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二讲:语法概述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1. 语法有两个含义:语法结构规则本身;研究语法的科学,即语法学。

2.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语法系统;语法学体系。

二、 语法单位

语素

一、 概念: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

例:“我喜欢弹琵琶”里的“我”、“喜”、“欢”、“弹”都有意义,而且不能分割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了。(都是语素)“琵琶”里的“琵”、“琶”没有意义,但两个字组合到一起才有了一个最小的意义。所以,“琵琶”是一个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

在“词汇的构成”部分我们已经简单介绍过“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定型的构词单位”。这一节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什么是语素和语素的种类。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定型的用于构词的语法单位。

所谓“最小的音义结合定型的用于构词的语法单位”,一是说它有“语音”,可以读出来,二是说它有“意义”,可以解释出来,三是说它的语音和语义相结合且已固定下来,四是说它在各级语法单位中是“最小”的,五是说它的功用是构词,是构词单位。比如说,

语音为“Rén”,意义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语音与语义结合,写作“人”,它在“人民”、“人为”、“工人”等组合形式中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相结合的语法单位”,那么它就是一个“语素”。再如语音为“Pútáo”,语义为“一种水果”,两者结合,写作“葡萄”,也是一个语素。它可以独立成词,在“葡萄干”、“葡萄糖”、“葡萄酒”等组合形式中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相结合的语法单位”,那么它也是一个“语素”。

在汉语中,每一个语素都可以用汉字(一个汉字或几个汉字)写出来,但并不是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语素。汉字跟语素的关系是:

1.一个汉字只表示一个语素,如:

骏(jùn,好马)

删(shān,去掉)

愉(yú,愉快)

2.一个汉字表示多个语素,如:

[花] 花1:种子植物的花朵。

花2:耗费。

[聊] 聊1:姑且、略微:聊以自慰

聊2:依赖、凭借:民不聊生

聊3:闲谈:聊天

3.有的汉字不表示一个语素,只表示多音节语素中的一个音节。如:“葡”、“萄”、“蟋”、“蟀”等字都不表示一个语素,“葡萄”、“蟋蟀”两字才表示一个语素。

4.有的汉字在一定的场合表示一个语素,在另一场合不表示一个语素,如“布”,在“布帛”、“布匹”、“布料”等词中“布”是一个语素,在“公布”、“布置”、“布告”等词中“布”也是一个语素,但在“布尔什维克”、“布达拉宫”、“布依族”等词中“布”不是一个语素。

有的语素的意义比较实,有的语素的意义比较虚。如“画儿”:“画”有比较实在的语素义,但“儿”字的语素义比较虚。

不少语素的意义不太固定,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意义变体,有时意义有较大差别,有时甚至失去意义。家:①家庭义,“成家”②家庭所在地,“搬家”③指某种行业:“渔家”④有某中专长的人:“艺术家”⑤学术流派:“儒家”⑥有时由于语义演变而失去意义,如“国家”、“家伙”。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P15 中提到一个语素可以有几个意思,只要这几个意思联得上,仍然是一个语素。如“工”:工作、技术、精巧。这几个意思都联得上,只是一个语素。如果几个意思联不上,就得算几个语素。如“公”:①共同,公平;②公侯、公婆、公的(母的)。这两组意思联不上,就得算两个语素。

语音形式

有些语素的语音形式不大固定,有多种语音变体,如汉语的后缀“儿”,随词根的语音形式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

小车儿

一点儿

没准儿

词重音变化:不少语素由于重音位置不同而语音形式有所不同。

Record

英语的复数形式有:[s] [z] [iz]三种变体。

3、最小的语言单位:“人民”并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它可以分成两个更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人”,“民”。但“怂恿”就不能再分成更小的语言单位,它就是一个语素。

二、语素类型

李宇明的《理论语言学》从不同角度对语素进行了划分:①语音形式:单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②语义:单义语素,多义语素。实语素,虚语素。③功能: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自由语素,粘着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构词语素,构形语素。

黄廖本:语素的组合能力,(成句或构词能力)为标准分为:自由语素:(能独立成词),粘着语素:(不能单独成词)。朱本也分为自由语素(能单独成句),粘着语素(不能单独成

句)。

三、汉字同语素的关系

参考《谈谈语素》徐枢《教学语法论级》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语素和字的性质不同,语素是语言单位,而字是形体单位,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1、 不能将两者混淆

如 “一个双音合成词是由两个语素组成的”能说,但不能说“一个双音合成次是由两个字组成的”。

2、两者的关系密切

①一个汉字代表几个不同的语素

这里就会关涉到前面讲到的判断语素主要根据意义的内容。当一个汉字代表的语素在几项意义上互有联系是,我们就看成一个语素,如“懒”:懒惰(懒汉);没有力气(身子发软)。这两个意义有联系,是同一个语素。但“辽”有辽远;也是古代朝代名。这两个意义没有联系,就应看作两个语素。

再如朱本中举的例子:(音)乐 不等于 (快)乐

(开)会 不等于 (不)会

盘(子) 不等于 盘(货)

结论,在判断一个语言片段中语素的数目时,倾向于严,即尽量往小里划分。在判断是不是同一个语素时,倾向于宽,即凡是有联系的,就看成同一个语素。吕叔湘提出其实看这种联系,也跟读没读过古书有关系,对词汇的古义有没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读过古书的人,在大小问题上倾向与小,在异同问题上倾向于同。如“经济”一般人觉得它跟“逻辑”一样,不能分析。但了解“经济”古义的人就知道“经济”是经世济民的意思,它应该是两个语素。再如“信”有书信;也有信用,信任。一般人觉得这两个意义联不上,但知道古代“信使”的用法就知道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应该算作一个语素。

②一个语素用不同的汉字来代表(多指异体字,写法不同,但代表同一个字)

考—— 吧——罢 蜂—— 算——

③汉字代表没有意义的音节,不代表语素

a.葡、萄、馄、

b.沙、发、哈、达、尼、古、丁

为什么要把它们又分成两类呢?这是因为在第二类中,汉字本身虽然有意义,但在多音节单纯词里,它们只代表没有意义的音节,不代表语素。

④个别汉字还可以包含两个语素

俩 (两个) 甭(不用) 千瓦

(二)、词

词由语素构成,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所有的词都可以看成是有语素组成的,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叫单纯词,由两个或更多的语素形成的词叫合成词。

一、词的概念

最小的能够独立活动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关于“独立活动”,朱本从以下三个标准作了探讨:

1、单独成句:就是最小的自由形式都是词,可是朱马上又指出了这种标准的不足,也就是词并不都是自由形式,因为第一:汉语的虚词,具有粘着的特点,不是自由形式,但确实又是词。第二:由自由语素组成的合成词“铁路”、“白菜”、“牛肉”、都得看成词组,那这也是不合理的。

2、语言成分的活动能力强弱:比如他举的“看”和“视”的例子,以及“买书”和“月亮”的例子,但他马上又指出这个标准的不足之处是活动能力的强弱是相对的,没办法规定程度。如这样的话,那么“铁路”、“白菜”、“牛肉”可看作是词组。

3、扩展法:即AB之间能不能插入一个成分C

黄廖本中词的定义为:词是句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作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的语言单位。那么在这里他们对“能独立运用”作了一个比较合理而且全面的解释,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他又送信来了”中的“他”、“来”、“送”、“信”都能单说,可以单独做句法成分,

余下的“又”能单独做句子成分,“了”能单独起语法作用,即可以单用。

“最小的”说词不能扩展,内部一般不能加进别的造句成分,即使两个自由语素组成的词也不能分开。例如:摔打、山水、土地、美好、信件。

张斌的《现代汉语语法分析》: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内容,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并且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1、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是用来表示词汇意义的,表示一个完整,确定的和其他词相对立的概念。虚词是起连接作用,附着,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两种词在具体的句子组织中都有明确的意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2、词一般具有完整性,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在一个连续的语流中一般只有在它的末尾才有语音停顿。如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不是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词的内部一般不允许有语音停顿,但内部不能停顿的语言片段不一定都是词。

邢福义《现代汉语》 词是具有一定语音形式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能独立运用“指词这种单位本身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可以独立地自由地用来造句,或者充当句子成分,或者表示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或者表示句子的语气。“呢”、“吗”。

“最小的语言单位”指词这种单位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表示一定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不能再分解。

(三)词组(短语)

词和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就是短语,又叫词组.

一、概念

最少由两个词组成,可以独立成句,内部成分之间有一定的语法关系。

邢本是有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语法单位。

黄廖本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面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它是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

意义上能搭配,即语义上是相容的,如果有“施事”与“动作”语义关系的单位,可构成主谓短语,如:他读书。具有“动作”与“受事”语义关系的单位,可构成动宾关系的短语。如“寄信”,“修自行车”。

二、短语分类

各种角度:结构划分。功能划分(凭它在更大单位里担任职务的能力,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构成要素是否凝固(固定短语,临时短语)

构成能力:自由短语加句调成句。不自由短语又称黏着短语。

层次可分为:一层和多层

朱本:从结构划分。根据词组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来划分。那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语法手段与语法意义。

短语内部组成成分间的语法关系(意义),也是短语内词语依靠一定的语法手段组成一定的语法形式,然后表现出来的。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直接组合的,主要依靠语序,语序不同,语法意义往往不一样,意义重大(主谓)——重大意义(偏正)

非直接组合的依靠虚词。如:猎人和狗(联合)——猎人的狗(偏正)。虚词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语法意义。

按结构划分: 偏正 述宾 述补 主谓 联合 连谓

1、主谓

A, 主语是陈述的对象,即要说的话题。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即说明主语怎么样是什么。

B、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语义上的联系。(施事)

例:飞机降落了。

C、主语(受事)

例:自行车修好了。

D、主语无所谓主动、受动。

例:速度很快。

2、述宾结构(动宾)

3、偏正结构

其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分为:定中,状中。

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分类。

差别:前三类只能用“不是”来否定,不能用“不”否定。前有时用“的”表示,后有时用“地”表示。

由结论反推,也是用变换句式的方法来分类。变换句式的同时,便找出了不同,得出了差异点。变换分析好如黄廖本,划分出一类特殊偏正短语。多见于书面语,属不自由的。

例:(经济的)发展

(文艺)演出

(求学的)希望

这种短语的中心语一般是双音节的谓词性短语,修饰语常是名词或形容词。一般有助词“的”。它属于不自由短语,独立性很差,只能做主、宾例:嫂子的到来好象给我们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

4、述补结构

5、联合结构

黄廖本将联合关系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

6、连谓结构

黄廖本中对短语有更多分类,如兼语,同位,方位,量词,介词,助词,比况,“所”字结构。

(四)句子

前后有停顿并且带着一定的句调表示相相对对完整的意义的语言形式。汉语语法学界对句子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两项性说”——“独立性说”——“表述性说”。

一、“两项性说”:认为句子是具备主语和谓语,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马建忠认为“凡在起词,语词而辞意已全者,曰“句”。黎锦熙认为“主语、述语,二者缺一,就不成句子了”。

二、从句子的外部功能来给句子下定义“独立性说”

布龙菲尔德:“任何一个句子都是个独立的语言形式,不用任何语法结构包括到任何大的语言形式里去,单凭这个事实就可以把任何语言里的句子划分出来了。

对于“独立性”的解释,一是在结构上不被包含。二是在功能上的非粘着性。粘着性

的词组只能构成粘着性的小句。不能成为自由的形式——不能独立成句。

句子在语言形式上两端有停顿。在汉语语法研究中,接受独立性说句子观的,大多结合着“表达意义的完整”或“相对完整”,“结构”完整的观点。如朱本对句子的定义。

三、从交际功能的角度给句子下定义“表述性说”。“表述性”指句子的内容与现实发生联系,或者叙述一件事,或者提出一个问题,或者要求别人行动,或者抒发自己的感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句子必定有特定的语气,表达语气的手段,主要是语调。

交际功能,实际上是一般讲的“语言功能”。句子能实现“言语行为”,如叙述,宣告,判断,劝说,命令。

这些言语行为的灵魂,都是能过句子的语气类型来实现的,句子的语气类型即句类。朱本按语用功能分为陈述,疑问,祈使,称呼,感叹。并且列举了这些形式和功能之间交错的关系。

两项性本身已经被否定,但却肯定并保留了传统语法句子定义中的“表示(相对)完整的意思这一点。

句子结构本句上的独立性,也不否认。

句子的表述性,动态性则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目前通用的句子定义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邢:句子是由短语或词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体现说话人一定意图的语法单位,句子都带有一个特定的语调,句子前后都有较长的语音停顿。

朱本从结构上划分:主谓和非主谓。

二、语法的性质

1. 抽象性。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2. 稳固性。语法的发展变化相对于语音、语义、词汇来说是最为缓慢的,但不否认语法规则具有时代性。

3. 民族性。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1.语法单位

汉语的语法单位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和句子。前三种是语言的材料单位,而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

句子的语气类型叫句类,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类型。

句子的结构类型叫句型,分单句和复句两类。

2.句法成分

句法成分是短语和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汉语的一般句法成分有5对10个,具有同现性。

主语和谓语:陈述与被陈述关系。

动语和宾语:支配与被支配关系。

定语和中心语:修饰限制与被修饰限制关系。

状语和中心语:修饰限制与被修饰限制关系。

中心语和补语:补充与被补充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