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产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9年11月C第6卷/第33期

Nov. C. 2019 Vol.6, No.33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133

产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古丽米拉·阿扎提

(新疆塔城托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新疆 塔城 834500)【摘要】目的 分析产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和预防策略。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700例医院产科收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0例)与对照组(3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时采集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造成产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以及围手术期未使用抗生素是引起产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高危因素(P<0.05)。结论 引起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以及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方面;通过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产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33.133.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不断提升,这也为手术在临床中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1]。手术作为一种有创性治疗方法,由于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加上医疗器材与内部组织的接触,导致患者的感染风险升高[2]。虽然医学消毒与灭菌技术不断进步,手术操作与技巧也不断提升,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切口感染的问题,这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3]。产科患者由于生理情况特殊,因此出现切口感染的风险远高于常规手术患者。因此,如何降低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文章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700例医院产科收治手术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如下。

控制探访人员减少交叉感染的现象,定期进行病房消毒,针对切口感染患者需要及时采样,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③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根据相关部门的相关规范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围手术期给予抗菌药物,通常在术前5 min~2 h给药,对于手术时间超过2 h、出血量超过15000 mL的患者术中可以给予抗菌药物;④缩短手术时间:术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医护人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过长,导致切口感染风险增加,因此术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700例医院产科收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0例)与对照组(350例)。观察组350例患者的年龄20~42岁,平均为(29.6±1.2)岁;孕周为37~40周,平均为(38.6±1.0)周;其中经产妇186例,初产妇164例。对照组350例患者的年龄20~42岁,平均为(28.6±1.5)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为(38.9±1.1)周;其中经产妇192例,初产妇158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预防性护理,具体措施为:①加强手术室管理:为了避免术中感染的发生,需要加强手术室的管理与监测,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检查,同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并进行持续改进。手术室内做好灭菌物品质量检验,并检查灭菌包记录单,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能重复使用;②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在各项工作中,需要认真检查做好消毒管理措施,同时加强手部卫生清洁,术前严格按照手术标准吸收,同时不定期采样检查手部卫生,并将手部卫生与医护人员的业绩挂钩。在接触患者前后都需要及时吸收,术中操作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穿戴口罩和帽子,术后换药要到专用换药室,并叮嘱患者加强保暖,避免着凉,定时更换切口敷料,保持皮肤干燥,术后叮嘱患者做好卫生清洁工作,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时采集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以及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造成产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差异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观察组有5例切口感染,对照组有11例切口感染,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为1.4%和3.1%,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产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高危因素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以及围手术期未使用抗生素是引起产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高危因素(P<0.05),见表2。

3 讨 论

本次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以及围手术期未使用抗生素是引起产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高危因素(P<0.05),这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抵抗能力下降,因此更容易出现切口感染的问题;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切口暴露时间也增加,导致受到空气细菌、污染物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急诊手术由于没有做好各种准备事项,因此感染风险也会升高;围手术期未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患者的感染风险增加。

(下转150页)

150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2019年11月C第6卷/第33期

Nov. C. 2019 Vol.6, No.33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患者治疗时的大出血则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对患者进行护理协助,加强生理、心理的支持,能够给予患者更全面的治疗保障。而患者的配合度提升、以及医护人员工作质量的改进有利于提升围术期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围术期护理策略能够更好地关注不同阶段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情况,包括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的解决,可以提升护理治疗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 晓.剖宫产子宫切口并发症—切口妊娠、切口憩

室、切口愈合和不良180例临床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3.

[2] 李 杨.子宫切口妊娠不同临床处理方案比较[D].天津医

科大学,2014.

本文编辑:吴 卫

(上接133页)

表2 产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因素年龄(岁)

≥40<40≥1<1择期手术急诊手术有无

例数111589208492458242468232

感染例数124115412610

x2值5.462

P值0.046

手术时间(h)

5.4870.046

手术类型

5.6350.045

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

5.4810.046

降,从而容易出现术后感染,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能够降低术后感染[5]。围手术期抗生素主要是指手术前或术中至术后的短时间用药,能够有效消灭体内的感染菌株,从而避免细菌的扩散与繁殖。术后12 h内给予抗生素能够有效达到预防术后感染的目的,过早用药和过晚停药很可能无法预防手术感染,同时容易造成耐药菌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手术作为一种有创性治疗方法,由于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加上医疗器材与内部组织的接触,导致患者的感染风险升高。引起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以及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方面;通过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通过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加强手术室卫生环境护理,定期进行菌落数量检验,评价手术室卫生情况,加强无菌操作,提高自身的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可以将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医护人员的业绩相结合,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手术患者由于术后卧床休养时间长,加上室内通风不足,容易出汗,加上清洁不及时,容易引起切口感染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强患者的术后指导,保持切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同时换药的时候也要严格进行消毒,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4]。需要加强患者和家属对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从而做好自身的管理,有助于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手术会导致机体抵抗能力下

参考文献

[1] 王 芹.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性护

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6):16948.[2] 周 丹.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

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9):1268-1269.

[3] 彭传琴,叶 红,李 华,等.产科会阴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

析与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2016,(5):163-163.

[4] 王 星.手术室优化护理在妇产科开腹手术患者中的应

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0):94-95.

[5] 吕一燕,陈 端,黄 涛,等.毛冬青液在妇产科术后腹部切

口感染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18,40(6):689-691.

本文编辑:吴 卫

(上接145页)

式,观察组重视人文关怀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结果显示,观察组剖宫产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产后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少,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综上所述,人文关怀护理管理能够对高危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分娩状况起到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局及体重、产前产后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05):752-756.

[2] 赵 芳.人文关怀对高危产妇妊娠结局及分娩状况的影

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0):1357-1360.

本文编辑:吴 卫

参考文献

[1] 刘 霞,李 明.连续细致化护理模式对高危初产妊娠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