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州太湖湿地公园的设计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的设计

来源:好走旅游网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设计赏析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苏州太湖湿地公园的设计方案和个人赏析, 首先交代太湖湿地公 园的建园 关键词 :湿地公园;设计;赏析

一、城市湿地景观

(一)湿地的定义 所谓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

地或

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 6m 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滩涂等,还包括部 分河流、湖泊、鱼塘、水库和稻田。

(二)湿地景观设计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 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 计,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景观设计的意义

( 1) 能充分利用湿地渗透和蓄水的作用, 降解污染,疏导雨水的排放,调节区 域性水

平衡和小气候,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 2) 这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憩空间, 促进人与自 然和谐

相处, 促进人们了解湿地的生态重要性, 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有 重要的社会效益。一定规模的湿地环境还能成为常住或迁徙途中鸟类的栖 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3) 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 可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的使用, 降低城 市绿地

的日常维护成本。

2、景观设计的要点

( 4) 保持湿地的 ( 系统 ) 完整性。 ( 5) 植物的配置设计。

( 6) 水体岸线及岸边环境的设计。

二、苏州太湖湿地公园

(一)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概况

太湖湿地公园位于高新区西部镇湖街道的游湖地区,离苏州太湖仅 1 公里, 总面积 4.6 平方公里,苏州太湖湖滨湿地景观包括苏州高新区沿太湖大堤内侧 1 km的生态敏感区

和游湖水面.总面积近30km2 —期工程为游湖中心水面及周边 区域,总面积近4km2二期工程为连通游湖与太湖的由河道与山体组成的生态 廊道,三期为沿太湖岸线 1 km 的条状地带.形成融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景 观”。湿地公园的规划特点是以场地内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城市发展与因素为 基础的圈层发展模式,即内圈以生态完善的湿地为核心区,中部为服务、休闲、 展览、新农村产业等功能区,外圈为湿地公园协调区。

(二)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设计方案

1、功能定位 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是集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

普教育于一体,根据承载的不同功能和比较优势,合理划分功能区, 规划了水乡 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培育区、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生态休息地、 湿地展示区、 原生湿地保护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形成特色突出、分工明确的七大功能区。

2、地理特色 湿地公园的地理特色是在现状鱼塘基础上,通过整合、修复、补充,表达了

太湖特有的渔文化、刺绣文化、田园文化。规划中提出大地景观艺术化等设想, 勾画了芦白稻黄、桑青水碧、竹翠桃艳、鹭舞燕翔、蛙鸣鱼跃的生态湿地景象, 更大的发挥湿地公园与环太湖生态旅游带紧密相联的优势, 促进高新区西部地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快速发展。

3、 景点设置

熊猫主题公园、XD影院、太湖风情湖滨浴场、湿地知识长廊、珍禽部落岛、 农夫果园、 世博苏州新馆、 水上活动中心、 乐活林、天鹅湖、 渔矶台、七桅古船。

4、 分区建设

(1)湿地生态保育区

该区总长约6. 2km基本可分为两个区段,第一段从集散码头至太湖大桥 之间,全长约2km此段人为干扰强烈,用地结构较混乱,景观破碎,环湖公路 下自然岸带不多, 分布有水族馆. 度假村等人工建筑。 要重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恢复湖岸带近自然的湖滨景观, 构建较大规模的芦苇荡为主, 同时在大桥东侧营 建适度的水上森林。 第二段从太湖大桥至度假区自来水厂之间, 全长约 4.2kin 。 此段丘陵山地,地势多陡峭,湖岸带较窄。山体面积较小,平时无水流汇集.主 要汇水区是云花庵谷地。山体植被覆盖良好,但结构简单,沿湖岸多陡峭崎岖, 湖岸边零星分布芦苇.河柳等耐水植物. 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主要开发用地有公 路.公墓.蒋山林场.昙花庵古迹.公安培训中心.水厂以及少量小面积茶园、 果园.菜园等。 总体上要采取以生态恢复与保护为主的措施, 重点考虑水源地保 护的人工湿地、生态监测站和生物生态廊道的营建.以及山体林相改造, 宕口生

态恢复与文化古迹保护, 以增加汇水区和湖岸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景观多样性 和生态服务功能, 在某些重要节点如昙花庵和公安培训中心所在的湖岸, 构建生 物景观浮岛.水生植物品种展示.湖岸带生态演替展示等.满足生态修复需要。 (2)湿地物种繁育区

该区范围从度假区自来水厂至人工养殖场. 全长约3km。典型剖面为农田(村 庄) 一鱼塘一公路一大堤防护林带一芦苇一开阔水域。养殖面积约占本沿岸区的 2/3 左右,过量投饵及鱼类排泄物对沿岸水体构成了严重威胁。应优化调整湖 滨带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改善水环境质量.并与富民工程结合.分流渔民,营 建水上花卉浮岛、 农家水生蔬菜种植区及湿地鱼乡休闲区, 发展水八仙等生态种 植等。 (3) 湿地生态展示与游览区

该区位于太湖度假区景观大道以西湖滨带, 东起度假区入口处, 西至太湖明 珠度假村,全长5. 5km,是太湖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利用太湖综合 治理的清淤工程,在太湖沿岸纵深 200m 范围的湖面进行高底错落的地形改造, 种上各类水生植物,营造野生物种栖息. 繁衍的自然环境, 重新恢复太湖沿岸的 自然亲和力, 营造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湖滨湿地生态特色景观。 湿地公园共分 入口区.金杉银芦区, 梅花坞服务区、水庭暗香景区. 。新天地”休闲服务区. 临 湖漫步游憩区.太湖水上食府区等 7个分区。同时,在沿湖岸线种植乔木. 草坪.设 计景观小品,修复名胜古迹.是一个集水生植物观赏.生态科普、候鸟栖息.步 道游览等旅游项目以及芦苇荡. 湿地景观为主的生态主题公园, 为旅游者提供观 光、休闲、度假.运动.体验的自然绿色空间。 (4) 湿地生态控制区

该区原则上包括湖滨带外围的整个集水区范围,主要由山体和部分农田组 成.山体植被类型与结构简单, 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较差。 部分地段分布不同大 小的宕口和建环湖公路形成的裸露断崖。 该区总体上采取以生态保护和恢复为主 的的措施,可准许原有土地利用方式和形态.安排有序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活动, 不得安排工业项目和过多的人工设施。 加强对山体植被的林相改造和宕口. 裸崖 的生态恢复.提升山体植被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同时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加 强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山体滑坡等有关灾害的预防、监测与管理工作,重点 做好山体植被.芦苇荡及相应设施的防火工作。

(5)服务管理区 服务管理区在度假区湿地公园规划工程一期与二期交接区原集散码头所在 地,规划面积约 0 5km2.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敏感度相对较低,尽量减少对湿 地整体环境的干扰和破坏。该区集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休闲于一体,为游客提 供各种服务和活动场所。设置餐饮住宿场所, 丰富文化娱乐生活, 做好基础设施 建设及服务人员培训 I 等配套工作。

(三)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发展近况

从 2003 年起,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始对湖滨沿岸进行综合治理,着 手恢复生态湿地, 对度假区入口处向西全长约 5.5 公里的太湖岸线进行总体策划 和设计。2008 年又进一步对中心区 9 公里太湖岸线全面实施湖滨生态湿地保护 与恢复。继 2008 年获批“省级太湖湿地公园”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湖 滨湿地公园 2009年 12月正式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4] 截至 2011年,太湖湖 滨湿地公园已完成改造湖岸线 14.5 公里,完成围堰清淤 100多万立方米,种植 芦苇等水生植物逾万株、树木 24000棵,在沿湖岸线种植乔木、草坪,设计景观 小品 修复名胜古迹,建成大型景观标志水风车和 5 公里人行木栈道,形成了风 车堞影、 栈桥探幽等八大生态景观, 成为都市人走进太湖山水、 亲近自然生态的 绿色长廊。

休闲度假区 水上休闲活动区 刺绣文化 体验区 _ - 渔文化体验区生态鸟类观赏区

生态景观休闲区生态农业展示区

生态科教实踐区 东州太湖湿地公瓯規划设计 三、结语

城市的湿地景观, 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 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 景观设 计师需要在思想中树立生态的观念, 从而在对城市湿地系统的景观设计中, 做到 美学与生态兼顾, 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 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 参考文献:

[1] 沙洲,张宇,. 浅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生态价值

[J]. 经济师 ,2013,(9).

[2] 杨清,王雪峰 ,冯菊芳 ,冯文军 ,王爱忠 ,. 天目湖省级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J]. 江苏林业科 技,2013,(1).

[3] 张曼胤,崔丽娟 ,李伟,赵欣胜,赵玉辉,李胜男 ,王义飞 ,张岩,.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

究 [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11).

[4] 但新球 ,吴后建 ,但维宇 ,邓侃 ,. 湿地公园生态设计 :基本理念与应用 [J]. 中南林业调查规

划,2011,(2).

[5] 杨嵘,. 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思路 [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7).

⑹但新球,但维宇,冯银,吴后建,邓侃,.湿地公园保护设计:对象•内容•技术措施[J].中南林 业调查规划 ,2011,(4).

[7] 冯国锋 ,. 浅谈湿地公园设计 [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7).

[8] 王思元 ,牛萌 ,.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 ——以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园为例 [J]. 环境科 学与管理 ,200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