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物理作图题汇总

初中物理作图题汇总

来源:好走旅游网
光学部分

1作出井底之蛙所看到的“天”的范围。(a点表示蛙的眼睛) 2.S1、S2是发光点,AB是挡板,试作出屏幕上光完全照不到的地方。

3.ab是两个发光点,人从某个方向观察,发现两点的像重合起来了,试确定这个方向。 4.作出下列反射光路。

5.如图,S1是发光点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若将平面镜转动一个位置,发光点的像变成了S2试确定平面镜的新位置。

6.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7.作出潜望镜的光路图。

8.在A点的人想要看见隔壁的人的活动,请你替他想个办法。 9.经10.反11.

如图,两条反射光线是同一点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后形成的,试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如图为点光源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和经镜面射的一条反射光线,试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不作法线,试确定S点发出光线的反射光线。

12.S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通过A点,试确

个图经过两次反射。

13.试作出挡板右侧看到S像的范围。

14.使图中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在图中适当位置填上平面镜并使光路完整。 15.作出下列透镜的光路图。

17.在下列方框中的适当位置填上合适的光学器件。

20.根据发光点S和它的像S’的位置确定透镜及其焦点的位置,并画出光线SA的折射光线。 21.完成下列折射光路。

22.如图,S点是水下一条鱼,S’是人眼所看到的鱼的像。 (1)确定哪一点是S并标出来。(2)将光路补充完整。

23.如图为光在空气和酒精两种介质中传播的光路。试确定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指出哪边介质为空气。 力学部分

1. 作出下列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

2. 物体受到100牛的重力,对斜面的压力为80牛,作出这两个力的图示。

3. 已知物体的重力为100牛,受到竖直向上的20牛的拉力,试作出它对地面压力的图示。 4.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一个力已画出,试画出另一

个力的示意图。

7.物体随水平传送带匀速移动,作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8.小车受到200牛与水平方向成30度的斜向上的力,作出该力的图示。 9.如图,斜面上一容器中盛水,左边的液面已经画好,请画出右边的水面。(水处于静止)

10.如图,自来水管中的水正在流淌,请大致画出B管中水面的位置。

11.作出图中杠杆的动力F1和阻力臂L2. 12.作出下列图中所用最小力的示意图。 13.作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 14.按要求串绕滑轮组。(起作用的绳子根数分别是2、3、4、5)

这条光线并把光路图补充完整,其中,第二

15.作出图中杠杆示意图。 16.车子陷在坑17.物体A放在地置把物体提起来,电学部分 1. 根据要求连接(1)L1L2串联,电

(2)L1L2并联,电流表测L1电流,滑动变阻器控制L2的亮度,且滑片向右移动,灯变亮。

(3)画出家用手电筒和冰箱(一只灯泡和一个压缩机)的电路图.

(4)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画出可能的电路图。

(5)电路中有一个开关和两盏灯,两盏灯能同时亮但不能同时熄灭。 (6)电路中有两只电阻丝和一只开关,试设计两种调温电路。

(7)电路中有两只电阻。开关闭合后,电路中的总电流增大,画出可能的电路图。 (8)设计一个病房呼叫电路。 (9)设计一个回答问题抢答器电路。 (10)设计一个调节小灯泡亮度的电路。

2.两用电器串联,电压表开关各一只,只连接一次电路,电压表就可测出各用电器两端电压,画出可行的电路图。

3.同上,电路为并联,电压表改为电流表,测定电流。(开关有单刀双掷和单刀单掷两种)。

4.虚框内有两盏灯,开关接a,两盏灯都亮,开关接b只有一只灯亮。

5,教室前后排各有两盏灯、一只开关,教室中央有一只电风扇,也有一只开关控制它。画出电路图。 5. 教室里投影仪内有一只电风扇和一只强光灯泡,为了保证灯泡不被烧坏,要求带动电风扇的电动机启动

后,灯泡才能发光。电风扇不转时灯则不能工作。按照上述要求连接下图(S1控制灯) 6. 将下图连接完整。(家庭电路)

磁学部分 1画出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并标出小磁针静止后的极性。 2. 按照

要求串绕螺线

管。

3.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和电流的方向。

4如图,请把电磁继电器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开关闭合绿灯亮红灯熄。

5.如图,○表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的横截面,当磁体如图旋转(瞬间)时,左边产生的电流垂直纸面向

实物电路或画出电路图。 压表测L2电压,电流表测L1电流。 里,画出图中滑轮组拖车的最佳绕法。 上,设计一个用两种简单机械组合的装画出示意图,物体用长方形表示。

外,试画出右边导体中的电流。 6.根据示意图把其余几个补充完整。

澧溪中学初三物理复习测试题作图部分部分

姓名 学号

最近今几年的作图题都是四个,共12分,每题3分,分别是力、光、磁、电各一题。力可能是画重力、压力、支持力、浮力,光可能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磁是右手螺旋定则判断螺线管的N、S极、磁感线方向、小磁针的N、S极,电可能是电路图О里填电压表或电流表、或添加一根、两根导线。

二、作图题(99)

1.图7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7(a)、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8中画(b)中,分别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

A'B'。

3.如图9所示,一个重为8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4.在图10中画出力F1和F2的力臂上上,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 L1和L2。

5.在图11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二、作图题(00)

13.在图5中画出入射光线A0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大小。 14.在图6中分别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N、S极。

15.如图7所示,杠杆OA在力Fl、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L1和力F2.

16,在图8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两灯都能发光;电流表测通过灯L1的电流;电键只控制灯L2。

二、作图题(01)

1.在图4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0和反射光线OB,画出相应的法线和平面镜。

2.如图5所示,磁体的S极与通电螺线管右端相吸引,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电源的正、负极。

3.如图6所示,重力为150牛的物体受到30牛的水平向右拉力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4.在图7所示电路的○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填上后要求灯L1,和L2并联连接,且都能发光。

二、作图题(02)

12.图4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4(a)、(L)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13.在图5中,分别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N、5极。

14.如图6所示,重为50牛的物体受到20牛的水平向右拉力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物体受到的支持力。 15.在图7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当电键K闭合时,两灯都发光,且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二、作图题(03)

5.在图5中,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

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大小。 6.在图6中,请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电源的正、负极。

7.在图7中,物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支持力为60牛。请按照给定的标度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G。 8.在图8所示电路的○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填上后使之成为正确的电路图,且闭合电键K,两灯均能发光。

二、作图题(04)

11.如图4所示,重力为4牛的小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下,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受到的拉力。 12.请根据给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画出它们通过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13.请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电源的正、负极。

14.在图7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自中点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不变且不为零。

二、作图题(05)

1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6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M 13.重为30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在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A 14.根据电流方向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和通电螺线管及小磁针的N、S极。 二、作图题(06) I I 电源 1.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6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N

图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6 图7 7 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 图8 2. 重为20G。

B

3. 根据磁感线的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N、S极及电源的正、负极。 4. 在图9所示电路的。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使之成为正确的电路。 二、作图题 ( 07 )

1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 在图 6 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A'B' 。 12.重为6牛的小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7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13.在图 8 中 的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使之成为正确的电路图。 14.在图 9 中,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 N、S 极及磁感线的方向。

浅的谈作

清浦中学 施啸宇 在制作物理课件和编写

物理课件中图问题

2008-06-30 电子教案时,图问题,对广

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作

大物理教师来说是件很头疼的事。如下面这些图,如果要单独画要费不少的时间。如何能快速有效地完成画图呢?以下是个人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合理使用软件工具

所用工具:Flash播放器;我的屏幕我来截V1.01(屏幕抓图软

件,其它也可);Ulead Photo Explorer8.0中文版(看图软件,其它如ACDSee也可)。

方法:前提是以上介绍的软件均已安装。比如我们要画一组练习游标卡尺读数的图。步骤如下:①从网上下载“游标卡尺”的Flash课件(以背景简洁,线条清晰的为佳);②运行“我的屏幕我来截”软件,并作好相应的设置,特别是所截图片的保存路径;③播放“游标卡尺”的Flash动画,当出现符合要求的画面时按“F2”截图,如此截取数幅图片;④用看图软件查看所截的图片,对图片进行先期处理,操作为:调整图片→修剪→色调图(预设为黑白图片)→对比度(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焦距(使图片更清晰),如此调整是为了后期的图片印刷更清晰,满意后保存退出。到此为止一般来说图片的处理就结束了,在编辑Word文档时可象常规插入图片一样应用所保存的图片了(截图时图片的保存格式为BMP位图格式,若觉得图片太大可用上述看图软件将其转换为JPG格式)。若想对所截的图片进行修改,如改文字,或将游标尺的刻度拉后一点等,则可以⑤打开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点“编辑”→“粘贴来源…”在打开的窗口中选定要修改的图片,按“确定”(注意:图片载入前应预设为BMP格式),接着就可利用画图板中的相应按钮作具体的修改了。例如,我们要想画多幅游标卡尺读数的图,在画图板中载入游标卡尺的图片后,用“选定”工具选定游标尺的全部刻度,再点“编辑”→“剪切”→“粘贴”,就可将游标尺拉到任意位置与主尺的某一刻度对齐,保存退出后一幅新的图便生成了,用同样的方法便可画出多幅游标卡尺的图。

这个方法不仅对抓取的Flash图片可以改,而且对屏幕上出现的所有图片几乎都可以(如用Authorware的,用几何画板的,用方正奥思的均可)。对一些复杂的图我们还可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将图输进电脑,再用此方法修改,则对以后的画图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善加利用现有网络资源

我们平时在浏览别人的文档或使用从网上下载的Word文档时,

里面都有很多的图,我们可以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把它们抠出来,放到另外一个Word文档里保存,作为图片资源库,当要使用某幅图时再将它稍作修改,便可粘贴到需要的文档中去。修改的方法是:选中要修改的图,再在“绘图”中用“取消组合”把该图拆散,去掉我们不需要的部分,再添加进需要的组件,满意后再重新组合即可。这样的图片库在网上也有,找到后下载下来备用,这会给我们今后的画图带来不少的方便。在使用图片库时要注意原始图片的完整性。

三、选择方便实用的模板

在用第二种方法画图时有时还不是很方便,如在Word2003中每次画图时会跳出一个专用于画图的框框,要修改的图必须放在该框中才能做,而且在添加一些组件时还要考虑显示的先后和层次关系,很是麻烦。在此向大家推荐一款短小实用的辅助软件《物理图符1.0(正式版)》,网上有很多地方提供免费下载。该模板在Word文档中嵌入了三个模板单元,每个模板单元里又有许多常用的基本组件,几乎涵盖了高中阶段所有画图中需要的东西,是物理画图的好帮手。在画图时若对某些组件不满意,同样可用“绘图”中的 “取消组合”或“重新组合”修改,画出符合我们需要的图。

第一节 物理作图

课时:2课时,一课时讲解,一课时训练,学生参考以前的练习、考试试卷整理作图的相关规律。

主要内容和题型: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规律、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

主要技能和要求:熟练掌握相关的规律,了解光路的可逆性,了解像与物的对应关系。 例题1: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请作出AB的像。

变式1. 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画出能看到AB像的范围。

变式2. 有一发光点S,已经知道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与虚线a、b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找出S在平面镜里的像S’。 例题光线点发

例题1 例题1变式1 例题1变式2 2:有在

o生弯

曲,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请添上合适的光学元件。

方法一: 镜 例题光线点发曲,方向所请添适的元

方法二: 镜 方法三: 镜 4:有在o生弯

例题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完成以下作图。

传播如图示,

第1题:作出图中物体AB的像的大致位置和成像特点 第3题:图中S'为点S的像,请作出光路和凸透镜的焦点。 第2题:作出图中像A'B'所对应物体的大致位置和特点 第4题:作出图中光线的折射光线。 上合光学件。

图1 例题5:请根据要求完成作图。 例题根据完成图。

作出入射光和反射光 图2 图3 图4 6:请要求

作出折射光路 作出折射光和反射光 作出人看到球的光路 作出光源S 作出完整光路 第二节 图像分析

主要内容和题型:液体沸腾图像、晶体熔化图像、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主要技能和要求:能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相关图像,理解数据和图像的对应关系,了解图像所表达的物理规律。

例题1:卡车和电车都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它们运动的数据如下面表格所示。

时刻(min) 卡车速度(m/s) 电车速度(m/s) 0 20 0 1 20 5 2 20 10 3 20 15 1) 请作出卡车和电车运动的图像。

2) 卡车作______运动,电车作______运动。 3) 电车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是v=______。

例题2:某实验小组进行200g 冰的熔化实验,图像如下:

1) 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请你将错误之处圈出来,并在其下方改正:

a)

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改:

b) 在C 点时,物质是固体状态。 改:

2) AB段中物质的状态是____态、DE 段中,水的温度 。BD 段中物质______吸热。 3) 实验装置中,石棉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例题3:小明骑自行车,小华跑步,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右边所示。

1) 请根据运动的图像,请写出至少两条合理的信息。

信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中两条线的交点表示此时小明骑自行车的______与小华相等。 3) 若小明骑自行车和小华跑步乙同学同时出发,请你在图中作出小明

骑自行车的路程--时间的图像。

4) 根据图中数据,请你自编一道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题并求解。

第三节 数据分析

主要内容和题型:液体沸腾数据分析、晶体熔化数据分析、光的反射数据分析、光的折射数据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数据分析、物体运动数据分析。

主要技能和要求:了解数据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的技巧,了解数据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技巧,能够用语言、公式、图像描述分析结果,了解正比的概念。

例题1: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室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小明通过描点画出图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左右。

2) 根据图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2:一同学用“可乐瓶”做小孔成像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图)所示。 1) 请在甲图中的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的像A`B`.

2) 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的像的高度(见下

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乙图中的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像。 3) 从图像中看出h与S是什么关系?

例题3:丁丁仔细研究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某种塑料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请你说出至少两个规律。

规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4:下面是一支香燃烧的时间和长度的数据,请完成相关问题。 燃烧长度/cm 燃烧时间/min 5 10 10 20 15 30 20 40 25 50 60 40 80 1) 把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2) 请作出香燃烧的长度和燃烧时间之间关系的图像?

3)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香燃烧的长度和燃烧时间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香的着火点运动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5: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和秒表研究气球的运动,为了便于研究他事先在横梁上作了标记,没两个相邻标记之间的距离为1m,秒表的示数如下,请利用你学过的知识完成相关问题。

1) 请设计一个表格记录相关的数据,注意写清单位,并把相关的数据填写完整。 2) 请作出气球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关系的图像?

3) 气球作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为什么?气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求出气球全程的平均速度。

第四节 探究测量

主要内容和题型: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哪些因素有关、测量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 主要技能和要求:了解实验方案的一般结构,能够提出合适的问题和猜想,能够写出具有可操作价值的步骤、能够根据探究课题和步骤设计表格、能够对探究的方案作出评价或者改进,能够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例题1:研究充水玻璃管中蜡块的运动规律:在内径约为1cm、长约50cm的管中注满水,管内放入一块蜡块,使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蜡块的运动情况。以下表格只纪录的两组同学的数据。 1) 分别画出甲、乙两组s—t图像

2) 从两组实验数据得出: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的,它们做的都是 运动,且乙的速度比甲的 。 3) 说出这两组速度不一样的可能的一种原因。 例题2: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1)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 2) 需

用到10 6 的20 8 测30 10 量40 14 工50 19 具60 30 70 56 入射角/度 折射角/度 是 、 。 3) 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4) 此表格中设计三次实验目的是什么? 例题3:如图所示: 1) 体温计示数为______。

2) 用A刻度尺测物块的长度是 cm。

用B刻度尺测物块的长度是 cm。

s/m 甲 乙 例题4:右图是小明同学上下同一楼梯的s-t图像: 甲为上楼梯的图像,乙为下楼梯的图像。从图像可知: 1) 上楼的速度是 m/s。 2) 下楼的速度是 m/s。 3) 上下楼的平均速度是 m/s。 说明:此处的数据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给出。 例题5:如图“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凸透镜成最大实像的是在 __点。 2) 凸透镜成最小实像的是在 _点。 3) 成等大的像的是在_____点。 4) 不能成像的是在_______点。 5) 成虚像的是在________点。 6) 成放大像的在________点。

例题6:小王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极亮的一点,然后他开始实验:

1) 先将蜡烛、 和 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然后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

心大致在 ,这是为了使像 。 2) 实验中,小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cm。

3) 当烛焰离凸透镜30cm时,光屏应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 cm至 cm之间移动.光屏在其中的某一

位置上会呈现出一个 、 的清晰的实像。

4) 当烛焰离凸透镜15cm时,光屏应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 移动,光屏在某一位置上会呈现一个 、 的清晰的实像.当蜡烛逐渐消耗而减小时,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 (上升/下降)

5) 当烛焰离凸透镜5cm时,光屏上 (有/没有)像,但透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 、_____的

像。

例题7:测定远视眼镜的焦距

1) 远视眼镜的镜片相当于一个 镜。

2) 测量时,所需的测量器材 。

3) 测量方法 。 4) 测得f = 50cm,则此眼镜为 度。 例题8: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 小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

蜡烛B,对蜡烛A、B的要求是 。目的是为了 。

2)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3) 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小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

合,可能的原因是 。

4) 小明用跳棋替代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他想个办法看清跳

棋的像: 。

5) 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能否出现棋子的像,结果

是白纸上______棋子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6) 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

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自己的像相对于自己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自己的像__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例题9:观察水的沸腾

1) 水沸腾的条件是: 、 。

2) 水的声音在沸腾前 ,沸腾时 。 3) 小丽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装置

a)

如图10所示,小丽实验中的错误是:

① ; ② 。 b) 小丽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

不同,如图11所示。则图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c)

小丽还观察到水在沸腾时要继续____(选填“吸”或“放”)热。

第五节 运动计算

主要内容和题型:图表问题、双运动问题、过桥问题、平均速度问题、反射定位问题、比例问题。

主要技能和要求:记住速度公式和两个变形公式,记住物理公式的解题规范,能够根据题目的环境准确地选择物理量的单位,了解同一对应关系对解题思路的指导作用、能够用文具和草图建立解题的思路、理解每个题型的主要特征或核心关系。

例题1. 一位坐在行驶的汽车窗前的乘客,在50s的时间内,发现眼前刚好闪过了18根电线杆,已知电线杆间的距离为50m,求这辆车行驶的速度。

例题2. 在亚运会上射击运动员打移动靶,子弹的速度是800m/s,活动靶移动速度是20m/s,若移动靶移动方向和射击方向垂直,运动员在距中弹点100m处,运动员在移动靶离中弹点多远开枪才能正好击中活动靶? 例题3. 甲.乙两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比是1:3,时间比是3:4,求路程比。

例题4. 一辆汽车先以72Km/h的速度行了20 min,然后又以15 m/s的速度行了27 Km,求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例题5. 一列队伍长40m,经过长80m的桥,共用了1 min,,若队伍作匀速直线运动,求队伍的速度. 例题6. 如图,汽车按照标示牌2/3的速度到达徐州要多少分钟?

例题7. 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根据表回答问题:

a)

列车由上海至南京的平均速度;

b) 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最快?在哪个路段运行最慢?

物理轮复—作

到站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 上海 09:00 0 苏州 09:39 09:43 84 常州 10:29 10:33 165 南京 11:47 303 第二习—图专

1、画出水中鱼受力的力的图示,鱼的重力为10N

2、鱼跃出水面,画出它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3、画出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时的变化情况

4、树上A处有一只鱼鹰,请画出鱼鹰在水中所成的像的位置。狡猾的鱼鹰发现了水面的鱼后,等待鱼游到何处时,它再起飞,才能使得捉鱼后飞到B处的路程最短。请用作图法找到鱼的位置。

5、从岸上观看水中的鱼位置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 6、请画出图中钓鱼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7、拉鱼的车子陷入泥中,司机利用滑轮组将车从泥中拉出。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法。 8、将鱼送进冷库的时候,司机可通过观看入口处的红绿灯来判断冷库内的鱼有没有装满(红绿灯由冷库管理员通过操纵开关控制)。红灯亮,表示冷库内鱼已装满;绿灯亮,表示冷库内鱼没满。

请设计出满足上述要求的电路图。

9、养鱼户设计了自动增氧系统,在气压计左、右两边水银面的适当位置各固定一根导线,外界气压低于某一值时,水银柱将两边导线接通,使控制电路形成通路,电磁铁吸引衔铁,增氧泵工作。请按题意要求,在图中连好电路。

10、请你设计鱼塘防盗装置,该装置由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控制,光控开关受到光照时断开,有声音时声控开关闭合。请将装置原理图连接完整,要求:夜晚有人盗鱼发出声响时电铃响,白天无论声响多大电铃都不响。

11、在河中常设有一个水位报警器电路,当水位尚未达到金属块A的高度时,工作电路中的绿灯亮,表示水位正常;当水位升高到A时红灯亮,表示报警信号。(提示:容器中的水含有杂质,能导电)请将图中的水位报警器电路连好

中考题 07年

44.(6分)图甲是电动窗帘的结构简图,它通过一台直流电动机来带动两片窗帘沿轨道来回运动。 左边窗帘的一端固定在A点, 另一端连在绳子上的D点、 并随着绳子在AD之间来回运动;右边窗帘的一端固定在B点,另一端连在绳子上的C点、并随着绳子在BC之间来回运动,且AD=BC=2m。这样通过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就可实现窗帘的开与合。

(1)该电动窗帘的开与合,是通过改变电动机中______的方向来实现的。 (2)如果窗帘打开一次历时4s,那么窗帘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3)图乙是小明为窗帘电动机设计的电路,该电路存在缺陷,现给你一个手动开关,请仿照图乙在图丙中将该开关加入,并将电路连接完整,使电动窗帘能正常工作。

(4)电动机的效率为80%,两端电压为15V,通过的电流为1A,则窗帘运动时,所受到的平均阻力是多少? 08年中考

35.(7分)新农村中很多楼房顶上装有水箱,图2是这种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度为2.5×103kg/m3的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由压力传感开关是一种特殊的“拉线开关”,它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等于25N时闭合,始通过进水口向水箱中注水;当拉力等于电动水泵就停止向水箱中注水。

如图1所示的A、B是由密于水箱顶部的其作用是:当电动水泵就开15N时断开,

(1)如果A、B的体积均为500cm3,则A、B的总重力是多少?(g取 10N/kg)

(2)通过计算说明正常情况下水箱中的最高水位在什么位置,并在图2中用水平虚线标出。(压力传感开关下的细绳和A、B间的细绳质量与体积均忽略不计,g取10N/kg)

(3)为了增加安全性,压力传感开关通常是通过一只电磁继电器控制电动水泵。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题意将图3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物理电路作图的种类、方法和专题训练

一、电路图题型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串并联电路的识别;2、看实物画出电路图;3、看图连元件

作图;4、根据要求设计电路;5、识别错误电路,并画出正确的图。一般考试就以上五种作图,下面就它们的作图方法详细说明。 二、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一)几种区分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1、定义法:

2. 电流流向法:电流流向法是识别串并联电路最常用的方法。在识别电路时,让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

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是一条路径者,为串联;如果电流在某处分为几条支路,若每条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最终电流又重新汇合到一起,像这样的电路为并联。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3. 拆除法:它的原理就是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中就没有电流

了;而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拆除任何一个或几个用电器,都不会影响其他用电器。

4. 节点法:所谓“节点法”就是在识别不规范电路的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

等,则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任意拉长和缩短导线达到简化电路的目的。

5. 等效电路法:对于题目中给定的电路可能画法不规则,我们可综合上述方法通过移动、拉长、缩短导线,

把它画成规则的电路,即画出它的等效图来进行识别。

(二)看实物画电路图,关键是在看图,图看不明白,就无法作好图,中考有个内部规定,混联作图是不要求

的,那么你心里应该明白实物图实际上只有两种电路,一种串联,另一种是并联,串联电路非常容易识别,先找电源正极,用铅笔尖沿电流方向顺序前进直到电源负极为止。明确每个元件的位置,然后作图。顺序是:先画电池组,按元件排列顺序规范作图,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有元件若有电压表要准确判断它测的是哪能一段电路的电压,在检查电路无误的情况下,将电压表并在被测电路两端。对并联电路,判断方法如下,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找到分叉点,并标出中文“分”字,(遇到电压表不理它,当断开没有处理)用两支铅笔从分点开始沿电流方向前进,直至两支笔尖汇合,这个点就是汇合点。并标出中文“合”字。首先要清楚有几条支路,每条支路中有几个元件,分别是什么。特别要注意分点到电源正极之间为干路,分点到电源负极之间也是干路,看一看干路中分别有哪些元件,在都明确的基础上开始作电路图,具体步骤如下:先画电池组,分别画出两段干路,干路中有什么画什么。在分点和合点之间分别画支路,有几条画几条(多数情况下只有两条支路),并准确将每条支路中的元件按顺序画规范,作图要求横平竖直,铅笔作图检查无误后,将电压表画到被测电路的两端。 (三)看电路图连元件作图

方法:先看图识电路:混联不让考,只有串,并联两种,串联容易识别重点是并联。若是并联电路,在电路较长上找出分点和合点并标出。并明确每个元件所处位置。(首先弄清楚干路中有无开并和电流表)连实物图,先连好电池组,找出电源正极,从正极出发,连干路元件,找到分点后,分支路连线,千万不能乱画,顺序作图。直到合点,然后再画另一条支路[注意导线不得交叉,导线必须画到接线柱上(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等)接电流表,电压表的要注意正负接线柱]遇到滑动变阻器,必须一上,一下作图,检查电路无误后,最后将电压表接在被测电路两端。

(四)设计电路方法如下:

首先读题、审题、明电路,(混联不要求)一般只有两种电路,串联和并联,串联比较容易,关键在并联要注意干路中的开关和电流表管全部电路,支路中的电流表和开关只管本支路的用电器,明确后分支路作图,最后电压表并在被测用电器两端。完毕检查电路,电路作图必须用铅笔,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画元件,作图应规范。

(五)识别错误电路一般错误发生有下列几种情况:

1、是否产生电源短路,也就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负极; 2、是否产生局部短接,被局部短路的用电器不能工作;

3、是否电压表、电流表和正负接线柱错接了,或者量程选的不合适(过大或过小了); 4、滑动变阻器错接了(全上或全下了)。 三、各种题型专题训练: (一)电路识别:

1.图1所示的电路中,如果使L1,L2串联,应闭合开关 ,

断开开关 ,如果使L1,L2并联,就闭合开关 ,断开开关 。 2. 用图中的元件组成串联电路,元件位置不动.

3. 将如图所示的实物图连接成电路, 要求两盏灯并联,电键只控制灯L1. (二)根据实物电路改画成电路图:

S3 S1 S2 L1 L2 4.按照下图所示实物连线图画出电路图。

5.根据实物连接图,在右面的方框内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6.一个实物电路,请你帮他画出这个电路的电路图。 (三)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7.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某同学在实验

时选用额定电压2.5伏的小灯泡(电阻约为10欧)、电源为两节干电池,规格为“30欧,1安培” 的滑动变阻器。请根据左边的电路图连接右边的实物元件,组成实物电路图。

8、根据电路图,连接右图中的实物图.

9.根据图22中的电路图,用铅笔或钢笔来。

10.将图中所给元件组成一个电路,要求

移动.用笔画线将图乙的元件连接成

代替导线,将如图23实物连接起

K1 控制L1,K2控制L2,元件不许甲图所示的电路.

(四)设计电路:

11.把下左图中的各元件连成一个并联电路,用开关S1控制L1,开关S2同时

控制两盏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

12.将下中图中元件连接成电路图:要求L1、L2并联,开关S仅控制L2(不能移动元件的位置)

13.将下右图中的元件连成电路,要求打开和闭合任一开关时,电灯亮同时电铃响.电灯、电铃要并联,元件

位置不能移动.

14.现有电源、电铃、两个电键及导线若干,试设计一个电铃电路,要求两个电键都可单独控制电铃.画出

电路图.

15. 给你电源、灯泡、两只单刀双掷电键及导线若干,试设计一楼梯照明灯的电路图,两电键分别装在楼下、楼上,并且都单独控制灯的开关。画出电路图。

16.用以下器材:电源;电灯L1、L2;开关K1、K2;导线组成电路,画出电路图并要求:

⑴只要断开K1,即使K2闭合,L2不亮 ⑵K1、K2同时闭合,L1、L2同时亮 ⑶K1、K2同时断开,L1、L2同时灭 ⑷当K1闭合时,L1一定亮,L2可能不亮 17.给你一个电池组、两盏灯、三个电键、若干根导线,如图,请组成一个并联电路,要求:

K1控制L1,K2控制L2,K3控制L1、L2,请在实物图上连接电路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18.用线条代替导线,将图20中的电器元件连成电路。

要求:(1)开关K1只控制电灯L1,开关K2只控制电灯L2;(2)共用一个电池组

(五)电路错误的识别:

19.为了测量电阻R的阻值,某同学连接实验器材的线路如图所示,请指出连接线路中的三个错误及其纠正的

做法:

连接线路中的错误与纠正:

A P B (1) ; C D (2) R S ; E F (3) ;

新课标物理中考复习资料(四).............................---作图题 一、力的图示法和示意图作图(作图时候看清楚要求,题目要求的是究竟是图示法还是示意图) 1、重20N的小球正从斜面上加速滚下,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

2、如上图所示,工人用水平推力推水平地面上的货箱而未推动,推力已画出,请画出货箱所受其它力的示意图。

二、作力臂

1、铡刀铡草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作出作用在铡刀上的动力F1、阻力F2的力

臂。

2、如图有一动滑轮提升重物,要求在图中标明支点

o,画出F

1

F2的力臂L1 L2。

三、滑轮组绕线

1.利用图的滑轮组,用300N向下的拉力将F1 重为900N的物体匀速提升到高处(绳、滑轮的自重及摩擦不计),请画出滑轮组上绳的绕

法。

四、光学作图

F2 1、完成下列图中的光路图。

2、请在下图(甲)、

(乙)的虚框内分别画一个适当的光学器件,使它能满足图中改变光路的要求。

3、如图,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向水面,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4、如图是被平面镜M反射的从一个发光点发出的两条光线。作出发光点的位置,并标上字母S。 5、一束光线从你座位的右边与水平面成30°角射到你的桌面,要使它沿水平向左射出去,怎样放置平面镜,用作图来说明.

6、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现在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图中的虚线照亮井中的A处,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放置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7、如图所示,光点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光路图,并标出这条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入射点O.

8、如图所示,点S是一个发光点,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入射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9、如图所示,BO是一束斜射到玻璃砖A的入射光线,请画出光线通过玻璃砖再进入空气的两次拆射光线

五、磁及右手螺旋定则结合的作图题

1、请标出图中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导线中的电流方向。 2、图中一个通电螺线管T旁边有一个小磁针,其稳定指向如图所示。试在图中画出螺线管的绕线方向。

3、在图中画出螺线管B上的绕线,要求通电后使图中的A、B

两个螺线管相互

排斥.

六、简单电路的设计或连线作图

1、现有如下器材:一个电池组,两个开关S1、S2,两个灯泡L1、L2,导线若干.请你按以下要求在方框中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要求:①L1、L2并联;②S1控制L1和L2;③S2只控制L2 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全。

要求:将滑动变阻器和螺线管组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后,螺线管左端为N.极,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螺线管的磁性增强 七、家庭电路连接问题作图

1、 将图中各元件正确接入电路,其中开关只控制电灯,三孔插座带保险盒。

2、请在图所示的照明电路上,标出火线、零线,并按安全用电的原则,连接好电路中的相关元器件.

八、暗箱问题

如图所示的方框内是由两个相同阻值的电阻组成的电路,已知B、D间的电阻RBD=0,C、D间的电阻RCD=3Ω,A、C间的电阻RAC=3Ω,A、B间的电阻RAB=6Ω,请画出方框内的电路图,并标明各电阻的阻值。

九、力学问题

1、如图所示,重3牛的铁球在拉力的作用下靠墙静止不动.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铁球受到的重力. 2、如图所示,重为8牛的小球沿斜面滚下,作出小球所受重力的图示. 3、如图所示画出重10牛的小球对水平桌面压力的图示.

4、如图所示为活塞式抽水机模型,O为支点,动力F作用在杆上A处,画出最省力时动力F的方向及其动力臂l.

5、如图所示,欲把一个油桶推上台阶,在图上画出所需最小推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各种测量工具的读数专题

1、 如图所示,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__ 厘米。 2、 如图,量筒中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 mL。 3、 所示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____℃。

4、 小华用图的体温计自测体温,其体温为________℃

5、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________,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________N.

6、滑动变阻器能够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但不能直接知道接入电路的电阻值.要想直接知道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就要用____________,现将它接入某一电路后,如图所示它的示数是______________Ω. 7、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是____________ km/h。 8、图中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_A,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_V。

9、图所示的电表是家庭电路中的 表,该表的 读数为 kW·h。

10、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小铁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小铁块的质量是 g。

新课标物理中考复习资料(四)---作图题训练

一、光学部分(25

1.(4分)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AB的像.

2.(3分)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画出能看到AB像的范围. 3.(3分)在图中画出合适的透镜.

4.(3分)利用三种不同的光学透镜改变光线OA的方向,在图中画出合适的光学元件. 5.(4分)图中S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与虚线a、b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找出S在平面镜里的像S′.

6.(8分)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 (2)把烛焰放在______ (3)把烛焰放在______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力学部分(35

7.(5分)沿斜面用50 N的力拉重为100 N的小车,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所受的拉力和重力. 8.(5分)如图所示,O是杠杆的支点,画出力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9.(5分)一个质量为2 kg的木球漂浮在水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木球静止时的受力情况.

10.(5分)重15 N的小球,用细绳拴在墙上,已知球对墙面的压力为6 N,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墙受的压力.

11.(5分)小强想把一货物吊到楼上去,已知货物重1000 N,小强最大的拉力为300 N,如果使用滑轮组,至少需要几个滑轮?如何装配?

12.(5分)要想用一个最小的力,推着一个圆筒越过障碍物,试在图上画出此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13.(5分)在杠杆上的A点挂一重物,在C点对杠杆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平衡在图中所示的位置.试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和力臂.

三、电学部分(电和磁、家用电路设计题) (40分) 14.(5分)请在图中标出条形磁体的两极.

15.(5分)已知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标出小磁针的N极. 16.(5分)图中小磁针静止在通电螺线管旁,请你在图上标明:

(1)电源的正负极; (2)通电螺线管的N、S极; (3)磁感线的方向.

17.(5分)将电磁铁连入你设计的电路中(在方框内完成),要求:使小磁针静止时如图所示.

18.(5分)把螺口灯泡、开关和保险丝正确地接入家庭电路中去.

19.(5分)根据图中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右图中的实物图,要求导线不允许交叉,元件要与电路图对应.

20.(5分)下图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根据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成实验电路.(电压表用0~15 V的量程 电流表用0~0.6 A的量程)

中考物理作图复习专题

一、力学

1.如图所示,小球A重2N,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A

2、如图,试画出缝纫机脚踏板的力臂。

3.如图所示,O是杠杆OA的图中画出拉力F1和F2的力臂l14、图中,重为10N的物体静止对物体的支持力.

5、在图中,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F1的力臂和阻力F2的示意图. 6、如图所示,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O F2 A

支点.在和l2.

图12

所受动力、阻力

F1 在水平地力和地面

面上,请根据图中力的比例标度,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所受到的重

7、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请画出绳子的绕法.

8、如图所示,使用羊角锤拔钉子,动力作用在锤柄上A点. 请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 (注意:

请在图上保留为确保作图准确所画的辅助线)

9.重为3N的玩具小车沿斜面向上运动,请用力的图示法作出小车所受的重力。

10、如图所示,曲杆AOBC自重不计,O为支点,AO=60cm,OB=40cm,BC=30cm,要使曲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请作出最小的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 11、画出图10中动力F1的力臂。

A

11、一铁块从图示位置下放至图中虚线位置的过中画出浮力随深度变化的大致的图象。

12、如图中ABO可看成杠杆,O 为支点,请在杆的动力臂和所受阻力的示意图。

O

程中试在右图图中画出该杠

13、如图所示,杠杆B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和力F2。

F浮 二、光学

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AO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图中作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0 A H深 3、自行车的“尾灯”是由许多很小的角反射器组成的角反射器其实就是两镜,如图所示. 请在图上准确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的反射O 4、根据下列两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5、如图为一冰块中有一长方形气泡,画出这条光线的折射光线. 三、电学

1、将图中的开关和灯泡正确地连接到电路中。

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光线. 射光线。

2、根据图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方向,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电源的正极.

3、根据通电螺线管旁的小磁针的N、S极指向,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电源的正、负极.

4、在检修电路时,我们经常使用测电笔.如图所示是测电笔结构示少一个元件,请你在图中把它画出来,并标出该元件的名称. 电源 5、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温度自动报警器原理图.在水银温度计里警信号.请按照题意要求,在图中连接好电路.

6、如图所示,条形磁铁(阴影端为N极)挂在弹簧下,现处于通电螺线管左端上方附近.在将将磁铁平移到通电螺线管右端的过程中,观察到弹簧的长度逐渐变短. 根据以上信息,标出通电螺线管两端的磁极,并在螺线管上标出绕线中的电流方向.

7、图中,电路连接正确,通电后小磁针指向如图所示(涂黑端表示N极)。请在图中标出螺线管的磁极、电源的“+”、“—”极,并画出螺线管的绕法。 8、标出图8中通电螺线管的N、s极。

9、有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在制作水银温度计时,插入一段金属丝,当温度达到金属丝下端所指温度时,电铃就会响起来,发出报警信号。图是一幅不完整的工作原理图。请把缺少的电磁铁接入电路中,并标出电磁铁的磁极。

10、现有一个电池组,两个小灯泡L1和L2,两个开关S1和S2,导线若干.请你设计一个电路,并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要求:(1)当S1和S2都闭合时,两灯都发光;

封入一段金属

丝,当在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内时,绿灯亮;当温度升高达到金属丝下端所指示的温度时,红灯亮,发出报

意图,其中还缺线管的N、S极和

(2)只闭合S1,灯L1发光,灯L2不发光; (3)只闭合S2,灯L2发光,灯L1不发光.

11、家用饮水机是一种常见的加热电器,其中R1是加热电阻,R2是限流电阻,S是温控开关。当S接a时,加热电阻R1被接入电路,饮水机正常工作,将水迅速加热。当水温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关S自动切换到b,饮水机处于保温状态。请按上述要求在图中完成你所设计的家用饮水机的电路图.

12、如图:L1、L2、L3的电阻分别为10Ω、10Ω、20Ω,要使各灯两段电压相等,请在图上○内标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符号.

L1 13、如图,有带风叶的小电动机一只,电热丝R一段,开关两只,插头一只,导线若干。利用这些器材可以连S2 成一个有冷热两档风的电吹风电路。要求:只闭合S1时吹冷风,只闭合S2时既无风又不发热,同时闭合S1、

R S1 L3 S2时吹热风,请按要求将图中的元件连接起来.

用用电的要求。 L2 14、如图所示是家庭电路的某一部分的示意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该电路连接完整,并且使之符合安全15、如图为电磁继电器自动报警,电磁继电器的衔铁端部有可控制的触点,双金属片是在受热膨胀时自动接通电路的装置,要求做到起火后能通过电铃报警,请将图中电路连起来。

年中考物理作图题专题复习

1.画出渔翁用力拉起鱼网时拉力的力臂。

2. 如图是用杠杆装置提起重物的示意图。请画出拉力F对转轴0的力臂;并画出重物重力的示意图。 3.螺线管通电后,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并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4.两个通电螺线管,它们的一端都位于图11甲中的虚线框内.为探究两个通电螺线管之间的磁场方向,把12枚小磁针分别放在方框内12个小黑点的位置上,实验记录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11乙所示.请你将图11乙中所有小磁针的N极涂黑.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 在图 6 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A'B' 。 6.重为6牛的小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7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7.在图 8 中 的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使之成为正确的电路图。 8.在图 9 中,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 N、S 极及磁感线的方向。 9.用笔制两盏10.(1)

画线,将图4中的器材连成电路。(要求:两灯并联,开关控灯)

画出图9中的入射光线.(2)画出图10中力F的力臂. 图11

图9 图10

(3)如图11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测电阻只的电路图.请根据这个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2中的元件连成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选用0~3V量程,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导线不能交叉)

图11

11.按要求作图

图12

(1)弹簧测力计所挂的钩码重力是2N,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弹簧测力计指针所在位置. (2)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一10℃,请画出温度计此时的液柱高度.

(3)电压表接线柱连接如图所示.此时电压表的读数为2.5V在图中画出电压表指针所指的位置. (4)画出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P点的光路图

12.小明要研究小灯泡的亮度与流过小灯泡电流的关系,他已连接的部分电路如下图所示,请你用画线代表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并在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13.如图(1)所示,平面镜水平放置,光线与平面镜成30度角射入,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在图(2)中画出铅球静止在水平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14.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15.根据图中通电螺线管的N、S极,“+”极和“-”极.

16.如图所示,用裁纸刀裁纸.加在裁

力为F,支点在O点,请在图中画用L标明.

17.如图所示,试在甲、乙两个“○”内选填“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符号,使两灯组成并联电路. 18.当给螺线管通电时,小磁针N极的指向如图所示.试在图中标出螺线管的极性及电流方向. 19.如图所示,—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20.请在图中画出木棒受到的重力和木棒对墙壁的压力的示意图。 21.根据图中小磁针静止时的情况,画出线圈的绕法。

22.一根绳子系着一个泡沫小球,悬挂在一个带电体A右边,小球静止时与带电体A等高且不接触。请画出小球受力示意图。

23.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24.如图所示,重100 N的均匀木棒AB在细绳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请你画出木棒所受拉力的力臂及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5.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相互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完成光路图。 26.按照图7所示的电各元件连接起来。(用线,导线不许交叉)

路图,将图8中笔画线表示导纸刀上的动出动力臂并射光线. 标出电源的地面上时所

中考物理作图专

一、光学类 例1电视机的遥一种不可见光──红

题复习指导

⊙ 控器通过反射

图7

图8

外线,来实现对

电视机的控制。有时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遥控窗口,而是对着墙壁按一下,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请在图1中画出红外线经过的光路。

图 1

【解析】平面镜类的作图要注意:

①成像特点:物成虚像很好看,关于镜面对称站,作图虚实要分清,箭头别忘加其中。

②物点是所有入射光线的“发光点”;像点看作是所有反射光线的“收光点”(因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都经过像点)。

例2李华在洪泽湖乘船游玩时,发现水中有一只青蛙如图2示,他用激光笔照射到了这只青蛙。请在图中画出李华照射青蛙时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图 2

【解析】作光的反(折)射光路图应明确:

①法线是反(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分界线;它还是入(反或折)射角确定的唯一标准。 ②光的折射特点:直射不变斜射变,空气入水靠法线;光路可逆真奇妙,水进空气好知道;折角随着入角变,千万别忘作法线。

例3 如图3是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透镜后,其中的两条折射光线,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点光源S 及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

图 3

【解析】透镜类的作图要了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过异侧的焦点;经凹透镜后发散,反向延长过同侧的焦点。利用光路的可逆性分析上述光线得出:从焦点发出的光线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也可看作过焦点)过凹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不管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过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可记作:凸镜会聚凹镜散,特别记住三条线;平行主轴过焦点,凸镜异侧凹镜反;光路可逆别忘掉,过焦光线能知道;光心个性真算靓,光线穿过不变向。

二、电磁类

例4 如图4所示是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实验装置,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把实物图乙连接完整,要求电流表、电压表均接低量程。

甲 乙 图 4

【解析】此类图一般采用“先通后补”的方法,即按照电路图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电流的方向顺次连通一条电流的路径,然后再把没有接入电路的元件,并联在相应元件两端。

还要注意电表的正负接线柱和量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取决于下面所选的接线柱;连线应到位且不可交叉等。

例5 将图5中的电磁铁连入你设计的电路中(在方框内完成),要求:A.电路能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强弱;B.使小磁针静止时如图所示。

图 5

【解析】要明确“三向归一,知一求二”,即磁场中的某点磁场的方向与这点磁感线的方向和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是一致的,知道其中之一,就能确定另外两个方向。

设计电路通常采用“尝试──检验”的方法。即先分析为满足每个条件该如何设计电路,然后合在一起。最后针对设计的电路逐个条件去检验,不妥之处再行修改,然后再检验。

例6 完成图6中的家庭电路连接。 图 6

【解析】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法:各用电器是并联的;开关接在火线与用电器之间;插座右端接火线,左端接零线等。

例7 如图7所示,是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原理。请在右侧放大的图中画出轨道下方的车厢线圈的绕线。

图 7

【解析】关于螺线管绕线,要据题意先判断“极、向、手” (“极”指螺线管的N极,“向”指电流的方向,“手”指右手)三者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安培定则画。画好后设想:若用手拉两端的引线,无线圈脱落才算对。

三、力学类

例8 如图8所示,小明用100N的力推墙壁,请画出该力的示意图。

图 8

【解析】作图方法是:“一定标度,二定点(力的作用点),三画线段(沿力的方向),四截线,线段末端画尖尖(表示力方向的箭头),最后数值标尖边。”

此外注意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几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共用一个标度;表示力大小的线段是标度的整数倍等。

例9 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请在图9中画出此时“不倒翁”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相对于O点的力臂。(黑点表示“不倒翁”的重心)

图 9

【解析】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找出支点及力的作用点)、“二定”(确定动力、阻力的方向)、“三画”(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四引”(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五标”(标出F1、F2、L1、L2)。

例10 用滑轮组提升重1000N的物体A,若每个滑轮重50N,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0N,请在图10中画出绕绳方法。

图 10

【解析】先用计算承重绳子的段数,结果若是小数,应取大于该值的最小整数。若n

为奇(偶)数,绕线从动(定)滑轮开始,即“奇动偶定”。

中学物理图像和作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学院东城分院 王钢

物理图像是一种特殊且形象的语言和工具。它运用数和形的巧妙结合,恰当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图象的特点是简明、清晰、形象直观、动态过程清楚、使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更加明确,利用它可以避免复杂的运算过程,还可以恰当地表示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内含,所以物理图像是处理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很好的切入点。

在高考《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中,“能运用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是应用图像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具体要求。在新版中学物理教材中,十分强调应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图象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1、运用图像描述物理概念、规律及物理过程。2、处理实验

数据,总结物理规律。3、推导某些物理公式。4、通过作图或对图形分析解决问题。

物理图像的教学应该是个“系统工程”。是随着物理教学的深入逐渐建立、逐渐完善的。教师应该在平日教学中,要突出图象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对物理图景的全面认识,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在教学环节上,注意对学生进行“识图、用图、画图”的针对性训练,并同时注意这三个环节的相互依存关系,抓典型实例,深入讨论图象反映的问题。总复习时应组织图像专题讲座,归纳总结经验。对图象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利用图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物理学的历史发展来看,科学家们经过实验、采集数据、绘制图象、计算研究从而得出成果的物理典范不胜枚举。图象本来就是经典物理大厦不可缺少的基石。因此,对物理图像的教学也存在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拓展。

一、“识图”教学重在抓图像的共性

1、要让学生理解物理图像的内涵:

物理图像的内涵一般包括:①、弄清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包括单位)、原点及坐标上一些特殊点的含义:②、弄清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截距)、曲线的斜率、曲线上点的切线的斜率的物理含义;③、图像曲线所代表的物理过程是什么?其过程的特点是什么?④、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区域的面积数值的物理含义是什么?⑤、如何运用物理图像表述物理情景,特别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中应用最多的直角坐标系中图象的物理意义,尤其要抓直线形图象的共性。

2、“识图”基础教学举例

①、点和线:图像中的一点对应一个状态,例如P-V图的一点对应一个状态。图像中的一条线表示一个物理过程,例如等压过程;等容过程是用线段表示的。②、截距: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常具有特殊的意义,例如P-t图与纵坐标轴的交点t=0时的压强值为P0;直线与横坐标轴的交点P=0时的温度为-273°C。③、斜率:某些图线的斜率通常对应一个新的物理量,例如在P-T图中的斜率为气体体积V。④、面积:某些图线下与横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也常表示一个新的物理量,例如V-t图中的面积为S。

3、“识图”训练

“识图”的教学在“恒定电流中关于全电路的U-I图像”中体现较全面。那时学生已经学习过热学,对“识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图象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对图1-1图像体会以下含义:

⑴、知道它是什么图像(坐标轴名称,图像名称)。

⑵、反映出什么规律?显然反映出路端电压U随电流I变化的规律。由于U=ε-Ir,对于电源,一般来说,电动势ε及内电阻r是定值,可见U是I的一次函数,图像为一条直线。

⑶、引导学生从图像上应知道哪些信息?例如从图像上可知道:①、U与I的对应值。②、截距:在I=0时(断路时),纵截距为电源电动势ε;在U=0时(短路时),横截距为短路电流I短。③、斜率:由于I短=ε/r,可知电源电阻r=ε/I短,即tgθ=∣tgα|= r,也就是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电阻r。④、面积:例如对应于任一点B有输出功率P出=IUB,可见四边形BOUBI面积为电源的输出功率;电源总功率P=εI,对应四边形εOIC的面积;而四边形εUBBC的面积为电源热耗功率Pr=P总-P出=Iε-IUB=I2r。⑤、比值:图线上任一点B对应的U和I的比值为此时外电路的电阻R=U/I,⑥、变化规律:例如随着I的增大,外电阻R的减小;路端电压U在减小,电源的总功率P总在增大,电源内耗功率Pr在增大,电源输出功率P出是先增大后减小。

二、“用图”教学重在利用图像特点进行方法教育

1、类比“貌似”图像,抓区别实施“简语”教学

振动和波中的图象较多,振动图象X-t图和波的X-Y图常令初学者混淆,为此,可在图1-2A中的X-t 图对质点在A时刻的运动方向采用“等一下”的比喻,因为下一时刻质点将向上运动。 语”即简单语言,这种教学方式对图象描述生动,学生容易印象深刻,便于区分记忆。

2、注意图像教学内容前后的联系,教学层次要逐渐递进,做好内容铺垫,使认识螺旋式上升。 例如,高二讲带电粒子在矩形波周期性电压下在两电极间的往复运动,知识点和难点都比较集中,需要分散难点,如果在高一做好了内容铺垫,讲过质点在往复受力中做往复运动的图象,这样的基础对高二突破难点有重要作用。例1对例2的铺垫作用很明显。

例1、水平光滑的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1千克的木块,使其处于静止状态。用大小为2牛的水平力在

对波的图1-2B中X-Y图质点A的运动方向采用“追前面” 的比喻,因为下一时刻质点A将向下运动。“简

奇数秒内向右作用于木块。在偶数秒内向左作用于木块,如此反复,求经过100秒钟物体发生的位移。

解析:1秒后末速度VM=at=Ft/m=21/1=2(m/s)

2秒后末速度VM’= VMat=2-21/1=0。

3秒后末速度又和1秒后末速度相同,4秒后末速度又和2秒后末速度相同,从此周而复始。因此做出V-t图,如图1-3所示。

V-t图所围面积S均为正,因此计算S应该是50个大三角形面积的代数和,由面积公式并代入数据可得:S=5022/2=100(m)。即:经过100秒钟物体发生的位移100m。

例2、如图1-4A所示。一个不计重力的带负电的粒子,静止在一对平行金属板A、B间O点处。若在两板间加矩形波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则下面关于粒子运动的情况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在t=0时无B、在t=0时无C、在t=T/4时无D、在t=T/4时

解析:在V-t图所围面积S

图1-4A

初速的释放,则粒子一定能打在A 板上。

初速的释放,粒子在满足一定条件情况下才能打在A板上。 初速的释放,则粒子一定能打在A板上。

无初速的释放,粒子在满足一定条件情况下才能打在A板上。 t=0时无初速的释放粒子,粒子受周期性电场力方向不断变化,为正,情况和例1相同。如图1-4细线所示。所以粒子一定能打

在A 板上。

在t=T/4时无初速的释放粒子,如图1-4粗线所示。V-t图所围面积S的代数和为零,如果粒子满足一定条件,可以使S为正时粒子就已经打在A板上。所以选择A、D。

从以上两例中可以看出,图像教学内容之间具有联系,因此,对图象教学内容应该

统筹规划,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

3、要利用图象进行想象和推理 这一方面主要表现在:

①用图像描述物理过程,要求学生想象出过程的具体情境,并从这一情境中找出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出合理结论。

例3:一物体从斜面底部以一定速率沿斜面向上运动,斜面底边水平,倾角θ可在0 º到90 º之间变化,设物体沿斜面到达最远的距离为X,X和倾角θ的关系如图1-5所示。求倾角θ多大时,X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解析:先考虑θ=0°;θ=90°两种极端情况,再考虑0<θ<90°一般情况。 当θ=0°时,X1=103。物体在水平面做减速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μmgX1=0-mV0/2 (1)

当θ=90°时,X2=10(m)。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mgX2=0-mV0/2 (2)

由(1)/(2)得:μ=X2/X1=10/103=3/3 当0<θ<90°时,物体达到最远的距离为X。

-μmgcosθX-mg sinθX=0-mV0/2=-mgX2 X(μcosθ+ sinθ)=X2

X=X2/(μcosθ+ sinθ)=10/(μcosθ+ sinθ)

用三角函数求极值法(见本书求极值文章中“化一”法)得: θ=60°时,X有最小值,Xmin=53。

此题用图像描述物理过程,要求学生想象出三种过程的具体情境,该题提供了先对图象端点进行研究,然后对一般状况的图象进行研究的方法,这种找特殊点解决图象问题的方法是“用图”中的常见方法。

②用图像表述物理过程后,依据图象找出已知条件,再结合相关物理规律推出正确结论。 例4、如图1-6所示,是表示交流电的电流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图象,此交流电的有效值是: (A)5 A; (B)5A; (C)3.5 A; (D)3.5A.

解析:设交流电在前半周期内的电流为il;则il=4

42 2

2

2

2A,后半周期内的电流为i2;

2A,即一个周期内通过某电阻R的焦

则i2=-3耳热为:

Q=Q1+Q2=i1RT/2+ i2R T/2=25RT 另一方面直流电I在周期T内通过R产生的焦耳热为:Q=IRT。

因此,依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概念可知:

i1RT/2+i2RT/2=IRT 所以I=(4

2

2

22222

2)/2+(-32)/2,

22

所以I=5(A),故选(B)

此题中交流电有别于学生熟知的正弦(或余弦)交流电,该题依据图象考查了学生对交流电及交流电的有效值等概念的理解。运用有效值概念,结合图象具体条件求出交流电在至少一个周期内的焦耳热。对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分析解读信息在巩固和强化物理概念是很有意义的。

③用图像描述物理过程的结果,要求学生理解图象,结合物理规律推断产生此结果的条件。

例5: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如图1-7所示。小方格边长L= 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四个点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度的计算式为________ (用L、g表示),其值是________ (取g=9.8m/s)

解析:此题用在图像描述一段物理过程,要求学生首先意识到a点不是抛出点。从题中所给出的记录轨

2

迹表明,abcd各个位置的水平距离都是2L,设此时间间隔为T。 水平方向则有:2L=V0T (1)

竖直方向是匀变速运动,满足ΔX=aT2。所以有:3L-2L=2L- L=gT2 (2) 由(1)、(2)得:V0=2

Lg代入数据得V0=0.7(m/s)

④利用图象总结物理规律和推导物理公式。

例如在讲牛顿第二定律时,先从实验开始,取得实验数据作图,得出a-F、a-M图线,根据图象总结出规律。

运动学中S=V0t+at2/2公式可以从匀加速运动的速度图线(V-t图中,所围的面积为S,S 是矩形与三角形面积之和。)推出该公式。

三、画图

画图,就是在所给条件下画出必要的图像。常见有反映物理规律或原理的图、物理过程图、实验原理设计图、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图常要求数形结合,通过计算得到有关作图的数据,较复杂的作图还需考虑怎样减小误差。

当然,“识图、用图、画图”作为三个环节,有各自的功能,但同时它们有密切联系,常常不可分割,只不过有时有所侧重。例如要求在“图象变换”中画图,比如:力学中S-t;V-t之间.热学P-V;P-T;V-T;P-t;V-t之间做图象变换,都要求学生对识图、用图有一定的基础,才能画出要求的图象。另外很多习题都需要画图后再分析研究,画图和用图相结合。

在实验中采集数据作图应该高度重视,对误差过大数据点舍去,数据点要均分在图线的两侧,减小误差的思想及作图规则在教学中应举例强调。

反映物理规律的图象在教学上要求较高,例如牛顿第二定律中的a-F图、a-m图都要求考虑怎样减小误差。沙桶质量过大,平衡摩擦力的角度过大或过小造成对所画图象的影响都纳入了教学。几何光学的光路作图、电学实验原理设计图、实物电路连接图等等都是教学的重点问题。围绕画图、识图、用图的训练应该从多角度展开。

①、画图和估算相结合,解决高中物理计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例6:一列火车在恒定的功率牵引下,由静止从车站出发,沿直轨道运动,行驶5分钟后速度达到20米/秒。设车的阻力恒定,则可以判定列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 A、一定大于3000米。 B、一定小于3000米。 C、可能等于3000米。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解析:火车在恒定功率牵引下运动时,所受牵引力F=P/V,由于火车所受阻力f恒定则:a=(F-f)/m。当P一定时,V 增大使F减小,导致a的减小,所以火车在恒定功率牵引下不是匀变速运动,不能直接用中学运动学公式计算求解,采用画图和用图相结合,就能够快捷地解决问题。

实际火车是变加速运动,随着V增加,a要不断减小,因而曲线的斜率要不断减小,所以位移

S变为弧形面积。假若火车是匀加速运动,达到20米/秒,其速度图线应为直线所示。位移S匀加为三角形面积,即S匀加=30020/2=3000米 。经过分析画出如图1-8所示。曲线的斜率不断减小。 通过两块面积比较,S变>S匀加 。所以选项A正确。

②根据物理规律计算画图,描述物理过程。

例7:图1-9中AB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等容过程的P-t图线,原点0处的压强P=0,温度t=0ºC,现先使

该气体从状态A出发,经过一等温膨胀的过程,体积变为原来体积的2倍,然后保持其体积不变,缓慢加热气体,使之达到某一状态F,此时其压强等于状态B的压强,试用作图的方法,在所给的P-t图上,画出F的位置。

解析:关键把握以下几点:①、用直尺等分OA,取其中点,此点即为等温膨胀后体积为原来2倍的状态点(压强为P0/2)。

②、过OA中点作一直线,但其延长线必与AB延长线交于t轴的同一点,所有等容变化都过此点,即:-273℃。

③过B点作t轴的平行线,满足PF=PB,即可得到F点。如图1-10所示。

例5:在光推这一物体,作一物体。当恒力回到原处,此时做的功等于耳。

解析:此题设水平恒力甲推用水平恒力乙推意可得图线1-11

由图线中

可以计算的方法解出,也可以借助图象法分析。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物体的速度为V1。这一物体,物体恰好回到原处的速度为V2,依题所示。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V1/V2=(t’-t)/(2t-t’) 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物体的动能为32焦耳,则在整个过程中,恒力甲_______焦耳,恒力乙做的功等于________焦

(1)

由物体恰好回到原处,坐标上、下面积相等可得:V1t’/2=V2(2t-t’)/2 (2) 由(1) (2)解得:V1/V2=1/2 (3) 由(3)和EK=

12mv可得:EK1/EK2=1/4 (4) 2又已知EK2=32(J )代入(4)得:EK1=32/4=8(J) 所以W甲=8(J);W乙= EK2-EK1 = 32-8 =24(J)。

即:恒力甲做的功等于8焦耳,恒力乙做的功等于24焦耳。

③画实验原理设计图、实验电路图。例9:如图1-12所示。A为一根镀有很薄的发热电阻膜的较长瓷管(其长度L=50cm,直径约D=10cm左右)已知镀膜材料的电阻率为ρ,管的两端有导电环B、C。现提供米尺、电压表、电流表、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及导线若干,请设计一个测定薄膜厚度的方案。 (1)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

(2)计算薄膜厚度的公式为_________。 (3)实验中应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_。 解析:(1)测量电路的原理下图1-13所示。

(2)设想一段薄膜展开后的示意如图1-14所示。设薄膜的横截面积为S,薄膜长度为L,薄膜电阻为R。因瓷管直径较大,薄膜又很薄,所以可把其S近似看作是矩形。 则:S=πD d (1)

R=ρL/S (2) I=U/R (3)

联立解得薄膜厚度:d=IρL/UπD

(3)应测的物理量是:瓷管的长度L;直径D;电压U;电流I。

例10:某电压表的内阻在20千欧~50千欧之间,现要测量其内阻,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待测电压表V(量程3V);电流表A1(量程200μA);电流表A2(量程5 mA);电流表A3(量程0.6A);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KΩ);电源ε(电动势4V);电键K。(1)在所提供的电流表中,应选用________(填字母代号)(2)为了减小误差,要求测多组数据,试在方框中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

分析: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的关键是选用电表及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是分压式接法还是限流式接

法。设电压表内阻为R g,因为R g为(20KΩ-50KΩ)。而R最大

1KΩ。

如图15-2所示。在调R从a到b,电路中的I只变化5%,误差较大。如图15-1所示。在调R从a到b, U的变化范围由4V-0,变化范围大,误差比图15-2小得多,所以用图15-1。在图15-1中,

-4

通过电压表的最大电流不超过I= ε/ Rg=4/210-4=210(A)即:200μA。为了增大指针偏转角,减小误差,

所以选A1表。

④提倡简化作图,对学生进行怎样把曲线变成直线的训练,强调运用作图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例11]:在LC振荡电路中,如已知电容C,并测得电路的固有振荡周期T,即可求得电感L。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多次改变C值并测得相应的T值。现将测得的六组数据标示在以C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的坐标纸上,即图1-16中用“”表示的点。 (1)T、L、C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点作出产与C的关系图线。 (3)求得的L值是__________。

解析:运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是一种重要的处理数据的方法. (1)、T=2л

LC

(2)、如图,图线应为一条直线,数据点尽量靠近直线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3)、正确表示LC振荡电路的周期T与电容C的关系的T2—C图线应是一条直线.因此应该由图中用“×”标示的数据点连成一条直线,所测得的六组数据点应尽可能靠近这条直线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如图1-16所示。

由所给的六组数据点作出T2—C直线后,在此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点,为了减少误差,所取的这两个点间的间隔应尽可能大,比如取该直线上与C=1.00×10-7F、C=3.50×10-7F相应的两个点T2=14.7×10-8s2、T2=51.0×10-8s2,由LC振荡电路的周期公式T=2л

2TLC得到T2=4лLC,因而得到公式L=2。式中的

4C2

T2和C分别是两点T2坐标之差和C坐标之差,它们的值分别等于T2=(51.0108—14.710-8)s2=

36.31082

s,C=(3.50107—1.00107)F=2.50107F,由此得到L的值等于L=0.0368H.

此题在高考中答数在0.0351H-0.0389H范围内均算正确,但误差再大就扣分,从答卷的情况看,非常多的考生没有掌握运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超过五分之一的考生将T2-C图线画成曲线或折线,超过三分之二的考生没有认真按照运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的原则做,没有做到数据点应尽可能靠近直线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甚至给出的数据点偏在画出的T2-C直线同一侧,以致得到的答案与由该数据点应该得到的答案相差太远。此外近一半的考生得出的答案量的值只有数值而无单位或单位错误。还有许多考生没有按照刻度尺读数的原则对给出的方格纸上的数据点进行读数,他们读出的 T2和C的有效数字只有两位,导致答案的有效数字的位数有误。考后测评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41,说明运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存在较大的教学问题。

体现把曲线变成直线的方法的例子很多,例如单摆周期公式:T=2π

L; g22 2

即: L=(g/4π)T。以L-T为坐标轴,直接作图是曲线,但当我们把T-L为坐标轴,作图就是直线。又如L=CR 2/3 ,C为比例系数。但此图像为曲线,怎样把曲线变换成简单的直线呢?两边取对数,则

LgL=LgC+(2/3)LgR。很明显,这是直线方程y=kx+b的形式。把此曲线转换成直线的方法可以采用对数坐标轴。

物理图像的教育和教学功能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延伸,它贯穿着思想方法教育,让学生能够理解图象的功能和特点,利用图像“多、快、好、省”地解决问题,用直观、简练的手段从另一角度深刻的表达物理内涵,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图法就是通过作图来体现一些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从中可求解末知物理量的大小及其变化。通过作图来揭示物理过程、物理规律,具有直观形象、简单明了等优点。在解

题过程中,如果适当采用作图法,可以使我们的问题迎刃而解,即直观简单、又易于理解,且可避免一些繁琐的推理和计算。例如:

1. 在《力》这章中,我们利用作图法判定力的变化

例1. 重物G用三根绳子OA、OB、OC连结,如图(1)所示,现保持OA方向,结点O

的位置不变,改变绳OB的长度,使悬点B右移,讨论绳OA、OB中张力的变化情况。 [分析与解]选结点O为研究对象,O受重物G A B αβ 向下的拉力TC=G,由于TC的作用,结点O对绳

OA、OB产生拉力TA、TB。可见TA、TB是TC的分力, O G 现用力的分解法讨论TA、TB的变化情况:作竖直

向下的线段表示TC=G,根据OA、OB的位置作出 (1) TA、TB的初始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则两邻边 O 线段的长即为初位置TA、TB的大小,当B点右移, TB3 TA 根据题意,TA的方向不变,即α角大小不变,而 TB2 TA1 TB随B点的右移与TC的夹角β逐渐增大,每对应 TB1 TA2 TB 一个新的B点,都可以作出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

TA3 根据图(2)所示,OA绳中的张力TA逐渐变大,

而绳OB中的张力却随B点的右移先减小后增大。 (2) 当OB⊥OA时,即TA与TB间夹角为90°时,TB最小。

2. 在《物体的运动》这章中,通过作运动图线可解决一些计算复杂的问题

例2.以90Km/h行驶的客车经甲站时恰与一速度为80Km/h的货车同向行驶,客车中途经一小站下客,司机从刹车开始计时,到又加速到原速共经过10分钟,停妥下客用了2分钟,后两车同时到达乙站,求甲、乙两站相距多远? [分析与解]本题减速与加速过程的加速度末知, V(Km/h) 用公式计算有一定难度,如用作图法就比较方便, 在图(3)的V-t图上先作出V1=80Km/h的速 Δt1 90 Ⅱ 度图线Ⅰ,现作出客车V2=90Km/h的速度图线Ⅱ, Ⅰ 在图线Ⅱ的下方划出一块上底Δt1=10分钟, 80 下底Δt2=2分钟的梯形。因为客、货车从甲站

t(h) 到乙站的位移相同,即S货=S客。设货车从甲站 O Δt2 到乙站所需时间t,则可得到下列方程: (3) 80t=90t-1∕2(2∕60+10∕60)×90 ∴t=0.9h 甲、乙两站相距S=80t=72Km

例3.某物体作初速不为零的匀变速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为S,设运动过程的中间时刻即时速度为V1,通过位移S中点的即时速度为V2。 则( )

A.若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1>V2

v v B.若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1<V2

C.若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1>V2

V2 2 D.若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1<V2 VV1 V1 [分析与解]首先根据题意作出匀加速 直线运动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V-t图。 O O t t t t/2 t 如图(4)、(5)所示,在(4)、(5)两 t/2 图上分别作出中间时刻所对应的速度V1, (4) (5)

根据V-t图线下方所包围的面积即为运动物体所通过的位移及梯形面积关系作出位移中点所对应的速度V2,可见不管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都可得到V2>V1,即位移中点处的即时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故本题答案应选B、D。

3. 在《机械能》、《动量和动量守恒》这两章中,采用图象法分别求解力随时间线性变化的变力所做的功和其冲量。在《机械能》中,我们利用F-X图线与X轴所包围的面积求变力所做的功,在《动量和动量守恒》中,我们利用F-t图线与t轴所包围的面积求变力的冲量。

例4.用锤子把铁钉钉入木块中,设每次打击时,锤子给予铁钉的动能都相同,铁钉进入木块所受的阻力跟钉入的深度成正比。如果钉子第一次被击入木块的深度为2厘米,求第二次打击后可再进入几厘米? f (牛) [分析与解]进入木块所受的阻力f跟钉子进入木 B 块的深度X间的大小关系为f=KX 。 钉子得到锤子 A 给予的动能,克服木块对它的阻力而做功,因阻力 是变力,在钉子进入木块的过程中,阻力做功的过

O C D X(厘米) 程是变力做功的问题。

作出f=KX的图象如图(6)所示,第一次钉子克服 (6)

阻力而做的功等于OA线下面的三角形面积W1,第二次钉子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AB下面的梯形面积W2,因为每次打击时给予钉子的动能都相等,故有W1=W2。

设第二次打击后,钉子再进入木块的深度为X,由图(6)可知,⊿OAC∽⊿OBD,故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S⊿OAC∕S⊿OBD=OC2∕OD2 所以

W1∕(W1+W2)=22∕(2+X)2 ∴X=2(√2-1)厘米

4. 在《气体的性质》中,利用图象法得出物理量变化规律,从而得出水银柱的移动方P A 向。

例5.两端封闭竖直向下

⊿PA 放置的U形管内装水银,

B A、B两端各留一段空气柱, LA<LB。如图(7)所示,设初 ⊿PB LB

始温度相同,当环境温度下降 O T

L A B Tˊ T AO

⊿t℃时,管内水银柱应如何移动? (7) (8)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A、B两端空气柱的初始压强PA、PB有如下关系:

PA=PB+(LB-LA)厘米汞柱,即PA>PB,在同一P-T图上画出A、B两部分气体的等容线,如图(8)所示。当气体温度由T0降至T′时,A气体压强的减少量ΔPA>B气体压强的减少量ΔPB,所以管中水银柱由右管流向左管。

5.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绝大多数习题都必须通过几何作图法求解或借助于所作光路图的几何关系求解。

例6.把一个点光源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的焦点上,在距离透镜另一侧2倍焦距处的光屏(屏与主轴垂直)上看见一个半径为R的亮圆,现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而在主光轴上移动点光源,若要使光屏上的亮圆半径缩小为R∕2,问这个点光源应移到什么位置上?

′O O ′F S1 S2 F S1 F (9) (10) F S2 [分析与解]屏上半径为R∕2的光斑可以是光线会聚前被光屏挡住形成的,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光线会聚后继续前进,发散形成的,如图(10)所示。故本题有两解。

由题意可知透镜半径为R,从图(9)所示的几何关系可得 V1∕(V2-f)=R∕(R∕2) ∴V1=4f 代入透镜成像公式得

U1=V1f∕(V1-f)=(4∕3)f 从图(10)中可得V2∕(2f-V2)=R∕(R∕2) ∴V2=(4∕3)f 故得U2=V2f∕(V2-f)=4f

在解题过程中,适当地利用作图法,可以使我们的问题从复杂变简单,也提高了我们的解题速度。在传授过程中,我们也往往采用作图法来直观形象地体现物理知识、物理规律,让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如《光的反射和折射》中,我们利用作图法来直观体现凸透镜

的成像规律。如图(11)。 F 2F F O 2F (11) 在传授过程中遇到难点之处,我们也 往往利用作图法来使问题变易。如波的干涉。 许多学生往往无法理解:两列频率相同的 波叠加,为什么波峰与波峰相交的点就是 S1 ••• 振动加强的点,波谷与波峰相交的点就是 减弱的点。这个难点我们利用振动图象来 •P 分析:如图(12)所示,S1、S2为两个频 S2 •

率相同的振源,P为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 (12)

从某一时刻开始,由振源S1引起的P点的振动图象应为图(13)中的a。从同一时刻开始,由振源S2引起P点的振动图象应为图(13)中的b。根据波的叠加原理,这两振源同时振动引起P点的振动的振动图象应为图(13)中C。

这样一分析,学生就很清晰地明白为什么波峰与波峰相交的点永远是振动加强的点,波峰X 与波谷相交的点永远是减弱的点。

A3 又如《交流电》中,在传授交流电每周期 A2 电流方向改变两次时,学生往往搞不懂为 A1 什么,若采用图象法,就显得很直观。 t -A1 如图(14)所示,t=0s,0.01s,0.02s, -A2 0. 02s,0.04s…时 ,线圈在中性面, -A3 而每经过中性面一次电流方向改变一次。 (13) 若t=0s位置属于第一周期,则t=0.02s位置应属于第二周期,故每一周期电流方向改变两次,就显得易于理解。

在实验中,也可以通过图象法来求末知物理量、验证物理规律和减少实验误差。如《验证牛顿第二律》,利用a-F和a-1/M图象可以直观证明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利用作图法来证明平行四边形法则;如《用安培表和伏特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利用作U-I图象来求ε、r的方法比用公式求ε、r的方法误差小得多。

综上所述,作图法在解题、传授知识、实验过程中都有广泛应用,掌握作图法对我们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它可以使复杂问题变为简单、直观,同时易于让学生接受和记忆。在解题过程中如果画草图,可以直观地揭示出物理过程、物理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思维,提高解题速度,这一方法值得在学生中推广。 i(A) T(╳10-2S) O 1 2 3 4 (14) 物理作图专题练习1 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位置;

2 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O为透镜的光心。请按照实际尺寸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

F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3 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S′为点光源S经凸透镜成的像,S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凸透镜,并完成光线SA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4 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S′是S通过一个平面镜所成的像,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及一条

S

S′

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注意箭头和虚、实线)。

5 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请在图甲中画出水平桌面对“不倒翁”支持力的示意图,在图乙中画出“不倒翁”所受重力的示意图。(O为不倒翁的重心)

6 在图中,画出电灯静止时受力的示意图。

7如图是福娃踢出去的足球,请在图中画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示意图.(不考虑空气阻力)

8 如图所示,F1是作用在抽水机手柄A点处的动力,O为支点。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

9 如图是一种门锁把手的示意图,O点是把手的转轴,请画出作用力F的力臂L 10 画出图中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111要用一根绳子和两个滑轮提起物体,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而使拉力为物体重的请在图

3中画出绳子的正确绕法.

12如图是一个蹄型磁铁,虚线是磁极附近的标出蹄型磁铁的N极和s极。

13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螺线管通电产生转。请画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并用箭头

磁场,位于螺线管右则的小磁针会发生偏在小磁针N极的下方标出其转动的方向。 部分磁感线,小磁针在图示位置静止,请

14 根据图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的正负极。

15 把图中的拉线开关、螺口灯泡和三孔插座正确地连入家庭拉线开关控制螺口灯泡).

N、S极和电源

电路中(要求用

16 为保证桥梁以及过桥车辆的安全,工作人员在桥的人口处安装了“超载检测报警系统”.检测时,当车辆重量小于1×105N时,绿灯亮、红灯灭,表示可以通行;当车辆重量大于等于1×105N时,红灯亮、绿灯灭,表示禁止通行.系统中的电路元件如图(甲)所示,其中压敏电阻Rx二在检测时承受车辆的全部重量,它的阻值随所受压力F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R0为定值电阻;电磁继电器线圈的阻值为10Ω,当流过线圈的电流大于等于30mA时,

通电线圈的作用效果大于弹簧的作用效果,衔铁被吸下,动触点P和静触点M断开并和静触点N接通;电池组的电压为6V;绿灯、红灯的正常工作电压均为220V. (1)请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接.

(2)定值电阻Ro的阻值为 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