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
晁君莉
(兴平市赵村镇界庄小学 陕西咸阳 713100)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能有效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轻松的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解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前预习方法,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就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前预习 小学数学 教学实践
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效率。但当前部分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常常存在形式化严重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出预习的作用,对知识点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可有可无,教师教学时就会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不进行预习活动。这样的观念使得学生缺乏自主性,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充分的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记,从而在课堂中有效地进行解惑,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课前预习的含义及重要作用
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在课前对数学知识进行自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预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初步了解所学的新知识,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发现新知识中遇到的各种疑点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解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说,预习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活动,通过对知识的了解、思考,形成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其作用如下: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课前预习,从而在课堂上相对较为被动,都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缺乏目的性,认不清知识的重点。而通过开展有效的预习,能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能认真的听讲,解
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听课效率[1]
。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就是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学生经过长期的坚持,能有效地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能强化学生的自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课前预习能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内容,及时扫除学习障碍,了解所学的知识点,进而在课堂上能轻松理解教师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减少了课后复习所花费的时间,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升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二、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对需要课前预习的小学数学课本进行自己预习解读,提前去看课本想介绍的知识点,通过课本上层层深入的介绍提前对教师要教授的数学知识点有一定
的了解,并且能够了解它的由来,它的推导过程[2]
。学生在自己看数学课本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通过一遍遍的课前预习不断的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学生能提前对教师课堂上教授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把握,也能在以后学习其他技能时更加轻松。例如,教师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把课本上的例子看完并通过自己
仅限的能力去尽量地完成题目,在完成题目的同时去明白知识要点,从而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
(二)明确学生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明确好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下一节课需要讲解的是什么知识点,也能让学生们提前做好预习准备,若是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比较薄弱,他的预习工作就会变得更多,若是对这一知识点有很好的理解,则他的预习工作相对而言就会变得简单而
轻松许多[3]
。
同样,提前预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小学数学课本上一些重点的概念,当学生在上课时就会在那一时间段集中自己的精力去听课,这样一来,学生对重点数学知识点的凝聚力就会提升,课堂氛围也会更好。例如,教师在教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引起学生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知识内容的重视,这样一来,学生会在课前提前认真的预习,在课堂上也会认真地听教师讲解,课后会认真的复习和巩固这一知识点。
(三)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课前预习能让教师在教课堂数学知识时有效地节省课堂的教学时间,教师教授起来更加轻松,学生的理解速度也变快,教师在讲解一个知识难点时,因为学生对这一数学知识进行了提前预习,已经对这一数学知识有了一点点的认识,那么教师在解释起来就会更加轻松,只要把学生不太明白的地方多花点课堂时间讲清楚,学生就可以很快的理解这一数学知识,教师就不用先讲明白数学知识的原理,再花费好几遍的时间去讲解这一数学知识,这样一来,可以大大的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师教授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进度就会
因此加快[4]
。例如,教师在教授“长方形周长”这一数学内容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经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有了一定的掌握,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对需要注意的细节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进行相应习题的训练就可以有效地完成这一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中的例子进行简单的讲解,就不用刻意的另外寻找例子,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教授,以便于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熟练地使用。
结语
总之,预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有效的预习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12+119.
[2]连桂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26.
[3]刘彩霞.小学数学教学课前预习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0):244.
[4]李兴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4):58.
新教育时代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