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应用型本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对策研究——基于产教融合视角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7年 第11期第39卷总第281期

物流工程与管理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教育研究

doi:10.3969/j. issn.1674 -4993.2017.11.073

应用型本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基于产教融合视角

□王素珍,张利民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121007)

【摘要】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人才供求关系的巨大变化,高等教育结构性矛 盾日益突出,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存在同盾化 现象,人才培养质量和结构不能完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低,就业困难的问 题仍然突出。如何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对人才的培养起着 关键作用,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文中从产教融合视角探讨了应用型本科教 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构成和培养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能力;产教融合【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993(2017)11 -0190-03

Applied Undergraduate Teachers9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Training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 Based on Fusion Education Perspective

□ WANG Su-zhen,ZHANG Li-min

(School of Management,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07,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nters the new normal, higher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and the structure is not conform to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requirement of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low quality of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y of the problem is still not effectively ease, how to cultivate those shortage of production line of innovative, compound and applied talents become an urgent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eacher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Currently, there is a problem of low level of teaching practice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osition and training method of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productk^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 系,但是,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 升级、人才供求关系的巨大变化,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日益突 出,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机制还 未完全建立起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存在同质化现象,人才培 养质量和结构不能完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 需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低,就业困难的问题仍然突出。 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共同出台了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指出,“坚持试点引领、示范推动,推动高校转型发展”,依据这 一文件,高校必须转变办学思路,实现转型发展,转到增强学 生就业以及创业能力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 *

到注重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上来,转到为地方区域经 济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上来。要完成这一目标,高校必须加 强专业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教师是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者、 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应用型高校 教师能否胜任实践教学中的多重角色,能否完成实践教学的 目标任务,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更取决于教师的实践 教学能力。

1产教融合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构成 分析

产教融合是行业、企业与高等院校充分依托各自的资源

和优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生产效益为目的,以互信和契 约为基础,以文化共融为支撑,以项目合作、共同开发及技术

【收稿日期】2017 -09 -13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JG17DB024);横向课题,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创新研究

(HX2015051)

【作者简介】王素珍(1970—),女,辽宁锦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第11期王素珍等:应用型本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对策研究191

转移为载体与模式,实现产业和教育内部及之间各要素的高 度融合。产教融合本质上是实现校企之间知识的流动与增 值,行业、企业通过与教育相融合寻求技术支撑,高等院校通 过与行业、企业融合提升教育质量,实现知识、技术、技能、人 才等要素的合理流动。

产教融合以服务经济转型和满足需求为出发点,要求行 业企业和高等院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实现专业设置 与产业需求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教学内容与 职业标准相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产教融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 求,即要求其培养以能力为本位、为经济产业、社会领域需要 能够独当一面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 心是强调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由此可见,产教融合对应 用型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 要求。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自身的实 践能力与教学能力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学 目标,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教学能力 是实践技能的传递载体。1.1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的应 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应用本科院校的教师不能只做纯理论 研究,还必须了解和熟悉行业资讯和企业需求信息,制约行业 企业发展的关键难题、技术瓶颈,深入研究科技成果的转化应 用,由此,教师必能获得相应实践应用能力,并将其应用到实 践教学之中,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1.2实践指导能力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师,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 实习与实训,必须了解企业生产工艺与流程、机器设备的性能 与特点,必须熟悉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 必须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 指导学生掌握企业的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与操作、生产工艺 和流程、企业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方式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又要 解答学生的各种困惑,解决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1.3科技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教学为主,同时开展应用型研究,主动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服务。在产教融 合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参与企业 的攻关项目,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课题,解决相关行业和企业 单位的实际问题,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1.4协调管理能力

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 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同时参与各类社会 活动,教师是学生实习实训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应具有较强的 协调管理能力。

2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有

效途径

2.1以“产教融合项目牵引模式”,培养教师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要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更 应为地方经济服务,也是应用性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在产 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双方基于资源互补,利益共贏的原则开展 合作,合作的方式之一就是学校和企业结合产业发展和市场 需求,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求得 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进行产品的更新 换代,加速产业的升级转型。对于大多数地方企业来说,独立 完成这一任务有一定难度,需要利用高等院校的科学技术资 源,联合开发新工艺、新技术,共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 题。对于高等院校而言,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或参与当 地企业承担的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项目,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从 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技术创新、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为企 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地方经济。教师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 持与服务的过程中,必然要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了解产品的 新工艺、生产流程、行业发展现状、消费者的需求,需要花费更 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完 成理论成果的应用和转化研究,不断提高实践应用能力。2.2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与交流模式”,培养教师实践指导

能力

企业是培养和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宝贵资源和有效 平台。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根据学校教学需要,鼓励、 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培训员工或担任企业顾问; 另一方面,接受企业人员到高校任教或接受培训。人力资源 层面进行交流与互动。

教师通过挂职或兼职锻炼,直接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生 产管理、技术改造、仓储、运输、营销等实际工作,可以及时了 解和掌握产业发展趋势、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组织方式、管 理制度与文化和不同的职业岗位在知识、技术、技能结构等方 面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及变化情况,同时,利用与企业技术人员 进行技术交流的机会,及时了解业界发展的最新动态,在生产 实践中找到教育与生产的结合点,提升实践认知,不断修订实 践教学内容,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拓宽教学思 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从校企合作的企业中选择具有熟练操作 技能和丰富工作经验的行业能手、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或客座教授,直接参与到学校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缓解学校 缺乏实践技能熟练教师的状况,还有利于优化师资队伍。这 些兼职教师可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将其丰富的实践经 验、管理理念、企业的实用技术、先进技术传授给在职教师,拓 宽在职教师的专业知识面,使专在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快 速地提升。

2.3以“产教融合研发模式”,培养教师技术创新能力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 化行动方案》指出要“产学研协同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从科技成果转化的顶层设计层面为校企融合提供了制度支 撑,为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供了内生性 动力。

应用行本科院校具有实践性、地方性、应用型、技术性的

192物流工程与管理

第39卷

特点,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责任,是国家及地区科技 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成果。但目 前总体而言,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很多成果没有 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无法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其中一个重要 原因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脱节,科技成果偏离市 场需求,缺乏实用性、经济性。通过校企融合、产学研合作,有 利于构建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实现研发、市场、工程等各环节 的协同创新,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教师通过科技成果转让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获得 相应的物质报酬,将进一步激发教师内在的创新意识、研究激 情和科研潜能。在科技成果转让的后续服务和现场指导过程 中,教师将通过接触更多的技术细节,对科技成果不断进行改 进和完善,不断深化研究内容,了解行业、企业对科技成果的 需求,不断凝练研究开发方向,拓宽教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思 路,提升科技研发的水平,在科技成果转让的实践锻炼中教师 的创新意识、创新思路、创新潜能得到全面提升。2.4以“产教融合共建模式”,培养教师协调管理能力

依托企业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师资培训基地是培养教 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2.4.1创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满足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积极开 展与企业的各方面合作,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项目、资 金和设备,建立校内实验室、实训工厂、实验教学中心等生产 性实训基地。企业借用学校实训场所作为厂房,以企业的实 际生产项目作为学生生产性训练内容,将实习过程与生产过 程相结合,将学校教学环境和企业现场环境相融合,由企业负 责生产加工、质量监控、产品销售,提供加工产品的原材料,指 导师生的生产实践和实习、实训。由于教师入企实践的时间 有限,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师能继续巩固和提升自身 的实践技能,同时,结合自己在企业的实践经历,不断改进实 践教学方案,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在实训基地建设过 程中,学校要委派专业教师参与其中,教师不仅能够尽早了解 和熟悉机器设备的功能,还可以向企业专家学习,对专业教师 的实践技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经过反思,提升教学能力。 2.4.2建设教学产业园

由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四大主体,遵循“互惠互利、优势 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原则,相互合作,建设产业园,搭 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为区域重点产业培养急需的应用 型人才。

教学产业园建设的方向与地方重点发展产业方向和产业 结构调整相一致,因此,园区在引企入园时,必须考察入园企 业是否具有对应学校专业群的相应岗位群。教学产业园融合 了政府、高校、企业、行业等多方力量与资源。政府负责组织

协调各方关系与利益,提供资金、政策、制度、环境等方面的支 持;行业主管部门依据自身的资源、渠道优势为高等院校和企 业之间搭建合作桥梁,并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高校是校企合 作的主导力量,主要负责管理产业园,具体实施、监督以及管 理校企合作计划;教学产业园区中的企业一方面享受税收、租 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享有丰富的智力和信息资源,另一方 面,需要承担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任务,与学校共同开展工学 交替实践,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平台,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 会,与高校共同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共同建设课程资源、人才 培养方案、共享人才库中教师资源、共享平台实践条件。

在产业园中,校企共同承担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责 任,既有专业性的理论教学,也有实践性强的技能演练,教学 过程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配合完成。

教学产业园建设既为学生的培训提供企业实践平台,也 为师资培养提供了良好平台,随时可以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和 工艺改进,担当产业园的指导教师。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教师在指 导学生进行操作实习时,要善于与企业管理人员沟通,使学生 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企业的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 要时刻预防和消除各种健康、安全隐患,保证学生实习、实训 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要妥善解决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可 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这些繁琐的事情的处理有利于提 高教师的协调管理能力。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以培养具有较 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为 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支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师 资队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有 效途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利用产教融合的有利时机,争 取政府支持,加强与地方企业的深度合作,切实提高教师的实 践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

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 周晓刚.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新途径一

教学产业园的建设构想[J].继续教育研究,2013(8).[3] 苗雷.基于产业园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产

业与科技论坛,2016(15).

[4] 郑山明.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提升本科院校教师的实践教

学能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1).

[5] 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

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