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建筑节能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国建筑节能现状与对策探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中国建筑节能现状与对策探析

针对目前中国建筑能耗高和贯彻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比例低等情况,从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利用地源热泵系统、对工程建设严把质量关以及推进供热改革,促进建筑节能的进程,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相关的前提和条件。

标签:建筑节能;建筑设计;节能材料

一、建筑节能的含义

建筑节能是通过采取合理的建筑设计和选用符合节能要求的墙体材料、屋面隔热材料、门窗、空调等措施进行房屋建造,提高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炊事、家用电器和热水供应等的能源利用效率。节能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少用能,而是在确保室内热舒适环境(合适的热工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与光环境)的前提下的节能。节能的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建筑能耗指建筑使用能耗,其中包括采暖、空调、通风、热水、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和建筑有关设备等方面能耗。

二、中国建筑节能的背景

中国当前正处在建筑鼎盛期的中期,节能潜力巨大。世界银行关于《中国促进建筑节能的契机》的报告认为,从2000年到2015年是中国民用建筑发展鼎盛期的中后期,预测到2015年民用建筑保有量的一半是2000年以后新建的,并认为中国没有注重建筑节能,从而每年新增7~8亿平方米的不节能的建筑在未来几十年里将无节制地消耗大量能源。

中国建筑规模巨大,发展迅速。2003年中国人口12.9亿,每人年平均竣工面积1.57m2,中国2003年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26亿m2。其中:城镇新建住宅5.50亿m2,农村新建住宅7.52亿m2,工业及公共建筑7.24亿m2。中国现有房屋建筑面积巨大,城乡现有建筑达到420亿m2,人均32.5m2;城市140亿m2,其中城市住宅89.11亿m2,公共及工业建筑51.80亿m2。

目前中国正处于房屋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到2020年全国还要建设300亿m2的建筑,包括公共建筑100亿m2[1]。由此可见,中国建筑节能潜力巨大,节能优先是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决策。

大量能源消耗将使得国家无力支撑、资源无法得到满足。全国的建筑能耗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近28%,这种增速越来越快。经济增长也使得环境污染问题变得突出,中国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全国经济增长的2/3建立在对自然和生态环境过度透支的基础之上,已成为制约全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家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使得能耗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建筑和

交通。因此,建筑节能刻不容缓!

三、中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全国现有建筑能耗高。从总量上看,到目前为止不仅既有的400多亿平方米城乡建筑中的99%为高耗能建筑,新建的数量巨大的房屋建筑中90%以上还是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高达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左右。中国建筑节能工作行动迟缓,至今城镇建成的节能建筑仅占城镇建筑总面积的2%。因此,中国建筑能耗持续增长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全国建筑用能污染严重。据测算,建筑耗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中国北方城市冬季由于燃煤导致空气污染指数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高标准的2~5倍。

新建建筑贯彻节能标准比例低。建设部2000年对北方采暖地区贯彻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建筑只占同期建筑总量的5.7%。据统计,在全国既有房屋建筑面积370亿平方米中,城市房屋建筑面积为110亿平方米,而能够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只有2.3亿平方米,仅占城市既有房屋建筑总面积的2.1%[2]。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司长徐波曾说:2005年,我们对16个省市3 000多个在建工程进行调查,发现在施工过程中按节能设计标准施工的建筑,北方地区的比例为50%,夏热冬冷地区的比例不足20%,夏热冬暖地区的比例不足10%。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建筑节能标准体系滞后;二是监督管理不到位;三是对建筑节能工作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据建设部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1.4%的群众对建筑节能不甚了解。其中,在夏热冬暖地区这一比例超过了90%。可见,大力宣传、提高节能意识至关重要。

四、中国建筑节能的新举措

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须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目前国内外采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形式有:隐蔽型,一种初级的平屋顶建筑的一体化形式。一般方法是“遮盖”和“矮化”,技术处理上建筑采取加高女儿墙,在特别部位增设装饰性遮挡构筑物和修建屋顶水箱间的办法。太阳热水器则采取降低集热器高度,将热水箱置于屋顶水箱间内或通过系统设计,将水箱高度降低来避免和减少太阳热水器对建筑形象的改变和破坏;和谐型,一种经济实用的,在平顶和坡顶建筑上应用的改良工程方案。和谐型太阳热水器一体化建筑的要点在于展现自我,把太阳热水器视为建筑的一部分,但在工程设计、设备安装、设备色彩、工程尺度等方面尽量与建筑的功能、造型、色彩、风格、质感和谐,从而寻求各方的认同;贴附型,运用在坡屋顶建筑上的一种一体化形式,属阶段性和过渡性的产品。与建筑结合的不管是平板型太阳热水器还是玻璃真空管型太阳热水器,在技术上都没有实质创新,仅依靠各式各样的工程方案尽量迎合建筑要求,与建筑“贴”在一起;融合型,一种太阳热水器与建筑有机结合的一体化形式。以建筑和建筑需求作为主体,太阳热水器同建筑的门窗一样作为建筑的一部分、一个功能部件来设计制作安装。集热板安装在坡屋顶

上,作为屋面构件,除热性能达标的为建筑提供热水外,还具有建材的围护、保温、隔热、防水等功能,并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融合型太阳热水一体化建筑是太阳热水器与建筑结合的一种高级形态。

充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利用大地(土壤、地层、地下水)作为热源,可以称之为“地源热泵”。由于较深的地层中在未受干扰的情况下常年保持恒定的温度,远高于冬季的室外温度,又低于夏季的室外温度,因此,利用地源热泵可克服空气源热泵的技术障碍,且效率大大提高。此外,冬季通过热泵把大地中的热量升高温度后对建筑供热,同时使大地中的温度降低,即蓄存了冷量,可供夏季使用;夏季通过热泵把建筑物中的热量传输给大地,对建筑物降温,在大地中蓄存热量以供冬季使用。在这样的地源热泵系统中,大地起到了蓄能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空调系统全年的能源利用效率。

对工程建设严格把关。建立和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和建立有效的执法制度,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招投标、施工许可、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对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应严格执行“三不准”,即不准施工、不准验收备案、不准销售和使用。对财政拨款或补贴的行政机关办公用房、公共建筑、经济适用房、示范建筑小区和国家投资的生产性项目等都要执行节能设计标准,选用和采购新型墙体材料。

推进供热改革,促进建筑节能。城市供热系统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集中供热基本上都是按热用户的采暖面积收费,缺乏计量设备和调节手段。为了推动城市供热系统节能,从2006年起,国家要求新建供热系统必须满足热计量技术要求,既有供热系统原则上在2~4年内通过技术改造达到热计量要求。供热计量首先从政府机关和公共建筑做起,全面实施供热计量工作,建立供热计量收费机制。2008年采暖季前,政府机构办公楼等建筑原则上应全部完成供热计量改造,达到热计量的要求。新建建筑的热计量设施必须达到工程建设强制标准规定要求,不符合相关供热计量标准规定要求的不得验收和交付使用。2005年11月10日建设部重新发布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143号令),明确规定:“新建居住的集中采暖系统须使用双管系统,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计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3]2005年12月6日国家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八部委再一次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城镇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凡使用集中供热设施的,都必须设计、安装具有分户计量及室温调控功能的采暖系统。”总之,供热计量表行业在国家供热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开展发挥重大作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培琴,刘淑敏.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J].煤气与热力.2002,(3).

[2]涂逢祥.建筑节能形式与政策建议[J].中国建设教育,2006,(1).

[3]康艳兵,李亚平.我国建筑节能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暖通空调,200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