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卷第19期 2018年lO月 建筑结构 Building Structure 建筑技术开发 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Imeirt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节点设计及 实例应用 曹跃峰,屈俊峰,陆亚珍,袁华安,许(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海 210000) [摘要]通过工程应用实例和节点构造详图,探讨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节点和梁纵向钢筋的连接设计,梁端设置后浇段, 纵筋采用可调组合钢筋接头,有效避免节点区钢筋碰撞,提高施工安装效率。 [关键词]节点构造;钢筋连接;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4;TU71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23X(2018)19-0008-03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ssembled Integral Frame Structure Joint CaoYue.feng,Qu Jun.feng,LuYa—zhen,YuanHua—an,XuHai [Abstract]Through the practical example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the detailed diagram of het node structure,the connection design of he tjoint and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of he tbeam is introduced.The post pouring section of the beam is set up.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adopts the adjustable combined reinforcement joint to effectively avoid het reinforcement collision in the node area and improve he efticiency ofthe constructfion and installation. [Keywords]node construction;reinforcement connection;optimization design 根据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定义,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 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分两大类: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 构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 不管是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还是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可 靠的连接方式是结构设计的关键点,也是难点。 按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6.5.2条 “装配整体式结构中,节点及接缝处的纵向钢筋连接宜根据接 头受力、施工工艺等要求选用机械连接、套筒灌浆连接、浆 锚搭接连接、焊接连接、绑扎搭接连接等连接方式”,从工程 实践来看,对于叠合梁的纵向钢筋连接,机械连接不失为一 种安全可靠且施工方便的连接方式。 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技术特点 1.1基本概念 l-3要点说明 (1)装配整体式结构,其整体性主要体现在预制构件之间、 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之问的连接节点上,包括接缝混凝土 粗糙面及键槽的处理、钢筋连接锚固技术、设置的各类构造 钢筋等。 (2)装配式结构宜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高强度等级 钢筋。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便于采用高强混凝土材料;采 用高强混凝土可以提早脱模提高生产效率,减小构件尺寸, 便于运输吊装。采用高强钢筋,可以减小钢筋数量,简化连 接节点,便于施工,降低成本。 (3)装配式结构的节点和接缝应受力明确、构造可靠, 般采用经过充分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施工工艺试验和实 际工程检验的节点做法。 2工程实例 一2.1工程概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指全部或部分框架梁、 柱采用预制构件构建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 整体式框架结构(依据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规程》)。它结合了现浇整体式和预制装配式两者的优点,既 节省模板,降低工程费用,又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在建筑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2基本要求 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标GB 0l0—2O10《混 该学校总用地面积51 514In2,总建筑面积25292 Tn2,容积 率0.5,建筑密度14.5%,绿地率36.5%。该工程主要单体概况 如下。 1 ̄4号楼(教学楼):共4层,建筑面积为13384.74IIl2, 采用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5号楼(食堂、风雨操场):地上3层,地下1层,其中1,2 层为食堂,3层为风雨操场,地上建筑面积为4036.5IIl2;其中 1~3层采用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屋面采用钢网架。 6号楼(综合楼):共5层,建筑面积为4581.6 ,采用 凝土结柯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2)装配式结构宜采用高强混凝土、高强钢筋; (3)装配式结构的节点和接缝应受力明确、构造可靠, 并应满足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等要求; (4)应根据连接节点和接缝的构造方式和性能,确定结 构的整体计算模型。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7号楼(报告厅):1层(有夹层),建筑面积为1 173.4ln2, 采用现浇柱、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屋面。 2.2预制构件及预制率 经与建设单位沟通,该工程设置目标预制率不小于30%。 该工程综合考虑设计、材料和施工各因素,确定1~6号楼的预 制方案如下:楼屋盖均采用叠合梁、叠合板;考虑到施工吊 装因素,框架柱仍采用现浇;考虑到楼梯种类较多,楼梯仍 收稿日期:2018-06-29 采用现浇。 作者简介:曹跃峰(197O~),男,江苏宜兴人,高级工程师,主要 各栋楼的预制率如下:l ̄2号教学楼的预制率为39.41%,3 研究方向为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 号教学楼的预制率为36.83%,4号教学楼的预制率为38.63%; ·8· 建筑技术开发 建筑结构 Building Structure 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第45卷第19期 2018年10月 5号食堂、风雨操场的预制率为35.3%;6号综合楼的预制率为 容易发生碰撞,影响预制梁的安装,即使勉强安装到位,也 35.3%。 大幅降低了安装效率;其次因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按JGJ1 3节点设计及优化 第7.3.2条要求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这 3.1主次梁节点连接 样梁上部穿通长钢筋就比较困难,更影响边柱、角柱柱顶外 3号、4号楼主次梁节点连接采用了主梁预留后浇槽口的 侧纵向钢筋的弯折锚入。所以边柱、角柱项纵向钢筋就不能 连接构造方式(图l,2),此种构造一般情况下没什么问题, 采用传统的“柱筋入梁”或“梁筋入柱”,而宜改为柱顶伸出 但在主梁设置抗扭腰筋时,因抗扭筋在凹槽处不能断开,次 屋面的构造做法(图5,6)。 梁的安装就相当困难;在设计1号、2号、5号、6号楼时,就 改为在次梁端设后浇段,预制梁纵向钢筋采用可调组合钢筋 接头(一种新型的机械连接套筒),该接头能达到一级接头标 准,且具有以下优点:(1)安装方便、不需要太大的操作空间; (2)调节偏差能力强,预制梁钢筋定位偏差在连接区段内完 全能调整过来;(3)易于检验检测(图3,4)。 充分 图1主次梁边节点连接构造主梁预留后浇槽口示意 图2主次梁中间节点连接构造主梁预留后浇槽口示意 1 1 鹏 ~I 。● - l l I I l l ● 、 {f ’ 预制次粱 【12d【 300 【 图3优化后的主次梁边节点连接构造次梁端设后浇段示意 后浇段箍筋@l0o箍筋加密 顶制次粱l I__ _L 图4优化后的主次梁中间节点连接构造次梁端设后浇段示意 3.2框架节点连接 (1)设计3号、4号楼时,叠合梁与框架柱的连接采用了 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3.8条的构造 方式,在施工中也遇到了问题:首先是当梁柱钢筋密集时很 图5框架梁与柱连接构造示意(边柱柱顶) 箍筋直径不应dx ̄d/4(d为柱纵筋最大直径) 图6框架梁与柱连接构造示意(边柱柱项) (2)在设计1号、2号、5号、6号楼时,为了解决梁柱纵 筋碰撞的问题,叠合梁钢筋改为在节点核心区外梁端后浇段 内连接(按GB/T 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第5.6.6条要求),同时采用可调组合钢筋接头,梁后浇段较短, 既很好地解决了施工问题又对整体预制率影响较小(图7,8)。 图7框架梁与柱连接构造示意(边柱) 8@75(--、四级) tea 一 一、r— 。 (三、四级) ≤50《50 《50 h。 《5O 《50《50 l T_t-t 1 1 _r I {= … ll I I l1 l l II / \ \ l 下部纵筋A l磊嚣曩宴 钢譬接眷\下部纵筋Asd2 【2OO【300 300 l 200l 现浇柱 图8框架梁与柱连接构造示意(中柱) (fn为框架梁净跨) ·9· 第45卷第19期 2018年10月 建筑结构 Building S虹uctIlI_e 建筑技术开发 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改造技术 陈林 (池州金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池州I 247000) [摘要]建筑房屋是人们休闲生活的重要场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房屋建筑结构会逐渐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导 致建筑设施的质量下降,其稳固程度无法得到保障,一旦意外灾害来 房屋建筑很容易受到影响,产生墙体破裂等不良现象, 想要保障人们的生活安全,就需要对房屋建筑进行加固的处理,改造传统的房屋建筑工程结构,不断的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安 全程度,为住户提供财产以及生命的保障。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结构;改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23X(2018)19-0010-02 Strengthening and Rebuilding Technolog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tructure ChenLin [Abstract]Building facilities are important places for people to live leisurely,but as time goes by,the structure of building buildings will gradually change.This change directly leads to the decline of the quality of building facilities,and its stability cannot be guaranteed.When coming,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easily affected,resulting in undesirable phenomena such as wall rupture.To protect people’S lives,it is necessary to reinforce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transform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structure, nd a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ject.The degree of safey tprovides the property nd athe protection of life for he tresidents. [Keywords]housing constuctrion;engineering structure;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升其自身的施工技术水平,深入分析房屋工程结构加固改造 技术,为房屋建筑工程的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并做好 相应的准备工作。 1.1准备工作 房屋建筑设施是长期存在的,其无论是施工材料的投入, 还是后期的使用,都需要经过大自然的洗礼,受到大自然所 带来的各类影响,这些自然因素无法避免,因此,使得建筑施 工材料的性能无法得到保障,其自身的性能也会逐渐的下降, 让房屋建筑设施出现老化的状态,如果出现该类情况,房屋 建筑设施的使用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必须要在设计环节加大对房屋结构耐 久性的重视。 1房屋工程结构加固改造施工 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提升,人们也 开始将目光转向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层面上,对此相关的 房屋建筑施工人员需要重视其结构的加固改造处理,不断提 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改造施工之前,需做好相应的实地 考察工作,对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周围环境及所处的地理 位置等进行调查,相应的设计人员需要利用该建筑施工单位 所具有的设备以及技术等,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让其 施工方案的针对性,可实施性更强。在实际的结构加固改造 施工中,对其容易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对策的拟定,找到其相 应的应急措施,防止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各类安全隐患。在 确定好施工方案之后,相应的技术人员还要对施工人员的专 业知识技能以及施工水平等进行考察,开展一系列的交底工 作,让施工人员都能熟练地掌握其施工技术的关键内容,从 收稿日期:2018 ̄7一l1 作者简介:陈林(1986一),男,安徽东至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 该房屋建筑工程周围的建筑市场进行施工材料的采购,并引 入相应的建筑施工设备,做好其准备工作,给房屋建筑工程 向为工程管理。 (1)关于叠合框架梁后浇段长度的讨论。按JGJ 1—2O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_3.9条,梁下部纵筋连接接头 与框架节点区的距离不应小于1.5‰(%为梁截面有效高度)。 这样就造成后浇段过长,严重影响结构的预制率,虽然这种 方式能解决钢筋碰撞的问题,最初设计时还是放弃了这种连 接方式。随着GB/T 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 准》在2017年6月1日的实施,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该标准 第5.6.6条指出,连接接头距离柱边只需满足300mm或0.5h (^ 为叠合梁截面高度)的较大值,这样对预制率的影响就很小, 同时彻底解决了钢筋碰撞问题。 4结束语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明显不同于全现浇混凝土结构 ·1O· 设计,可靠的节点和钢筋连接方式是设计的关键,当然,除 了本文所述连接方式,也可采用规范推荐的其他连接方式。 只有在设计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使得设计更趋完善。 参考文献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S].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 123 1--2016[S]. 【3】钢筋机械连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444:2016[¥1. [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G3 1O一1 [s]. [5]王爱兰,杨志,王仑,等.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工程的施工组 织与管理『J].建筑技术,2015,46(3):224-227. [6]朱宋煜,王勇.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预制率计算探讨[J].建筑技 术,2016,47(S1):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