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结构计算书
项 目 号 本计算书共 页
项目名称 子 项 1-2号顶管
计 算 日期 校 对 日期 专业负责人: 日期 审 核 人: 日期
- 1 -
一、基础资料
1、地质条件
根据宁波大学地基处理中心2010年11月提供的《宁波市毛家坪水厂出厂管复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沉井深度范围内,各(亚)层土的空间展布、工程地质特征:
1、杂填土
杂色,松散,湿,为人工填土,主要为塘渣、碎石、块石、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及少量粘性土组成,为新近填土,力学性质不稳定,本层局部分布,层厚为0.30~3.00米,层底埋深为0.30~3.00米。
2-1、粘土
灰黄色,可塑为主,局部软塑,饱和,主要为粘土,局部为粉质粘土,具厚层状构造,含铁锰质斑点,上部0.15~0.20米左右为耕植土,含植物根茎,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韧性高,具中等偏高压缩性,力学性质一般,本层局部缺失。层厚0.30~2.10米,层底埋深为1.00~2.60米。
2-2、粉质粘土
灰黄色,软塑,饱和,主要为粉质粘土,局部为粘土,具厚层状构造,含铁锰质斑点,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韧性中等,具中等压缩性,力学性质一般,本层局部分布。层厚0.70~1.40米,层底埋深2.20~3.10米。
3-1、淤泥
灰色,流塑,饱和,主要为淤泥,厚层状构造,含腐杂质,局部渐变为淤泥质粘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韧性高,具极高压缩性,力学性质极差,本层局部分布,层厚为0.30~1.90米,层底埋深为1.40~3.40米。
3-2、泥炭质土
灰黑色,流塑,饱和,主要为泥炭质土,具腥臭味,含植物腐植质及碳质木屑。内摩擦角、凝聚力接近零,本层仅局部分布,具极高压缩性,力学性质极差。层厚为0.10~0.60米,层底埋深为1.10~3.80米。
3-3、淤泥质粘土
- 2 -
灰色,流塑,饱和,主要为淤泥质粘土,局部渐变为淤泥及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层状构造,局部夹薄层状粉土,含少量腐杂质,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韧性高,具极高压缩性,力学性质差,本层全场分布,本层局部未揭穿,层厚为2.40~19.50米,层底埋深为3.80~21.50米。
3-3夹、粘土
灰色,软塑,饱和,主要为粘土组成,局部渐变为粉质粘土,具厚层状构造,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韧性高,具高压缩性,力学性质差,本层局部分布。层厚为0.70~2.40米,层底埋深为4.00~8.20米。
4、粉质粘土
灰黄~褐黄色,局部灰绿色,可塑,局部硬塑,主要为粉质粘土,局部渐变为粘土,厚层状构造,见铁锰质斑点,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与韧性中等。具中等压缩性,力学性质良好,本层仅局部揭露及揭穿,层厚为1.80~20.50米,层底埋深为7.40~35.60米。 2、设计安全等级
根据GB50153《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构筑物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3、设计使用年限
根据GB50153《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4、抗震设防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宁波市抗震基本烈度6度,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g。 5、构筑物裂缝控制
根据CECS 137:2008《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净水处理沉井混凝土结构计算裂缝宽度≤0.25mm。 6、设计荷载
水的重力密度取10.kN/m2。
- 3 -
施工阶段地下水位按设计地面以下2.0m计算,使用阶段地下水位按设计地面标高计算;
沉井主要处于③-3淤泥质粘土层,土压力计算时取φ=10°,c=10kN/m2,摩阻力取10kN/m。
顶管位置为③-3淤泥质粘土层,迎面土压力为45kN/m2,顶管 (钢管)触变泥浆中管壁与土的平均摩阻力3.0kN/m2
地面活载取10kN/m2。 7、材料
混凝土: C30 S6 防水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底板垫层 C15。 钢筋 Φ<10 为HPB235级钢 Φ≥10为HRB335级钢。 8、保护层
钢筋混凝土底板下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底板上层钢筋、沉井壁板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5,后浇阀门井、湿井及顶板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0。 9、地基基础
沉井刃脚底面土层一般为③-3淤泥质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为50kN/m2;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10、结构计算
配筋按裂缝宽度控制,荷载均采用标准值(裂缝计算标准组合值)。双向板、连续梁内力计算采用《理正工具箱5.72版》计算,配筋采用自编电子表格计算,裂缝宽度计算按GB50010,偏于安全作为安全储备。 二、顶管工作井 1、顶力估算
按CECS 246:2008 公式(12.4.1)计算,钢管外径2.22m,采用泥水平衡机头。
2
- 4 -
2号顶管所需顶力:(计算长度取200m)
F0=3.14×2.22×200×3+3.14/4×2.302×18.5×8.0=4180+615 =4800 kN
9号顶管所需顶力:(计算长度取450m)
F0=3.14×2.22×450×3+3.14/4×2.302×18.5×8.0=4180+615 =10000 kN
壁板后的最大土抗力计算: 按CECS137:2002计算。
Hf=4.20m>0.5L0=0.5×6.8=3.4m b’=4.2+3.4=7.6m
2号顶管 壁板后的最大土抗力
qmax=2×4800/(3×7.6×4.2)=100.0 kN/m2 9号顶管 壁板后的最大土抗力
qmax=2×10000/(3×7.6×4.2)=208.0 kN/m2
沉井后背土体稳定性验算:
取沉井后背宽度为7.60m,高度11.60m. φ=10° c=10kN/m2,按朗肯公式计算。 主动土压力 EEP,K=820.1×7.6=6233 kN 被动土压力 EPK=1832.9×7.6=13930 kN EPK-EEP,K=13930-6233=7697 kN 2号顶管
Ks=7697/4800=1.60>1.30 9号顶管
顶管后背注浆加固,后背最大顶力按10000控制,并应采取适当措施,满足顶力要求。
- 5 -
2、施工方法
采用井点降水,井内排水下沉,干封底。基槽开挖深度在原地面下1.8m,满铺砂垫层0.8m,实际下沉深度为12.6m,井体分三次浇筑(刃脚、下段壁板、上段壁板),可分二次下沉到设计标高。
55009003、下沉计算
工作井平面外包尺寸 11.10×7.60m,刃脚高度2.40m,刃脚厚度1.05m;壁板高度10.5,壁板厚度800
24005000(下部5.0m高度)和500(上段)。工作井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厚度700。沉井按排水下沉计算。
壁板重量标准值:
G=8.95×25×(10.3+6.8)×2=7650 kN 井壁摩阻力标准值:井壁单位摩阻力为10kPa
F=(11.1+7.6)×2×〔1/2×10×5+(12.9-5)×10〕=3890 kN kst=7650/3890=1.97>1.05 下沉系数满足要求。
7003501050淤泥质粘性土极限承载力取200,按刃脚斜面1/2入土时接触面积计算: Rb=(11.1×7.6-9.7×6.2)×200=4844 kN Kst,s=7650/(3890+4844)=0.875 下沉稳定系数满足要求。
10004、施工阶段壁板计算: 1)壁板水土压力
10200壁板水土压力见右图:
68kN/m22400
153kN/m29002000194kN/m27003501050- 6 -
2)刃脚计算
716kN/m沉井长度方向在刃脚部位设置 中间支撑梁,需考虑壁板侧向 荷载对刃脚的作用(按双向板
416kN/m下边平均反力约300kN/m2计算) ,刃脚按水平框架计算,计算简 图见下图:
刃脚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计算条件:
荷载条件:
均布恒载标准值: 416.00kN/m 活载准永久值系数: 1.00 均布活载标准值: 0.00kN/m 支座弯矩调幅系数: 100.0% 恒载分项系数: 1.00 活载分项系数 : 1.00
配筋条件:
抗震等级 : 非抗震 纵筋级别 : HRB335 混凝土等级 : C30 箍筋级别 : HRB335 配筋调整系数: 1.0 保护层厚度 : 40mm 最大裂缝限值: 0.250mm 挠度控制系数C : 200 截面配筋方式: 单筋 按裂缝控制配筋计算
716kN/m5050
计算结果:
梁号 1: 跨长 = 5050 B×H = 2000 × 1050
左 中 右 弯矩(-) : -1506.852 0.000 -1474.709
6600- 7 -
弯矩(+) : 0.000 753.431 0.000 剪 力: 1783.962 6.369 -1771.232 上部纵筋: 5163 4200 5049 下部纵筋: 4504 4504 4504 上纵实配: 20D25(9817) 下纵实配: 13D25(6381)
裂 缝: 0.248 0.180 0.236 挠 度: 0.000 1.114 0.000 最大裂缝:0.248mm<0.250mm
最大挠度:1.114mm<25.250mm(5050/200)
----------------------------------------------------------------------- 梁号 2: 跨长 = 6600 B×H = 2000 × 1050
左 中 右 弯矩(-) : -1474.709 0.000 -1474.710 弯矩(+) : 0.000 725.062 0.000 剪 力: 1333.198 -0.003 -1333.198 上部纵筋: 5049 4200 5049 下部纵筋: 4504 4504 4504 上纵实配: 20D25(9817) 下纵实配: 13D25(6381)
裂 缝: 0.236 0.170 0.239 挠 度: 0.000 1.798 0.000 最大裂缝:0.236mm<0.250mm
最大挠度:1.798mm<33.000mm(6600/200)
----------------------------------------------------------------------- 梁号 3: 跨长 = 5050 B×H = 2000 × 1050
左 中 右 弯矩(-) : -1474.709 0.000 -1506.853 弯矩(+) : 0.000 753.431 0.000 剪 力: 1771.232 -6.369 -1783.962 上部纵筋: 5049 4200 5163 下部纵筋: 4504 4504 4504 上纵实配: 20D25(9817) 下纵实配: 13D25(6381)
裂 缝: 0.236 0.180 0.248 挠 度: 0.000 1.114 0.000 最大裂缝:0.248mm<0.250mm
最大挠度:1.114mm<25.250mm(5050/200)
-----------------------------------------------------------------------
所有简图:
- 8 -
3)短向壁板:
短向壁板分二段计算;下段壁板厚度800,跨度6.80;上段壁板厚度500,跨度7.10;均按底部自由、上端自由、两侧固定的双向板计算。
下段计算条件
计算板长= 6.800(m) ;计算板宽= 5.500(m) ;板厚= 800(mm) 恒载分项系数= 1.00 ; 活载分项系数= 1.00 荷载设计值(不包括自重荷载):
2
均布荷载= 68.00(kN/m)
2
三角形荷载= 85.00(kN/m)
2
砼强度等级: C30, fc=14.30 N/mm
2
支座纵筋级别: HRB335, fy=300.00 N/mm
2
板底纵筋级别: HRB335, fy=300.00 N/mm
混凝土保护层= 35(mm), 配筋计算as= 40(mm), 泊松比= 0.20 支撑条件=
四边 上:自由 下:自由 左:固定 右:固定 计算结果
(1)跨中: [水平] [竖向] 弯矩 203.3 0.0
面积 1716(0.21%) 1716(0.21%)
实配 D22@200(1900) D22@200(1900)
(2)四边: [上] [下] [左] [右] 弯矩 0.0 0.0 -406.5 -406.5
面积 1716(0.21%) 1716(0.21%) 1829(0.23%) 1829(0.23%)
实配 D20@180(1745) D20@180(1745) D22@100(3801) D22@100(3801) (3)裂缝控制配筋:
- 9 -
按裂缝控制配筋截面:[左] [右] (4)挠度结果(按单向板计算):
挠度验算: 2.61 计算板长= 7.100(m) ;计算板宽= 5.500(m) ;板厚= 500(mm) 恒载分项系数= 1.00 ; 活载分项系数= 1.00 荷载设计值(不包括自重荷载): 2 三角形荷载= 68.00(kN/m) 2 砼强度等级: C30, fc=14.30 N/mm 2 支座纵筋级别: HRB335, fy=300.00 N/mm 2 板底纵筋级别: HRB335, fy=300.00 N/mm 混凝土保护层= 35(mm), 配筋计算as= 40(mm), 泊松比= 0.20 支撑条件= 四边 上:自由 下:自由 左:固定 右:固定 2 计算结果 (1)跨中: [水平] [竖向] 弯矩 66.2 0.0 面积 1072(0.21%) 1072(0.21%) 实配 D18@200(1117) D18@200(1117) (2)四边: [上] [下] [左] [右] 弯矩 0.0 0.0 -132.3 -132.3 面积 1072(0.21%) 1072(0.21%) 1072(0.21%) 1072(0.21%) 实配 D22@200(1900) D22@200(1900) D20@100(3140) D20@100(3140) (3)裂缝控制配筋: 按裂缝控制配筋截面:[左] [右] (4)挠度结果(按单向板计算): 挠度验算: 4.82 长向壁板分二段计算;下段壁板厚度800,考虑设置中间支撑梁的刃脚作为壁板下部支撑,按下端简支,上端自由、两侧固定的双向板计算:上段壁板厚度500,按底部自由、上端自由、两侧固定的双向板计算。 下段壁板计算条件 计算板长= 10.300(m) ;计算板宽= 5.000(m) ;板厚= 800(mm) 恒载分项系数= 1.00 ; 活载分项系数= 1.00 荷载设计值(不包括自重荷载): 2 均布荷载= 68.00(kN/m) 2 三角形荷载= 85.00(kN/m) - 10 - 砼强度等级: C30, f2 c=14.30 N/mm 支座纵筋级别: HRB335, f=300.00 N/mm 2 y 板底纵筋级别: HRB335, f2 y=300.00 N/mm 混凝土保护层= 35(mm), 配筋计算as= 40(mm), 泊松比= 0.20 支撑条件= 四边 上:自由 下:简支 左:固定 右:固定 计算结果 (1)跨中: [水平] [竖向] 弯矩 186.0 161.5 面积 1716(0.21%) 1716(0.21%) 实配 D22@200(1900) D22@200(1900) (2)四边: [上] [下] [左] [右] 弯矩 0.0 0.0 -560.3 -560.3 面积 1716(0.21%) 1716(0.21%) 2547(0.32%) 2547(0.32%) 考虑节点平衡配筋计算值 (406.5+560.3)/2=483.4 取500计算 实配 D22@200(1900) D22@200(1900) D22@100(4355) D22@100(4355) (3)支座最大裂缝: 0.230<[ωmax]=0.25mm。 (4)跨中最大裂缝: 0.155<[ωmax]=0.25mm, 满足。 上端壁板计算条件 计算板长= 10.600(m) ;计算板宽= 5.500(m) ;板厚= 500(mm) 恒载分项系数= 1.00 ; 活载分项系数= 1.00 荷载设计值(不包括自重荷载): 三角形荷载= 68.00(kN/m2 ) 砼强度等级: C30, f=14.30 N/mm 2 c 支座纵筋级别: HRB335, f2 y=300.00 N/mm 板底纵筋级别: HRB335, f2 y=300.00 N/mm 混凝土保护层= 35(mm), 配筋计算as= 40(mm), 泊松比= 0.20 支撑条件= 四边 上:自由 下:自由 左:固定 右:固定 计算结果 弯矩单位:kN.m/m, 配筋面积:mm2 /m, 构造配筋率:0.21% 弯矩计算方法: 查表 挠度计算方法: 单向板按公式法,双向板查表。 --------------------------------------------------------------- (1)跨中: [水平] [竖向] 弯矩 147.5 0.0 面积 1096(0.22%) 1072(0.21%) 实配 D22@200(1272) D18@200(1272) (2)四边: [上] [下] [左] [右] 弯矩 0.0 0.0 -294.9 -294.9 面积 1072(0.21%) 1072(0.21%) 2253(0.45%) 2253(0.45%) 考虑节点平衡配筋计算值 (132.3+294.9)/2=213.6 取250计算 - 11 - 实配 D22@200(1900) D22@200(1900) D20@100(3140) D20@100(3140) (3)挠度结果(按单向板计算): 挠度验算: 21.73 5)井壁纵向弯曲计算略 壁板顶板构造配筋6D25。 6)沉井竖向拉断计算略 壁板外侧竖筋连续到顶D22@200。 7)沉井四点支承计算:沉井长宽比<1.5,不计算四点支承情况。 8)刃脚向内及向外弯曲计算略。 刃脚厚度1050,竖筋D20@100。 5、使用阶段沉井计算: 1)壁板水土压力 1000 壁板水土压力见右图: 井外水土压力值与施工阶段相同, 壁板配筋计算略。 1020068kN/m2153kN/m22400900 2000194kN/m27003501050 - 12 - 2)沉井抗浮计算 钢筋混凝土底板厚度取0.7m。 井壁重量:7650 kN 底梁重量:1.12×5.5×25=154 kN 底板重量:4.20×5.5×0.7×2×25=809 kN 抗浮重量:8613 kN 浮力:11.10×7.60×(10.2-1.0+0.7)×10=8352 kN 满足施工期抗浮要求。 顶管结束后沉井回填,不计算抗浮。 3)底板计算: 底板净荷载按全部壁板重量计算。 净反力:(7650+154)/(7.60×11.10)=92.5 kN/m2 底板平面尺寸为4.20×5.50,按四边简支双向板计算: 计算条件 计算板长= 5.500(m) ;计算板宽= 4.200(m) ;板厚= 700(mm) 恒载分项系数= 1.00 ; 活载分项系数= 1.00 荷载设计值(不包括自重荷载): 均布荷载= 92.50(kN/m2 ) 砼强度等级: C30, f2 c=14.30 N/mm 支座纵筋级别: HRB335, f2 y=300.00 N/mm 板底纵筋级别: HRB335, f2 y=300.00 N/mm 混凝土保护层= 20(mm), 配筋计算as= 25(mm), 泊松比= 0.20 支撑条件= 四边 上:简支 下:简支 左:简支 右:简支 计算结果 --------------------------------------------------------------- (1)跨中: [水平] [竖向] 弯矩 72.3 108.8 面积 1501(0.21%) 1501(0.21%) 实配 D20@200(1571) D22@200(1900) (2)挠度结果(按双向板计算): 经查<<结构静力计算手册>>表4-1,得: 系数= 0.006466 挠度= 1.383 mm 挠度验算: 1.38 (3)跨中最大裂缝: 0.04<[ωmax]=0.25mm, 满足。 4)底梁计算: 底梁截面0.60×1.60,跨度按刃脚中心距计算,取6.50m,底梁计算简图: 260013002600 6500底梁两端刃脚按弹性支座考虑,固端弯矩取总弯矩的1/3。 α=2.6/6.5=0.4 22 M=492×6.5/24(3-4×0.4)=1850 kN 0 两端 M=1850/3=620 kN 配9D25 跨中 M=1850×2/3=1240 kN 配15D25 跨中最大裂缝: 0.156<[ωmax]=0.25mm 444kN/m三、顶管接收井 1、施工方法 采用井点降水,井内排水下沉,干封底。基槽开挖深度在原地面下1.8m,满铺砂垫层0.8m,实际下沉深度为11.8m,井体分三次浇筑(刃脚、下段壁板、上段壁板),可分二次下沉到设计标高。 接收井平面外包尺寸 6.20×5.70m,刃脚高度 124002.10m,刃脚厚度0.85m;壁板高度10.3,壁板厚度600(下部5.0m高度)和400(上段)。接收井采用素混凝土底板。沉井按排水下沉计算。 53003、下沉计算 400 21005000600- 14 - 850壁板重量标准值: G=6.68×25×(5.6+5.1)×2=3574 kN/m 井壁摩阻力标准值:井壁单位摩阻力为10kPa F=(6.2+5.7)×2×〔1/2×10×5+(12.4-5)×10〕=2356 kN/m kst=3574/2356=1.51>1.05 下沉系数满足要求。 淤泥质粘性土极限承载力取200,按刃脚斜面1/2入土时接触面积计算:Rb=(6.2×5.7-5.05×4.55)×200=2472 kN Kst,s=3574/(2356+2472)=0.74 下沉稳定系数满足要求。 4、施工阶段壁板计算: 1)壁板水土压力 00000壁板水土压力见右图: 102 0035 64kN/m2001 2100 05 150kN/m20 012185kN/m22)刃脚计算 接收井接近方形,按长边尺寸计算: 荷载:(150+185)×2.1/2=352 kN/m M0=1/12×352×(6.2-0.85)2=840 kN.m 配20D22@100 最大裂缝:0.168mm<0.250mm M0=1/24×352×(6.2-0.85)2=420 kN.m - 15 - 配13D22@100 刃脚向内及向外弯曲计算略。 刃脚厚度850,竖筋D18@100。 3)下段壁板: 按长边尺寸计算,壁板厚度600。 荷载:(64+150)×5/2=535 kN/m M0=1/12×535×(6.2-0.60)2=1398 kN.m 配50D20@100 最大裂缝:0.192mm<0.250mm M0=1/24×535×(6.2-0.60)2=699 kN.m 配25D20@200 最大裂缝:0.184mm<0.250mm 4)上段壁板: 按长边尺寸计算,壁板厚度400: 荷载:64×5/2=160 kN/m M0=1/12×160×(6.2-0.40)2=449 kN.m 配50D16@100 最大裂缝:0.125mm<0.250mm M0=1/24×160×(6.2-0.40)2=225 kN.m 配25D16@200 最大裂缝:0.125mm<0.250mm 5)井壁纵向弯曲计算略 壁板顶板构造配筋6D22。 6)沉井竖向拉断计算略 壁板外侧竖筋连续到顶D18@200。 - 16 - 7)沉井四点支承计算:沉井长宽比<1.5,不计算四点支承情况。 5、使用阶段沉井计算: 1)壁板水土压力 顶管时井外水土压力值与下沉阶段相同,并增加混凝土底板支承;使用阶段井内回填,壁板配筋计算略。 2)底板计算: 底板荷载:底板净荷载按全部壁板重量计算。 净反力:3574/(6.2×5.7)=101 kN/m2 底板平面尺寸为4.00×4.50,按四边简支双向板计算: 计算条件 计算板长= 4.500(m) ;计算板宽= 4.000(m) ; 均布荷载= 101.00(kN/m2 ) 砼强度等级: C30, f2 c=14.30 N/mm 四边 上:简支 下:简支 左:简支 右:简支 2计算结果 (1)跨中: [水平] [竖向] 弯矩 72.7 86.9 素混凝土板厚度计算 弯矩标准值 87 混凝土强度等级C 30 结构重要性系数γ 1 水下施工时另加厚度 300.0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弯矩设计值 kN.m mm 1.436 N/mm2 117 kN.m - 17 - 素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0.790 N/mmm2 计算厚度= 944 mm 《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 137:2002) 弯矩设计值 计算净厚度= 设计厚度= 110 kN.m 663 mm 963 mm 素混凝土底板厚度取1.0m。 3、沉井抗浮计算 混凝土底板厚度取1.10m。 井壁重量:3574 kN 底板重量:4.00×4.5×1.1×22=436 kN 抗浮重量:4010 kN 浮力:6.20×5.70×(10.00-1.0+1.1)×10=3570 kN 满足施工期抗浮要求。 顶管结束后沉井回填,不计算抗浮。 四、湿井壁板 0050壁板水土压力:(地下水位与地面平计算) 053按深池计算,底部壁板(3.30m) 43kN/m2计算条件 00 计算板长= 2.250(m) ;计算板宽= 3.300(m) ;板厚= 0007411 荷载设计值(不包括自重荷载): 110kN/m2 均布荷载= 110.00(kN/m2 ) 三角形荷载= 57.00(kN/m2 ) 0033 砼强度等级: C30, f2 c=14.30 N/mm 0 支座纵筋级别: HRB335, f2 y=300.00 N/mm 167kN/m024 板底纵筋级别: HRB335, f2 y=300.00 N/mm 250(mm) - 18 - 混凝土保护层= 30(mm), 配筋计算as= 35(mm), 泊松比= 0.20 支撑条件= 四边 上:自由 下:固定 左:固定 右:固定 计算结果 --------------------------------------------------------------- (1)跨中: [水平] [竖向] 弯矩 26.6 9.4 面积 536(0.21%) 536(0.21%) 实配 D14@200(770) D14@200(770) (2)四边: [上] [下] [左] [右] 弯矩 0.0 -43.7 -55.0 -55.0 面积 536(0.21%) 702(0.28%) 891(0.36%) 891(0.36%) 实配 D14@200(770) D14@100(962) D16@100(1257) D16@100(1257) (4)裂缝控制配筋: 按裂缝控制配筋截面:[左] [右] [下] (5)挠度结果(按双向板计算): 经查<<结构静力计算手册>>表4-26,得: 系数= 0.001123 挠度= 1.341 mm 挠度验算: 1.34 中间段:(中间4.00m) 计算条件 计算板长= 2.250(m) ;计算板宽= 4.000(m) ;板厚= 250(mm) 荷载设计值(不包括自重荷载): 均布荷载= 43.00(kN/m2 ) 三角形荷载= 67.00(kN/m2 ) 砼强度等级: C30, f2 c=14.30 N/mm 支座纵筋级别: HRB335, f2 y=300.00 N/mm 板底纵筋级别: HRB335, f2 y=300.00 N/mm 混凝土保护层= 30(mm), 配筋计算as= 35(mm), 泊松比= 0.20 支撑条件= 四边 上:自由 下:自由 左:固定 右:固定 计算结果 弯矩单位:kN.m/m, 配筋面积:mm2 /m, 构造配筋率:0.21% 弯矩计算方法: 查表 挠度计算方法: 单向板按公式法,双向板查表。 --------------------------------------------------------------- (1)跨中: [水平] [竖向] 弯矩 16.1 0.0 面积 536(0.21%) 536(0.21%) 实配 D14@200(770) D14@200(770) (2)四边: [上] [下] [左] [右] - 19 - 弯矩 0.0 0.0 -32.3 -32.3 面积 536(0.21%) 536(0.21%) 536(0.21%) 536(0.21%) 实配 D14@200(770) D14@200(770) D14@200(770) D14@200(770) (3)挠度结果(按单向板计算): 挠度验算: 0.82 上段计算略。 - 2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