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 简短而有骨力的杂文,首先在于() A. 内容的精粹 B. 简短的篇幅
C. 含蓄幽默的表达方式 D. 敏锐的洞察力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2题 短评中“深”的特点指的是() A. 生动灵活 B. 短小精悍 C. 新鲜独特 D. 重在分析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3题 评论的论据包括两大类,即事实性论据和() A. 客观性论据 B. 引语性论据 C. 理论性论据 D. 数字论据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4题 新闻评论既要以理服人,还要() A. 注意修辞 B. 讲究文采 C. 讲究章法 D. 以情动人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5题 著名社论《反腐倡廉必须警钟长鸣》在说理论述上运用的方法是() A. 算账说理法 B. 论辩交锋法 C. 比较分析法 D. 据事议理法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6题 新闻评论选题和立论的前提是() A. 由头 B. 调查研究 C. 新闻敏感性 D. 思想深刻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7题 杂文既要立足局部,又要胸怀全局,这是为了防止() A. 片面性 B. 孤立性 C. 表面性 D. 文艺性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8题 评论标题相对于新闻标题来说较为抽象,重在对论题、论点的准确提炼,所以较多采用() A. 虚题 B. 实题 C. 虚实结合 D. 复合型标题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9题 新闻评论中论据的作用是形成论点、引发议论和() A. 分析道理 B. 表述观点 C. 证实论点 D. 综合推理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10题 界定是否是广播谈话或谈话体评论,主要是看() A. 是否形成“类交流” B. 谈话双方是否在一起 C. 是否有谈话主题
D. 谈话双方是否产生共鸣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11题 新闻评论的感染力如何,首先要看它的() A. 修辞手法 B. 思想内容 C. 结构特点 D. 语言特色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12题 重要性仅次于社论的文体是() A. 编者按语 B. 评论员文章 C. 短评 D. 杂文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13题 《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兼评李洪志及其“法轮大法”的反动本质》是1999年8月5日《经济日报》发表的一篇() A. 礼仪型社论
B. 论辩型评论员文章 C. 论辩型社论
D. 启迪型评论员文章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14题 在论战中,利用对方论点和论据之间自相矛盾的情况来进行揭露和批驳,以说明对方论点的荒谬、目的的卑劣的说理论述方法是() A. 用典型论据批驳错误观点 B.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C. 揭穿对方论据的虚假 D. 弄清概念明辨是非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15题 好的评论标题不仅可以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也可以传递作者的某种() A. 态度和情感 B. 立场和方法 C. 知识和修养 D. 觉悟与道德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16题 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是() A. 虚实结合 B. 驳论
C. 立论
D. 论辩交锋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17题 专栏小言论一般设置在报纸的() A. 副刊 B. 要闻版 C. 言论版 D. 头版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18题 个人专栏一般由专栏作家个人经营,便于形成个人风格,形成个人的() A. 权威性 B. 影响力 C. 文体特点 D. 思想观点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19题 广播评论要在篇幅短小的前提下,兼顾“有物”和“易知”,就必须力求() A. 深入浅出 B. 平易近人 C. “省文” D. “省意”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20题 在一篇评论中,堪称文章灵魂的是() A. 论点 B. 论据
C. 论证 D. 论述
【正确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 关于新闻述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新闻述评也是一种传统的评论形式 B. 新闻述评和新闻综述十分接近 C. 新闻述评并不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 D. 新闻述评往往述多于评,但以评为目的
E. 是一种边缘体裁,介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兼有两者的优势
【正确答案】 ADE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2题 好的新闻评论作品,其结构应符合的基本要求有() A. 布局合理 B. 层次清晰 C. 边述边议 D. 先抑后扬 E. 逻辑顺畅
【正确答案】 ABE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3题 绝大多数评论体裁都有标题,但是例外的有() A. 文前按语 B. 专栏小言论 C. 经济漫谈 D. 文中按语
E. 广播电视中的主持人评论
【正确答案】 ADE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4题 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有() A. 论题新颖、选材精当 B. 即事明理、注重分析 C. 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D.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E. 虚实结合、亦庄亦谐
【正确答案】 AB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2 分
第5题 标题的作用之一在于导读、导听、导视,“导”是指()A. 指导 B. 训导 C. 诱导 D. 引导 E. 领导
【正确答案】 AC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第1题 制作评论标题有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1)题文一致。 (2)意向鲜明。
动引人。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7 分
你的得分
第2题 广播评论为什么具有两重性?
3)言简意赅。4)生
修改分数
( (
【正 确答案】 广播评论是一种政论性广播节目,政论性体裁一般都需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方法,带有一定程序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这一方面可以扩大作品的容量、增
强 作品的思想深度;另一方面,也可能给受众带来理解的困难。因此,政论性在广播评论中具有容量大、内涵丰富和浓缩度高、不易理解的两重性。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7 分
你的得分
第3题 如何理解新闻述评要“评述结合,以评为本”?
修改分数
【正 确答案】 评述结合并不意味着评和述在篇幅或比重上相等,主要表现在述评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特点,具备两者的功能,同时它又是以评为主的。评述结合,以评为 本,就是说,述是评的基础,评是述的目的,两者是有机结合的。述评中对新闻事实的叙述,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述多于评,有时评多于述。叙述 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是报道最新发生的事实,
也有的是对一段时间内的事实的叙述;有的是具体的描述,也有的是概括的叙述;有的只报道一两个典型的新闻事 实,也有的是概述面上的情况,等等。有时在叙述新闻事实的过程中,已经包括了作者的倾向和分析,只要再加以画龙点睛的议论,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你的答案】
四、论述题(14分)
第1题 如何理解专栏小言论所要求的善于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
【正 确答案】 着眼大局,就是着眼于客观形势,着眼于党的中心工作和任务来选题立论和选材。换句话说,选题和选材要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适应于中心工作和宣传任务的需 要。这一点,可以说是新闻评论诸多体裁的共性。所谓小处入手,就是指论题切忌过大过空,而要化大为小,大中取 小,举重若轻,以小见大。选材时则要善于从一 桩不起眼的“小事”入手,这“小事”并非不足挂 齿的琐事,而是能反映新的矛盾新的方向的事物,能即小见大,虽不起眼,却寓有新的价值的事实材料。而这正是 小言论本身固有的选材特点和要求跟其他新闻评论在选材上的明显分工。在实践上,“大局着眼”和“小处入手”是不能割裂的,唯有既从大局着眼又从“小处入 手”,方能达到选材
即小见大的效果。 要做到在选题立论和选材上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这一点,作者首先要有大局意识,无论选材立意,事事处处想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想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建设,想到一切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切为了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心中没有这个大局,就会见树不见林,就不可能对所写的“一点”有 深刻的理解,不可能产生强烈的感情,也不可能写出以小见大发人深思的小言论。 【你的答案】
五、操作与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20分,第2小题15分,共35分)
第1题 分析《捍卫汉语的尊严》的杂文特点。(字数为500字左右,15分) 捍卫汉语的尊严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几千年来,我们在厚重的文化土壤里繁衍生息,然而发展到今天,汉语却被某些人变相地扭曲,成为任人宰割的语言游戏。谁来捍卫汉语的尊严?
“妹” (魅)力无限,好色之“涂”(徒),“鸡”(机)不可失,一些广告和宣传用语里充斥着这样肆意篡改的语言。一家生产硅油类化妆品的厂家公开征集广告语,最 后荣获一等奖的竟是:千“肤”(夫)所指,言“硅”(归)于好。乱了套的语言让正在学习成语的孩子无所适从:是该按成语词典上的呢,还是接受广告上天天轮 番轰炸的呢?前段那则“你泡了吗?泡了!你漂了吗?漂了!”争议很大的广告,有利用文字谐音、打语言“擦边球”的嫌疑。尽管厂家对此有自己的一番说法,最 终还是因为群众腹诽太多而香消玉殒了。
一种饮料叫“澳×利”,一种火腿肠叫“得×斯”,一种自行车叫“西×玛”,连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洗发水和化 妆品的名字也不能免俗,不是“SOD”就是“西×斯”,这些洋味十足的名字你知道是啥东西?据报载,近几年来,全国新登记注册商标30%用洋名,甚至拉上 洋人,用夹生普通话说上几句“××牌真好”之类的话,更是不胜枚举。表演非要说成是“走秀”,模特非要说成是“猫逗”,这样才算时髦。这些洋味十足的语言 让大多数国人如坠雾里,百思不得其解:中国商品为何非安上一个“洋名”,这不是出洋相吗?
庸俗的语言、洋化的语言、肆意篡改的语言,再加上半文半 白的网络语言(如“886”、“大虾”、“MM”之类),对正在成长的孩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家、广告商以及我们自己,都应该摒弃求洋、求新、求 奇、求简的心理,多一点道德感和责任意识,共同规范我们的汉语,捍卫民族文化的尊严!
【正确答案】 (略)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7 分
你的得分
修改分数
第2题 对评论《有感于温总理的“穷人经济学”》任选一种评论方法进行点评。(字数为500字左右,15分)
有感于温总理的“穷人经济学”
在 3月14日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在回答有关“三农”问题时意味深长地说:“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一句 话。他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 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深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 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
舒尔茨先生的观点经温总理的阐释演绎,被赋予深刻的现实意义。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 学原理。这岂止是探求学术理论所必须遵循的思路,实践治国理念何尝不是如此。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成果,除了GDP、财富增长速度等数字,还有更多民生指 标。坚持深入基层和老百姓拉家常、及时查找欠薪顽症并掀起“讨薪风暴”的总理,走进矿井、深入艾滋病人群中,与群众一起围坐在巷道上吃着包子开怀畅谈的总 理„„他用朴实无华的感人行动说明一个道理:公共政府必须围着民生转,只有忠实履职,弥合社会公平底线的裂缝,让广袤的田野上再次唱响“希望之歌”,改革 才会产生最坚定的人心之基。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这个经济管理学中的“木 桶理论”告诉我们,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尤其要关心那块“最短的木板”,防止少数人对社会财富的畸形垄断,通过政策救济、制度保障等手段呵护 弱者。当不同群体的“木板”同时得到拉长时,公众道德、人类文明、人们的幸福感才能与社会财富一起获得足够增量。
站在民生的角度,与总理一起领悟“穷人经济学”理论十分必要。希望那些一味羡富傍富、爱富嫌贫的基层官员就此警醒。我们的政府和经济学家,不能只做富人的帮手,更应当好穷人的保姆,不要再干出为招商引资不惜污染水源、牺牲工人权益之类的事情来。
【正确答案】 (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