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课题名称 教学目标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第四单元 《青山处处埋忠骨》 通过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分析 本课知识主要是要描写人物的心情,通过具体的文字说明进行理解,学起来比较困难. 五年级学生对历史了解的知识不足,无法根据课文理解当时发生的事情,所以学起来比较困难. 重难点分析 难点分析 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讲解使学生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导入 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噩耗传来,痛失爱子的老父亲在想什么?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从这段对毛主席心理活动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 可以感受到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毛主席与爱子毛岸英聚少离多,前面三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了他的身边,而这一次却回不来了. 第一部分中还有哪些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 “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从毛主席对儿子的两声呼唤中,我体会到毛主席对儿子深深的思念,他多么想再见儿子一面.从动作和神态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我感受到毛主席内心无比的悲痛,这种丧子之痛,这种丧失最心爱的长子之痛,是一位父亲难以承受的.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发呆,他心里在想什么?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 可以体会到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主席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怎会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你从对主席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他多么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但作为一位国家领袖,他要从大局考虑,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他最后选择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这表现出了一位伟人宽阔的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 你从“踌躇”和“黯然”两个词中感受了到什么? “踌躇”让人感受到主席的迟疑,毛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他在岸英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他多想见儿子最后一面啊! “黯然”让人感受到主席本就因儿子的牺牲极度痛苦,又因见不到儿子最后一面情绪十分低落,心情十分沮丧. 课文在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小结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他的内心世界,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