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学设计

来源:好走旅游网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与水、可溶性碱等的 反应)。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步骤、 收集与检验方法等)。

(5)、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性质、用途的比较,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方法。

(2)、通过对碳单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以及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学习比较归纳的方法。

(3)、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以及养成如何看待事物的客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碳单质、CO2、CO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装置。

(3)、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教学难点

(1)、二氧化碳与可溶性碱的反应,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碳及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联系

(3)、研讨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讨论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合作交流,师生互动 互动一:明确教学目标

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用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观看课件,明确知识层次,做到教学有针对性。

互动二:单元知识整合

展示本单元的知识整合,要求学生对照课件订正自己的预习学案,对没填全的内容或理解不到位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改正。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熟知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教师适当讲解、强调。

知识整合:

1、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结构 主要物理性质 坚硬 用途 钻头、刻刀 碳 金刚石 单 质 石墨 C60 \\ 化a、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学b、可燃性。 性C + O2 点燃 CO2 (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不充分燃烧) 质 c、还原性: 材料科学、超导体 质软、有滑腻感 铅笔芯、润滑剂 导电性能好 电极 琢磨后光彩夺目 装饰品 C+ 2CuO 2、碳的氧化物

高温 2Cu + CO2↑ 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物色味态 理密度 性溶解性 质 可燃性 化还原性 一氧化碳 无色无味的气体 比空气密度略小 难溶于水 2CO +O2点燃 二氧化碳 比空气密度大 能溶于水 2CO2 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不具有还原性 无毒 H2O+CO2=H2CO3 Ca(OH)2 + CO2=CaCO3 ↓+H2O 2NaOH + CO2=Na2CO3+H2O 灭火、光合作用、气体肥料、化工原料等。 CO+CuO 加热Cu+CO2 学毒性 有毒 性与水反应 不反应 质 与可溶性不反应 碱反应 用途 燃料、冶炼金属 3、二氧化碳的制法 二 氧 化 实 碳 验 的 室 制 制 取 法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验证 验满

在集气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把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满。 反应原理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实验装置 CaCO3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高温 CaO + CO2↑

4、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CO①③④CaCO3⑤⑥⑦CO2C②H2CO3

互动三:疑点辨析

例举本单元学生学生模糊不清、容易出现认识上的错误的内容,让学生辨析、交流,教师适当指导。

1、碳单质性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证明石墨和金刚石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3、吸附性是化学性质吗? 4、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了吗? 5、二氧化碳的利与弊。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用浓盐酸或稀硫酸? 7、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致人死亡,其原因是否相同? 8、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9、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吗? 互动四:能力提升

紧扣课标,精选习题,先请学生完成,教师适当指导、讲解。 1、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金刚石 石墨 C60 碳纳米管 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

2、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用天然气作燃料 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3、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

4、用四种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5.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的混合物依次通过:①炽热的炭层 ②炽热的氧化铜 ③浓硫酸(起干燥作用)经充分反应后,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6、根据此试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哪条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第6六题) (第7题图)

7、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的实验:

(1)甲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 。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Na0H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系在导气管一端的气球慢慢胀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8.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的名称是 。 (2)若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用C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C中可盛放的试液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4)检验集气瓶里的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 9.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叫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H2SO4)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同时生成硫酸亚铁(FeSO4) 。实验

室可选择下图中的 和 组成制取硫化氢气体的装置,若改变装置中的药品,还可以制取 。若用F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从 端进入。

F

10、由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因此小亮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小丽同学不同意小亮同学的观点,认为能反应。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验证小丽同学的观点。 (提出假设)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 取上一步骤中所得的溶液,加入盐酸 二、课堂小结: 1、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2、学习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三、布置作业:学习之友(下)第六单元练习。

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现象 结论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塑料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附、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预习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与水、可溶性碱等的 反应)。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步骤、 收集与检验方法等)。

(5)、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性质、用途的比较,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方法。

(2)、通过对碳单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以及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学习比较归纳的方法。

(3)、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以及养成如何看待事物的客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碳单质、CO2、CO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装置。

(3)、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教学难点

(1)、二氧化碳与可溶性碱的反应,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碳及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联系

(3)、研讨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 三、知识整合

结构 主要物理性质 用途 碳 金刚石 单 质 石墨 C60 \\ 化 学性质 2、碳的氧化物 物理性质 化学性可燃性 还原性 毒性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质 与水反应 与可溶性碱反应 用途

3、二氧化碳的制法 二氧化碳的制法

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化学方程式) 石 反应原理 实验装置 (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收集方法 法 验证方法 验满方法 4、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CO①③④CaCO3⑤⑥⑦CO2C②H2CO3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