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学年顺德区李兆基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3分,共90分)
2009年1月27日,我国在图1中的M地建立了科学考察站。读图1,完成1~3题。 1.图中M地海拔高达4087米,其成因最可能是 A. 火山作用 B.断裂作用 C.板块碰撞 D.外力作用 2.M地被国际天文界公认为地球上最好的天文台址, 其最佳的天文观测时期是 A.1月前后 B.3月前后 C.7月前后 D.9月前后 3.在M地进行天文观测时,北极星在该地 A.天顶上空 B.地平线之上 C.地平线之下 D.距地平高度约100 右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5.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好望角与北京都进入少雨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图3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度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读图回答6-7题。
6.此刻,太阳直射
A.世界著名渔场 B.世界著名油田 C.暖流流经地区 D热带沙漠地区 7.图辐范围内
A.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B.此刻,大部分地区是黑夜
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此季节,N地原野一片枯黄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第 1 页 共 7 页
8.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9.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10.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A. 日月升落 B. 极昼极夜 C. 月相变化 D. 四季转换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11.则 N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 西南风 12.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 M地 B. N地 C. P地 D. Q地
读图2,回答:
13.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 相同的是
A.德干高原 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 D.伊朗高原
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 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
14.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A B C D 15.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第 2 页 共 7 页
读图1,回答16—17题。
16.若x轴表示时间,a曲线表示气压变化,b曲线表示气温变化,则该图表示 A.反气旋过境 B.台风过境
C.冷锋过境 D.暖锋过境 17.若x轴表示气温,y轴表示大气的垂直高度,则 A.a曲线所代表的大气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b曲线所代表的大气层中空气的对流运动显着 C.a曲线所代表的大气层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D.b曲线所代表的大气层有利于高空飞行
18.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
因不可能是
A.太阳黑子增多 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19.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2008年惟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此回答20--22题:
20.如图为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关于图示各部 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5为地下河,因断层面被侵蚀而成 B.6和7两个小地貌均为侵蚀作用而成 C.1和4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侵蚀而成 D.2和3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
图5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 23.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人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
力作用主要是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24.雪线为山地永久积雪区的下界。下列选项与雪线高度无关的是
A.纬度高低 B.降水量多少 C.植被覆盖程度 D.气温高低
第 3 页 共 7 页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限称为雪线。读“地球上的雪线高度图”,完成25~26题:
25.球雪线高度大致呈现由低纬向高纬
递减的规律,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蒸发 D.地形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北半球的雪线高度对称分布 B.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雪线比南半 球同纬度地区高
C. 赤道地区的雪线最高 D. 北极圈地区没有雪线
27.下四幅山地垂直带谱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山地是
28.图8若表示地球表面山地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曲 线,则甲点所在地区所属自 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苔原带
读图回答:
29.该地区山脉是由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 B.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 D.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30.当B地进入炎热干
燥季节时,对我国 影响最大的气象灾 害是
A.春旱 B.洪涝 C.台风 D.寒潮
第 4 页 共 7 页
11-12学年顺德区李兆基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答卷(2012.6)
二、综合题(共10分)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座位号_____ „„„„„„„„„„„„„„„装„„„„„„„„„„„„„„订„„„„„„„„„„„„线„„„„„„„„„„„„ 31.(12分)图26为某学者划分的“世界四季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世界四季类型”的分布主要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布规律?(2分)
(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填表简析“四季如春”型地区的分布和形成原因。(6分) 主要分布区域 形成原因 世 界 中 云贵高原 国 (3)A、B两地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四季类型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第 5 页 共 7 页
附加题: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
回答问题。(18分)
(1).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 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 。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 流,它对沿岸气候 能够起到 、 的作用。
(2).图1虚线所示的洋流朝 (方向)流动。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图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 海区。
(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
第 6 页 共 7 页
09-10学年顺德区李兆基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参考答案
31、(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2分) (2)(8分)
世界 中云贵高原 国 阻挡,冬季风的影响小(1分) (3)A、B两地地处中高纬的海洋地区,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寒流影响,故全年气温较低,形成“全年皆冬”的气候。(2分)
中纬度地区的海洋上海水热容量大,气温年变化小(2分) (2分) 地处高原,夏季凉爽(2分);纬度低(1分),加之受地形
附加题(本题18分) 31.南;高;暖;升温 增湿 32.南;①
33.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南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风。 顺时针流动。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D 11 A 21 C 2 C 12 C 22 D 3 C 13 B 23 B 4 B 14 A 24 C 5 C 15 A 25 A 6 C 16 C 26 B 7 B 17 B 27 D 8 C 18 B 28 C 9 B 19 D 29 A 10 A 20 C 30 D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