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
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有一定困难,对词句的理解、情感的体会、引发想象是难点。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从理解诗句的意思入手,启发学生想象,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学为主,可借助于字典和注释自己试读试讲对不懂的地方,可展开小组和全班的讨论。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展开想象,逐步理解诗中所表现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
《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唐诗都是以写秋景为主的。《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把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具匠心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这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色调淡雅,相得益彰。
教学环节与活动:
一、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2、板书。
二、小组展示
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诗人刘禹锡和洞庭湖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
1、师范读,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 2、自由读,要求正确、流利。 3、各小组展示读。
四、自学古诗。
1、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合作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遥望:远望。
五、理解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结合注释,发挥想象,大胆说说古诗的意思。 (2)指名回答: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3)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4)学生思考交流。
(5)让学生与课文插图对照,欣赏意境之美。
六、重点研讨
1、深入探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2、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是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七、指导朗读,读出韵味,感受意境。
(1)教师指导学生,在古诗中标出停顿的地方。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习读。
(4)展示读,想象画面,体会诗境。
八、学习生字
1、小组交流记忆的方法。 2、书写生字。
九、布置作业:背诵古诗。
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
教学评价:
一、注重注重小组合作
让孩子们小组合作,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