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石家庄市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

来源:好走旅游网
石家庄市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我们有配套的货运飞船保障,可发射一次成本代价太高,生命保障系统必须升级了——物理化学再生生保系统便应运而生。

B.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文艺晚会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赢得观众们阵阵掌声。

C.美国真的是快要黔驴技穷了,只能通过制裁的手段试图制止俄罗斯和欧洲国家的能源合作。

D.具有高可靠性、超低时延性,以及广泛覆盖性的5G技术无可争议地成为传媒行业在2019年中炙手可热的关键词。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愧怍(zuò) 入不敷出 汗流浃背 焦灼( zhuó ) B.猝然(cù ) 望眼欲穿 吹毛求疵 落寞( mò) C.辗转(zhǎn ) 亭亭玉立 众目睽睽 晕圈 ( yùn ) D.沮丧(jū) 鸦鹊无声 屏气凝神 慰藉(jí)

3 . 下面关于名著阅读、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五部分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有这完整的五部分。

B.《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司马迁, 创作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C.法布尔用实验室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写成了堪称昆虫的史诗《昆虫记》。

D.《红星照耀中国》是斯诺本人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的杰作,对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的足迹和作品可以说遍及世界各大城市,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B.他那悲哀的声音和神情总是萦绕耳边,从此我再不去破坏这种境界了。

第 1 页 共 8 页

C.今天想来,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D.我在桌子底下捣鬼,每每被那个女老师发现,狠狠地批评一顿。

5 . 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澎湃 屏嶂 深恶痛绝 莫名其妙 B.祈祷 怪诞 浩浩荡荡 锋芒必露 C.泛滥 肿胀 妇孺皆知 铤而走险 D.元勋 愧怍 锲而不舍 鞠躬尽粹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一棵小桃树》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今天的黄昏,雨下得这般大,使我也有些吃惊了。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贵如油;今年来得这么早!”一边让雨湿着我的头发,一边吟些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甚至想去田野悠悠地踏青呢。那雨却下得大了,全不是春的温柔,一直下了一个整天。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旋儿。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我再也不忍看了,我千般万般地无奈何。唉,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矜持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

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个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都认真起来,全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有孩子的快活,我竟将它忘却了。一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我却不大相信,执著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

因为它长的太不是地方,谁也不再理会,惹人费神的倒是那些盆景儿了。爷爷是喜欢服侍花的,在我们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春天花事一盛,远近的人都来赞赏,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一盆一盆端出来,天一晚又让我们一盆一盆端进去;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它却默默地长上来了。

第 2 页 共 8 页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没有去想了。

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家里人等我不及,奶奶已经下葬了。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这些年来,它是怎么长上来的呢?爷爷的花事早不弄了,一摞一摞的花盆堆在墙根,它却长着!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他们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漂异乡,又漠漠忘却了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如今,它开了花了,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我曾去看过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也去领略过马嵬坡前的水密桃花,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儿,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

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雨却这么大地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我只说有了这场春雨,花儿会开得更艳,香味会蓄得更浓,谁知它却这么命薄,受不得这么大的福分,受不得这么多的洗礼,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我的奶奶。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

第 3 页 共 8 页

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6 . 文段中划线句子“可怜的小桃树!”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 .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8 . 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

9 . 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二)

今天,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

背景资料:近日,一个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作者写道:“小时候,老师告诉我说把一只青蛙放在开水里,它会马上跳出来,而把它放冷水里,再把冷水慢慢烧开,青蛙就会慢慢适应逐步加热的水温,直到最后被烫死。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要被麻痹思想侵蚀。但今天我真的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正方:我们要相信寓言故事

①进化论里说,人是猴子变来的。但猴子特爱干一件事情:丢西瓜捡芝麻。这是猴子的通病,进化的时候没和尾巴一起消失,最终保留在了人的体内。寓言故事的本身不需要去怀疑,需要怀疑的是人们在品读寓言后的种种心态。人不能死于蠢病,但同样不能死于自以为是。寓言是一种“悟”,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在寓言故事中寻找现实的根基,本身就是一种愚蠢。这个病还病得不轻,有点分不清虚实的疯在里面。

②你可以不去相信夸父追日的结局,大可亲自验证,和他一样放弃一切凡尘琐事,去追逐太阳,直到最后死于饥渴,死于绝望。你更可以带着怀疑一切的思想,用自己薄弱的肉体去验证所有前人写下的寓言的可操作性。你要是真的练就了一身金刚不坏之身和一具永远不会绝望的五脏,那你还需要验证什么寓言?去验证一下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还能捞个名,何苦和寓言过不去呢?

③庄子当年游学,对得起向他提问的人。因为他的意境在上,而看不清楚的人在他之下,于是,他把自己的哲

第 4 页 共 8 页

学寓于树木、小鸟,乃至苍穹之间,指导混沌的人脱离思维的禁锢。不光是庄子、孔子,甚至是释迦摩尼,也都曾用寓言教化于世人。研究他们的智慧,其实就是研究一本普渡的寓言书。

④人什么都可以不相信,当然包括寓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聪明的猛士则敢于直面别人惨淡的人生。有些失败,你没必要尝;有些挫折,你没必要经历。

⑤如果人生是一条曲线,让寓言帮你 舍远,你只需要负责求近。 反方:我们不要相信寓言故事

①愚公说要挖山,我们却都在迁移;苏秦说:要头悬梁锥刺股,我们却都在玩自恋;李白说:铁棒也能磨成针,我们却学会了眼观八方,耳听六路。一个美国科学家说:青蛙会被慢慢加热的水烫死。我们却发现热水一旦加热到一定温度,青蛙会聪明地猛然跳出。这只特立独行的青蛙,勇敢地用自己敏捷的姿态挑战了寓言对于当下的价值。

②知道这个实验结果,懊悔于自己逝去的青春而拍案起立的人,现在恐怕已经麻木得连抬手的劲都没了。牺牲掉的一代总是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于是他们继续将寓言散播到下一代身上,以此给自己找点安慰。这样的举动就好像把盲从分成了很多份,而没有将盲从最终集中转化成智慧。

③今天,已经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时代了。王小波曾经说过:“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为,就‘明辨是非’的人。”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不需要依靠谁。这个依靠不仅仅指身体,还指大脑上的特立独行。不去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寓言对于今天的我们,就好比在迷失的路上,却拿着一张旧地图。别说什么豁然开朗,这样的地图只会让人误入歧途。

④ 人不能死于盲从。不懂得怀疑一切的人,眼睛里永远都无法流露出睿智的目光。这样的“人才”就是逆进化论而行,视时代发展而不顾。连青蛙都在进化,何况是人?

⑤这个世界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真理,更没有适合于所有人的寓言。如果一个寓言能“ 普渡”所有人,那岂不成了一种众人精神上的迷信?

10 . 关于“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的讨论由什么帖子引发的?请简要概括。 11 . 下列能直接反驳文中画线句的一项是( )

寓言是一种“悟”,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 A.每个人都是特立独行的个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悟。 B.不去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青蛙实验告诉我们求证的重要性。

第 5 页 共 8 页

C.人不能死于盲从,但也没有必要怀疑一切,否则会误入歧途。

12 . “正方”材料第②段在语言表达上有独特之处,请分析其作用

13 . 文中正反两观点,你赞同哪一方?请结合寓言故事(选文内外都可)阐述理由。

三、句子默写

14 . 默写。

(1)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3)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4)________________,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陈涉世家》) (6)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7)泉水激石,_____________。好鸟相鸣,_____________。 (吴均《与朱元思书》)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5 . “破阵子”是本词的____,词的作者辛弃疾是____派的代表作家。 16 . 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郑人为盖

第 6 页 共 8 页

郑之鄙人①学为盖②,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③。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④而赢⑤焉。

故曰:“旱斯具⑥舟,热斯具裘⑦,天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鄙人:乡下人。②盖:雨具③秸槔:打水的用具。④歉:欠收。⑤赢:赢余。⑥具:准备。⑦裘:皮衣。

17 . 文中“鲜用盖者”中“鲜”的含义_______________。 18 . 请翻译“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______) 19 . 读过此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六、综合性学习

20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8月26日,江苏如皋司机殷红彬在驾驶公交车途中,停车搭救一名骑车侧翻的石老太太,反遭获救者诬陷为撞人。幸亏公交车的监控录像将救人的过程清晰记录下来,得悉有这段录像后,石老太太表示道歉。

材料二:(分析数据)如图是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论:

(1)请你为材料一拟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0个字) (

2

第 7 页 共 8 页

七、作文

21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脑海深处,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甚至是一句话让我们难以忘怀。这些记忆,或是让我们悲伤,或是让我们感动,或是让我们喜悦……

你记忆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让你记忆深刻?请以“记忆”为题,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3)不得抄袭套作,否则扣分,直至零分。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