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调胃承气汤”与“小承气汤”的区别 我们先看看原文:
261、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262、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263、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264、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
在261、262、263甚至在264条文中可以看出
调胃承气汤是治疗“胃虚(胃阳虚寒)”,因胃虚,胃肠运化之力不足,至大便难的;
小承气汤是治疗“偏热的”,因热伤津,或津伤致热,从而至大便难的;
发汗可伤阳亦可伤津,
那必需分开来说,先说伤阳的,再说伤津的
261中,“发汗不解”,发汗后先看看伤阳的情况下该怎么治?(属胃),用调胃承气汤
262中,更明显了,腹胀满者,这明显就是“中阳虚寒”之症,亦用调胃承气汤;
263中,就继261讲发汗不解后,不属胃的那另外一半, 也就是汗出伤津的情况,该用小承气汤;(当然,吐、下、汗均可伤津,最后至大便难就要用小承气,原理相同)。
我们试试再把上面的假设套进219、30、220中。 219、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230、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
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
泄下。
30(太阳篇):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