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画家乡的风景》主题单元设计
(填写说明:文档内所有斜体字均为提示信息,在填写后请删除提示信息) 主题单元标题 作者姓名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学科领域 (在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七年级 课内共用5课时;每周1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 √画家乡的风景 所属单位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围绕风景画教学展开,是即小学六年级上册《心中的风景》一课初步对理想的风景进行描绘的基础之上,将湘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色彩”、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多彩的风景”中关于风景画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为八年级上册欣赏印象派风景画作品做好技术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重点包括“通过对摄影与写生作品的比较分析,体验自然景物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运用自己熟悉的绘画方法进行风景画构图练习”、“认识和学会运用透视、色彩规律完成一幅风景画作品”,是七年级教材中“造型.表现”领域中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本单元主题中,我们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三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专题一:怎样表现真实的风景?通过区分两种不同的透视现象,学习透视知识,培养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完成一幅。专题二:怎样了解和运用色彩?通过对摄影与写生作品的比较分析,体验自然景物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初步掌握风景画中的色彩表现技法,完成一幅风景色彩小稿。专题三:怎样选择适合的绘画表现形式?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运用所学的构图、透视、色彩等知识,完成一幅能表达对家乡风景独特风貌感受的作品。这三个专题的确定源于教材,又超越了教材,适当进行整合、拓展和延伸,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
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风景中的基本透视现象及规律; 2.学习风景画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规; 3.了解风景画中色彩知识及规律; 4.学习风景画取景与画幅形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区分两种不同的透视现象,学习透视知识,培养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绘制一幅铅笔风景透视图和运用自己熟悉的绘画方法进行风景画构图练习; 2.通过对摄影与写生作品的比较分析,体验自然景物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完成一幅风景色彩小稿; 3.认识和学会运用透视、色彩规律,完成一幅能表达对家乡风景独特风貌感受的风景画作品; 4.通过访问数字博物馆、美术馆,初步体验信息技术手段在美术学科中的应用,探究山水画和风景画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绘画的语言和规律,养成用审美的眼光去艺术地表现家乡和身边熟悉的景色; 2.从热爱家乡的角度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3.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学习透视、色彩、构图、比例等知识,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2.根据表现意图,在绘画创作中合理构图,恰当地表现空间关系和色彩关系。 3.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4.选择适合自己的造型方式,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1.在纸上如何表现真实的风景?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2.怎样了解和运用色彩? 3.怎样选择适合的绘画表现形式? 专题一:认识风景画——怎样表现真实的风景? (2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风景画中的色彩——怎样了解和运用色彩? (1课时) 专题三:绘制家乡的风景印象——怎样选择适合的绘画表现形式? (2 课时) 专题一 所需课时 认识风景画——怎样表现真实的风景? 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1课时 专题一概述 (说明: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学习重点和难点、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在小学六年级上册学生对什么是风景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更多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对怎样表现真实的风景没有涉及,所以要画家乡的风景,此专题是基础。本专题设计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小组观察、对比、分析风景画作品的活动,主要了解风景画的概念,分析风景画中的基本透视现象,总结绘画风景画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规律,体验画面空间关系。学习成果为能完成简单的风景透视图。第二课时:通过小组自主探究、比较分析摄影作品和风景作品活动,主要学习风景画如何取景和构图,学习成果是运用自己熟悉的绘画方法进行风景画构图练习。 专题学习目标 (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衔接) 1.了解风景画的概念 2.认识风景中的基本透视现象,培养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 3.学习绘画风景画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规律,体验画面空间关系 4.感受不同画幅形状所表达的不同的风景画意境 5.学习风景画如何取景 6.练习用线条组织画面构图,包括确定对象的线条、角度、位置,与形体相对应的大小比例等 怎样表现真实的风景? 1.什么是风景画? 2.几种不同的画幅形状,分别给你什么视觉感受? 专题问题设计 3.这么多风景构成元素,我们都要画到纸面上吗?怎样取舍会更好? 4.为什么同样的树在画面中会画的不一样大?有什么规律? 5.什么是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它们有什么不同? 6.怎样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画面上来?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资源库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 他 课件 美术教室 绘画用纸、铅笔等绘画工具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设计构成本专题学习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通过对所设计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课时: 活动一:感受家乡风景、人文之美 1.欣赏泉城新八景摄影图片,感受家乡风景及人文之美。导入风景画教学,提出问题:什么是风景画? 2.学生根据课前学习的网络资源,总结归纳:风景画的概念。 活动二:探究风景画的透视现象及规律 1.出示风景画作品《乡间村道》,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树在画面中会画的不一样大?有什么规律? 2.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师生交流,分析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等规律。 3.对比出示风景画作品《水乡》,提出问题:什么是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它们有什么不同? 4.根据课前所查资料及对比分析,总结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及不同。 5.根据提供的摄影图片,完成简单的风景透视图。 活动三:交流与展示 小组内自评。 第二课时: 活动一:学习如何取景,体验不同尺幅形状的视觉感受 1. 出示风景摄影图,提出问题:这么多风景构成元素,我们都要画到纸面上吗?怎样取舍会更好? 2.小组探究美术作品(包括取景好的和存在问题的作品),根据研究得出:取景兼顾近景、中景、远景,主次分明,画面效果会更好。 3.欣赏几种不同的画幅形状的风景作品,提问:分别给你什么视觉感受? 4.体验不同的尺幅形状,带给人的不同视觉感受。 活动二:深入观察,分析构图 1.深入观察以上作品,学生概括出其构图形式线。 2.欣赏、评论作品,通过欣赏、评述,了解如何做到构图主体突出、舒适,虚实得当,空间效果好。 活动三:绘画练习 运用自己熟悉的绘画方法进行风景画构图练习。 活动四:展示评价,组内自评。
(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 1. 能够积极提出、思考、交流问题和进行评价。 2. 能够热心参与学习活动,兴趣持久,操作细致、耐心,与同学合作融洽。 3. 能够进行风景画的取景,取景关注到近景、远景、中景,主次分明,虚实得当。 4. 透视准确,构图主体突出、舒适,空间表现好。 5. 各种对比运用协调,线条流畅、简洁,具有节奏美感。 风景画中的色彩——怎样了解和运用色彩? 课内共用1课时 评价要点 专题二 所需课时 专题二概述 (说明: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学习重点和难点、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通过专题一的学习,学生对风景画的取景、构图、透视、尺幅的运用等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表现真实的风景,色彩是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通过学生对自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和认识,获得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并为八年级第8课《绚丽的阳光》的印象派风景画作品欣赏做技术上的准备。本专题设计一个课时:通过小组观察、对比、分析摄影作品和风景画作品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色彩知识和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学习成果为能完成简单的风景色彩小稿。 专题学习目标 (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衔接) 1.了解风景画中的基本色彩知识 2.掌握风景中的色彩观察的方法 3.感受不同色调所表达的不同的风景画意境 4.完成风景画色彩小稿 怎样了解和运用色彩? 1.什么是色彩的色性、明度、纯度? 专题问题设计 2.为什么同样的树在画面中会画的色彩更丰富? 3.如果你是画家,你会选择怎样的色彩表现四季的变化? 4.为什么画中近景和远景中的绿树,绿色不一样?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 他 网络资源库 课件 美术教室 绘画用纸、水粉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设计构成本专题学习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通过对所设计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课时: 活动一:对比观察,总结问题 1.对比观察黑白风景和色彩风景画作品。导入风景画色彩教学,提出问题:什么是色彩的色性、明度、纯度? 2.学生根据课前学习的网络资源,总结归纳。 活动二:探究观察风景画的色彩现象的方法及规律 1.对比出示风景摄影作品和色彩风景画作品,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树在画面中会画的色彩更丰富?有什么规律? 2.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师生交流,分析出自然风景中除本身的色性、纯度、明度等固有颜色外,还要光源和环境色彩的影响,总结规律。 3.进一步观察风景作品,思考:为什么画中近景和远景中的绿树,绿色不一样? 总结受透视的影响,前实,后虚,前纯,后灰。 4.思考:如果你是画家,你会选择怎样的色彩表现四季的变化?总结色调的运用。 5.根据提供的摄影图片,完成简单的风景色彩小稿。 活动三:交流与展示 小组内自评。 (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 1. 能够积极提出、思考、交流问题和进行评价。 2. 能够热心参与学习活动,兴趣持久,操作细致、耐心,与同学合作融洽。 3. 能够掌握风景色彩的基本知识,了解基本的色彩规律及观察方法。 4. 能够运用色彩表达对风景的印象和情感。 5. 画面色彩关系处理和谐,具有整体美感。 绘制家乡的风景印象—怎样选择适合的绘画表现形式? 评价要点 专题三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1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 专题三概述 (说明: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学习重点和难点、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通过前两个专题的学习,学生对风景画的最基本知识和观察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此专题是风景画作品的完整表现、成果展示和学习的拓展延伸。本专题设计课内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欣赏、分析风景画作品的活动,主要了解和感受不同绘画形式的风景画作品的不同艺术审美特性。学习成果为绘制一幅具有个性特征的家乡风景画。第二课时: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探究中国山水画和风景画的异同,学习成果是在班内组织完成竞聘,通过ppt呈现研究成果。课外两课时,主要是通过网络学习或走访艺术家等形式,搜寻资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 专题学习目标 (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衔接)
1.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表达对家乡风景的思想与情感,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2.探究中国画和风景画在材料工具、装裱形式、透视规律、表现方法等方面的不同表现 3.通过探究,感受中西方绘画在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的差异 4.小组通过ppt呈现研究成果 5.完成山水画讲解员的竞聘 怎样选择适合的绘画表现形式? 专题问题设计 1.不同表现形式的风景画作品,给你什么样的不同审美感受? 2.中国画和风景画在材料工具、装裱形式、透视规律、表现方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3.画同样的题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 他 网络资源库 课件 美术教室 美术馆、艺术家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设计构成本专题学习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通过对所设计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课时: 活动一:欣赏作品,感受不同的艺术审美特征。 1.欣赏一组绘画作品,包含各种表现形式的风景画作品。 2.学生组内交流,有何不同的审美感受?总结归纳:水彩画:透明;水粉、油画:厚重;版画:对比强烈等个性特征。 活动二:选择形式,绘制家乡风景画印象。 运用所学知识和对家乡的印象,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一处自己喜爱的家乡风景,绘制一幅风景画作品。 活动三:交流与展示 小组内自评。网上互评。师评。 第二课时: 活动:模拟招聘 组内推选1人为解说员,代表小组参加竞聘,通过ppt呈现研究成果,每组推选2人评委,每组推选1人为成绩统计员,进行全班竞聘,胜出者推选为校级应聘者。 课外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分配探究任务。 2.搜寻资源,小组内资源共享。 3.分析关键作品,探究问题。 4.访谈艺术家,走入艺术家工作室。 5.小组为单位完成研究成果展示的ppt。 (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 1. 能够积极提出、思考、交流问题和进行探究、评价。 2. 在探究中具有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3. 能够热心参与学习活动,兴趣持久,操作细致、耐心,与同学合作融洽。 4. 能够通过研究性学习探究出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什么异同? 5. 能够选择和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达对家乡风景的印象和情感。 6. 能够清晰明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准确、流畅,思考深刻。 评价要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