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3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Vol-33№3 2012年3月 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Mar.2012 试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 许韶平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系,山西 阳泉04.5000) 摘 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在教育力量、工作队伍、实施途径和辅导形式等方面实现 协同。使两者的内涵乖功效得到进一步拓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协同 中图分类号:G7l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12)03~01l1一O3 收稿日期:20l2—01—07 作者简介:许韶平(1977一),山西阳泉人,阳泉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系讲师。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扩 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展和延伸 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也再次强调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 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大学生良好思想素质。而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可见,深入研究高校心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起到巩固、促进良好的思想 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成为 品德素质的作用。思想政:冶教育主要是关注社会对 今后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 个体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方面的要求,但对于大学 就两者结合的价值及途径问题试作系统阐述。 生如何认识自己和他人。 如何选择适应个体的专业 一、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 与职业,如何发展自己独特的人格等方面的关注不 同的现实价值 够,而这正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 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 终极价值目标 持和补充。除此之外,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分别针对 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使教育者更易于把握大学生 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方 的思想动向和心理需求.找出外部和内在需求的最 法开展工作,但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全 佳结合点,使大学生更易于接受,化被动为主动,同 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加强和 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学生的思想、行为倾向 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 并作出及时的干预,防患于未然。 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就是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眍频发,严重影响了高校 要以人为本,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把心理健康内容纳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 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越来越 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提高全体学生的心 多的负面因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种目标:其一:消极的目 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为突出和严 标,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仅针对有心理 重。一些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行为问题的学生;其二:积极的、也是更重要的目标, 在一所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里,两年内就有十几个 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这也是心理健 学生因严重的心:哩疾病而休学或退学:一项以全国 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证明,价值 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存 观问题是许多心理问题的诱因,缺乏道德观念与坚 在不同的心理障碍;徐炳谦等对河北某高校的大学 持“超道德”观念是人格异常者与神经症患者常见的 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有29.3%的学生存在 特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 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9.7%的学生存在 想为指导,并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 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障碍。而一旦出现心理问题。 就很可能伴随思想道德问题的产生。比如大学生中 出现的攻击、偷窃、缺乏爱心等品德不良问题.往往 是由于嫉妒、焦虑、抑郁、冷漠等人格障碍引起的。 产生这些问题是由于。当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时,他们 就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出现病态心理,对自己的言 行无法控制。因而会引发相应的品德不良问题。事 实说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心理 健康,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的 形成及提高。可见,忽视大学生心理品质的教育和 培养,个体的思想道德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思想 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必然大打折扣。 4.厘清两者关系的必然要求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学术界 有较大的争论,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分离说。认为 两者属于两个轨道开展1 作,互相之间没有必然的 联系;其二取代说。认为两者可以相互取代;其三相 互包容说。认为两者可以在实践中相互包容,认为 可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把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纳入思政队伍管理 序列等。对于以上争论笔者认为:虽然两者都属于 意识形态范畴,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同时也存 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两者在理论基础、目标定位、 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两者 既相互分离,也不能互相取代,自然也不是互相包容 的关系,但我们可以根据两者的内在联系实现两者 的有效协同。 二、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 的探索 高校要从分析研究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入 手。理顺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关系。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探求思想 政治教育的更为有效的途径.为大学生的全面和可 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1.落实政策,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中的定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 育不仅是一条教育途径,而且是一种思想和观念。 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 法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协同。《教育部办公 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健康教 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定位,即加强和改进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重要任务。也明确提出了各高校要根据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制订科学、系 统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保证 ・112・ 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因此,高 校的管理者更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并把它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到实 处,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从而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构建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模式 协同理论是一门研究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在 相互协同作用下,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转变的科学。根 据协同理论的基本思想,构建高校心理健康与思想 政治教育的协同模式,就是要把现有的各种教育资 源进行有机的整合,使之从无序走向有序状态,从而 形成一个能最大发挥两者整体效力的系统。具体来 说,就是要使高校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 育力量、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方式和课外辅导形式等 方面实现协同。 (1)教育力量的协同 高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家庭 和社会三者力量的协同,构建起以学校为主导力量、 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整体教育网络。而学校无疑在 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地 位。但由于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社会的 系统工程,学校这支主力应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和 帮助。家庭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学习环 境:社会要限制、取缔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娱乐场 所.杜绝各种不良书籍和音像资料对学生的侵害,媒 体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总之,心理健康 与思想政治教育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应突破 校园界限,与家庭和社会紧密联合,形成以三者共同 参与的教育网络系统。 (2)队伍建设的协同 队伍建设的协同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 健康教育两支队伍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配合与协调 一致。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要以比较 专业的德育教师队伍为核心,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 由心理学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为主,各高校目前这 两支队伍在人员结构上都程度不同地有比例的重合 或交叉。高校要采取切实措施,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任用、管理机制,培 养一批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理论 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教学骨干队伍。要逐步建 立起对专职和兼职教师的资格认定体系,最终要形 成以学校专家为龙头,以一般专职教师为骨干,以专 兼职政工干部为主体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三 级梯队队伍结构。 (3)教育教学方式的协同 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课堂教学是实施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