足施工需要。

3、社会环境分析

3.1 城镇规划对路线的影响 3.1.1赫章

由于路线起点位于赫章县城西南部边缘,接赫章县城环线公路。与赫章县城的城市总规没有干扰,可通过在县城环线公路连接毕威高速赫章互通,白果片区的车流也可直接上下本项目。 见图13。

48

图13 赫章县城规划图

3.1.2六盘水

路线终点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驻地黄土坡北面的羊场坡,接六盘水环线公路,布设于城市规划区外,在六盘水环线公路未建成前,暂通过连接地方公路与城市道路相连。通过规划的城市道路,也能近捷的连接内昆铁六盘水站,方便公路、铁路的客货转换。见图3-1。

图3-1 六盘水中心城区规划图

49

3.2 沿线矿产资源对项目的影响

项目所在的赫章县、水城县和钟山区是该省最主要的产煤区之一,沿线分布最多的矿种主要是煤矿,其他矿产还有铅锌矿、铁矿等。铅锌矿主要分布在赫章、水城两县,尤以赫章妈姑、珠市、雉街一带为最;而铁矿主要分布在赫章兴发、珠市一带。

由于沿线矿产资源广泛分布,加之乌蒙山脉山势高峻、地形起伏,路线受走廊控制以及越岭提坡的需要,线位控制摆动余地不大,完全回避与矿产资源的干扰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选线难以避让矿区的情况下,采取了对采掘中的矿区及已获采矿权的矿区尽量避让或少作占用,改由仅有探矿权或规划的矿区通过的思路,以期减少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采空处治费用和对已开采中的矿区权益的影响。

根据沿线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路线与沿线矿产资源的干扰情况如下:

经初步分析判断,路线所经过区域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矿、铁矿、铅锌矿,主要分布于赫章县兴发、雉街,水城县木果,钟山区大河、汪家寨一带。

3.3 拟建项目与其它交通衔接情况

1、六盘水支线机场

在钟山区的东面,有拟建中的六盘水支线机场,主要用于沟通省内及周边干线、枢纽机场,航班运营以支线飞机为主;在满足支线飞机使用的同时,兼顾波音737、A320系列飞机的使用。机场按4C级规划,目前,机场选址已初步选定于本项目起点东面约12公里的月照,后续工作正逐步展开,力争2011年能开工建设。

本项目需通过六盘水环线连接月照机场。

50

2、内昆铁路

项目的终点六盘水建有内昆铁路,自北向南由威宁县城北部绕老城而过,南下六盘水。内昆铁路于2001年9月全线建成通车,设计最大区段货流量密度为每年1400万吨,客车每日8对。在钟山区西北面的黄泥坡设有六盘水站,车站距项目终点约6公里。通过规划的城市道路,可以方便的与本项目衔接。

3、毕节至昭通铁路

根据《毕节地区煤炭运输铁路及站场布局规划报告》,毕节(大方)至昭通铁路是列入规划研究的远景项目(2020年以后),初步走向为大方西、岔河、杨家湾、赫章、可乐、黑土河至昭通。另外,远景(2020年以后)还规划有赫章至威宁铁路,初步设想由赫章县城南面经妈姑至威宁。因此,毕节~赫章~威宁一段铁路与本项目垂直,按单线国铁Ⅱ级规划,主要用于煤炭运输。可通过地方道路,与本项目相连。由于目前该铁路仅为远景规划研究项目,暂无明确线位和实施安排,且目前仅是地方规划,还需纳入到国家规划建设项目中去。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暂不具体考虑与该铁路的衔接方案。

十、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1、路线走向

推荐方案起于赫章县城西南面白果树处,接环城路K10+385,起点桩K0+000,通过环城路与《某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毕节至威宁高速公路(在建)对接。

之后路线沿南偏东方向布线,经沙锅寨,以长约2320米的三岔沟隧道穿越三岔沟,出隧道后顺地形沿独山西南面山坡展线上坡。经箐头,在犀牛塘设犀牛塘特大桥(主跨3-200m连续刚构)跨越河沟。出桥后沿纸厂沟左岸继续展线上坡,设大木杆垭口隧道(长约4600m)

51

穿越大木杆垭口,出垭口后顺地形平缓地带布线,于兴发乡西侧K23+930处设梨营互通接县道X013。该互通主要为兴发乡、野里车辆上下高速而设,距兴发乡政府约2km。本路段地形复杂,高差大、山脉多,工程量巨大,下阶段应做重点研究,以减少桥隧规模,降低工程造价。

出梨园互通后路线逐渐降坡,沿南偏东方向布线,尽量利用沟谷地形布线,经箐口、俚落,设雉街隧道(长约1980m)至雉街乡,于雉街乡东侧K35+600处设雉街互通。

离开雉街后路线沿雉街河河谷布线经阿维寨进入六盘水市境内,后经盘雄至木果。由于路线高程与木果乡高差过大,故路线在木果乡西侧设冷水河大桥(主跨3-120m连续刚构)跨越冷水河,后经丫口上设法落特大桥(主跨3-200m)跨越冲沟后于纳福西侧K53+930设置纳福互通,供木果乡、纳福、汪家寨镇车辆上下高速。

出纳福后受地形影响,路线沿汪家寨镇西侧山坡继续南行,由于该段呈鸡爪地形,冲沟较多,故桥梁规模较大,设有胡家冲子特大桥(主跨3-200m连续刚构)数落冲子大桥(主跨4-120m连续刚构)。过汪家寨后于冲落河与大河交叉处设大河特大桥(主跨3-200m连续刚构)跨越大河。本路段受鸡爪地形影响,桥梁规模大,下阶段应重点研究,合理采用技术标准,减少桥梁规模,降低工程造价。

随后路线沿地形展线上坡,经设汪家河沟特大桥(主跨3-200m连续刚构)跨越汪家河沟。之后路线经乌沙寨至羊场坡,设羊场坡枢纽互通接上规划中的六盘水至威宁高速公路。终点桩号K69+780,路线全长69.780公里。 2、主要控制点

起点赫章环城路、犀牛塘、雉街、盘雄、纳福,终点威六高速。

52

十一、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设计速度80km/h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路线全长69.78公里,路基宽21.5m,全线设四座互通式立交,分别为梨营互通、雉街互通、纳福互通、羊场坡枢纽互通。全线设服务区1处、停车区1处,1处主线收费站,3处匝道收费站,沿线设施69.78公里

赫章至六盘水高速公路主要工程量表

项目名称 路线里程 占用土地 路基土石方 土方 石方 单位 km 亩 km3 km3 km3 km3 Km2 m/座 m/座 m/座 m/座 道 m/座 m/座 m/座 处 处 km 处 万元 万元 工程数量 69.780 7997 7196.7 3084.3 147.33 1020 738.527 7900/7 6812/26 812/15 514/23 210 4600/1 4300/2 5136/8 4 45 69.780 4 625229 8960 备注 平均每公里土石方 排水防护工程 沥青混凝土路面 特大桥 大桥 中桥 小桥 涵洞 特长隧道 长隧道 中短隧道 互通式立体交叉 分离式交叉 交通工程沿线设施 收费站 估算总金额 平均每公里造价 十二、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 投资估算

53

本项目推荐线方案总投资为625229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8960万元。 2、资金筹措

根据现行国家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构成,建议本项目采用银行贷款和业主自筹资本金方式进行融资。

国内银行贷款 468921.75万元(投资75%)

自 筹 156307.25万元(投资25%) 3、 工期安排

本项目的建设工期为三年。具体安排为: 2010年 12 月 完成项目建议书 2011年5月 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

2011年 12月底 完成勘察设计工作及施工前准备工作 2012年1月1日 全线开工 2014年12月1日 建成通车

十三、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社会评价得到的主要结论为: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沿线地区社会进步,维护和发展沿线地区的社会福利,得到了沿线地区广大群众和各级政府组织机构的支待,本项目实施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

十四、 问题与建议

1、关于项目起点与毕节至威宁高速公路的衔接关系

本项目起点与赫章县城环线公路相接,需经环线公路前行约13.5公里连接毕节至威宁高速公路赫章互通,现赫章环城线为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12m的二级公路,作为毕节至威宁高速与本项目的连接线,将成为过赫章县城过境段的交通运输“瓶颈”,是否需将赫章环

54

城线本段提高标准建设,实现本项目与毕节至威宁高速公路之间高接高对接,同时利用以后赫章至镇雄公路的接线,形成快速运输通道,请业主确定。

2、关于高速公路在钟山区连接威六高速

对于赫章至六盘水高速公路在钟山区连接威六高速,因威六高速未进入前期工作阶段,路线方案未定,本阶级根据《某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六盘水环线路线的走向,将终点暂定在羊场坡,下阶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关于路线方案

由于本项目桥隧构造物较多,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同时在项目区内煤矿、铁矿及采空区较多,本阶段虽尽可能进行了绕避,但由于工作阶段的限制,难以一次查清,建议下阶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防止遗漏有价值的比较方案。 1)关于路线大方案走向问题

现路线布设方案均为新建线路。由于高差原因,无法利用S212省道走廊,路线行走靠近于至兴发乡、雉街乡和木果乡县道附近布线,线位位于S212省道东面最远约20km平行走廊范围。是毕节地区赫章县至六盘水市钟山区最为直接的快速通道,但远离现有省道所经的珠市、大湾、二塘、猴场等乡镇,对原有省道两侧乡镇经济的带动能力较弱,这是赫章、钟山区两级地方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

2)鉴于本阶段时间仓促,所收集资料有限,仅限于控制好大的路线方案和工程建设规模,对于特大构筑物,如大木杆垭口隧道、法洛特大桥、胡家冲子特大桥、大河特大桥、羊场坡枢纽互通等构造物在1﹕5万地形图及1﹕20万地质图上进行过方案研究,资料出图时仅将推

55

荐方案列出。下阶段将结合现场踏勘、1﹕1万地形图、桥隧位置条件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比选,使之更加充分完善。

3)对于木果、汪家寨、大河镇沿线矿区及采空区对路线方案影响问题。下阶段将详细收集沿线矿区及采空区的平面和纵面资料,提出有效的处治办法和措施,使路线方案更加经济合理。

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