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节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意识。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2、理解认识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特征。
高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对日常资源浪费的反思。
护自然资源,以此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付诸行动。
行讨论,特别是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为保护资源献计献策,既可提
源的分布;但是,对于资源分类的问题则不是特别容易理解,所以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也是对前面中国自然环境的深入挖掘,所以本
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3、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
教材单独安排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为教学内容,引领后面两节
课标提出的目标在于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保
2011年课程标准要求在本节课程中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可再
2、本节教学内容没有特别不好理解的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进
1、建立在前面已有的学习基础之上,学生可以容易理解自然资
在此要从含义入手进行分析。
四、教学目标:
秦皇岛市第十八中学李景泉
源总量丰富。
复习导入九、教学过程:六、教学难点:五、教学重点:
基本国情特征的认识。
是世界的资源大国的结论。
(二)、新课讲解:(一)、导入新课:七、教具准备:幻灯片1、自然资源概述及分类
八、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2、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5、逐步树立人地关系、地区差异、因地制宜的观点。(1)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认识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1、我国是世界上的“自然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不足”。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辩证关系,加深对我国
到的有关自然资源方面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
(2)图片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说明我国许多自然资源数量大,
(1)让每组学生选出代表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
4、初步学会根据保护自然资源的法规,对实际生活中见到或听
明。
发展的重要内容。
(3)教师设问:(5)组织学生讨论:2、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可再生资源是无限再生的吗?(3)很多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
(1)学生活动:阅读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4)教师引导学生做教材第63页活动栏目。自然资源种类丰富,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资源分类呢?
在全世界的排名怎样?(都靠前)
上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自然资源呢?
(三)、小结:
教师的设问,可能有多种答案,教师引导并归纳出正确的答案。
1、启发学生根据板书自行归纳该节教学的主要内容。
(2)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措施:高度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把保护自然资源作为可持续
我国土地、淡水、森林、矿产、海洋、水产和动植物自然资源
(6)、讨论:非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可再生资源在一定程度
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针对性的思考,也可以互相讨论,学生对
我国的领土、主要矿产、耕地、主要河流的分布图以及文字说
2、重点总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辩证关系,加深
然。
我国资源供给呢?
生:不是。
生:属于。
生:不符合。
师:为什么?
十、课堂实录
十一、随堂练习
生:有加工过。
对我国基本国情特征的认识。
十二、教学反思:
地理课时练相关练习题。
结合教材65页进行总结。
师:那钢铁是自然资源吗?
师:自然资源的含义是怎么说的?
3、简明总结各组的课堂学习效果。
生: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等。
师:钢铁是自然界里天然形成的吗?有没有经过人为的加工?
生:钢铁是自然环境里存在的铁矿石加工后产生的,来源与自
(四)、讨论我国自然资源消耗过大,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
师:那还符合这一概念吗?
师:钢铁属于自然资源吗?
身情况进行反思,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源、保护资源的行为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结合自
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由此,节约资
资源分布不均、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
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再加上我国
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水平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深感我们任重而道远,一方面由于我国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