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重要性
教案的 内涵
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论结合实际地处理教材,组织教学 过程的具体计划。教案是教师备课形成的结果
,教案就是一个框架和一张路线图。就是一幅
包含每一步行动细节巨幅图画。 是依据教学日历的进度要求, 为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 任务而准备的教学工作计划, 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编写的供教学用的实施方案。 教学方案是 落实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是指导具体教学实践的重 要依据。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教学时间、授课的题目(教学章、节标题) 、授课的方式、 方法和手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的基本内容、作业、讨论、辅导答疑等课后延伸、课 后小结、参考资料(含参考书和参考文献) 。其中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 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案的地位
教案是实现教材及课标要求,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经环节, 它上承教材研究和教学设 计,是其必然发展结果; 下接课堂教学, 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因此它也 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的作用
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 带和桥梁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 , 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 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
教案的要求 第一,具有指导性,教案是教师为组织和指导
教学活动而精心设计的教学蓝图,教师有关下一步教学 活动的设想,将要达到的目标,要完成的任务,采取的各种教学措施等均已反映在教案中。 第二,具有完整性,即教学是由多种教学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教案就是对这诸要素的系统安排 与组合
第三具有操作性,良好的教案设计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时间的分配等都作出了
具体明确的规定和安排。这一系列的安排都带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可行依据。
第四具有预演性,教师备课、写教案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实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在教师 头脑中的
预演过程。它能使教师如临真实的教学情境,对教学活动的每一细节都要周密考虑,仔细策 划,为教学活动的
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证。
第五具有突显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突出一种或几种教学要素,以达到 特定的教
学目的。
书写教案前应考虑的十个问题
1. 本节课的目的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关键是又是什么
2. 为什么要学习新内容它的实际背景是什么与先前的内容有何联系
3. 学生的基础如何有无学习障碍,又该如何帮助学生克服
4. 要用到哪些数学思维方法,如何组织教学,以便体现数学思想
5. 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何时提问学生提问的目的又是什么
6. 授课时选用什么例题、习题,目的是什么 7. 讲课时要用什么教具
8. 各个教学环节所用的大致时间如何安排 9. 应联系那些章节针对性地巩固提高
创设情景,
探索研究
10. 怎么为后续学习留下伏笔
引出课题
应用举例
[教学课题] : [教学课型] :
教案的书写格式要求
、综合课(包
强化思
想
反馈练习
绪言课、新授课(传授新知识和技能课)
括 新授、 复习检查、
讲练结合、巩固新知、布置作业) 、实验课(包括边讲边实验、学生单一实验) 复习和练
习课、考查课
[教学目的] :
1. 知识目标——传授知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2. 能力目标——发展智能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3. 德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1. 教学重点: 2. 教学难点: 3. 教学关键: [板书设计] : [教学方法] : [实验及教具] : [教学课时] : [ 教学过程 ] :
1. 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课堂小结、习题作业等。 2. 设计顺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
3. 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边讲边试验、边讲边练习、边讲边讨论、边复习 边讲授。 4. 使用以下提示语:
<复习提问 >——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演示>—— <讨论>
—— <讲述> 、<设疑> —— <启发> —— <小结> 、<举例> —— <分析> —— <解答>、<概括>—— <归纳>—— <推论>、<练习>、<提示>、 <着重指出 >、< 板书>、< 边写边讨论 >、<回忆>、<强化>、
<注意> 、 <资料>、< 思考>
[ 作业要求和指导 ] : [板书设计] : [ 课后分析 ] :
(包括:教案的执行情况、 经验体会、学生的反映、典型的错误、实验效果、 改进意见等)
教案书写中的具体要求:
1. 如何设计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的设计要求有三:
1) 目的性:传授知识、发展智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 科学性:概念准确、以课本重要内容为主。
3) 思想性: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科学的方法与能力培养密切结合) 培养学
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国主义教育(如学科发展史)
2. 如何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 教学重点:一般情况下,主体教材、带关键性的教材大多是重点。要注 意以下两
点:
突出重点,必须分清主次。 不能孤立重点,要以重点带动一般、一般烘托出重点。
2) 教学难点有两种情况: 由概念和抽象造成的难,应努力使之具体化或形象化,尽
量采用实 验、教具或具体实例去说明。
由复杂造成的难,就要把难点分散成几个简单部分,逐个解决。
3) 重点、难点、关键的确定要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 况等,通
过 认真思考,分析得出。必须突出重点、 排除难点、把握关键。 注意几点:
有的教材是三点一致,即重点、难点、关键、三点重叠。 有的教材内容中的
知识点不能说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这属于三 点散列。
有的教材有关键,不易分出重点、难点。 有的教材是三点不全,例如有重点
无难点、或者有难点无重点,要 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3.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
1) 定义:启发式教学是在充分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 体,充分
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使他们自觉地发展自己的智能 的一种优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2) 原则: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相结合。 加强“双基”与发展智能相统一。 学
习过程与认识过程相统一。
3) 方式: 演示启发、直观启发、问题启发、对比启发、比喻启发、讨论启发、练 习
启发。
4) 程序:
a. 提示激疑:提示要学习的课题,通过做实验或列举事实, 激发学生议论、 研讨;
创造最佳的教学情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有:
★ 针对学生渴望了解的事物提出问题; ★ 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 ★ 结合生产和科学家的实践提出问题;
★ 运用实验或其他直观手段展示现象并提出问题; ★ 从社会和未来的需要提出问题。
b. 具体解疑: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发展他们的智力,教师 给予订正
讲解。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启迪学生 思考问题、分析和探讨问题,并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解决问题。
c. 归纳总结:
d. 运用练习: 教师要在明确的计划指导下,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启发、引 导学生掌
握知识结构;通过复习、练习以及结合实际的运用,形成学生 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点、知识链和网络。
4. 常用的教学方法具体有哪些
1) 讲授法: 定义:教师通过语言对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方法。 应用范围:在概念
或理论教材的教学中,以及联系史实、结合生产 实际等内容的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类型: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
2) 演示法:
示范性的表演实验、 展示实物和模型教具、 映示幻灯片或进行投影映示, 以及播放(映)教学电影和录音、录像带等。
3) 实验法: 包括随堂实验、学生实验两种方式。
4) 练习法: 定义:这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辅以教师必要的讲述和总结的 一种
方法。
类型:口答(应该避免出简单的“正误题, ”;不要背定义、笔答、 操作练
习。)、笔答(文字简明、宜于写述(正误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操作练习(包括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组装模型等) 。
5) 讨论法: 讨论题要富于思考性,且一般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或仅从某一方面说
明难以概括出事物的本质。
6) 自学辅导法: 定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和参考书以获得知识。 学生任
务:预习、自学、写提纲、摘录重点、勾划重点。
教师任务:帮助选择读物、提示学习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 科学方
法。
应用:低年级——指出自学重点, “点”明内容之间的联系;高年级 ——多
从学习要求、学习方法方面给以提示,学生自己钻研、体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