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标 准
课程名称: 生理
制订人:
2011年 6 月
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标准模板
《生理》课程教学标准
制订人 审定人
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 4 学分:4 适用专业:护理 修习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一、制定课程教学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依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学习。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根据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和岗位需求,以理论与实践融合为契机,以工学结合为出发点,以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实用性护理人才为目标,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体现护理专业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具体的教学情景和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内容的设计是依据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突出职业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将教学内容序化为两大学习情景和八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在整个教学内容中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依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通过与社会、医院合作,校内实验室建设、课程网络建设等各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机会。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生理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的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并揭示各种生理功能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因此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理解生理基本理论知识及生理活动调节机制,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生理与其他医学学科知
识紧密联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人体解剖、组织胚胎等前续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又要以本门课程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为护理等专业的病理生理、护用药理、基础护理、内科护理等其他专业桥梁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打好坚实的基础。著名生理学家 Claude Bernard 指出:“ 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而生理学则是关于生命的科学。所以后者比前者更有普遍性。”由此可见生理在医学护理中的主干地位和重要性,是学习护理、临床、药学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 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表 1 生理学基础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续课程名称 1 人体解剖 为本课程提供的主要支撑能力 在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了解人体各器官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 组织、器官及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功能调节机制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2 生物化学 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的本质,其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化学变化规律,为分子水平上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功能调节机制奠定基础。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1 病理生理 需要本课程提供的主要支撑能力 只有在正确理解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生理活动调节机制的基础上,才更易理解推导异常人体机能的调节。 2 药理 在理解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才能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并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常见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防治、禁忌与配伍等相关知识。 3 健康评估 在研究护理对象的主、客观资料,确定其护理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时提供必要的生理学基础理
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 4 内科、外科、妇在阐述内、外、妇儿常见疾病的护理基本理论、基产、儿科及急救本知识和诊疗护理的技术操作时提供必要的医学基护理 础理论知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常见疾病的发病原理及护理的具体实施程序。 四、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常机体生命现象及其活动产生机制、条件、过程,以及内、外环境变化对其功能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进而掌握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能熟练掌握生理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了解生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加深对生理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生理现象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比较完整的生理学理念,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医学、护理及相关医学专业岗位群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总体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具有本门课程的核心理念:稳态、功能表现、调节方式、机制; 具有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具有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能综合分析简单的病例资料。 2.技能目标:
会正确操作使用常见动物实验的手术器械; 能熟练的进行生理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技能;
具有对生理现象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科学的
思维方法;
3.社会能力目标:
服从医院工作分配;遵守院纪院规; 良好的职业操守与素养;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有一定的社交和应变能力。
五、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的总框架
为使学生掌握生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课程通过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将生理教学分为八个教学单元,采用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设置真实的问题情景,结合
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讲授、直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教学。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情境和知识与技能要求,说明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见下表)。
表2 生理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情境设计框架
学习情境 名称 学习单元(典型工作任务或子项目 理解生理总论学习与训练 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 教学方载法 体 教学环境 与教学资源 建议 学时 考核 评价 理解生理学基本理论学会做反射弧的分析 正确理解兴奋性、内环境、稳态、负反馈的概念;理解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学会分析理解反射弧的功能及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教材课程标准及课件 教材课程标准及课件 启发式讲授、案例教学及学习-实践结合法 多媒体教室、生理实验室、课件及生理教学网站 2 学习表现考核和工作实践的考核(实验及实践报告的书写) 生理学基础总的基本概念 细胞的基本功能 理解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生物电及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理解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阈电位概念;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过程及特点 启发式讲授、案例教学直观教学 多媒体教室、生理实验室;课件及生理教学网站 6 学习表现考核(上课出勤 纪律学习态度及课堂练习及类似考卷的网考) 论 认识 血液组成、血细胞生理;血液凝固、血型及输血原则;分析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鉴定ABO血理解血浆渗透压,血细胞正常值及生理功能;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ABO血型分型依据,交叉配血试验与输血原则;理解心肌细胞的生理教材课程标准及启发式讲授、案例教学直观教学、学习-实践结多媒体教室、生理实验室;课件及生理教学网站 23 学习表现考核和工作实践的考核(实验及实践
生理学基础各 血液及血液循坏生理 型;心脏、血管生理及相应调节;蛙心起搏点观察分析;听诊正常人体心音、测量正常人体动脉血压及体温;观看家兔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肺通气原理、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及呼吸调节;观察分析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特性,心脏泵血原理,动脉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心血管神经体液调节;会分析血液凝固的因素鉴定血型能正确测量血压,听心音。 课件 合法 报告的书写 熟记呼吸概念及基本过程;理解肺通气的原理及呼吸运动的调节;能熟练操作家兔动物实验,并会独立分析各种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教材课程标准及课件 启发式讲授、案例教学直观教学及学习-实践结合法 启发式讲授、案例教学直观教学及学习-实践结合法 多媒体教室、生理实验室;课件及生理教学网站 7 学习表现考核和工作实践的考核(实验及实践报告的书写 呼吸生理 尿的生成过程,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尿液的排放;观察分析家兔尿的生成 熟记排泄肾小球滤过率及肾糖阈的概念;并理解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管溶质浓度、抗利尿激素以及醛固酮对尿生成的调节;观察家兔尿量的变化,分析各因素对尿生成的影响 教材课程标准及课件 教材课标准及课多媒体教室、生理实验室;课件及生理教学网站 8 学习表现考核和工作实践的考核(实验及实践报告的书写 泌尿生理 口腔、胃及小肠消化、大肠功能;吸收;温;测量人体体温 熟记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及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胃液、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小肠的吸收;理解体温调节;会正确进行人体启发式讲授、案例教学及学习-实践结合法 多媒体教室、生理实验室;课件及生理教学网站 6 学习表现考核和工作实践的考核(实验及实践报告的消化及能量代谢与体温 知道程论 吸收能量代谢及体道的主要作用;
体温的测量 神经系统生理 内分泌生理 下丘脑与垂体、甲状腺的内分泌;肾上腺、胰岛、甲状旁腺的内分泌 熟记激素的概念;理解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知道激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及脑的高级功能 知道突触及其传递的过程,中枢兴奋传递特征;知道感觉投及牵涉痛,牵张反射的类型;学会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自主神经的递质及其受体。 件 教材课程标准及课件 启发式讲授、案例教学直观教学及学习-实践结合法 多媒体教室、生理实验室;课件及生理教学网站 8 书写 学习表现考核(上课出勤、纪律、学习态度及课堂练习及类似考卷的网考) 觉、运动功能、射系统,理解内脏痛教材课程标及课件 启发式讲授、案例教学 多媒体教室、课件及生理教学网站 4 学习表现考核(上课出勤、纪律、学习态度及课堂练习及类似考卷的网考) 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准(注:表2应横排并单独成页,其内容应与附件4学习情境设计模板相关栏目内容保持
一致;附件4学习情境设计由任课教师本人填写,并放入个人教案中装订。)
(二)职业能力实(验)训项目
表3 单项(或综合)职业能力实训项目设计框架
教学序实(验)训 号 项目名称 能力目标 相关支撑 知识 训练 方法 环境与 教学建议 学时 可展示结果或考核评价
资源 1 分析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及鉴定ABO血型 能正确测量人体血型并运用知识指导临床病人的输血;提高学生运用血液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及现象的能力 血液凝固的过程及途径;ABO血型鉴定的原理及红细胞凝集反应的原理 教师讲解示教;学生分组操作训练,教师再巡回指导并提问考核 课件及生理教学资源网 (各组均不同);对操作过程正确性的考核和实验报告书写的考核 人体正常心音的产生及意义,常见的听诊部动脉血压 能力;会正确进行心音听诊及血压测量的能力 位;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 教师讲解示教;学生分组操作训练,教师再巡回指导并提问考核 课件及生理教学资源网 据;在巡回中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正确性进行考核评价 生理实2 验室;展示血压测量的结果数生理实2 验室;展示实验结果及数据2 听诊人体心音的及测量熟练运用听诊器及血压计的3 观察分析蛙心起搏点及反射弧的分析 能正确进行青蛙的相关操作并学会根据数据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理解反射弧完整心脏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及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教师讲解示教;学生分组操作训练,教师再巡回指导并生理实2 验室;课件及生理教学资源网 展示实验结果及数据;对每组操作程序及实验报告书写的考核
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提问考核 4 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能正确进行家兔的相关实验操作;能观察并独立分析改变理化因素后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的原理 呼吸运动的原理及相关调节机制 教师讲解示教;学生分组操作训练,教师再巡回指导并提问考核 生理实2 验室;课件及生理教学资源网 展示呼吸曲线的变化;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报告的书写评价 5 观察分析家兔尿生成的调节 能熟练进行家兔的操作程序;能认真观察记录分析家兔尿量变化的原因 尿的生成过程及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教师讲解示教;学生分组操作训练,教师再巡回指导并提问考核 生理实2 验室;课件及生理教学资源网 展示尿量变化的相关数据资料;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报告的书写评价 6 测量人体体温;检查视敏度视野及色觉;声波传导途径及瞳孔对光反射 能熟练运用体温计及音叉;能正确操作人体体温的测量及瞳孔对光反射;能理解影体温的概念、正常值及体温调节;视敏度及色觉的产生;气传导和骨传导的路径及眼的瞳孔调节 教师讲解示教;学生分组操作训练,教师再巡回指导并生理实2 验室;课件及生理教学资源网 展示体温测量的数据;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报告的书写评价
响体温变化的生理因素及瞳孔对光反射的临床意义 提问考核 (注:表3应横排并单独成页,其内容与附件5实(验)训设计模板相关栏目内容保持一致,附件5实(验)训设计由任课教师本人填写,并放入个人教案中装订。)
六、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生理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课程各个学习情境的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体现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课程的具体考核项目的构成及各项目的分数比例详见下表:
形成性考核(学习情境或项目考核)(50%) 平时学习表现考核(20%) 工作或项目任务及实践活动考核(30%) 终结性考核(50%) 期末试卷考核 (一)课程评价主要项目
详细列出每一个评价项目中的考核内容、方式与成绩比例分配。 1.平时学习考核
此项考核主要构成形成性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上课出勤、纪律,学习态度、课堂练习、平时作业、学习参与度,总共占(20%);考试方式主要是教师在每个教学单元中具体随堂进行考核。
2.工作或项目任务、实践活动考核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践报告及类似考卷的网考(占30%);考试方式是教师在具体的工作项目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操作程序的正确性及实验结果数据的合理性进行现场考核,通过学生书写实验报告,考核独立分析问题及理解问题的能力;此外在具体教学单元结束时通过类似考卷的网络作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3.课程终结性考核(期末考核)
主要考核形式是通过期末试卷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全部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占50%)。
(二)单项或综合技能考核
对单项或综合技能考核要求列出考核项目、考核评价标准、考核方式等。
对上述表3的具体单项(或综合)职业能力实训项目进行考核(总共50分),具体的考核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学习态度及实验操作能力(10分) 评分标准:
(1)学习态度认真,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结合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10分)
(2)学习态度认真,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及结果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8~10分) (3)学习态度较认真,比较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比较积极地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5~8分))
(4)学习态度不认真,不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不动手操作实验。(5分以下)
2.课堂纪律、提问情况及实验卫生(5分)
(1)无故缺课者,每缺席一次扣平时成绩3分;如生病请假缺课者不扣分。 (2)积极回答问题者,平时成绩加2分;教师抽答问题,答不出来者扣1分。
(3)实验结束后,按要求不做卫生者,每次扣5分;做卫生不认真者,每次扣1分。
3.实验报告的书写(25分)
(1)每次实验报告书写认真、格式规范、内容完整,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以及实验结论的总结正确者计20~25分。
(2)80%~90%的实验报告书写认真、格式规范、内容完整,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以及实验结论的总结正确者计15~20分。
(3)50%的实验报告书写认真、格式规范、内容完整,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以及实验结论的总结正确者计8~15分;其余者计7分以下。
七、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必须依。要充分体现基于工作过程或项目课程设计思想,能支撑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教材内容要反映新技术、新工艺。
根据本课程教学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目前我们在课程教学中遵循“适用性”原则,主要使用由本课程组的专职教师主编、参编的教材。
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1、《生理学》徐筱跃.第一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年. 2、《生理学实验指导及习题集》徐筱跃.第一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
(二)教学建议
针对课程主题,设计学习情境及工作任务,以行动为导向,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体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职业能力训练三大要素,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分解并落实于每一教学单元中。 具体的教学方法设计 教法与学法设计 以工作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设置真实的问题情景。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学习 。 项目教学法 评价 案例教学法 检查 启发式讲授法 具体实施 直观教学法 知识需求 任务的制定 学习-实践结合法
为了强调学生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教学模式: 生理与解剖组织、药理、病理生理、内科等学科之间在部分内容上都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或重叠,相互借鉴、相互依赖。对于这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点,教师在备课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整合理论教学中,有机地穿插病例,进行讲解和讨论,培养学生应用生理学理论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生理学与
临床学科渗透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把临床问题作为教学切人点而引入课堂授课。例如,在讲授“刺激与反应”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对“阈强度”“阈刺激”等概念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首先以设疑的方式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被护士打过针吧?为什么护士打针时会觉得很痛,而有的护士打针不觉得痛呢”,通过以设疑的方式使同学们在脑海中带着疑惑、带着强烈的探究心理进入了课堂学习过程。随后教师开始讲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刺激与反应”,学生兴致盎然,然后引入诊疗技术中的“无痛注射”的“两快一慢”,使基础结合临床,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这样做可以使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提高教学效果。
1、 与校内实训室紧密结合
学生在校内实验室学习生理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后,一方面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技能;另一方面,为后续药理、护理等专业课程的基本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动物实验的注意事项:常规动物的抓取、麻醉、固定及手术后动物处死的方法等;手术器械的常规使用等);此外,通过在实验室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使学生富有良好的交际沟通、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与校外实训相结合
学生除了在校内学习外,还可利用课余时间将所学知识积极投入到义务为社会人民服务的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学生义务为乐山市民进行健康保健咨询,测量血压等服务。 3、临床实训
学生利用在校学习期间的节假日可到临床进行见习,毕业前期在临床实习一年,从而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
(三)学生学习基础要求
学生应具备解剖、生物化学及医学生物学等前续基础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正常人体的生理功能。此外学生还要具备一下能力:
对医疗行业的了解; 知道相关的法律法规; 基本的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
收集信息,查阅资料的能力,根据已有知识进行重构和创新的能力; 爱好广泛,知识平台结构宽广;
严格要求,学习态度端正,作风严肃,一丝不苟,细致耐心; 了解护理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护理工作需求情况;
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基本条件 一、专业教师:
1、学历结构:本科7人,占87.5%;专科1人,占12.5%。
2、年龄结构:30岁以下2人,占25%;31 -50岁5人,占62.5%;50岁以上1人,占12.5%。
3、职称结构: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1人,实验师1人,副高以上职称约37.5%。
4、双师结构
本课程5名专任教师中,均获得了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5、师资配置情况:
生理学教研室每位教师都曾担任理论和实践教学,教学队伍的师资配置结构较为合理,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
综上所述,本课程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教龄多在20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效显著;年轻教师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成长。整个教师团队师德高尚、工作责任心强、团结协作精神好。
二、实训装备及教学场所:
校内实训室教学环境建设
2007年学院投入10万元,购置了微机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生理学电生理仪、生理微机等,生理学教学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现有生理实验室1个,实验仪器设备先进,有生物信号采集系统10台,四道仪4台,有关实验的配套器械,完全可以满足高职高专学生实验的需要,给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学院将根据需要继续改善扩充,将完善其它教学设备。
实验室配备有1名专职实验教师,可对学生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辅导。 本课程有多媒体实验教室1间,可用于理论讲解,实践示范练习,并可进行电化教学。
BL-410/42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计算机8台,用于生理学的常见实验
操作。
进一步完善教学设备,根据需要继续改善和扩充。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护理专业与遍布全国的72家医院签有实习协议,通过加强实习医院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实习医院的沟通交流,提高对实习生的管理,提高实习质量,在此基础上争取每年新开发1~2个实习基地,保证未来学生的实习需求。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本课程建立比较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其中包括:课程标准、电子课件、 电子授课计划、教案;教学视频、试题与习题库、生理学实验指导、课程参考资料目录及生理学课程知识拓展等相关的教辅材料。并为学生提供通畅的课堂互动平台,包括课堂知识答疑、论坛及学习跟踪管理及相关的网络作业等,能及时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对学生的考核。
制定(修订)日期:2011年6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