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

来源:好走旅游网
浅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

作者:伊翠红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9年第2期

[摘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国都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其结果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程序;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6-0070-02

郭思乐教授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谈道:“教师要尊重学生、为了学生、依靠学生”“教师要先学后教,多学少教。”根据这一理念,我在近四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出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自学—对学—群学—结学”四环节教学程序,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程序基本框架

二、程序具体操作

(一)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总结”教学程序

1. 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教师以学案的形式,向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内容。自学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把重点内容用彩笔勾画出来,并进行必要的理解和记忆;把疑难问题用特殊符号标注出来;对教材中感兴趣的内容可在业余时间上网查阅。以上要求均在课前完成,大约用时40~45分钟。

2. 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正式上课后,先按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组内学生就个人提出的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勾画出来,请他人解答。这个环节大约用时10~15分钟。

3. 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1至2名,上台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质疑或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纠正。必要时,教师可以帮助进行剖析。展示过程中,不参加展示的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做好记录或进行修改。这个环节大约用时20~25分钟。

4. 总结——梳理知识,提炼方法

通过自学、讨论、展示三个环节的学习,请学生根据个人理解,从不同角度对定义、定理、公式、性质等内容进行梳理,对解决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方法进行总结。教师在肯定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后,可对知识的系统性进行总结。这个环节大约用时5分钟。

(二)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总结”教学程序

1. 自补——自主复习,查漏补缺

教师以学案形式,向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带着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对重点知识的查漏补缺、拓展延伸和重新感悟;对典型的解题方法要重点体会和应用。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以上要求均在课前完成,大约用时40~45分钟。

2. 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正式上课后,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复习心得,对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讨论、帮教,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并将组内交流、讨论但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公示在黑板上。教师派课代表将疑难问题的讲解任务适当分派到各个小组中去。这个环节大约用时10~15分钟。

3. 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对疑难问题的复习成果,其他同学也可以适当补充。教师请其他小组学生对参与展示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或补充,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如有必要,教师可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不参加展示的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做好记录或进行修改。这个环节大约用时20~25分钟。

4. 总结——梳理知识,提炼思想

通过自学、讨论、展示三个环节的复习,请根据个人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对重点知识,如定义、定理、公式、性质等内容进行梳理,对知识的内涵、外延及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给予肯定后,可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补充和总结,帮助学生提升课堂学习的思想高度。这个环节大约用时5分钟。

(三)讲评课“:自纠—合作—展示—总结”教学程序

1. 自纠——公布答案,自纠错误

正式上课后,教师先简要分析考试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课代表发下试卷后学生先自主改错,教师公布答案后,学生对照答案查看自己的改错情况。教师将阅卷过程中统计出的学生常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学习小组。这个环节大约用时5分钟。

2. 合作——错题解剖,组内交流

各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将分配到的错题进行深入解剖,从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总结已知条件、分析存在陷阱、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准备展示。这个环节大约用时10~15分钟。

3. 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根据分工情况,各小组推荐或教师点学生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包括读题、审题、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其他同学对上述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展示或点评过程中,不展示或不点评的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做好记录或进行修改。这个环节大约用时20~25分钟。

4. 总结——梳理方法,提炼思想

请学生对犯错知识点、方法、思想进行总结。必要时,教师可根据讲评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道难度相当的检测题,让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后,课代表通过举手的方式统计出错的人数。必要的话,教师请有感悟的学生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进行主动展示。这个环节大约用时5分钟。

三、程序实施效果

以上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课堂教学程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要求,有利于达成“数学育人”的学科教学目的。另外,此教学程序,使我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省时省力;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活动时有章可循;在我校数学组内部分班级推广实施后,效果良好。“自学—对学—群学—结学”四环节教学程序,完全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做到了教师的少教和学生的多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程序。

[ 参考文献]

荆志强. 幸福地做老师[D]. 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责任编辑黄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