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修改(二)
一、 改换作文的角度
(提示:任何事件、人都可以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描写、叙述。审视文章下笔的角度是否最能打动读者的心。) (一) 尊重(第一稿)
鹏城的夏,让人呼吸都难以畅通,每次上学都要经过楼下的建筑工地,那群民工正顶着烈日在工地上忙碌。
有年轻时尚的妈妈领着女儿经过,双眼鄙夷地瞥过去,生怕这些民工不识趣地靠近。其中一位中年民工靠近前,微笑着看着小女孩,而女孩却和她母亲,像躲瘟神一样躲开了. 望着这冷漠的母女,我的心中一下子充满愤慨:经常看到大肚子的老板无情地呵斥这些民工;美眉蹙着眉头鄙视地看着这些民工;白领捂着鼻子厌恶地斜视着这些民工;学生们肆无忌惮地讥笑着这些民工。可今天,一个应是天真无邪的孩子竟也用这种目光回应着善意。这些所谓的高贵的城市人竟势利得如此根深蒂固。
高贵的都市人啊,在如今的城市里,有哪一方面没有这些民工的血汗?有什么理由瞧不起他们?那些最苦、最累、最脏的活,你们不屑不愿干的工作都由这些民工来做,我们的城市变美了,整洁了。可你们回报他们是冰冷防范的眼光,刻薄歧视的言语,带着钱包鼓鼓的优越感傲慢地走过他们身边。为了维持生活,为了一样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离乡背井,抛妻别子,卑微地生活着。你们可曾想过他们的感受,你们看到那十六七岁的孩子了吗? 他们混迹在一条条汉子中,在工地里穿梭。你们就不曾有过丝毫的同情吗?
这些民工对城市充满敬畏,对城市人有一种“天然”的仰慕和尊敬,虽然他们满身汗味,衣衫破旧,但他们的心却是非常朴实和善良的,请不要因为个别民工而歧视所有民工。那监狱里还装着大把城市人啊。报纸上不也报道了很多民工为了他人的利益,社会的利益挺身而出,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的吗?我鄙视瞧不起民工的人,我尊重生活在底层的民工。
高贵的都市人啊,审视自己的良心,收起你们的冷漠,别瞧不起民工,别把民工踩在脚下,让我们从心做起,尊重民工、善待民工。
题目 文章的写作主题/目的? 围绕这个主题,写了哪些事? 文章使用了哪几种人称?该人称对应对象是谁? 分别体现“我”的什么情感? 其中,使用最多的人称是哪一个?有母女排斥农民工的靠近、城市人对农民工的鄙视、农民工对城市的奉献与卑微的生活、我的呼吁 人称 对象 “我“的情感 “我“ 作者 愤慨 “你们“ 城市人 谴责、鄙视 ”他们” 农民工 同情、尊重 “我们” 普通读者 呼吁 “你们”?谴责、鄙视 “他们”?同情 唤起人们对农民工的尊重 塘尾万里学校九年级备课组 余泽薇 编制 2018.10
什么效果? 假设你(读者)是其中的某个“对象”,你的读后感是怎样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读后感? 怎样才能让读者认同你的想法,达到假如我是? 我的读后感? 城市人 片面、尖刻、不舒服 农民工 夸大了遭遇和感受 普通读者 初衷是好的,语言偏激 因为“我”站在一个“神”的高高的全能的角度,想定义所有人的行为,想支配所有人的想法。 任何事件、人物都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描写、叙述,但总有一个角度是最能表现文章内容和表达作者情感的:发声,少用比如“你们……”,“我们……”。 怎么修改?
(二) 尊重(修改稿)
鹏城的夏暴躁的近乎残忍,烈日炙烤,让人呼吸都难以畅通,每次上学都要经过楼下的建筑工地,那群民工正顶着烈日在灰霾的工地上忙碌,头上脸上扑满了黄尘白灰。
有年轻时尚的妈妈领着女儿经过,睥睨的双眼鄙夷地瞥过去,生怕他们不识趣地靠近。民工们脸上浮起歉疚的神色,连忙以最卑微的姿态缩到一边。其中一位中年民工慈爱的看着小女孩,如同注视着自己的女儿。而女孩却小脸一皱,嫌恶的躲开了。那冰冷的神色,让我狠狠地心疼起来:她是如何忍心啊,那么冷漠残忍地就把一个父亲的温柔狠狠的踏在脚底。留下中年民工凝滞的笑容,尴尬的嘴角委屈的咧了咧,却又宽厚的摇了摇头。真就如父亲一样,容忍了她的任性。可那眼神,分明淌满了落寞与辛酸。当他回头,看见我注视着他时,勉强的笑着,用黝黑的的手不停蹭着自己身上大块大块白白的石灰浆,脚步怯懦的向后缩去。担心弄脏了我的衣服,我笑着背过身,泪水突然浸湿了视线:我不知道,他那蹭满了石灰的白一块灰一块的头发,在完全洗净后,是不是仍旧只剩下白与灰两种颜色。
母女俩的背影在沙尘里越来越模糊,而那凌厉的高跟鞋敲击声却硬生生地踩痛了我的心。这都是和我父辈一样的人啊。却如此卑微地生活着。那十六七岁的孩子, 却沾着一身灰尘,混迹在一条条汉子中,扛着钢筋,背着水泥,在工地里穿梭。单纯的双眸还不曾被湿透的汗水混染,那可是应该和我一样享受父母疼爱的孩子啊。
每一次,当他们从厚厚的油污粉尘中抬起头来,我总是无法控制地,以一种同情而崇敬的心情,仰视着那张张朴实无华的脸:是他们,伏在都市人的脚底,用自己的血汗与身躯,支撑着一个繁华锦绣的鹏城啊!
在这座繁华都市的尽头,生活着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与都市人有着难以逾越的沟壑。他们以最卑微的姿势生存着,以最艰难的方式生活着,以最虔诚的心希望着。
我透过朦胧的双眼努力朝着他们仰望。我知道自己并不能带给他们多少慰藉,也不能给他们什么帮助,但至少,我还能扬起我灿烂的笑脸,让他们在背井离乡的异地,感觉到一丝温暖;我还能伸出我真诚的双手,让他们在冷漠的城市里,获得一份应有的平等与尊重;我
预期的写作目的? 有同理心,站在“我”的角度,“我”的事、情、思,少替他人塘尾万里学校九年级备课组 余泽薇 编制 2018.10
还能传达给更多的人,向这些被我们遗忘在城市背后的民工——致敬!
题目 文章的写作主题/目的? 围绕这个主题,写了哪些事? 文章使用了哪几种人称? 分别体现“我”的什么情感? 其中,使用最多的人称是哪一个?有什么效果? 假设你(读者)是文中涉及到的某个对象,你的读后感是怎样的? 有没有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怎样达到) (三)同桌互阅作文,根据同桌的作文完成下面表格。 题目 作者的写作主题/目的? 作者围绕这个主题,写了哪些事? 作者使用了哪几种人称? 分别体现“我”的什么情感? 其中,使用最多的人称是哪一个?有什么效果? 假设你(读者)是文中涉及到的某个对象,你的读后感是怎样的? 塘尾万里学校九年级备课组 余泽薇 编制 2018.10
(四)认真审视自己的作文,完成下面表格。 题目 你的写作主题/目的? 你围绕这个主题,写了哪些事? 你使用了哪几种人称? 分别体现“我”的什么情感? 其中,使用最多的人称是哪一个?有什么效果? 假设你(读者)是文中涉及到的某个对象,你的读后感是怎样的? 有没有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五)修改自己的作文
修改指导:文章是否站在“我”的角度,写自己的事(经历)、情、思。
二、改换文章的目的
(一) 佛
今天十五,按规矩又得拜佛。下午被父亲逼着折纸(拜佛用),还被父亲呵斥。 月光下,仍旧忙碌着三个身影,今天全家人为了拜佛忙得人仰马翻的。忙完后,沐浴完毕,父母和奶奶就忙着摆祭品拜佛。想起儿时拜佛时,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围绕着香炉,只管嘻嘻笑,总是抢佛祖的供品吃,同样被父亲呵斥;长大些,再看家乡人,亲戚都要为拜佛而折腾。自己总要耽误学习,来回奔波,渐感厌烦。特别是对父亲身为文化人,却如此迷信感到可笑……想着想着,不禁冷笑。
月已偏西,也该上香了。在那个摆满祭品的桌子前,奶奶规规矩矩地跪着,持着香望着香案上供奉的佛祖,虔诚地拜着。许久,奶奶有些吃力地站了起来,把香一根一根地送上了香炉上。奶奶再次跪在桌前嘴里念念有词。
父亲扶起奶奶,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和母亲一起跪在蒲团上,磕头、烧香、祈祷,仔细地重复着每一个动作,
塘尾万里学校九年级备课组 余泽薇 编制 2018.10
我纵是不愿,迫于父亲的威力,极快地完成了所有动作。父亲还是给了我白眼。 我仰头望着天上那轮银月。心中满是疑惑。
我问父亲,为何大家都信那不存在的佛呢?父亲愣了愣,他没有回答……奶奶回答说:“当然要求佛祖保佑我们呀!”说着说着,奶奶似乎记起了什么,从口袋里摸出了一个翠绿的东西——是个玉佩——上头雕着一个佛祖,稳重地盘坐在一朵莲花上。奶奶把他系在我的脖子上,疼爱地看着迷糊的我,喃喃道:“佛祖保佑。这可是开过光的。”
我摸着这玉佩,看着奶奶和父母的一举一动,我疑惑了:佛?观音?这些东西真的存在吗?为什么就不信自己呢?
题目 文章写了什么事件? 作者围绕这些事情表达的看法? 对于这些事件,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吗,可以有什么看法? 为此,文章的焦点可以放在哪些事件上? (二) 祝福
依偎在那凉飕飕的栏杆上,身旁萦绕着清甜的桂花味儿,可心中的郁闷却还在。今天十五,按规矩又得拜佛。下午被父亲逼着折纸(拜佛用),还被父亲呵斥。
黄晕的灯光下,依旧忙碌着三个身影,是父母和奶奶正忙着准备祭品拜佛。想起儿时拜佛时,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围绕着香炉旁;只管嘻嘻笑,总是抢佛祖的供品吃,同样被父亲呵斥;然而长大些,渐渐地对父亲身为文化人,却如此迷信感到可笑……想着想着,不禁冷笑。
月已偏西,泊在没落的屋檐上,像是在小憩。也是这时候该上香了。在那个摆满祭品的桌子前,外婆规规矩矩地跪着,持着香望着半空中的月亮,虔诚地拜着。许久,奶奶有些吃力地站了起来,把香一根一根地送上了香炉上。在一片青色的烟气中,奶奶再次跪在桌前,两手合拢,虔诚地将双手举过头顶,缓缓地往下地移动,定格在鼻尖,嘴里念念有词。伸直耳朵,我隐隐约约听见了外婆的话语:“佛祖保佑我孙子平平安安,学习好;保佑儿子媳妇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唯独,少了她自己……
父亲扶起奶奶,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和母亲一起跪在蒲团上,磕头、烧香,我竖起耳朵听父亲的祈祷,“保佑儿子学业有成,无病无灾;保佑阿妈身体安康,长命百岁……”唯独,也少了他自己……
小时拜佛好奇吃贡品被呵斥,长大拜佛折腾厌烦,迫于父亲威严与家人一起拜佛,问父亲拜佛疑惑,奶奶送开光玉佩。 对家人迷信的反感与批判。 塘尾万里学校九年级备课组 余泽薇 编制 2018.10
我仰头望着天上那轮冷漠的银月。思绪像细绳儿开始杂乱交错在一起,紧紧地缠绕着种种疑惑。
我问父亲,为何大家都信那不存在的佛呢?父亲愣了愣,显然有些惊讶。他凝视着懵憧的我,许久也没有回答……奶奶似乎听到了我的问话,她爱怜地瞧着我,眯起了那双被皱褶围绕着的双眼,额头上的皱纹温柔地舒了下,笑了,说道:“你还没长大,不懂。等为人父母你就明白了。”
说着说着,奶奶似乎记起了什么,长满老年斑的手往口袋里探了探,缓缓地摸出了一个翠绿的东西——是个玉佩,上头雕着一个佛祖,稳重地盘坐在一朵莲花上。奶奶把他系在我的脖子上,疼爱地看着迷糊的我,喃喃道:“佛祖保佑我孙儿。”此时此刻,我胸前顿生一种柔柔的温暖,温润着我的心。身旁萦绕着清甜的桂花香,沁人心脾。
在融融的月光下,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理解了外婆:其实,佛非佛,而是一颗美好祝福的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温柔的夜色里,我也虔诚地祈祷着:愿天下人都幸福平安。
月圆之夜,桂花飘香,祝福满怀…… 题目 文章写了什么事件? 作者围绕这些事情表达的看法? 文章的主旨? 为了突出主旨,文章的焦点放在哪些事情上? 家人的祝福——自己的祝福,对亲人的祝福——对天下人的祝福。 …… (父亲、奶奶的动作、神情、语言也随着写作目的的改变而做细腻描写) 家人的祝福、对此的感动。
(三) 同桌互阅作文,根据同桌的作文完成下面表格。 题目 作者写了什么事件? 围绕这些事情表达的看法或情感? 对于这些事件,你觉得还可以有什么看法? 为此,你觉得文章的焦点可以放在 塘尾万里学校九年级备课组 余泽薇 编制 2018.10
哪些事件上?
(四)认真审视自己的作文,完成下面表格。 题目 你写了什么事件? 围绕这些事情你想表达什么看法或情感? 对于这些事件,你觉得还可以有什么看法和感受? 再次确定文章的主旨 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焦点可以放在哪些事件上? (五)修改自己的作文
修改指导:围绕事件表达的主旨,是否有更好的角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