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郊村(社区)发展的路径思考

来源:好走旅游网
管理

2018年第1期

陕西推进新型城镇化

发展战略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郊村(社区)发展的路径思考■

朱旭

陕西城镇化推进有法律、制度可依,促进城镇化行

政执行力的有效提升。

(三)加大创新发展力度从整体而言,陕西小城镇发展较落后,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难题,如如何制定土地使用、布局优化方法等,所以,陕西省政府应依据相关政策破除阻碍小城镇健康发展的传统条令,加大小城镇创新发展力度。如在充分了解与掌握自愿原则、分类原则、有序原则的基础上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将重点示范镇视作载体引导广大居民就地转移,以此解决居民户籍问题,同时需要合理优化结构,严格控制增量,为陕西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铺垫基础。另外,需要使政府、市场关系保持协调一致,扩大对地方政府经费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降低市场转入标准,加强和社会资本的有效联系,鼓励他们共同参与,从而为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发展城镇特色产业体系(四

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城镇化发展,尤其是非农产业作用更是显著,在城镇建设过程中,陕西需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区域具体资源条件与产业基础的基础上好累确定产业定位,推动现代农业及非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注重特色经济、循环经济,并以此为特点打造新的产业体系。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聚集发展要素、拓展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产业实力,促使产业升级,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需要加强产城的有效融合,为它们的科学协调发展铺垫基础,在城镇建设过程中,陕西在深挖、整合文化资源的同时还要保护、弘扬出色的民间文化资源,促进特色城镇的合理建设。

(五)注重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

为了更好地转空间城镇化为多维城镇化,陕西政府需要转变现有城镇化的发展途径,现有的城

不利于新型城镇化推进,为此镇化发展呈粗放型,

陕西政府不仅要新增财税体制创新等诱导性条件,而且要新增束缚性条件,合理约束现有的发展模式,促进发展途径转变。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要求陕西政府要加大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的重视程度,创建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及时检测城镇化效果,同时要考虑外来人口,近些年外来人口越来越多,需要创建公共服务评价体系,为他们提供优势服务,以及需要创建对城镇化政策、低碳生产等的评价体系,并与政绩考核体系有效融合,对新型城镇化发展途径进行有效监督管理。

(六)创新城镇管理方式

在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的今天,陕西省城镇管理的传统理念与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城镇发展实际需求,需要对城镇管理方式进行创新,重新整合管理资源,有效解决现有问题,如市场管理缺乏有序性等。为此,陕西省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行数字化管理,为街道、社区打造数字化网

促进管理重新合理转移的实现。就管理服络平台,

务来说,需要遵循民生优生原则,优化就业氛围与就业服务,完善住房保障体制,使农民、市民能够安定愉地劳动与生活。

三、结论

高雪峰

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居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随地处理,畜禽养殖粪便随意排放,化肥农药污染没得到有效控制等现象严重。其次是引进的企业为了经济利益,没有安装相关的设施设备,工业废料、废气、废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致

生态环境不断恶使大气和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

化。再就是有些城郊村(社区)垃圾池、垃圾桶等垃圾管理系统缺乏,垃圾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现象较普遍。

居民文化素质差异,难与城市文化相(六)

融。城郊村(社区)居民受长期生活习惯的影响,

劳动技能较差、行为方式与城其文化水平偏低、

市环境格格不入,难以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缺乏对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仍固守一些不讲文明、不讲卫生的生活陋习。

三、城镇化进程中城郊村(社区)发展的对策思考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咸阳712046)

【摘要】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新型城镇化发

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作为我国重点开发区域的陕西省,自然也紧随潮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且取得了良好成绩,整体步入城镇化迅速发展阶段,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也出版了《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与实践》,为其指导各个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借鉴。

陕西;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关键词】

引言:

(中共重庆市梁平区委党校,重庆市405200)

【摘要】处于城乡结合地带的城郊村(社区)是

一种特殊的社会样态,城郊村(社区)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本文通过分析城郊村(社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困难,有针对性地对城郊村(社区)城镇化发展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究。【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郊村(社区);问题;对策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城乡统筹力度的不断加大,处于城乡结合地带的城郊村(社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样态,它既是城市的附属部分,承接了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具有农村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又包括了农村的空间和环境,具有城市不具备的土地价格优势。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郊村(社区)的发展日渐成为一道急需破解的难题。

一、城郊村(社区)的内涵

我国传统城镇化战略通常将空间布局视作主要内容,易引起地方政府误解,促使城镇化建设偏离正常轨道,然而当前还有部分地区制定的新的城镇化规划依旧延续传统战略,为了改变这种现

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我们需要依据城镇化战状,

略特点、发展趋势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推进对策。作为我国资源大省的陕西省,也成立了新型城镇化探索研究中心,积极选择与自身省情相符合的发展道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本文主要以陕西省为例对新型城镇化推进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新型城镇化内在涵义概述

城镇化概念源于A.Serdad在《城市化基本理论》提出的Urbanization,A.Serdad是西班牙一位著名的功工程师,他认为城市与农村互为反义词,除去农村居民点,其他各级居民点与城镇都属于城

他于镇地区范畴。辜胜阻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

1991年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第一次提及“城镇化”概念,对于城镇化,我国是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上首次正式使用的。就城镇化概念来说,人们逐渐意识到都市化指的是乡村、都市间多个要素、信息等不断整合、交流的过程,且此过程具有动态性,促使人口较少、空间分布较分散的农村经济转向人口较多、空间分布较集中的城市经济,而不是指广大居民的在乡村、城镇之间的流动。城镇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有效转型,除了涉及农村社会经济关系、农村生存方式、价值理念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还涉及城市社会经济关系、城市生存方式、价值理念向农村转移的过程。可以说,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拓展城市面积、增加人口比例,又要促进产业结构、生存环境由乡村转向城市的实现。

二、陕西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推进对策

所谓“城郊村(社区)”是指那些原来的传统村(社区),由于城市空间的日益扩展而被纳入城区范围的城市边缘聚集住户,其经济发展、交通及信息通达度较好,居民户籍、农地和产业结构已基本实现非农化,但其管理体制仍然保留村(社区)的管理模式,并未完全纳入城市管理的体系,实行居民自治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村(社区)。

综上所述,从地理位置上讲,城郊村(社区)地处城市边缘,是城市和农村相衔接的地带,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从经济发展上讲,城郊村(社区)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最先受到市场经济的洗礼,有其丰厚的土地价值和多渠道的就业途径。从发展的趋势来讲,城郊村(社区)是动态发展的,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原有的城郊村(社区)变成了城市,在城市周边地区又形成新的城郊村(社区)。

二、城镇化进程中城郊村(社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制定科学的城镇发展规划

就陕西省来说,虽然其已经整体步入城镇化迅速发展阶段,但忽视了小城镇创建规划,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城镇化进程。为了更好地推进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注重小城镇建设,在充分了解与掌握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科学计划,并加以建设,需要注意的是,规划要将提升城镇化质量视作目标,将人的城镇化视作核心,将体制改革视作保障,展现小城镇在各方面的要求,如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与服务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小城镇作用,着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镇质量,为特色城镇的培养铺垫基础。只有城镇规划得到了批准,就需要严格依据规划进行实施,不可随意改动,保障规划科学性与权威性。

)拓展城市化战略内容(二

在我国,城镇化战略一直都将空间布局视作主要内容进行政策制定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政府成为城市经营、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力量,但无论是制度的改革还是政策的完善都有待加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陕西省政府要合理进退,即对战略思路、体制创新与立法等要有所“进”,对开发建设要适当“退”,使市场力量得以充分发挥,在陕西城镇化发展战略中融入空间、人口、体制与资源,也就是说除了空间布局是城镇化规划的重点内容,空间、人口、体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战略内容,从而使

总而言之,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对陕西省而言

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既可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又可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当前陕西省整体步入城镇化迅速发展阶段,但部分小城镇发展较慢,影响了城镇化进程,所以依据自身省情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推进对策至关重要,从而更好地促进陕西省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纪尽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重点问题研究[J].西南金融.2011(10)

[2]杨荫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基本特征与推进策略[J].中国经贸导刊.2015(10)

朱旭(1979—),女,山东曹县人,工作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思作者简介:

政部,研究方向:区域经济,职称:经济师。

2017年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科学研究项目“陕西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基金项目:

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KYR03)的研究成果。

(一)规划建设管理混乱,制约城市未来发

展。城郊村(社区)因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其土地增值较快,不少居民住房存在少批多建、未批自建,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出现抢修抢建、违规搭建等不良现象,造成超楼层超面积建设,违法违章建筑现象严重,甚至出售小产权房,严重破坏了建设秩序,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

)土地流转不规范,遗留问题太多。在土(二

地流转过程中,部分城郊村(社区)缺乏土地流转经验,没有科学评估土地价值,因流转费用较低,合同签订时间过长,严重损害了被流转土地的群众利益。部分城郊村(社区)违背土地管理基本规

部分企业不履行合约,出现层定进行违规流转,

转包后价格高于最初出租价格,转包后层转包,

承租期限长于最先签订的承租期限,造成城郊村(社区)的土地流转复杂混乱,因而出现大量信访事件,严重侵害了居民的利益。

)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产业发展。城郊村(三

(社区)虽然地处城市的边缘,其基础设施落后且不健全,与城市内健全的基础设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郊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居民自筹或者居民一事一议解决的,当地

有政府各部门都缺乏管理和资金投入的积极性,

限的资金无法建成完善的基础设施,造成道路、绿化、水、电、气、地下管网、环卫设施等严重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引进,制约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

(四)居住人员较复杂,人口管理难度大。由于城郊村(社区)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较快,交通十分便利,于是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涌入城郊村(社区),人员复杂,造成户籍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其次,外来人口中无固定职业的较多,加上城郊村(社区)对外来人口缺乏有效管理,出现各种

导致治安混乱,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违法现象,

稳定。

(五)环境保护不到位,面源污染较严重。很多城市周边的城郊村(社区)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污染现象十分严重。从污染源来看,主要有生活

(一)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引导统筹城乡协调

发展。充分发挥政府资源调配、协调组织的优势,深入调研城郊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制

科学合理规划城定符合实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市空间内部生活功能、产业发展布局,建设具有特色的村容村貌,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持政策执行的连续性、稳定性,推动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郊村(社区)的协调发展。

(二)提升公共服务功能,为城镇化发展夯实基础。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居民自筹资金与争取项目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城郊村(社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饮用水干净卫生、道路平坦通畅、厕所卫生方便、住房安全美观、体育设施健全、文化图书丰富,为城郊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二是强化管理服务。成立相应的居民自治组织,完善居民自治公约,健全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实行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有效推动城郊村(社区)居民自治健康、稳定、深入发展。

)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三

保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须有产业作支撑,没有完善的产业作后盾,城郊村(社区)的城镇化发展也只是空中楼阁,要将城镇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一是因地制宜对城郊村(社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片区、分功能定位,避免产业、特色重合,实现村(社区)差异化发展,形成各具产业特色、风貌特色的村(社区)。二是强化土地流转管理,进行土地集约化经营,提升土地附加值。充分利用城郊村(社区)地理位置的优势,大力发展集约化的现代农业或工业企业。通过成立以街道办事处牵头,村(社区)、组为单位的土地流转交易中心,走市场化道路,进行土地整合,实现土地集约化流转,让土地更有利用价值,从而增加居民收入,发挥产业发展对村(社区)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三是城郊村(社区)的产业发展不能仅仅依靠现有的企业,还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发展更有特色的产业,带动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把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有效结合起来,走产城融合发展的道路。

(四)提高居民综合素质,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动力。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要加强以人为本,坚持共享发展,提高居民综合文化素质,是保证进城的居民真正在城市站稳脚跟、愿意留下来,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必要前提,让城郊村(社区)居民真正共享城镇化的利益。一是尽快转变居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居民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二是积

以现有城市社区为平极办好居民文化卫生事业,

台,开展与城郊村(社区)居民结对帮扶,利用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经常组织一些居民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对城郊村(社区)居民进行城市文明行为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卫生意识、人际关系意识等培训,潜移默化地改变居民不合时宜的传统意识,抵制迷信、赌博、不讲卫生等陋习,促进城郊村(社区)居民与城市市民的文化交流融合。

1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