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3.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5.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7.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8.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9.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0.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11.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二)
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3、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5、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6、《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7、《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9、《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0、《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11、《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三)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4、《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5、《马嵬》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6、《马嵬》中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7、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诗句是: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四)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4、《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5、《马嵬》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6、《马嵬》中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7、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诗句是: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五)
1.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2. 夜深忽梦少年时,梦啼妆泪红阑干。 3.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4.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鸣。 5.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6.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7.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
8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9.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0.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五)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则强调: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斯天下之民至焉。
2、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为)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3、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即目的)?(用原文来回答)并概括段意。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这也应该是君王的态度。最后一段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五十步笑百步。 (六)
1. 学不可以已。
2.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 学不可以已。
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9.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11.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2.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七)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3、《过秦论》中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4、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5、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9、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借言秦过失,为汉帝谋“长治久安”之策,施仁义于民。 (八) 1、《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师说》中陈述择师标准的句子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对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吾未见其明也。” 5、《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6、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7、《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8、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9、《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0、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九)——(十二)初中默写 (1)《论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出师表》
1、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 亲贤臣,远小人。
3、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 陈罚减否,不宜异同。 (12)《岳阳楼记》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9、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5)《赤壁》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8)《无题》(李商隐)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9)《相见欢》(李煜)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0)《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1)《浣溪沙》(晏殊)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