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电子平板模式测图,了解数字成图所得即所得的测绘方式,现场测绘展点绘制地物的模式。
1. 电子平板的准备工作;
2. 野外碎部点的采集及成图方法; 3. 野外作业若干注意事项。 使用设备准备工作:
1.安装好CASS软件的便携计算机一台;请事先充好电,保证实习中有足够的供电系统
2.全站仪一套﹙主机、三角架、棱镜、和对中杆﹚; 3.数据传输电缆一条;
4、实习前请各组的组长将自己小组使用的笔记本电脑安装好全站仪NTS-312B驱动程序和展绘好控制点成果。
现场使用仪器箱摆放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自带,准备好CASS7.0测图软件系统,准备好控制点坐标文件,定好显示区、展绘控制点,现场连接笔记本,注意通讯参数设置配对、安装好驱动程序、选择正确的端口(COM6)等
步骤: 1、
安置仪器,安全地将全站仪数据线和笔记本电脑连接,通过查看系统硬件设备确认使用连接的端口,在CASS参数设置里-----电子平板----设置好通讯端口和其他参数
在主菜单选取“文件”中的“CASS参数配置”屏幕菜单项后,选择“电子平板”页,出现如图7-3对话框,选定您所使用的全站仪类型,并检查全站仪的通讯参数与软件中设置是否一致,按“确定”按钮确认您所选择的仪器。
2、
定显示区(选择相应的数据文件即可)
定显示区的作用是根据坐标数据文件的数据大小定义屏幕显示区的大小。首先移动鼠标至“绘图处理/定显示区”项,按左键,即出现一个对话框如图7-4所示。
3、 测站准备
鼠标点击屏幕右侧菜单之“电子平板”项,如下图所示,
提示输入测区的控制点坐标数据文件。选择测区的控制点坐标数据文件
若事前已经再屏幕上展出了控制点则直接点“拾取”按钮再在屏幕上捕捉作为测站、定向点的控制点;若屏幕上没有展控制点则手工输入测站点点号及坐标、定向点点号及坐标、定向起始值、检查点点号及坐标、仪器高等参数,利用展点和拾取的方法输入测站信息如图7-7所示:
说明:检查点是用来检查该测站相互关系,系统根据测站点和检查点的坐标反算出测站点与检查点的方向值﹙该方向值等于由测站点瞄向检查点的水平角读数﹚。这样,便可以检查出坐标数据是否输错、测站点是否给错或定向点是否给错,点击“检查”按钮弹出如图7-8所示检查信息。
图7-8 测站点检查的对话框
说明:仪器高指现场观测时架在三角架上的全站仪中点至地面图根点的距离,以米为单位。
4、 开始测图
当测站的准备工作都完成后,如用相应的电缆联好全站仪与计算机,输入测站点点号、定向点点号、定向起始值、检查点点号、仪器高等,便可以进行碎部点的采集、测图工作了。
在测图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系统屏幕的右侧菜单功能,如要测一幢房子、一条电线杆等,需要用鼠标选取相应图层的图标;也可以同时利用系统的编辑功能,如:文字注记、移动、拷贝、删除等操作;也可以同时利用系统的辅助绘图工具,如:画复合线、画圆、操作回退、查询等操作;如果图面上已经存在某实体,就可以用“图形复制(F)”功能绘制相同的实体,这样就避免了在屏幕菜单中查找的麻烦。
CASS系统中所有地形符号都是根据最新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规范编的,并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成各种图层,如控制点层:所有表示控制点的符号都放在此图层﹙三角点、导线点、GPS点等﹚;居民地层:所有表示房屋的符号都放在此图层﹙包括房屋、楼梯、围墙、栅栏、篱笆等符号﹚。
下面介绍各类地物的测制方法。 下面介绍各类地物的测制方法。
点状地物测量方法: 例如:测一钻孔的操作方法是:
1.用鼠标在屏幕右侧菜单处选取“独立地物”项,系统便弹出如图7-9所示的对话框
图7-9 选择“独立地物”项的“矿山开采”对话框
2.在对话框中按鼠标左键选择表示钻孔的图标,图标变亮则表示该图标被选中,再鼠标单击“确定”,弹出如图7-10所示数据输入对话框:
图7-10 电子平板数据输入
此处仪器类型选择为手工,则在此界面中可以手工输入观测值(若仪器类型为全站仪,则系统自动驱动全站仪观测并返回观测值)。输入水平角、垂直角、斜距、棱镜高等值,确定后选择下一个地物,依此类推。
不偏:对所测的数据不作任何修改;
偏前:指棱镜与地物点、测站点在同一直线上,即角度相同,偏距为实际地物点到棱镜的距离;
偏左:实际地物点在垂直与测站与棱镜连线左边,偏距为实际地物点到棱镜的距离。偏左示意图如下:
﹙地物点﹚ ﹙棱镜点﹚
(测站点)
图7-11 偏左图示
偏右:实际地物点在垂直与测站与棱镜连线右边,偏距为实际地物点到棱镜的距离。
系统接收到观测数据便在屏幕自动将钻孔的符号展出来如图7-12所示,并且
将被测点的X、Y、H坐标写到先前输入的测区的控制点坐标数据文件中
注意:
① 如选择手工输入观测值,系统会提示输入边长、角度,如选择全站仪,系统会自动驱动全站仪测量。
② 标高默认为上一次的值。当测某些不需参与等高线计算的地物﹙如房角点﹚时,则在选择“不建模”,不展高程的点则选择“不展高”。
③ 测碎部点的定点方式分全站仪定点和鼠标定点两种,可通过屏幕右侧菜单的“方式转换” 项进行切换。全站仪定点方式是根据全站仪传来的数据算出坐标后成图;鼠标定点方式是利用鼠标在图形编辑区直接绘图。
④ 观测数据分为自动传输、手动传输两种情况。自动传输是由程序驱动全站仪自动测距、自动将观测数据传至计算机,如宾得全站仪;手动传输则是全站仪测距、人工干预传输,如徕卡全站仪。
⑤ 当系统驱动全站仪测距后20至40秒时间还没完成测距时,将自动中断操作,并弹出如图7-13所示的窗口。
图7-13 通讯超时的窗口
⑥如果某地物还没测完就中断了,转而去测另一个地物,可利用“加地物名”功能添加地物名备查,待继续测该地物时利用“测单个点”功能的“输入要连接本点地物名“项继续连接测量,请参阅后面的多棱镜测量方法。
四点房测量方法: 操作方法如下:
首先移动鼠标在屏幕右侧菜单中选取“居民地”项的“一般房屋”,系统便弹出如图7-14所示的对话框。
图7-14 选择“居民地”项的对话框
移动鼠标到表示“四点房屋”的图标处按鼠标左键,被选中的图标和汉字都呈高亮度显示。然后按“确定”按钮,弹出全站连接窗口如图7-15,
图7-15测量四点房屋
系统驱动全站仪测量并返回观测数据(手工则直接输入观测值),方法同前。当系统接收到数据后,便自动在图形编辑区将表示简单房屋的符号展绘出来,如图7-16所示:
图7-16 展绘出简单房屋的符号
多点房测制方法:
操作方法如下:
首先移动鼠标在屏幕右侧菜单中选取“居民地”项的“一般房屋”,系统便弹出如图7-17所示的对话框。
图7-17 选择“居民地”项的对话框
移动鼠标到对话框左边的“多点砼房屋”处或表示多点砼房屋的图标处按鼠标左键,被选中的图标和汉字都呈高亮度显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如图7-15,
将仪器瞄向第一个房角点, 命令区显示:<跟踪T/区间跟踪N> 将仪器瞄向第二个房角点,
命令区显示:曲线Q/边长交会B/跟踪T/区间跟踪N/垂直距离Z/平行线X/两
边距离L/<鼠标定点,回车键连接,ESC键退出> 将仪器瞄向第三个房角点,
命令区显示:曲线Q/边长交会B/跟踪T/区间跟踪N/垂直距离Z/平行线X/两
边距离L/隔一点J/微导线A/延伸E/插点I/回退U/换向H<指定点> 将仪器瞄向第四个房角点。
命令区显示:曲线Q/边长交会B/跟踪T/区间跟踪N/垂直距离Z/平行线X/两
边距离L/闭合C/隔一闭合G/隔一点J/微导线A/延伸E/插点I/
回退U/换向H<鼠标定点,回车键连接,ESC键退出>
操作说明:
﹙1﹚输入“Q”为绘曲线。系统驱动全站仪测点,然后自动在两点间画一条曲线。
﹙2﹚输入“B”为边长交会定点。指定两点延伸的距离交会定点。 ﹙3﹚输入“T”为跟踪,选择一条现有的线,程序自动沿该线,绘线。 ﹙4﹚输入“N”为区间跟踪,命令行会依次提示如下, 选择跟踪线起点:选择要跟踪的线的起点;
居中点:如果跟踪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路径,则要选择居中点; 结束点:选择跟踪结束点。
﹙5﹚输入“Z”为垂直距离,命令行会依次提示如下, 垂直与其它线方向[请选择线]:选择参照线; 相对于被选线的方向:指定垂直的方向; 距离:输入垂距。
﹙6﹚输入“X”为平行线,命令行会依次提示如下, 平行与其它线方向[请选择线]:选择参照线; 相对于被选线的方向:指定平行的方向; 距离:输入要沿平行方向延伸的距离。
﹙7﹚输入“L”为两边距离,命令行会依次提示如下, 求和两边相距一定距离的点[请选择第一条线]:选择第一条线; 哪一侧:点击要计算的一侧; 距离:输入平行的距离;
求和两边相距一定距离的点[请选择第二条线]:选择第二条线; 哪一侧:点击要计算的一侧; 距离:输入平行的距离。
﹙8﹚输入“C”复合线将封闭,结束。
﹙9﹚输入“G”为隔点闭合。系统计算出一个点,并自动从最后点经过计算点闭合到第1点,最后点﹙4﹚、计算点﹙5﹚、第1点﹙1﹚这三点应连成直角。 ﹙10﹚输入“J”为隔一点垂直。系统驱动全站仪新测一点,并计算出一个点使最后点、新测点、计算点三点连成直角并连线。
﹙11﹚输入“A”为微导线。输入推算下一点的微导线边的左角或指定平行或垂直方向,根据输入的边长计算出该点并连线。
命令区提示: 微导线 - 键盘输入角度(K)/<指定方向点(只确定平行和垂直
方向)> 操作:键入“K”系统提示输入角度、边长定点
默认为鼠标指定平行或垂直方向,然后输入边长定点。(程序识别模糊方向,判断平行或垂直。)
﹙12﹚输入“E”为延伸,在当前线条方向上延伸合适的距离。
﹙13﹚输入“I”为插点,在已连接的线段间插入新点。 ﹙14﹚输入“U”为删除最新测的一条边。 ﹙15﹚输入“H”为删除最新测的一条边。
﹙16﹚默认为鼠标指定点,回车弹出连接窗口,ESC键退出。
最后回车结束测量,成果如图7-18所示:
图7-18 展绘出的多点砼房屋符号
其他线状地物测制方法:
测制方法基本同多点房测制方法,绘制完毕系统会提问拟合线 7.2.3 多镜测量 如果某地物还没测完就中断了,转而去测另一个地物,之后可根据多测尺方法继续测量该地物。 中断地物测量时,利用“多镜测量”功能设置测尺,待要继续测量该地物时,再利用“多镜测量”中测尺转换功能,在多个测尺之间切换。利用“多镜测量”时直接驱动全站仪测点,自动连接已加入测尺名的未完成地物符号。 一般如果地物比较复杂或使用多名跑尺员时,都要用多镜测量。以下介绍多镜测量的方法步骤: 点击屏幕菜单的“多镜测量”项,命令区提示: 选择要连接的复合线:<回车输入测尺名> 选择已有地物则不需设尺;回车则弹出设置测尺对话框: 图7-19设置测尺 选择“新地物”项,在“输入测尺名”下方的文本框输入测尺名,测尺名可 以是数字、字母和汉字,如输入“1”后确定,则命令行提示: 切换S/测尺R<1>/曲线Q/边长交会B/跟踪T/区间跟踪N/垂直距离Z/平行线X/两边距离L/闭合C/隔一闭合G/隔一点J/微导线A/延伸E/插点I/回退U/换向H<鼠标定点,回车键连接,ESC键退出> 命令行中“测尺R<1>”表示当前进行的是1号尺,输入“R”则回到设置测尺对话框换尺或添加尺。 切换:不止一个测尺进行测量时,在几个测尺之间变换,在观测时在命令行输入“R”后回到设置测尺对话框,在已有测尺栏中选择一个测尺点“确定”后则将该地物置为当前。 新地物:开始测量一个地物前就设置测尺名。 赋尺名:若测量一个地物前没有进行设尺,测量过程中又要中断,此时可以赋予其测尺名。 命令行各个选项功能: ﹙1﹚输入“S”可以在不同的地物之间切换,指不用测尺功能,直接凭记忆来选择要连接的地物。 ﹙2﹚输入“R”回到设置测尺对话框进行测尺切换、新建或赋尺名。 ﹙3﹚输入“Q”为绘曲线。系统驱动全站仪测点,然后自动在两点间画一条曲线。 ﹙4﹚输入“B”为边长交会定点。指定两点延伸的距离交会定点。 ﹙5﹚输入“C”复合线将封闭,测制结束。 ﹙6﹚输入“G”为隔点闭合。系统会驱动全站仪测第5点,并自动从第4点经过第5点闭合到第1点。第5点即所谓的“隔点” ,它满足这样一个条件:角4和角5均为直角。 ﹙7﹚输入“J”为隔一点垂直。系统驱动全站仪新测一点,并计算出一个点使最后点、新测点、计算点三点连成直角并连线。 ﹙8﹚输入“A”为微导线。输入推算下一点的微导线边的左角﹙度.分秒﹚或指定平行或垂直方向,根据距离﹙米﹚计算出该点并连线。 ﹙9﹚输入“E”为延伸,在当前线条方向上延伸合适的距离。 ﹙10﹚输入“I”为插点,在已连接的线段间插入新点。 ﹙11﹚输入“U”为回退,删除上一步操作。 ﹙12﹚输入“H”为换向,即确定当前观测点与已有地物是顺时针方向连接还是逆时针方向连接。 ﹙13﹚鼠标定点即直接用鼠标在屏幕上输入点而不从全站仪读数据。 ﹙14﹚回车为全站仪测点模式,根据提示测量。 ﹙15﹚按ESC键退出测量。 ﹙16﹚T,N,Z,X,L命令说明详见7.2.2。 7.3 总结 立尺注意事项: 1.当测三点房时,要注意立尺的顺序,必须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立尺。 2.当测有辅助符号﹙如陡坎的毛刺﹚,辅助符号生成在立尺前进方向的左侧,如果方向与实际相反,可用下面的方法换向: “地物编辑﹙A﹚—线型换向”功能换向; 3.要在坎顶立尺,并量取坎高。 4.当测某些不需参与等高线计算的地物﹙如房角点﹚时,在观测控制平板上选择不建模选项。 野外作业注意事项: 1.测图过程中,为防止意外应该每隔20或40分钟存一下盘,这样即使在中途因特殊情况出现死机,也不致前功尽弃。 2.如选择手工输入观测值,系统会提示输入边长、角度,如选择全站仪,系统会自动驱动全站仪测量。 3.镜高是默认为上一次的值。当测某些不需参与等高线计算的地物﹙如房角点﹚时,在观测控制平板上选择不建模选项。 4.测碎部点,其定点方式分全站仪定点方式和鼠标定点方式两种,可通过屏幕右侧菜单的“方式转换” 项切换。全站仪定点方式是根据全站仪传来的数据算出坐标后成图;鼠标定点方式是利用鼠标在图形编辑区直接绘图。 5.跑尺员在野外立尺时,尽可能将同一地物编码的地物连续立尺,以减少在计算机处来回切换。 6.如果某地物还没测完就中断了,转而去测另一个地物,可利用“加地物名”功能添加地物名备查,待继续测该地物时利用“测单个点”功能的“输入要连接本点地物名”项继续连接测量,即多棱镜测量。 7.观测数据分为自动传输、手动传输两种情况。自动传输是由程序驱动全站仪自动测距、自动将观测数据传至计算机,如宾得全站仪;手动传输则是全站仪测距、观测数据的传输要人工干预,如徕卡全站仪。 8.当系统驱动全站仪测距过程中想中断操作时,WINDOWS版则由系统的时钟控制,由系统向全站仪发出测距指令后20至40秒时间还没完成测距,将自动中断操作,并弹出如图7-21所示的窗口。 图7-20 通讯超时的窗口 9.右侧菜单“找测站点”使测站点出现在屏幕的中央。 总之,采用电子平板的作业模式测图时,首先要准备好测站的工作,然后再进行碎部点的采集,测地物就在屏幕右侧菜单中选择相应图层中的图标符号,根据命令区的提示进行相应的操作即可将地物点的坐标测下来,并在屏幕编辑区里展绘出地物的符号,实现所测所得。 电子平板测图,真正做到了内外业一体化,测图的质量和效率都超过了传统的人工白纸成图,适合于在城镇里任务量不大的作业项目,在数字测图的外业实施时主要采用测记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