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微观到宏观:幼儿园课程中的生态圈——基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

从微观到宏观:幼儿园课程中的生态圈——基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1年第4期 总第94期 —— 徐特立研究 沙卯粒学技(专科)学报 No.4 2011 Serial No.94 从微观到宏观:幼儿园课程中的生态圈 基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 姜军丽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 摘 要: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幼儿园课程受到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系统和 宏观系统四个生态圈的影响,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为了构建良好的幼儿园课程生态,应注意以下 几点:尊重幼儿参与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尝试角色的情境性转换,促进多元角色的形成;课程实施过 程中,构建“我”与“你”的关系;建立积极的家园合作关系;发挥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合力作用;课程内容考 虑文化的适宜性 关键词:人类发展生态学:幼儿园课程:生态图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一、人类发展生态学的主要观点 律、习俗等。每级系统都和临级系统产生交互作 用。时间系统是指四个系统的内容都将随着时间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人类发展 生态学主要研究成长中的个体与外界不断变化的 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 的推移而产生动态的变化,例如家庭结构的变化、 教师的离职、幼儿所在的社区环境的改变等都会 改变幼儿的生活状况,从而导致幼儿内在的变化。 因此,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幼儿与其所处的环境之 人的发展问题,将对人的行为和发展的研究放置 在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探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因子对人的行为和发 展的作用,以及人与各种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illc,s. 这个生态系统包括四个层层嵌套的生态 圈——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系统和宏观系统以 及纵向的时间系统。与幼儿最为密切接触的环境 间是一个双向的作用过程.同时各个层级的环境 之间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运用人类发展生态学研究幼儿园课程 采用经验取向的定义,课程即学习经验。“幼 即微观系统,如家庭、幼儿园、邻里等。微观系统之 间的相互作用则构成了中观系统,如家园关系。影 响幼儿发展的社会环境构成了外系统。它不包括 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情境中与人、事、物交互 作用所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 经验。”闭经验是学习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既 幼儿本身但会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如家长的职 业、学历和朋友圈。幼儿的亲戚,教师的家庭,各地 教育、医疗服务等。宏观系统是指影响和支持 幼儿成长的大环境.如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 包括客观存在于学习者之外的知识,也包括学习 者自身对这些客观知识的主观认识与理解。四课程 决定了学生体验到的意义。尽管经验要通过活动 才能获得,但活动本身并不是关键所在。由于每个 收稿日期:2011—06-20 作者简介:姜 ̄N(1986一),女,河南许昌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E-mail:happy.jian・ gli86C ̄aho-o.corn.cno 32 幼儿都是独特性的存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和个体 经验差异导致他们在同一活动中的收获也各不一 样。活动只是一种外显的形式,而经验才是课程的 内涵.它强调幼儿真正体验到的课程。 体验是微观系统的重要特征。幼儿园课程即 学习经验.反映幼儿体验到的幼儿园这一微观系 统的特征。它更强调幼儿作为学习主体内在身心 的变化.同时也受到其它三个生态圈的影响。在微 观系统中,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会影响其对课程 内涵的理解、教师的个人成长经历,作为重要的课 程资源往往会成为一种生成课程。幼儿的个性特 征也会影响课程实施状况.家长的观念和需求影 响课程内容的选择、社区文化也会潜移默化地影 响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行为方式。中观系统中,家园 联系状况直接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情感,进 而通过影响师幼关系影响课程的实施.成为一种 隐性课程。外系统中,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影响教师 的活动范围、处事方式、承担的社会角色以及所建 立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其教育观和儿童观。家长 的职业、学历也影响其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从而构 成幼儿来自家庭的教育经验。而这些因素又受到 社会文化、法律、国家教育等宏观系统的影 响。从时间系统角度来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课程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意义。 如在古代蒙养院制度下,孝悌、仁义成为幼儿园课 程的主要内容.而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本土文化 和多元文化共同作用于幼儿园课程。不断丰富着 课程的内涵。 三、人类发展生态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一)微观系统层面:从活动、角色、人际关系 三个角度,构建良好的课程生态 1.尊重幼儿参与活动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自 主探究。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微观系统(小系统)是指发展中的人在特定客 观环境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 种样式。【 人类发展生态学所指的环境不只是客 观的物理特征。还包括个体对物质环境的主观感 受,itP,C,理环境。体验是环境的重要特征,主体性 是人的根本属性。幼儿作为具有精神的主体 性存在,不仅是自在的存在,更是自为的存在。他 在探索奇妙的自然世界时。不满足于对给定性知 识的占有,而是要将外部的知识、自然与他人纳入 到自己的意义世界去打量.从而不断消解与自然、 社会和自我的隔离。因而他是自主的,总是倾向于 表现自我。只有尊重幼儿参与活动的主体地位,鼓 励幼儿自主地探究活动,充分地施展其天性,使其 全身心地积极投人活动中,才能在活动中建构起 意义世界,从而不断确证“我”的存在,此时的课程 才有了个体的意义.成为渗入个人情感的课程,课 程的生命意义也得以源源不断地生展出来。 2.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构建“我”与“你”的关 系.展开积极的对话与交流 人类发展生态学认为,当双方建立在相互肯 定的情感关系之上。且双方能够展开互动,参加日 益复杂的活动且能量向发展中的个体流动时,这 样的关系即双人关系。N4o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这 种流动是双向的.不仅幼儿获得了发展,教师自身 也得到了发展.可谓“教学相长”。在课程实施过程 中,这种双人关系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还体现 在人与物之间。即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以及幼儿和 教材之间.需要构建“我”与“你”的关系,展开积极 的对话与交流。每一个活动中的幼儿都与周围环 境发生交互作用,“在群体中,个体的思维、智慧以 及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同 时某一个体也在与其他个体的交流、对话中获得 了带有个性的对生活世界的个别化理解。”【习课程 是开放的。理解的方式不止是阅读,更是解释、“对 话”。对话是一种以视觉为起点的思想交流而不只 是思想重组。问对话使得课程在富有感染力的情境 下生成新的意义,学前课程作为一种经验文本,允 许幼儿在多种感官参与的情形下“创读”甚至“异 读”,建构自己对语言文本(教材)的内在性理解, 正是在与教师、同伴和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幼儿才 获得了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3.教师要尝试角色的情境性转换。促进多元角 色的形成 角色是社会中占某一特定地位的人和与之有 关的其他人所期望的一组活动和关系。[1]74人类发 展生态学认为。角色是包含了活动和人际关系的 有机体。角色既包括自己对待别人的方式,也包括 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研究表明,如果人经常有机 会参与和体验多重角色的活动,会更有利于他的 发展。受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影响。教师一向 被奉为神圣的化身.是知识的权威,尤其是在幼儿 教育阶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处于高控制的 地位,以传递者的身份亮相,幼儿处于受控的地 位。因此,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中.教师要逐步 摆脱单一的传授者角色,积极尝试在不同的情境 下实现由传授者向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学习 幼儿发展的负面影响。同时积极与教师沟通,在孩 子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社会各界也应关注幼儿教 育,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 者的角色转换。这种多元角色的形成,有利于丰富 课程内涵,也有利于民主平等、共长共创的师生关 系的形成 制度保障。总之,幼儿园课程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 共同努力,为幼儿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 (四)幼儿园课程要考虑文化的适宜性 按照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文化就是一个 宏观的社会环境,它无时不支配着我们的价值观 念和生活方式。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特定文化的 体现。课程作为传承人类历史上的文化精华的工 (二)建立积极的家园合作关系,引领家长积 极参与课程建设 人类发展生态学认为。某一环境对于幼儿成 长的意义将随两个环境间存在的支持性联系的增 多而提高。当两个环境间的联系微弱或相互冲突 时,对发展不利。 只有当环境之间展开积极的对 话时,各个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才会形成合力。在不 同性质的中间系统中,家园沟通顺畅、教育一致的 支持性中间系统对幼儿的发展最为有利。幼儿从 家庭步入幼儿园,家园构成的中间系统形成。家园 之间的个别交流缺失与否。直接影响教师对幼儿 的态度,进而影响幼儿在课程中扮演的角色、参与 的活动和形成的人际关系.最终影响幼儿体验到 的课程。因此。幼儿园应充分重视家园合作的意 义,重视课程中家长的参与.形成良性的支持性系 统。通过与家长进行定期沟通,及时了解幼儿的行 为变化,为有针对性地实施课程提供有效信息。同 时有利于充分发挥家长作为幼儿园活动的参与 者、幼儿活动的督促者、幼儿经验的提供者、幼儿 园课程的审议者、幼儿园课程的评价者的作用。 (三)社会各方面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的发 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 外系统是指幼儿不直接参与的社会环境,这 个环境中的事件却对幼儿发生间接的影响。幼儿 园的师资水平影响教师的活动范围、处事方式、承 担的社会角色以及建立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教 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家长的职业和朋友圈以及教 师的家庭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幼儿的个体经验, 各个教育部门有关学前教育的和文件会间接 地作用于幼儿园。这些因素不是单独作用于幼儿 园课程。而是彼此相互渗透共同影响幼儿园课程。 因此,幼儿园要把好质量关,通过职前培养和在职 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以优秀的教 师队伍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家长也应努力平衡工 作与教育孩子的关系,以身作则避免不良现象对 具,自然也带上文化的印迹。“文化是课程的核心 内涵,课程是文化的载体和代言人,没有文化便没 有课程。”【8]近些年来,国外许多经典的课程方案陆 续传人我国,但这些课程无不是在当地的文化背 景下产生的,有其得以滋生的文化土壤,我们可以 借鉴其课程中蕴含的精神但不可能全盘吸纳其课 程方案。作为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应根植于我国的 传统文化和各地的本土文化,促进幼儿对民族文 化和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增进民族文化 的自豪感。同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 在强化自身原有的文化特色基础上,使幼儿适当 了解和吸收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拓宽幼儿 的视野,使其具有一种开放的态度,尊重、包容理 解和接纳其他民族文化。这也正体现了陈鹤琴先 生提出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还要做 世界人”的教育理念。 布朗芬布伦纳告诫人们,要记住我们所做和 所说的每一件事情,不只是在对儿童做和对儿童 说。而是在对那些每天都在接触和影响儿童的人 做和说,他们会影响儿童的发展,甚至会改变儿童 的发展。ft】B6幼儿园课程处于一种多元的生态系统 中,只有时刻保持各个生态的动态平衡,才能更好 地发挥课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薛烨,朱家雄,等。生态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子建,杨晓萍,等.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 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6. 【3】刘焱.幼儿因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 会出版社.1999:264. 【4】原晋霞.幼儿园班级课程个案的人类发展生 (下转39页) Analysis of Gender Roles of Male KindergartenTeachers’under the Social Learning Theory LIN Ju (School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 15,China) Abstract:Feminiz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has always been an indisputable fact.Through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at home and abroad,it can be seen that a serious sho ̄age of male teachers. Bandura%social learning theory,especilaly the particular observational learning theory,f0und out that male teachers are of great signiifcance for young children forming a good gender role identity.Therefore,we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male kindergarten teachers,and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 abso1Ute number nf male teachers is sma11 Key words:male kindergarten teachers;social learning;gender role modelling (上接34页) 态学研究p】.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7]虞永平.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 [5】吴航.从分类学到生态学——论儿童游戏研 展0].学前教育研究,2006(6):56. 究的新趋向Ⅱ].幼儿教育(教科版),2009(4):11. [8]z海英.学前教育社会学[M】.南京:江苏教 [6】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南京:江苏教 育出版社.2009:357. 育出版社。2002:232. From Micro View to Macro View:the Ecosystem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JIANG dun-Ii (School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 400715,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Bronfenbrenner's ecological theory of human development,kindergarten curricu. 1um is influenced by micro-system;inside system,outside system and the macro—system and is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 of many factors.To build a good eco-kindergarten-curriculum,the following points should be not. ed:we should show respect for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children involved in activities;teachers should try t0 transform the role of situation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multiple roles;we should build up t}le I t and” you”relationships in the process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we should build up a posiitve school—family partnership;play the role of education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culturla appropriatenes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curriculum content. Key words: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kindergarten curriculum;ecosyste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