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黄河流域1919~1998年径流量突变分析

黄河流域1919~1998年径流量突变分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O卷第6期 人民黄河 V01.30.No.6 2008年6月 YELLOW RIVER Jun.,2008 【水文・泥沙】 黄河流域1 9 1 9~1 998 年径流量突变分析 李春晖 ,郑小康 ,庞爱萍2,杨志峰 2 (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2.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摘要:根据黄河干流兰州、三门峡和花园口近80年天然径流量序列资料,分析了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突变特征及其影 响因子。并应用Yamamoto法检测黄河流域1919—1998年径流序列在年际间的突变。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年径流量突变 主要发生在1933—1935年、1969—1972年、1980—1983年、1986—1989年,气候突变是导致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突变的 直接原因。 关键词: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突变;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P333;TV8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379(2008)06—0033-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Et趋尖 锐,2010年、2020年和2030年水资源短缺量将分别达到22.9 印:: ,n +,n,一Z (3) 亿、62.4亿nl 和66.2亿nl 。对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进 式中:m。和m 分别为前后两段序列样本长度。 行深入研究,特别是研究天然径流量的突变性,是合理利用黄 m。、m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人为设定,若取m,=m =g时, 河水资源的基础 J。笔者采用黄河兰州、三门峡和花园LI 3 由式(1)一式(3)得to>S/N X g ;取m1=m2=10,则在 个水文站1919—1998年天然径流量资料,分析了黄河天然径 S/N>1.0时,相当于to>3.162>to o5(to o5=2.23),达到 流量的突变现象。 95%以上的信度水平;取m :m :14,则在S/N>1.0时,相 当于t0>3.742>to.o。(to o。=2.98),达到99%以上的信度水 1突变特征分析 平。即从基准年第i年前后时间段的均值都有明显差异,发生了 1_1分析方法 突变。在达到信度S/N可能连续出现的数年区间内,取最大的 突变是自然界的一种正常现象,即描述某自然现象的时间 S/N值作为突变年。 序列从一种稳定态(或稳定持续的变化趋势)跳跃式地转变到 分别取m1=m2=5、ml=m2=10与ml=m2=14,对 另一种稳定态(或稳定持续的变化趋势)的现象,它表现为该 黄河干流兰州、三门峡和花园口3站1919—1998年天然径流量 序列从一个统计特征到另一个统计特征的急剧变化 】。时间序 进行突变分析。 列的突变分析方法有滑动t一检验法、Pettitt法、Lepage法、 1.2分析结果 Mann—Kendall法和Cramer法等 J。李春晖采用Mann— 绘制黄河干流兰州、三门峡和花园口3站1919~1998年天然 kendall法对黄河流域降水量和径流量1951—1998年系列进行 径流量变化图(见图1)。根据Yamamoto法计算3站径流量在g= 了突变分析 。本研究应用Yamamoto法来检测黄河流域 5、l0年和l4年的S/N值(见图2~图4),突变及其趋势见表l。 1919—1998年径流序列在年际间的突变。 由图2一图4及表1可以看出:在g=5年尺度上,兰州和 Yamamoto法被用来检验2个随机样本平均值的显著差 三门峡2站在1933年、1969年和1975年出现突变,S/N值分别 异 '” 。首先设置一个基准年,则基准年的突变指数 为1.99、1.29、1.08和1.78、1.28、1.09,趋势分别为上升、下降 S/N(即信噪比)可表示为 和上升趋势;花园口站在1933年、1969年和1986年出现突变, S/N值为1.73、1.23、1.02,趋势分别为上升、下降和下降。在 s/N= =— —÷ ㈩ (1) M=10年尺度上,3站分别在1933年出现突变,S/N值分别为 式中: 。、S。分别为基准年前m.年时间段内的平均值和标准偏 1.01、1.09、1.10,呈上升趋势。在g=14年尺度上,没有显著性 差; 、S:分别为基准年后m。年时间段内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突变趋势。 该方法把突变出现的时间定格在数年宽度的范围内,在可 用资料的全部时间段内,通过连续设置基准年的方法,可以得 收稿日期:2O盯一o9一l3 到突变指数S/N的时间序列。当S/N>1.0时定义为突变, 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09002);国家“973”计划项目 S/N>2.0时定义为强突变。定义统计量: (2006CB4o3303)。 作者简介:李春晖(1976一),男,安徽阜阳人,博士,研究方向为水资源、流域管 厂■—_i— — t。=( ・ )/√ ‘玄 去) (2) 理和湿地生态等。 E.mail:chunhuili@bnu.edu.c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4・ 人 民 黄 河 2008年 咖咖咖瑚鲫景莩Ⅻ瑚 0 \ 咖 蜒 1919 1929 1939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年份 图1兰州、--f-I峡和花园口3站1919~1998年天然径流量变化 n¨(,一 、、 \ 丑 年份 图2兰州站天然径流量信噪比变化 年份 图3三门峡站天然径流量信噪比变化 蔓 E 年份 图4花园口站天然径流量信噪比变化 1.3突变原因分析 径流量突变主要是由气候突变引起的,而气候突变的影响 因素是天文因子和地球因子,前者包括太阳辐射强度、地球轨 道参数、地球自转速率,后者主要是人类活动。 不少学者研究北半球和我国的气候变化后认为,在20世 纪20年代、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发生过3次气温突变 。 尤卫红认为北半球较明显的气温突变年为1920年和1979 年 。汤懋苍等发现青藏高原气候也在20世纪20年代、50— 60年代和80年代初发生过3次突变,而且这些气候突变与太 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及地球自转速率在20世纪初期、20年代、60 年代和80年代发生的突变有很好的相关性 。从黄河流域 天然径流最的突变与这些气候突变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一点 来看,显然气候突变是导致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突变的直接原 因,而其中太阳黑子和地球自转周期突变是导致黄河流域天然 径流量突变的根本原因。 表1 Yamamoto法计算的黄河天然径流量突变及趋势 2结论 (1)在肘=5年尺度上,兰州、三门峡和花园口3站出现3 次明显突变,但没有产生强突变;在肘=10年尺度上,3站均在 1933年出现突变;jlf:14年时则没有产生突变。 (2)黄河流域年径流量突变主要发生在1933—1935年、 1969—1972年、1980~1983年、1986—1989年。 (3)影响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突变的直接原因是气候的突 变,根本原因是太阳黑子和地球自转周期突变。 参考文献: 杨志峰,李春晖.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突变性与周期性特征[J] 山地学报 2004(2):140—146. [2] 刘昌明,张学成.黄河干流实际来水量不断减少的成因分析[J] 地理学报 2004(3):323—330. [3]张光辉.全球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影响的情景分析[J].地理研 究,2006(3):268—275. [4]符宗斌,王强.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验方法[J].大气科学,1992(4):483— 493. [5]符宗斌.气候突变现象研究[J]大气科学.1994(3):273—284. [6]谷松林.突变理论及其应用[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3. [7]魏凤英,曹鸿兴.中国、北半球和全球的气温突变分析及其趋势预测研究 [J].大气科学,1995(2):140—148. [8]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9]张宇发.贵州气温近50年变化趋势与突变分析[J].贵州气象,1998(5): 17一l9. [10]李春晖.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o3. [11]顾骏强,施能,王永波.近50年浙江省早涝气候变化及特征[J].热带气象 学报。2001(4):429—435. [12] 肖栋,李建华.全球海表温度场中主要的年代际突变及其模态[J].大气科 学,2007(5):839—854. [13] 尤卫红.气候变化的多尺度诊断分析和预测的多种技术方法研究[M].北 京:气象出版社,1998、 [14]汤懋苍,白重玻,冯松,等.本世纪青藏高原气候的= 次突变吱ti,,、之同索 的相关[J]高原气象,1998(3):250—25"r 【责任编辑翟戌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