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女娲造人第2课时精品教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女娲造人》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2.激发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3.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縆(gēng)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烟。(《风俗通》)

我们可以看到,《风俗通》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记载只有60几个字,而我们这篇课文却用了1000多字来描写人类的产生,两者对比作者究竟增删了什么内容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设计意图:通过《风俗通》相关记载和课文字数的直观对比,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女蜗造人》是根据《风俗通》改编的,但有许多增删的内容。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并再读引用的两则《风俗通》中的文字,对比完成表格。

增加的内容 《女娲造人》比较《风俗通》 最具想象力的地方 删除的内容 为何删除 1 / 7

关于内容的增删, 你有何发现 材料: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縆(gēng)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烟。(《风俗通》) 2.过程安排

(1)组内全员阅读《风俗通》材料,了解大意。

(2)小组成员比较课文和《风俗通》材料,完成表格,形成小组结论,做好记录。 (3)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展示、解说小组成果。 3.成果展示 材料大意:

民间传说在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把黄土捏成团创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预设: 《女娲造人》比较《风俗通》 ①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 增加的内容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①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最具想象力的地方 ② 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③ 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喜乐哀乐的情绪 作者是运用语言、心理、环境等描写手法来表现的。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 (女娲有“人性”,删掉了不平等的情节) 删除的内容 2 / 7

符合人性的特点,合乎现实生活清理。 (持这种邪说的人根本上看是在为维护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为何删除 不平等制度服务,是存愚昧、麻木人民群众思想的险恶用心的。) 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将女蜗塑关于内容的增删, 你造成了一个处处充满人性的形象,而不再如古籍中记载的那有何发现 般,是一个与人充满距离感的神女。 小结:

想象的魅力:在古籍的记载中只有寥寥几十个字,作者袁珂却用一千余字的篇幅详细叙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对女娲在造人过程中的行动和心理展开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使故事显得丰满、充实。

教学参考:

学生1:通过比较我发现,两篇文章都写了女娲在造人的过程中经历了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婚配繁衍后代的阶段,体现出主人公“女娲”的神通广大。

学生2:我发现袁珂的文章添加了对女娲心理的描写:在苍茫的大地上只有她一人时的孤独苦闷,造人过程中的忙碌疲惫,看到成果时的自豪欣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真实实的和人类一样有着喜怒哀乐的人类母亲形象。

学生3:袁珂的文章还丰富了原文的内容,比如描写造人过程,文言只有一句“乃引 于泥中,举以为人。”但是文章却用了一大段进行描写“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拉下”“伸入”“搅混”“挥洒” 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写出了女娲的非凡神力和神奇的创造力。

学生4:文中增加了女娲临水顾影的情节,“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看出她和所有的女子一样有着爱美的天性。

学生5:文中的女娲是慈爱的:“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是一位母亲面对孩子的慈爱的笑。

学生6:文中表现了女娲的智慧,“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

学生7:文中的女娲是勤劳的:发现能够制造人类,她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直到自己疲惫不堪。这些都是她和人类一样的品格。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阅读,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的目的和作用;通过具体分析,理解联

3 / 7

想和想象的合理性。

(二)合作探究二

1.探究任务

我们的世界飞速发展,很多现象“说也不奇怪”,都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那么,神话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2.过程安排

(1)小组成员联系所知道的神话故事,结合神话的特点,互相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达成共识,做好记录。

(2)小组派代表发言,结合具体事例,分享小组的看法。 3.成果展示 预设:

生:有必要,因为神话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生:有必要,神话是一种诗意和情怀。

生:当然有必要,神话可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

生:我也认为有必要,阅读提示里面说,神话产生于人类童年时期,那时的人们对自然界许多现象缺乏科学认识的,就想象出各种解释。留住神话,就留住了先祖的思想。

师: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回忆,凝聚着先人基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今天我们通过中国古代的几则神话来探讨一下中国神话故事的文化核心:它究竟蕴含着中华民族怎样的特征?

①火是怎么来的?

《圣经》说: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远古人民“茹毛饮血”,还不知道取火进行熟食。

《燧人氏取火》:有一个叫燧人氏的人,见大鸟啄木出火(也有说看到森林自行起火),认为木中藏火,于是“几经攻治,几番试验”,才创造出人工钻木取火的法子,人类才有了自己取的第一把火。

②人类如何面对洪水灾难? 《圣经》:人们在诺亚方舟里躲避。 《大禹治水》:与自然作斗争! ③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 《愚公移山》

4 / 7

讨论:

你觉得愚公“愚”吗? ④关于太阳神的传说 敢于挑战太阳神的故事:

《夸父逐日》:夸父与太阳赛跑,他很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就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还没有到,就在半路因口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可以输,但不能屈服!

《后羿射日》:在很久之前,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给人们带来光亮,但是有一天它们一起出现在了天空中,这下人们可受不了了。神射手后羿不忍人们遭受疾苦,历经磨难之后于东海山上射下了九个太阳,让人们得以继续正常生活。

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勇于抗争的精神已经成为遗传基因。倔强的不服输精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至今的原因。

师总结:孩子们,神话联结了我们和先祖,它让我们了解先祖的智慧、传承民族的文明和精神。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是神话故事的亮点之一,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如果说,人类文明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那么,神话就是这条河的源头!因此,我们要记住神话、留住神话,不仅仅因为它是各民族的精神标识,而且是因为——神话是人类童年的梦(马克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神话故事,发散思维,思考神话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作者在原有简单故事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和大胆新奇的想象,如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过程、人类诞生后的喜悦、女娲的喜怒哀乐……使得文章情节更具体,故事血肉丰满,人物形象鲜明,同时这些联想与想象,符合人的特点,合乎现实生活情理。

神话凝聚着先人的基本世界观和价值观,课下大家可以多读读神话,链接我们祖先的智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总结升华课堂。

五、拓展延伸

关于人类的产生,东西方还有怎样的故事呢?课下搜集资料,读一读吧!

材料:宙斯对潘多拉向凡人释放出来的烦恼与折磨并不感到满足,于是他决定用一场大洪水来毁灭他们,以此作为对凡人不敬诸神及其邪恶多端的惩罚。洪水之后,幸存者只有丢

5 / 7

卡 利翁和皮拉,因为他们在大洪水来临前建造了一艘方舟,在洪水到来之际,他们便藏在方舟内。

方舟搁浅在巴那塞斯山的山顶上,在那里他们向诸神做一次祭献以平息他们的怒气。他们向法律女神忒弥斯祷告并祈求恢复种族。女神感动了,便谕示他们把“他们母亲的骸骨”扔到脑袋后面去。夫妻二人将忒弥斯的谕示理解为:他们应该边走边将石块扔到身后去。他们照着做了。于是男人从丢卡利翁所扔的石头中长了出来,女人则从皮拉所扔的石头中长了出来。 新的人类便是这样从石头中创造出来的。

设计意图:进行扩展阅读,了解更多人类产生的探求。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运用联想和想象,对《女蜗造人》进行改写和续写。 提示:

(1)女娲为什么造人?袁珂说是因为孤单,你说呢?

(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揉团黄泥和枯藤溅泥,只可能是这两种方法吗? (3)女娲如何创造人的身体,赋予他们思想和情感的? (4)女娲造人之后,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续写后面的故事。 要求: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和续写,想象要合理。 2.课后作业

创世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创世神话具有世界性,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很强的艺术魅力。

我们的先民为什么会创造出这样的神话故事?不同的创世神话之间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同学们课下借助网络和书籍去搜集相关材料。

参考书籍:《中国神话传说》(袁珂)、《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研究》(程憬)、《中国创世神话》(陶阳、牟钟秀)、《诸神的传说》(古斯塔夫·斯威布)、《北欧众神》(尼尔·盖曼)。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引发更多的个性化的思考,有序开展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 动机

具体过程 丰富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6 / 7

欢快场面

情节更具体 故事血肉丰满 人物形象鲜明

神话是人类童年的梦。——马克思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