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机场发展

来源:好走旅游网


北京第二机场规划带来的影响

北京第二机场是2006年北京市发改委发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中重点待建项目之一,新建成的第二机场将分担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难以满足需求的容量负载,并做为北京地区机场运输能力的重要补充,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滨海机场等构成中国北方(华北及东北)航空群。相关部门要求,该机场的选址、立项等前期建

设工作将在“十一五”期间完成,预计2015年左右投入使用。

所谓空港经济,就是依托大型枢纽机场的综合优势,发展具有航空指向性的产业集群,从而对机场周边地区的产业产生直接、间接的经济影响,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集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一种具有现代服务性特征与新经济时代特征的新

型产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航空业的进步,类似的空港经济区和航空城便在各主要国际机场周围蓬勃发展起来,如日本关西国际机场、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希斯浦尔机场、中国香港新机

场等等。

空港经济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与航空运输相关的服务产业,如航空物流业、食品业、维修业等,他们随着机场航空产业链的延伸而在机场周边形成航空配套产业。第二类是利用机场口岸功能和航空货物快速、安全的特殊优势,为对时效性有较高要求且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附加值高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及创汇农业、花卉业、邮件快递业等提供服务。第三类是利用机场的区位优势而延伸发展的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旅游经

济、文化娱乐等与航空关联的产业。

根据相关的国际航空运营经验,一个航空项目发展10年后,给当地带来的效益产出

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一个大型枢纽机场的功能可以辐射到与航空相关的旅游业、服务业、金融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等领域,从而形成一个较大

的产业链。

我国这几年的实践也证明,空港经济能够有力地推动当地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服务业有较大的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由于地价的升值,带动房地产业迅速兴起;有力地增强城市的区域竞争力;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加快转移剩余劳动力,

从而推动当地的新农村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