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yàn 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 相宜xiāng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教学反思: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学习1、2两段,知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第2段,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 难点:学习第1段,知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三) 课前准备:录像、录音、收集西沙群岛的资料 (四)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理解课题
1、观看西沙群岛的风光录像,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出示地图,让学生找到西沙群岛。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西沙群岛看一看。出示课题,齐读。 3、对课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随机讲解,西沙群岛是由许多岛组成的,所以称为群岛。他是我国四大群岛之一。
随机理解富饶:物产很多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听课文录音,思考:
①听清生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参的读音 ②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 ③你最喜欢他什么地方?
2、 反馈 ①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海参(shen can) 参加(shen can) 人参(shen can) 参与(shen can) ②后两题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二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思考:①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划下来
②本文从那几方面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反馈:课文是围绕那里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是个可爱的地方来写的。本文从海水的颜色、海底的水产、海滩上的贝壳海龟、岛上的海鸟这四个方面写出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 齐读第一段。 2、 提出不懂的问题
看地图 理解岛屿与群岛的区别
西沙群岛为什么被称为海防前哨?(他是我国海上的边境线,人民海军驻守在那里,保卫祖国的安宁。) 3、说话练习:西沙群岛是
( )。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 仔细研究第二段,四人小组合作,画一画西沙群岛的海水 2、 展示作品,理解交错
3、 西沙群岛的海水真是( )。 4、 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会有不同的颜色? 题空: 深 浅
海底有高耸的山崖,海水就( ),从海面看颜色就( );海底有低陷的峡谷,海水就( ),从海面看颜色就( )。
5、 西沙群岛的海水这么美丽,这么神奇,让我们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六、学生字,完成作业
1、认读生词,重点学习威武的字形 威的第三画是( 一 )。 武没有撇。
2、抄写生字并组词(★好生可以做扩词) 3、抄写词语 板书:
海防前哨 西沙群岛
海水色彩各异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三四两段,知道是分哪几个方面写的。 2、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第四段,知道是分哪几个方面写的,各方面之间是怎样衔接的。
难点:理解句子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三) 课前准备:录像、幻灯 (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两段,对西沙群岛有了一定的认识。
口头填空 西沙群岛( )。 二、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说说这段话是用什么段式写的,这样的段落我们一般是怎么学的。
2、复习并列段式的学习方法;
出示幻灯: ①这段讲了几个内容? ②每个内容是怎么写的? ③这几个内容是怎么衔接的? 3、 根据学习方法自学第四段,完成作业5
4、 校对订正第5题 这一段先写海滩上的贝壳,在写海滩上的海龟,中间用最有趣的要属海龟了,把两个内容连接起来。 5、 贝壳、海龟有什么特点,从那些词看出来的?
①贝壳美丽 颜色不一、形状多样、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等 随机理解无所不有。想象贝壳还会有哪些颜色、哪些形状。 用句式说话 海滩上的贝壳( ),无所不有。
②海龟笨拙 四角朝天、寸步难移等 理解寸步难移:一点儿都动不了了 6、有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海滩上的景色可真美,让我们穿上潜水衣,再去海底看看。 1、指名读第三段,说说这是什么段式的段落,这段话写了哪些东西,用――划出来
(珊瑚、海参、大龙虾、鱼)这些东西我们叫他水产。
2、挑选你最喜欢的一种水产,说说他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写的特别好。
3、交流
● 珊瑚形状美。
● 海参动作缓慢。(做动作理解蠕动)
● 大龙虾样子威武。(给威武找近义词神气、威风做动作理解划过来划过去)
● 重点学习鱼:出示写鱼的句子,齐读 同桌讨论――交流:
①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可存疑) ②写了鱼的什么特点?(样子各异,数量多) △读写样子各异的句子,在挂图上找出相关的鱼。
仿照这句话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说图中其他鱼的样子(抓住特点)
△理解句子正像人们说的哪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话的意思是1、西沙群岛的海里,左一半是水,右一半是鱼。
2、西沙群岛的海里,有一半是水,还有一半是鱼。 3、西沙群岛的海里鱼很多。 用自豪的语气有感情朗读句子, ③再分析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比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更明确的概括了鱼样子各异,数量多的特点。所以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这句话更合适。 ④有感情朗读 4、齐读第三段。
5、三四两段话都是用并列段式写的,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 (第三段的并列事物间没有衔接句。)
只要符合在一段话里并列的写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不管有没有衔接句都是并列段式。 四、复习、作业
1、有感情朗读三、四两段
2、 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西沙群岛有了哪些新认识? 3、 听写词语
4、 摘录本课中的好词佳句(★好生仿照第三段用并列段式写一段话。如动物园的动物等)
板书: 珊瑚 形状美 海参 动作缓慢
海底 水产丰富 大龙虾 样子威武 西沙群岛 鱼 样子各异,数量多
海滩上贝壳美丽、海龟有趣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五、六段,总结全文。
2、总体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用美丽富饶、无所不有造句。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难点:用美丽富饶、无所不有造句 (三)课前准备: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什么都有 ( ) 物产丰富 ( ) 形容很神气的样子 ( ) 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 )
2、齐读课文2---4段,说说这几段写了西沙群岛的哪些景色。 二、学习第五段
1、齐读,思考这段话是按什么段式写的,回忆总分段式的学习方法。 2、用总分段式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五段,完成作业7
3、反馈: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西沙群岛夜市鸟的天下。) 分述部分从哪几个方面对总起句做了说明。
校对作业7 这段话是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这三个方面来说明总起句的意思的。 三、学习第六段
1、齐读,提出不理解的地方,讨论 2、理解必将(一定会)
3、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现况:由于远离大陆,交通不便,那里比较落后,想象你想为西沙群岛的建设做些什么?
4、师小结:西沙群岛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我们一定要把他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 四、复习
1、有感情朗读全文,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 2、在大家的努力下,西沙群岛一定会成为旅游胜地的,谁能学做小导游,给游客们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
四人小组练说――指名说――评议
导游词范例: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西沙群岛。西沙群岛是个(),那里的海水(),海底有(),海滩上(),海岛上()。
五、作业
1、把句子补充完整 ()无所不有。
找到课文中的例句,读句子,知道要补充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怎么样。
说说无所不有的意思,想一想那些东西是品种或颜色、形状十分丰富的。(衣服、花、食品、鱼、文具等)
口头练说――评议(修改)――书面完成――交流 其余两句较简单,自己完成 2、完成作业4 3、聪明题(选做) 编写西沙群岛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位于( )。
西沙群岛景色美丽,那里的海水( ),海底有( ),海滩上( )。西沙群岛的物产也很丰富,海里有( ),海岛上有()。
板书:
海防前哨
西沙群岛 海水色彩各异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海底水产丰富。
海滩上贝壳美丽、海龟有趣 岛上是鸟的天下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本课生字20个,其中15 个会写。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3、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陶冶对自然美的情趣。 4、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积累稳重的好
教学重难点: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陶冶对自然美的情趣。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激趣
1、谁知道小兴安岭在哪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出示地图) 2、引导:让我们借助课文。了解那里的美丽景色。 二、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自己读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提出读不懂得问题。
4、学生交流自读情况:
(1)指名读、正音、理解词语问题。
(2)小兴安岭的哪些景色你最感兴趣?让学生按自己的认识具体说说,表达要明白。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体验和感受
导语,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
1、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为什么?找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读、品味、体验,读出感情。
2、交流体验与感受。鼓励学生主动的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词句,并说说喜欢什么,说出真切感受。
(1)你喜欢那个季节的景色,它给你什么美的感受。
(2)老师要步步引导和抓住时机点拨,让学生在多读中有所感悟,并与其他学生交流感受。 二、领悟表达方法
1、回顾全文,思考、讨论:作者描写小兴安岭的景色。是按什么顺序?开头和结尾写什么?
2、读了课文,欣赏了小兴安岭的景色,你感觉作者抓住了什么来写四个
季节的景色的?
师:抓事物特点表现它的景物的美丽,表达作者对大自然、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心情,及其读者的向往。这种方法同学们要不断的领悟、学习运用。 三、积累、运用
1、结合课后题思考,练习3,从中找出课稳重自己喜欢的词语读读,体会用词的准确。
2、生字的识记与书写 四、布置作业
观察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抓住特点,模仿这一课“总分总”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后记: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文质兼美,不必泛泛地引导理解,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优美句子,积累语言,达到以读带讲的效果。然后让学生学以致用,模仿写作,一箭双雕
第15周 星期 一 2009 年 11月 30 日 教学内容:24香港,璀璨的明珠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课文。
2、理解词语“琳浪满目、物美价廉、一应俱全、璀璨”能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学会围绕中心句写几句话。
3、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课文时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新课:
1、播放《东方之珠》引入新课。 2、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创设情景,学生自主学习: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说说自己知道哪段主要写的什么。
3、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去香港游览。
1)从第一片自然段中知道了“东方之珠”的是香港。香港在祖国的南端……
2)第二自然段中介绍了香港的市场是一个“万国市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3)激发朗读,欣赏图片,加深印象。
4)学生当小导游介绍“美食天堂”的香港。(引:香港我们领略了香港的繁华,认我们去看看香港有什么好吃的。)
5)人们为什么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读后、看图交流。 6)学生介绍“香港还是一个旅游胜地”。
7)你觉得香港的海洋公园好玩吗?为什么?
(因为公园里有海豚和海狮出色的表演,一会儿……有时……有时……)
8)当小导游带大家参观香港的夜景。
(1)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香港流光溢彩,显得更加美丽繁华。 (2)自由朗读看看书上怎样写灯的。(灯的海洋) a.用“╊”勾出中心句。用“=”勾出中心词 b.“灯的海洋”从何看出来。读好比喻句。
c.你得香港怎么样?(用了一个描绘、美丽、漂亮、繁华都可,师相书:美丽。)
9)香港的海洋公园是那样的迷人,街市是那样的繁华,每一个人都禁不住由衷地赞叹。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小结全文,升华感情:
1、师小结: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是回来了,我们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香港的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觉得阅读真的很有魅力,它可以使人们原本陌生的认知变得丰富,它留给了读书的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在课后,学生激动的说道:“香港好美,香港真好,有机会我一定要去那里看看。”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①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还想去那些地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⑤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习作 ①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②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③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④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⑤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⑥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封――密闭。 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二、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办一期“可爱的中国”手抄小报。 教学反思:
本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描写优美风景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介绍他们看过的和想看的优美风景,以导游介绍的形式,游客提问补充,形式很吸引学生。习作中要注意的一个是叙述顺序,另一个是要把此处风景描写的优美。
所以一定要用上好词好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