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编号:
科目:政治 课型:复习 主备人:张力 课题:第三单元习题 使用时间:2012.9. 核人:陈庆河 编号:07 批阅时间: 部审核:孙汝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1高考安徽卷7)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 • • • •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2、(2011高考福建卷25)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 • 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
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3、(2011高考福建卷27)“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1
•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4、(2011高考广东卷3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2011高考山东卷19)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2010年高考江苏卷)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2010年高考广东卷)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8.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使中华文化中的大量古代典籍至今仍然能为人们阅读和理解。汉字作为共同的书写体系,也是联系中国各方言区的工具,在当今也成为世界华人联系的共同纽带。这说明( )
2
A.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B.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为中华各民族所通用 C.汉字以博大的胸襟吸引着外域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全部精华
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中国人喜欢喝茶,但各地喝茶方式又有不同,例如朝鲜人喝功夫茶,茶具是很小的茶壶和精致的小瓷杯,而四川人则喝大壶茶,茶具是细长嘴的茶壶和盖碗。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辉煌灿烂
③各地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④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相对于古代埃及、印度、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文化衰落、消亡而言,中华文化却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华文化明显优越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C.中华文化是世界各国文化的核心
D.中华文化长期以来辉煌灿烂,不曾经历过衰微的过程
1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千百年来为无数人所传唱、凝聚了无数中华儿女心的《游子吟》,深深地牵动着无数海内外游子爱国爱家的情感,形成了中国的游子文化。游子文化体现了( )
A.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B.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 C.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D.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
3
二、非选择题(共16分)
13.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灾情惨烈,举世震惊。但中国表现出一个更加强大和成熟的国家形象: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做出镇定的反应,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
在大灾面前,国人挺起脊梁,展现出强大的抗灾自救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中华民族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这是一个国家伟大之所在,中国呈现给世界和国民一个有力、有序、有效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鲁迅先生曾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注 意 卷 面 和 答 题 的 规 范 性
⑴ 请结合材料说明,鲁迅先生所说的“民魂”指什么?其基本内涵是什么?(4分)
(2)为什么要让“民魂”“发扬起来”?(6分)
(3)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6分)
选择题答案: 1--5 6--12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