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我的师妹
写作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它比玩游戏艰辛多了。其实不是写作难,原因在于我太不喜欢打字了。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是不愿意动笔的。不过师妹既然要将它激励自己,只好勉为其难了。前段时间一直忙于课题和职称申报,一直没有时间。现在终于忙完了一个阶段性的任务,可以有时间理一理自己的思绪,回忆自己考博的一些感想和体会,希望能够对有志于读博的师弟师妹有一些帮助。 一、为什么要考博
对于我来说,考博和读博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仿佛我是为科研而生的。除此之外,对于非名校的硕士,博士毕业首先比硕士高了一个层次,而名校的光环使我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不论是短期的找工作还是长期的自己的事业。而作为高校的教师,缺少博士的光环已经不容易混的很好了。
尽管网上盛传着各种后悔读博的言论,例如《不孝有三,读博为大》、《读博和囚徒的惊人一致》等等,但我认为那不过是城里人羡慕乡下人的环境好罢了:城里人总是羡慕乡下人生活在清新的环境中,但就是不愿意长久地定居在乡下;还有个北京人羡慕青海的碧海蓝天,说青海的羊是喝着天山上的雪水、吃着昆仑山的青草长大的,吃羊肉多么养生,但即使给他副厅级的位置,他坐完一年(挂职锻炼的年限)也匆匆忙忙地回北京的大学当他的普通教师去了。
二、考试的准备工作 (1)选择学校和导师
广泛查阅招生简章,看看各个学校的考试时间,选择两到三个学校。很多人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多报学校分散了自己的精力。但我认为,除非你有绝对的把握,否则即使你集中精力准备一个学校,也不一定有结果。我第一次考博,就只报考了南开大学。结果我第三名(录取2人),另一个同学和我一同考试的,没能上线,但他报考了浙江大学,结果以浙大经济学院第一名的成绩录取了。他是一心一意准备南开的,为此还送了2000多元的礼物,但没能考上。其实博士考试的范围非常广泛,即使专门报一个学校,也不一定能够复习到。而各个学校考试是相通的,专业课基本都是自己学过的。第二年我报考了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结果全部过关。
(2)报考之前一定要和导师联系,而且一定要得到导师同意你报考他的博士生的回复。虽然我考博时没有和导师联系,但现在想来我实在是太幸运了。考博不同于考研,导师的态度关系到最终能否录取你,如果导师对你不够赏识,那么即使你的考分很高,你也没有录取的机会。给导师写信的时候,主要介绍自己的情况,发了那些文章,为什么报考他的博士生,体现自己对导师的尊重。一般来说,等学校的博士入学招生简章出来后,就可以和导师联系了。 和导师联系并让导师赏识你并不是不公平,因为导师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你的研究方向应该和导师一致,否则导师就不能很好地指导你。攻读博士主要是跟导师做课题,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导师指导你并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3)一定要有论文,论文的质量越高越好,如果你有三篇以上的学术论文,最好都是核心期刊的,那在复试的时候将有巨大的优势,如果没有论文,一般来说,就是初试通过了,复试被录取的可能性也不大。复试实际上就是看你的科研成果,看你是否有科研的潜力。考博的时候看到网上盛传的如《我的北大考博经历》、《我的清华考博经历》,说自己考试成绩如何,结果被刷了。后来我在cnki上一查,看到他们写的文章根本不成样子,或者干脆没有。我的导师就曾经拒绝了一个初试成绩经济学院全院第一名的考生,理由是他没发过一篇文章,后来那人考到浙大去了(也是第一名)。
3)关于考博的历年真题:博士考试的真题是不公开的,英语真题可能在网上可以搜索到。不过你可以去你要考的学校的BBS上面发帖子,那上面一般会有在读博士生的考博建议,也有一些人考试的时候凭记忆记下考题。最好是考有关系的学校,让同事、同学、师兄弟帮你找历年真题,给你考博的建议。不过我考的时候,是没有搞到真题的,完全凭自己的努力吧。如果报考的导师对你很感兴趣,特别想要你,会告诉你考试的范围,甚至是考题都有可能。华中师范大学就是这样的。
三、考试的准备
对于出身不是名校的学生去考名校、对于跨专业考试的考生,准备考博的复习是相当艰苦的事情。算上第一次考试,我整整准备了一年时间。我的经验是:
(1)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我的计划是这样的:每天早上6点起床,6:10-7:30早读英语。考博的英语非常重要,很多学校的考博主要是考英语。南开大学的英语分三个线:英语听力线、基础英语线和加上专业英语的总分数线。只要一条线没过,考博就没戏了。因此对英语的复习我是非常重视的,当年博士英语考试成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南开大学75分,南京大学76分,苏州大学93分。呵呵,总分都是100分哦。
8:00-11:30专业课一,14:00-17:30专业课二,19:00-24:00英语(含专业英语)。除非单位上有事,我的计划始终是严格执行的。
(2)阅读要报考博导的著作和论文。对老师的主要论文、主要观点要清楚。 匆匆忙忙地写了这么多,不知道对师妹有帮助没。呵呵!
注释:由于不是学术论文,因此有的地方借鉴了他人的语句,未能注明,敬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