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物理】南通市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物理】南通市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物理】南通市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的示意图。小球从a处由静止滚下,在c处与小木块碰撞,并与小木块共同运动到d处停下。下面的一些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从a到b小球的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到达c处,小球的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C.从c到d处,小球的机械能增大

D.到达d处,小球的动能为零,小木块的动能为零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从a到b,小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到达c处,小球到达平面,小球的势能最小,小球的质量不变,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c到d处,小球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速度逐渐减小,动能减小,所以机械能减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到达d处,小球质量不变,小球撞击木块后,速度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减小,到d点停止,速度为零,动能为零,木块到达d处速度为零,动能也为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C.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 D.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不再受到推力的作用,只有距离,没有推力的作用,所以对铅球不做功,故A错误.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竖直向上,距离水平向前,没有在拉力方向上通过距离,故拉力没有做功.故B错误.

C.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购物车受到水平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推车的力做了功.故C正确.

D.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支持力的作用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支持力没有做功,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力和距离的方向要一致);二者缺一不可.

3.在校园足球比赛中,队员把足球踢出后,足球在水平地面上向前减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足球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这一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所受的重力做了功 C.足球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

B.脚一直对足球做功 D.地面的支持力对足球做了功

A、重力时竖直向下的,球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是水平方向,即力与距离垂直,重力不做功,故A错误;

B、球离开运动员的脚以后,以后不再受运动员的作用力,故脚对球不再做功,故B错误;

C、由于足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慢,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故受到的是非平衡力,故C正确;

D、支持力是竖直向上的,球在地面上的运动是水平方向,即力与距离垂直,支持力不做功,故D错误; 故选C.

4.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s)一时间(t)图象如图,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v2 B.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

C.0﹣8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

D.0﹣8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2W2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象知道,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二次通过的路程,即v1 >v2,故A错误;

B.由图象知道,两次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又因为是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故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相同,所以,两次拉动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即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相等,大小是F1 =F2 =f,故B错误;

CD.由图象知道,0~8s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为0.8m,第二次通过的路程为0.4m,又知两次拉力相等,由W=Fs知道,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满足: W1 =2W2 ; 由PW 知道,0~8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 tP1 >P2 ,

故C错误,D正确。

5.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沿竖直向上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 ( )

A.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 B.甲的重力一定大于乙的重力

C.拉力F甲做的功一定大于拉力F乙做的功 D.拉力F甲的功率一定大于拉力F乙的功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乙受力情况相同,都受重力和拉力作用,二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受的力为平衡力,所以

,G乙F乙=8N,G甲G乙,B对;速度大小与拉力无关,A错;根据

WFs,不知道二者通过的距离,无法比较拉力所做的功,根据P知道物体的运动时间或速度,也无法比较功率,C、D错. 考点:力和运动 功

W或PFv,不t

6.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 C.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关系分析.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多少,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解:A、说法错误,功率大,只能说明做功快;

B、说法错误,由于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故做功多,不一定机械效率就大; C、说法正确;

D、说法错误,机械效率高,只能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 故选C.

7.如图所示的光滑轨道,BC为水平面,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A.A到B小球的重力势能不变 B.A到B小球的动能减少 C.B到C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大 D.B到C小球的动能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示可知,小球从A到B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故A错; B.小球从A到B速度变大,动能增大,故B错; C.小球从B到C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故C错;

D.由于平面是光滑的,小球不受摩擦力,所以小球在平面上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从B到C的速度不变,动能不变,故D正确.

8.将重为2N的物体A挂于弹簧测力计下,测力计与物体A共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已知匀速运动的速度v1<v2<v3 . 关于测力计和物体A的描述: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2N;②测力计对物体A的拉力做功的功率最大;③物体A的重力势能增加.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同时符合以上三条描述的是

A.静止 B.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C.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D.水平向右匀速运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平衡力,据此判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根据运动速度的大小,判断做功的功率;同时根据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详解】

①由题意可知,物体每次都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因此,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则拉力与重力平衡,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等于2N;

②首先,做功必须包括力和力方向移动的距离两个要素,A选项中有力无距离,所以不做功;D选项中力与运动方向垂直,所以也不做功,因此,做功的只有BC; 而BC中,v1③选项AD中,物体的高度不变,所以重力势能不变;BC选项中物体的高度增大,所以物体A的重力势能增加。综上所述,同时符合以上三条描述的只有C.故选C.

9.跳伞运动员跳出飞机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直至与重力等大。在整个下落过程中,运动员和降落伞的 ( ) A.重力势能不断减少,动能不断增加,机械能不变 B.重力势能不断减少,动能不断增加,机械能减少

C.重力势能不断减少,动能先增加然后保持不变,机械能减少 D.重力势能不断减少,动能先增加后减少,机械能不变 【答案】C

【解析】分析:动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动能和势能总称为机械能。

解答:由于运动员在空中飞速下落,质量没发生变化,速度先逐渐增大后保持不变,故动能先增大后保持不变;在下落过程中,高度降低,所以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等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所以机械能也是减小。 故选:C。

【点睛】该题考查了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机械能的变化可以从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来判断,也可以从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之间是否有转化进行判断。

10.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是生活和生产中的场景,对其能量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货物被举高后内能增加了

B.列车进站速度减小后内能增加

C.握力计被握扁后其弹性势能减小

D.飞机升空后高度增加内能变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货物被举高后,重力势能增加了,但内能不会改变,故A错误;

B、列车速度减小,质量不变,所以列车的动能减小,在刹车减速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故B正确; C、握力计发生形变后弹性势能增加,故C错误;

D、飞机升空后,高度增大,所以其重力势能增加,但内能不会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注意分清楚内能与机械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式的能,内能是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和,而机械能是宏观物体的动能与势能的和,两种形式的能之间没有关系.

11.如图所示,斜面与水平面在M点通过小圆弧相连,弹簧左端固定,原长时右端在N点,小物块从斜面上P点由静止滑下,与弹簧碰撞后又返回到P点,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 B.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减少 C.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D.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答案】B 【解析】

A、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减小,故A正确; BC、物块从P到N碰撞后还能返回到P说明没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不变;故B错误,C正确;

D、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形变达到最大限度,弹性势能最大,故D正确. 故选B.

12.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均为300N的货物从图示位置向上缓慢提升一段距离.F1、F2始终沿竖直方向;图甲中OB=2OA,图乙中动滑轮重为60N,重物上升速度为0.01m/s.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方式都省一半的力 C.乙方式机械效率约为83.3% 【答案】C 【解析】

B.甲方式F1由150N逐渐变大 D.乙方式F2的功率为3W

试题分析:由甲图可知,OB=2OA,即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由于不计摩擦、杠杆自重,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为阻力的一半,即F1=150N;由图乙可知,n=3,不计绳重和摩擦,则F2=G+G动)/3=(300N+60N)/3=120N,故A错误;甲图中,重力即阻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动力的方向也是竖直向下的,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不变,故动力F1 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乙方式机械效率为:η=W有/W

=W有/W有+W额=Gh/Gh+G轮h=G/G+G轮=300N/300N+60N=83.3%,故C正确;乙方式中

F2=120N,绳子的自由端的速度为v绳=0.01m/s×3=0.03m/s,则乙方式F2的功率为:P=F2 v绳=120N×0.03m/s=3.6W,故D错误,故选C.

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

13.一位父亲与他5岁的儿子磊磊一起上楼回家,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爬相同的楼梯,儿子体重小做的功少 B.爬相同的楼梯,父亲体重大做的功多

C.爬相同的楼梯,儿子比父亲先到达,儿子的功率一定大 D.爬相同的楼梯, 父亲比儿子先到达,父亲的功率一定大 【答案】C 【解析】

(1)因为父亲的体重大小儿子的体重,两人上楼的高度相同,根据公式W=Gh可知,父亲做的功多,故AB正确.

(2)爬相同的楼梯,儿子比父亲先到达,儿子做功比父亲少,儿子又比父亲用时间短,根

据公式P=

W t可知,不能判断儿子的功率一定大,故C错误.

(3)爬相同的楼梯,父亲比儿子先到达,父亲比儿子做功多,时间又短,根据公式P=可知,父亲的功率一定大,故D正确. 故选C.

W t

1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P=W/t可知,功率跟功成正比,所以只要做功多,功率就大 B.功率跟时间成反比,所以只要时间短,功率就大

C.甲每小时做的功比乙每小时做的功多,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 D.功率大的机器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 AB、从公式

可知功率的大小与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的时间有关,大小等于做的功与时

间的比,故A、B错误,

C、甲每小时做的功比乙每小时做的功多,根据知正确; D、根据故选C.

知,做功多少与功率与做功时间都有关系,只知道功率,不能说做的功就

多,故D错误;

知,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故C

15.如图所示,小球沿轨道由静止从A处运动到D处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 力,仅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则

A.小球在A处的动能等于在D处的动能 B.小球在A处的动能大于在D处的动能 C.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小于在C处的机械能 D.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等于在C处的机械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

AB.根据题意,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仅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所以小球在重力势能较大的地方其动能肯定较小.观察图象,发现小球在A处比在D处所处的高度较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较大,所以小球在A处具有的动能较小,故A、B选项都不正确.

CD.根据题意“小球沿轨道由静止从A处运动到D处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力,仅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能量的损耗,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即机械能是不会减少的,小球在各处的机械能都是相等的,故D正确,C不正确.

16.骑自行车上一个陡坡时,有经验的同学会沿S型路线骑行,他这样做是为了( ) A.缩短上坡过程中所走的路程 C.减小上坡过程中所施加的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上坡时,自行车上升的高度不变,走S形路线所走的路线较长,A不符合题意. B.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B不符合题意.

C.上坡时,走S形路线所走的路线较长,相当于增长了斜面的长度,斜面越长越省力.C符合题意.

D.速度一定,走S形路线所走的路线较长,所用的时间较长.D不符合题意.

B.减少上坡过程中所做的功 D.缩短上坡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17.如图所示,让钢球从斜槽上由静止滚下,钢球运动到水平面上碰到静止的木块后,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A.钢球能从斜槽上滚下是因为它具有惯性 B.木块被撞得越远,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 C.钢球在斜槽上向下滚动时,它的机械能越来越大 D.木块被撞出一段距离,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钢球能从斜槽上滚下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不是因为它具有惯性,故A错误; B.根据W=Fs可知,木块被撞得越远,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故B正确; C.钢球在斜槽上向下滚动时,不计空气阻力,但钢球还受到摩擦力作用,钢球滚下时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钢球的机械能会减少,故C错误;

D.木块被撞出一段距离,是因为木块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不能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

18.掷实心球是某市的中考体育加试项目之一.掷出去的实心球从a处出手后,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球最终停在水平地面e点处(不计空气阻力).则实心球( )

A.在a处重力势能最小 B.在b处动能为零

C.在a、b、c三处机械能相等 D.在d处动能为零 【答案】C 【解析】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由图可知,d、e两点高度最小,重力势能最小,故A错误;

球在最高点b处时,在水平方向上仍有速度,所以此时的动能不是零,故B错误; 不计空气阻力,则说明球在空中的机械能是守恒的,故在a、b、c三处的机械能相等,C正确为答案;

球达到d点后没有静止,仍然向前滚动,所以动能不是零,故D错误;

19.一定质量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物体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10 s时的速度大于4s时的速度

B.0~6 s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大于6~12 s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C.0~6 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6~12 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D.0~6 s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6~12 s物体所受的拉力 【答案】B 【解析】

A、从图象上看,0~6s和6s~12s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0~6s过程中通过的路程是3m,6~12s的过程中通过路程为1m,因为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多,速度越大,因此0~6s的速度大于6~12s的速度,即4s时的速度大于10s时的速度,故A错误;BD、0~6s和6s~12s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阻力,0~6s物体所受的拉力等于6~12s物体所受的拉力,0~6s过程中通过的距离为3m;6~12s的过程中

通过的距离为1m,由W=Fs可知,0~6s拉力做的功大于6s~12s拉力做的功,故B正确,D错误;C、由于速度发生了改变,根据P=Fv可知,由0~6s的速度大于6~12s的速度,0~6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大于6~12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故C错误.故选B.

20.2017年春季,共享单车投向襄阳市场,为创建文明城市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下关于自行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较宽的坐垫可以增大压强 B.轮胎表面凹凸的花纹可以减少摩擦 C.骑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机械能增大

D.快速骑车时,刹车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人和车具有惯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较宽的坐垫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故A错误; B.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故B错误;

C.骑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质量和速度都不变,则动能不变,高度不变,势能不变,则机械能不变,故C错误;

D.骑着自行车的人原来处于运动状态,刹车时,人和车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不能立即停下来,故D正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