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追求表面上看是一个很虚无缥缈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仅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很多人会对精神追求嗤之以鼻,认为商品经济社会最重要的是物质追求、金钱的追求,追求的是“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认为精神追求既不能带来物质享受又不能带来感官快乐,从而丧失了对精神的培育。当前的各类社会问题,如贪污腐败、赌博嫖娼、打架斗殴、玩物丧志、报复社会、吸毒自杀、消极怠慢等社会丑恶现象都源于精神不良的种子。
精神追求表面上看是个人思想的问题,存在于每个人独立思想中,与每个人的行为举止休戚相关,没有精神追求的人认为这是我个人的事情,与卿何干?一部分有精神追求的人追求的是个人内心的平静,追求自身修养和历练。将个人精神追求与社会脱钩,臵身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中。
精神追求表面上看是社会问题,诸多如“救人赔钱”、“上海警察局惨案”、“幼儿园惨案”从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国人的神经,网络的炒作,是非不分或理由含糊的判决,使有道德的国人身处一种颠覆传统道德理念的畏惧中,使国人对法律是否维护正义产生怀疑,是否只有极端手段才能解决个人或社会中存在的不公问题,从而在“法与理”是否匹配社会制度层面产生动摇。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儒、道、佛”思想一直深根于国人思想深处,潜移默化影响中国人的一举一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精神追求是一种永恒、是至高无上的尊荣,君子是做人做事的标杆,古人遵循的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纵观中国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中,教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高低而求索”之类的警句俯身可拾。在“曾经的极左路线和以阶级斗争为纲年度,造成对传统文化的戗害和断裂“,在商品经济社会之中,部分人片面的理解了“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名言,从经济学层面,这句话非常精辟,但从社会学层面,片面理解这句话的后果比较严重,可惜的是,在当时,经济学理念尚未普及,造成这句话的影响(片面理解)之大,在国人思想、道德情操、法律规范层面都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造成做人做事目的性(目标性)极强,从而追求成王败寇,忽略了“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成长过程,国人看到的是财富榜成为罪犯榜、官员的带病升迁,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榜样有好坏之分,坏的榜样一样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在这些影响下,在与传统文化割裂的痛苦中,国人思想偏差不可避免会产生,社会风气不可避免会动摇。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所处的位臵,而是所朝的方向,因为有选择,所以难、所以痛。难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你要选择单纯,难在面对迷茫失落你要选择坚持,难在广厦万间你要选择蜗居,难在朱门酒肉你要选择清贫,难在美色诱惑你要选择守身,难在富贵千万你要选择与人分享,难在手握重权你要选择原则,难在身居高位你要选择先天下之忧而忧。如果心随身动,则不可避免落入温柔之乡,日思夜想追随感官享受,追求着腐朽的生活方式、追求堕落的生活目标。在今年的“比学赶帮超”活动中,提倡树标杆,其实人也有一个标杆,就是精神追求,精神追求就是每个人的标杆,一个人要做到树立正确的精神追求,身随心动,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将“天行健,君子以发奋图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人的行为标准、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冷来”作为一个人的历练过程。精神追求过程中有着痛,也有着快乐。
人间正道是沧桑,沧桑是艰难的,正如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进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痛苦的变革,但在经历过阵痛后,换来的是更先进的科技生产力更富足的经济体系更平等自由的社会关系。精神追求也一样,人类的追求有很多,不管一个人有什么追求,应该说最终极的追求是快乐,人有贫富、贵贱之分,
但贫富贵贱不是快乐的划分标准,区分一个人是否快乐的标准其实就在精神层面。有一次和政府一位领导在一起闲谈时,他很感慨的说,其实现在可能还不如一位老农快乐。子贡请教孔子,贫穷时不谄媚讨好于人,富足时不骄横傲慢于人,怎么样?孔子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他在肯定这种态度的同时,指出了更高的努力方向,就是“贫而乐,富而好礼”。孔子曾把不义而来的富贵比作浮云,说自己虽然贫困,但“乐亦在其中矣。”在树立自己的精神标杆的时候,应该“形成正直强健、符合人间正道的健康的精神追求和坚定信仰”,应该是多设立道德标准,少设立物质标准,这样在追求的过程中,要把握“人道性、合法性、时代性、社会性和坚定性”一旦目标达到,伴随的是快乐。快乐的最高层次是大家一起快乐,即“后天下之乐而乐”,前段时间“巴比慈善行”在中国热炒,可以说世界这两位顶级富豪的理念已经超出了部分国人的理解范围,这也不难理解,记得中国有一位富豪说过,如果我有一碗水,我自己喝,如果我有一桶水,留在家里与家人分享,如果我有一条江,那就不妨大家一起喝,在一碗水和一桶水的阶段,如果碰到比你更急着喝水的人,分享他一口又何妨,大家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才是发自内心的快乐,才完成了真正的心灵之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