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中深。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献赋⼗年犹未遇,羞将⽩发对华簪。
译⽂
⼆⽉天黄莺鸟飞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葱葱。长乐宫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杨柳沐春⾬翠⾊更深。和煦春⽇也难消穷途遗恨,耿耿胸中永怀着捧⽇忠⼼。献赋⼗年⾄今仍未得恩遇,如今⽩发丛⽣羞对裴舍⼈。
注释
⑴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地。阙是宫门前的望楼。裴舍⼈:⽣平不详。舍⼈:指中书舍⼈,其职责是草拟诏书,任职者须有⽂学资望。
⑵黄莺:⼀作“黄鹂”。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此处泛指宫苑。⑶紫禁:皇宫。⼀作“紫陌”。阴阴:⼀作“沈沈”。
⑷长乐:即长乐宫。西汉主要宫殿之⼀,在长安城内。这⾥借指唐代长安宫殿。
⑸龙池:唐⽞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个⼩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宗常在此听政,⽇常起居也多在此。⑹阳和:指⼆⽉仲春,与开头⼆⽉相应。⑺霄汉:指⾼空。长怀:⼀作“长悬”。
⑻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被进⽤,后为许多⽂⼈效仿。此指参加科举考试。遇:遇时,指被重⽤。⑼华簪:古⼈戴帽,为使帽⼦固定,便⽤簪⼦连帽穿结于发髻上。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的冠饰。
创作背景
这是⼀⾸投赠诗,是作者落第期间所作,献诗给在朝姓裴的中书舍⼈。在唐代,皇帝⾝边的职官,有通事舍⼈、起居舍⼈、中书舍⼈。这些“侍从之⾂”每天都要随侍皇帝左右,过问机密⼤事,其实际权⼒范围很⼤。此诗的弦外之⾳,是希望裴舍⼈给予援引。
赏析
这是⼀⾸投赠诗。是作者落第期间所作。献诗给在朝姓裴的中书舍⼈,弦外之⾳,是希望裴舍⼈给予援引。
开头四句,诗⼈并未切⼊正题,像不经意地描绘了⼀幅艳丽的宫苑春景图:早春⼆⽉,在上林苑⾥,黄鹂成群地飞鸣追逐;紫禁城中春意盎然,拂晓时分,在树⽊葱茏之中,洒下⼀⽚淡淡的春阴。长乐宫的钟声飞过宫墙,飘到空中,⼜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那曾是⽞宗皇帝居住之地的龙池,千万株杨柳,在细⾬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这四句诗,写的都是皇宫苑囿殿阁的景⾊。
那么,钱起赠诗给裴舍⼈,为什么要牵扯上这些宫殿苑囿呢?这就要看看舍⼈的⽇常活动情况了。在唐代,皇帝⾝边的职官,有通事舍⼈、起居舍⼈、中书舍⼈。这些“侍从之⾂”每天都要随侍皇帝左右,过问机密⼤事,其实际权⼒范围很⼤。 不难理解,此诗的开头四句,并不是为写景⽽写景,他的⽬的,是在“景语”中烘托出裴舍⼈的特殊⾝份地位。由于裴舍⼈追随御辇,侍从宸居,就能看到⼀般官员看不到的宫苑景⾊。当皇帝⾏幸到上林苑时,裴舍⼈看到上林苑的早莺;皇帝在紫禁城临朝时,裴舍⼈⼜看见皇城的春阴晓⾊;裴舍⼈草诏时,更听到长乐宫舒缓的钟声;⽽龙池的柳⾊变化及其在⾬中的浓翠,⾃然也是裴舍⼈平⽇所熟知的。四种景物都若隐若现地使⼈看到裴舍⼈的影⼦。
可见,虽然没有⼀个字正⾯提到裴舍⼈,但实际上句句都在恭维裴舍⼈。恭维⼗⾜,却⼜不露痕迹,可见⼿法⾼妙。 接下来诗⼈笔锋⼀转,就写到请求援引的题旨上:“阳和”句是说:虽有和暖的太阳,毕竟⽆法使⾃⼰的穷途落魄之恨消散。“霄汉”句说:但我仰望天空,我还是时时刻刻倾向着太阳(指当朝皇帝),意指⾃⼰有⼀颗为朝廷做事的衷⼼。“献赋”句说:⼗年来,我不断向朝廷献上⽂赋(指参加科举考试),可惜都没有得到知⾳者的赏识。“羞将”句说:如今连头发都变⽩了,看见插着华簪的贵官,我不能不感到惭愧。意思说得很清楚,但⾔语含蓄,保持了⼀定的⾝份。
这⾸诗,通篇表⽰了⼀种恭维、求援之意,却⼜显得⼗分隐约曲折,尤其是前四句,虽然是在恭维,由于运⽤了“景语”,便不觉其庸俗了。由此颇见钱起娴熟的艺术技巧。全诗富丽精⼯,⼜不流于藻饰堆砌,⼗分难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