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碘缺乏病防治常见问题及解答

来源:好走旅游网
碘缺乏病防治常见问题及解答

1. 为什么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碘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一样,都是人体必须的营 养素。它在人体的含量仅有 20-50 毫克(平均 30 毫克),约为身 体重量的二百万分之一,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种。尽管含量极低, 却是身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每天都需要碘合成 甲状腺激素。 在停止碘摄入的情况下, 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 2-3 个月。人体的碘完全依赖自然环境供应,一旦缺乏,就会造成身 体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导致一些临床或亚临床症状,如:无力、 精力(体力和脑力)不足、精神不集中、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 等。碘缺乏最主要的危害是影响胎儿和 0-3 岁婴幼儿脑发育和体 格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2. 自然环境中碘的分布情况如何?

总的来说,碘在自然环境的土壤和水中含量不足。 3. 什么是碘缺乏?碘缺乏有哪些主要危害?

碘缺乏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导致人体摄入的碘量低于推荐摄 入量。碘缺乏的主要危害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以痴呆、 矮小、聋、哑、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和亚临床克汀病(以智力 低下为主要临床特征)、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 先天畸形等。

在缺碘地区,由于个体缺碘程度不同,呈现一个由轻到重的 谱带,在不同发育时期缺碘,相应的表现也不同。胎儿期碘缺乏 的危害主要有流产、早产、死产、先天性畸形、克汀病及亚临床 克汀病。新生儿碘缺乏的危害主要有围产期死亡率增加、新生儿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脑和身体发育迟滞。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 比较敏感,可影响智力发育、身体发育,造成运动、视觉、听觉 障碍,突出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成年人碘缺乏可导致甲状腺功 能低下、甲状腺肿大等。

4. 哪些人群最容易受碘缺乏危害影响? 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 0-3 岁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 儿童是最容易受碘缺乏危害影响的高危人群。

孕妇对碘的需要量远高于普通妇女,孕妇摄入的碘除了满足 本身生理需要外,还要把碘供给胎儿,确保胎儿生长发育需要。 自然环境碘缺乏、孕妇妊娠反应、忌盐等都会导致孕妇碘摄入不 足。随着胎儿长大,孕妇对碘的需要量会加大。由于母亲体内的 碘要同时供给自己和胎儿,一旦母亲摄入碘不足,就会导致胎儿 缺碘,造成脑发育障碍,出生后症状较重者成为克汀病,轻者成 为亚克汀病。

婴幼儿正处于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同胎儿一样对碘缺 乏极为敏感。胎儿期严重碘缺乏若延续到婴儿期,势必发展为典 型的克汀病患者。如果婴幼儿碘缺乏程度较轻,将可能成为亚临 床克汀病或仅有轻度智力低下,可表现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反 应迟钝、自身运动能力低下、智力和生长发育落后。婴幼儿的碘 供应主要来自母乳,乳腺具有浓集碘的功能。此时哺乳妇女摄入 的碘需要同时供给自己和婴幼儿,也是缺碘的敏感人群,一旦缺 碘会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儿童和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碘的需要量明 显增加,对碘缺乏比较敏感,碘缺乏会对生长发育包括智力发育 和体格发育造成损害。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智力发育达不到应有的 水平,在我国普及碘盐以前,碘缺乏病病区出生和生活的学龄儿 童智商值较非病区儿童平均低 12.45 个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碘 缺乏会导致体格发育落后或迟滞,如:身材矮小、骨骼肌发育不 良或迟滞、骨骺发育不良或闭合延迟、性发育落后或延迟,以及 学习能力下降等。 儿童和青少年碘缺乏的突出表现是甲状腺肿大。 一般来说,甲状腺肿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孩肿大率普 遍高于男孩。补碘以后,经过一段时间,肿大的甲状腺可以恢复 正常。

5. 我国碘缺乏的流行状况怎样?

我国曾是碘缺乏病流行较广泛和严重的国家之一。 调查表明, 全国有缺碘所致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约 3500 万人、 地方性克汀病 患者25万人。碘缺乏病病区学龄儿童智商比非病区平均低 个点,重病区约有5%-15%勺儿童存在轻度智力低下。

6. 为什么要实行普遍食盐加碘?

我国外环境缺碘,曾是碘缺乏病流行较广泛和严重的国家之

一。实践证明,普遍食盐加碘是纠正碘缺乏、消除碘缺乏危害行 之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

12.45

7. 人每天需要多少碘?从哪里来?

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健康人每人每日碘推荐摄入量

(可以满足人群中98%的人需要):0-6个月为85微克,6个月 -1岁为115微克,1-10岁为90微克,11-13岁为110微克,14 岁及以上成人为120微克,孕妇230微克,乳母240微克。每日 膳食推荐摄入量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每天摄入量,当某个体 的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可以认为有摄入不足的危险,如果某 个体的平均摄入量达到或超过了推荐摄入量,可以认为该个体没 有有摄入不足的危险。

碘是人体必需元素,体内不能生成,需从外环境获取。我国 居民碘的主要来源是碘盐、食物和饮水。除高水碘地区(约 3100 万人口)外,碘盐对碘的平均贡献率为 84.2%,各类食物为13.1% (其中,海带、紫菜和海鱼共占 2.1% ),饮用水为2.7%。

各类食品中碘含量(中位数)

食物 碘含量(中位数) 紫菜 海带(鲜) 鸡蛋 鱼 虾 贝类 75 微克 / 克(24 — 108) 30 微克 / 克(17 — 42) 30微克/100克 17.7 微克 /100 克(5.7 — 38) 18.3微克/100克 65微克/100克 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的饮用水碘含量为每升 5微克及以下,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食用碘盐,仅从食物和饮用水中摄入的碘 达不到膳食推荐摄入量,因此仅靠正常吃饭而不用加碘盐,不能 满足人体每天对碘的需求。

8. 为什么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危害的最好方法?

碘缺乏病预防控制的根本措施就是补碘。由于自然环境缺碘 是长期

存在的,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因此补碘应遵循长期、 微量、日常和生活化的原则。人每天离不开食盐,通过食用加碘 盐补碘,符合长期、微量、日常和方便的原则。经实践证明,食 盐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廉、能够长期坚持的优势, 是补碘的最佳途径。

9. 居民如何正确购买和使用碘盐?

第一,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碘盐,购买时要辨认清楚必须有 包装和碘盐标识。

第二,购买的碘盐要妥善保存,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 受日光直射和吸潮,离开灶台存放,避免高温影响;存放时间不 宜过长,可购买小包装碘盐,做到随用随买。

第三,为防止碘丢失,烹饪时不宜过早放入碘盐,宜在食物 快熟时放入;避免用碘盐爆锅、长时间炖、煮,以免碘受热失效 而失去补碘的作用。

10. 哪些人不宜吃碘盐?

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常见有甲亢、甲状腺炎等)患 者,因治疗需要遵照医嘱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生活在高水碘 地区且尚未改水的居民,他们每天从饮水和食物中已经得到了较 高剂量的碘,这部分人也不宜食用碘盐。

11. 如何判定碘营养是否适宜?

由于人体摄入的碘经利用后主要通过尿液排出,因此尿碘水 平常作为判定人群碘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对于个人而言,只要坚持食用碘盐,就不用担心碘缺乏问题。 个体碘的摄入水平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判断。

12. 人群碘缺乏危害消除后还需要继续吃碘盐吗? 碘缺乏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生活的外环境缺碘,生长在这种环 境中的动植物含碘量也不足,因此生活在这类地区的人群碘摄入 量不足。土壤和水源中的碘是靠海水中的碘蒸发到云层、再经降 雨向陆地补充,通过降雨补充碘的过程相当缓慢。新土壤中的碘 靠雨水补充到熟土壤富碘的水平,大约需要 1-2 万年,故人类生 活的外环境的缺碘状态是长期的、难以改变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